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PPT课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 成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 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 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 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练习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说法,正 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百多个思想流 派 B.各派为了自己的观点不顾事实竭力诋 毁对手 C.对后来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 碍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各学派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 收、融合
源头指:
A.原始社会 B.夏商时期
C.百家争鸣
D.学术下移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 本原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 . B.各国相继变法 C.战争繁频 .D.社会处于经济、政治大变革时期
孔子三千弟子手執竹簡漫漫歌頌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 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 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 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两个家族。 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 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 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一位副 总统; 另一个家族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 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 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 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 远流长的影响,
有 何 感 想?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 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 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 经济的发展。
.
7
儒家 1号人物:孔子
[名人档案]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卒:(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籍贯:鲁国(今山东曲阜 ) 成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
孔子
头衔: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主要工作:教书育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全面发展观
.
8
1.孔子的主张和贡献
.
4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 政治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剧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看 法与方案。 (3)阶级关系: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摘自《中国新闻网》
.
26
奥运会表演
.
2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 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 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 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 慧。”
.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28
世界看老子
《老子》哲学对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思
课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重要 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的形成。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 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 经济的发展。
.
7
儒家 1号人物:孔子
[名人档案]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卒:(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籍贯:鲁国(今山东曲阜 ) 成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
孔子
头衔: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主要工作:教书育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全面发展观
.
8
1.孔子的主张和贡献
.
4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 政治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剧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看 法与方案。 (3)阶级关系: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摘自《中国新闻网》
.
26
奥运会表演
.
2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 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 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 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 慧。”
.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28
世界看老子
《老子》哲学对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思
课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重要 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件(文科课件)

儒家
“克己复礼”
没落消极奴隶 主贵族 没落积极奴隶 主贵族 新兴地主阶层 下层贫苦民众
法家
“君主专制、
以法治国”
墨家
“兼爱、非攻” “无为而治”
道家
道家的“无为” ——恬淡朴素,宽容谦逊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 ——反对战争,平等博爱 法家的“法治” ——以法治国 儒家的“仁政” ——以德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4 孔子的思想
(1)政治思想: “仁” 与 “礼 ” 核心:“仁” (含义: 即“爱人”,“仁者爱人”
) 实现“仁”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别人)10 的方式 “克已复礼”(对自己)
“以德治民” (2)民本思想: 教育方式:首创私学 (3)教育思想: 教学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
பைடு நூலகம்
孟子的思想
1 、政治主张: “仁政” 2 、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 3 、人性论: “性本善”论
孟子
(三)荀子及其主张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 国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的利益。是儒家思想的集 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 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 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 的丞相李斯。
荀子的思想
1 、政治主张: “仁义”和“王 道” 2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3 、 人性论: 性本恶
荀子
4 、主张礼法并用
5 、哲学观: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仁的思想 同 民本思想 爱人
孟子
仁政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足食…民信之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世界潮流课件 (共17张PPT)

断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康有为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 系易,以变易为义。” (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谭嗣同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 恨。” ( 严 )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归纳总结: 以上四位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共同政治主张是什么? 维新变法,改良道路,君主立宪,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坚持中国的 19世纪60至90年代 封建制度和儒家纲常名 【史料补充】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
清政府在面临内忧外患(列强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功)的形势下,掀 教作为国家的根本。 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自救改良运动。洋务派主要成员有奕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近 欣、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人。他们“中学为体、西 代科技,挽救清王朝。 学为用”为主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北洋、 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同时发展近代教育,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 兴起。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变法。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 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 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为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 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 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思考: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所起 的作用。 课本P50(爱国的、进步的、启蒙作用等)
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千年未有之变局
当时中国最落后的是什么?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 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 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 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 遣乔治· 马嘎尔尼团访华庆贺乾隆 八十寿辰万里来朝,并协商中英通商事宜。后因英国使者跪拜之礼 (焦点是双腿儿跪地呢还是单腿儿跪!),大清重臣和珅同志和英 国使者争论长达一月之久,我们敬爱的乾隆皇帝龙颜大怒,给乔治 三世的回信中如此大放厥词….
