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同轴线

合集下载

同轴度测试仪校准规范

同轴度测试仪校准规范

同轴度测试仪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试验机同轴度检定专用的引伸计式同轴度测试仪(以下简称同轴度测试仪)的校准。

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JJG139-2014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JJG762-2007引伸计检定规程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夹持装置的同轴度Alignment of clamping device拉伸试验的试样夹持装置在任意位置上和施加力的过程中,上、下夹头和试样钳口的中心线与试验机的加力轴线的偏差。

4概述同轴度测试仪是采用双侧引伸计式结构对材料试样进行拉、压力或万能试验机的拉伸试验夹持装置的同轴度进行测量的仪器。

同轴度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电子引伸计形成对称设置,并利用两个引伸计的变形输出值得出试样的同轴度。

同轴度测试仪的结构通常为双侧引伸计式,主要由两个引伸计、弹性连接元件及同轴度测试仪主机组成,此外还配备1套同轴度试样。

同轴度测试仪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注解:1、引伸计1;2、弹性连接元件;3、引伸计2;4、同轴度测试仪主机;5、同轴度试样。

图1同轴度测试仪结构示意图5计量特性5.1双侧引伸计的示值误差同轴度测试仪的两个引伸计的相对示值误差不超过±0.5%;5.2双侧引伸计的标距误差同轴度测试仪的两个引伸计的标距相对误差不超过±0.5%;5.3同轴度测试仪的示值误差同轴度测试仪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2%;5.4同轴度试样的几何尺寸同轴度试样的几何尺寸见图1,最大允许误差见表1。

表1同轴度试样的几何尺寸序号试样直径d/mm试样长度L/mm最大允许误差/mm1>12>130212130±0.2310130注:以上计量特性要求仅供参考。

26校准条件6.1环境条件环境温度:(23±5)℃,相对湿度应小于80 ,校准过程中不允许有影响同轴度测试仪校准结果的空气对流。

同轴电缆的说明

同轴电缆的说明

同轴线缆是一种优质的宽带传输介质优点:传输信号的衰减小技术水平同轴:目前我国的同轴产品的技术水平已经做到了0-20Gz;双绞线:双绞线的传输带宽约为同轴的1/10抗干扰性:同轴线:它把传输信号产生的电磁场全部限制在屏蔽层内部,不向外辐射,根据收发可逆原理,外界电磁场也不能穿过屏蔽层进入内部。

双绞线:双绞线不同了,干扰产生原理是另一回事,它的信号传输电磁场理论上是分布在无限空间。

根据收发可逆原理,外部空间电磁场也可以直接进入双绞线。

双绞线无法防止外界电磁场进入,但采用了螺旋扭绞的办法,让两条线接收到的信号“尽量完全一样”,并采用平衡差分信号处理技术,把这种完全一样的“共模信号”抑制掉。

这里关键是双绞线的“平衡”特性,“平衡”一旦有差别,干扰便乘虚而入,外界物体也会影响平衡。

工程上“平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电路的“共模抑制”性能是有一定范围的。

这两项实际问题,决定了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是有限制的,整合网络布线规则中规定强干扰情况下,必须使用屏蔽双绞线,就是这个道理。

传输特性:同轴线特线:同轴和双绞线的传输特性是由国标规定的,改变不了。

如视频信号上边频为6M,对于2000米传输距离,SYWV-75-5电缆衰减为40db,即电压衰减100倍,1Vp-p的6M视频信号衰减到10mv,或80db微伏,在这个电平进行视频恢复,可以保证高信噪比。

具有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经验的工程师,对此十分清楚;对于非屏蔽双绞线,2km的6M衰减为92db,衰减将近4万倍,比75-5同轴电缆大52db(近400倍);双绞线特性:双绞线传输2km,1Vp-p信号衰减到了25微伏,即电平为28db微伏,已经可以和电路噪声电平接近了,仅用末端补偿,信噪比会严重变坏,出路只能是提高前端电平。

这就是目前双绞线传输必须采用的“前推后拉”技术方案,要求前后设备的补偿提升总能力必须大于92db,实际应该做到100db。

需要注意的还有,前端大信号放大提升电路本身产生的固有噪声,要比末端小信号电路产生的固有噪声大很多,系统信噪比变坏的更快,有人提出双绞线传输设备接力的中继级数可以做得很多(比同轴多很多),这纯属想象,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讲不通的;结论:比较同轴和双绞线传输系统时,有两个要点必须抓住:一是比较两种线传输特性的区别,二是看传输设备的水平和性能。

计算电磁学

计算电磁学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的规律和应用的物理学分支学科,起源于18世纪。

广义的电磁学可以说是包含电学和磁学,但狭义来说是一门探讨电性与磁性交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等等。

计算电磁学:《计算电磁学》是2002年0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秉中。

内容简介:本书在论述计算电磁学的产生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电磁仿真中的有限差分法、人工神经网络在电磁建模中的应用,遗传算法在电磁优化中的应用等。

图书目录:第一章绪论1.1 计算电磁学的产生背景1.1.1 高性能计算技术1.1.2 计算电磁学的重要性1.1.3 计算电磁学的研究特点1.2 电磁场问题求解方法分类1.2.1 解析法1.2.2 数值法1.2.3 半解析数值法1.3 当前计算电磁学中的几种重要方法1.3.1 有限元法1.3.2 时域有限差分法1.3.3 矩量法1.4 电磁场工程专家系统1.4.1 复杂系统的电磁特性仿真1.4.2 面向CAD 的复杂系统电磁特性建模1.4.3 电磁场工程专家系统第一篇电磁仿真中的有限差分法第二章有限差分法2.1 差分运算的基本概念2.2 