( 康有为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 系易,以变易为义。” (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谭嗣同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 恨。” ( 严 )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归纳总结: 以上四位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共同政治主张是什么? 维新变法,改良道路,君主立宪,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坚持中国的 19世纪60至90年代 封建制度和儒家纲常名 【史料补充】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
清政府在面临内忧外患(列强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功)的形势下,掀 教作为国家的根本。 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自救改良运动。洋务派主要成员有奕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近 欣、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人。他们“中学为体、西 代科技,挽救清王朝。 学为用”为主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北洋、 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同时发展近代教育,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 兴起。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变法。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 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 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为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 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 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思考: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所起 的作用。 课本P50(爱国的、进步的、启蒙作用等)
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千年未有之变局
当时中国最落后的是什么?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 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 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 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 遣乔治· 马嘎尔尼团访华庆贺乾隆 八十寿辰万里来朝,并协商中英通商事宜。后因英国使者跪拜之礼 (焦点是双腿儿跪地呢还是单腿儿跪!),大清重臣和珅同志和英 国使者争论长达一月之久,我们敬爱的乾隆皇帝龙颜大怒,给乔治 三世的回信中如此大放厥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0张PPT)

孔府 位于孔庙
东侧,有“天下第 一家”之称,是孔 子嫡系长期居住的 府第,也是中国封 建社会官衙与内宅 合一的典型建筑。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2.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
简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曾受业于 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 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 诸侯国。
2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3 .人性论: 性本恶 4 .主张礼法并用 5 .哲学观: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同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创立儒家学派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蔚然大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 1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目录
一 “中百央家集争权鸣的”发局展面的形成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三 道家和法家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含义: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 时期,社会上形成一批 以…、…为宗旨的学者和思 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 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等。
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 ⑴政治思想
①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共32张)PPT课件

酒”。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
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
的入室弟子。
12
荀子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 道”, “君舟民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 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
伦理想观:人性本恶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观 政治观 伦理观
仁,礼
仁义
仁义
仁,德治
仁政民贵 君轻
王道 君舟民水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1.1 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学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后世主要 分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 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
方技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 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中国古代史(2002年版高级中学教科书3 )
材料三:“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贵族垄断的文化学
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像孔子所办的
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
学生送给他““束士俯””(一阶串腊层肉)的作为兴学费起,就可以了。这
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
“合则留不合则去”,因此,人才的流动也空前的频
繁。
——中国通史 4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 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 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 阶层活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民间 ,学术思想自由活跃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 课件(共30张PPT)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万乘之主,千 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战国后期韩国贵族,秦王 嬴政为了他不惜发动战争, 到秦国后还未被重用就被 同学李斯害死与狱中
理论来源
①法、术、势三派 ②道家思想
韩法 非 家 观点主张 子
集权观:加强中央君主集权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与时俱进 改革强国 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周
春秋 时期
战国 秦统一 时期 六国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5世纪 中后期
公元前 221年
• 一、历史背景
“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 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 诸侯,或在夷狄。”(《史记》)
回忆必修一、二的内容,春秋 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有哪些?
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作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 六、百家争鸣的意义
你认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具有什么意义?
对当时:促成各家学说蓬勃发展,引发第一 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后世:奠定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恩泽后人
学习这一节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
性相近也。
“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
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也,孰不可忍也。
51岁从政; 55岁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 从教40余年,弟子三千,贤者72人
——《论语》
思想主张 文化成就 教育成就 现实意义
——《韩非子》
战国后期韩国贵族,秦王 嬴政为了他不惜发动战争, 到秦国后还未被重用就被 同学李斯害死与狱中
理论来源
①法、术、势三派 ②道家思想
韩法 非 家 观点主张 子
集权观:加强中央君主集权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与时俱进 改革强国 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周
春秋 时期
战国 秦统一 时期 六国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5世纪 中后期
公元前 221年
• 一、历史背景
“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 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 诸侯,或在夷狄。”(《史记》)
回忆必修一、二的内容,春秋 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有哪些?
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作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 六、百家争鸣的意义
你认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具有什么意义?
对当时:促成各家学说蓬勃发展,引发第一 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后世:奠定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恩泽后人
学习这一节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
性相近也。
“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
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也,孰不可忍也。
51岁从政; 55岁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 从教40余年,弟子三千,贤者72人
——《论语》
思想主张 文化成就 教育成就 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11
礼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维护等级制度的统治秩序即西周的礼乐 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
12
* 孔子教育语录:
有教无类。
对象。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巩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实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
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 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使之分别事秦国)。这两个 派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著作为 《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
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
之也。”
-
14
(2) 荀子的思想主张
① “仁义”和“王道” ② “君舟民水” ③ 人性论(伦理观):“性本恶”
A、“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街谈巷语,道听涂
说者之所造也。
-
7
记一记 3. 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
8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春秋时期)
(1)生平
春秋晚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尊 称“万世师表”“至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谦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态度。
学而不厌,诲(毁)人不倦。
坚持。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 孟 子、荀子
(1)孟子的思想主张:
① “仁政”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 人性论(伦理观):“性本善”
亚圣孟子
A、“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
万世师表
9
(2)孔子的思想 仁(核心)
樊远问仁,子曰:“爱人”。
“仁”是什么?
仲弓问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
10
德(以德治民)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入从容,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 之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
-
18
四、法家
1、发展历程: 先驱:管仲、子产 发展:李悝、商鞅 集大成者:韩非子
2、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唯君独尊的帝王术
-
1
“和”为贵
-
2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
-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 课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
4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思维拓展 :分析这一原因的过程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思想观念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
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思
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
6
读一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诸子百家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所谓“百家”:是指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一种文化现象。主要 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 、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请思考: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
事物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政治理想:小国寡民。
-
17
* 庄周——超越世俗的逍遥。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 蝶之梦为周与”
五、墨家
-
19
课堂小结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 的理论武器
诸子百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20
-
15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
16
三、道家
•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 材料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
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 材料四: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
5
合作探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阅读教材内容,试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教育等方 面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教育: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
11
礼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维护等级制度的统治秩序即西周的礼乐 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
12
* 孔子教育语录:
有教无类。
对象。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巩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实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
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白马非马)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 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使之分别事秦国)。这两个 派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著作为 《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
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
之也。”
-
14
(2) 荀子的思想主张
① “仁义”和“王道” ② “君舟民水” ③ 人性论(伦理观):“性本恶”
A、“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街谈巷语,道听涂
说者之所造也。
-
7
记一记 3. 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
8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春秋时期)
(1)生平
春秋晚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尊 称“万世师表”“至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谦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态度。
学而不厌,诲(毁)人不倦。
坚持。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 孟 子、荀子
(1)孟子的思想主张:
① “仁政”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 人性论(伦理观):“性本善”
亚圣孟子
A、“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
万世师表
9
(2)孔子的思想 仁(核心)
樊远问仁,子曰:“爱人”。
“仁”是什么?
仲弓问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
10
德(以德治民)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入从容,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 之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
-
18
四、法家
1、发展历程: 先驱:管仲、子产 发展:李悝、商鞅 集大成者:韩非子
2、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唯君独尊的帝王术
-
1
“和”为贵
-
2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
-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 课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
4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思维拓展 :分析这一原因的过程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思想观念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
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思
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
6
读一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诸子百家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所谓“百家”:是指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一种文化现象。主要 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 、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请思考: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
事物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政治理想:小国寡民。
-
17
* 庄周——超越世俗的逍遥。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 蝶之梦为周与”
五、墨家
-
19
课堂小结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 的理论武器
诸子百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20
-
15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
16
三、道家
•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 材料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
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 材料四: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
5
合作探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阅读教材内容,试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教育等方 面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教育: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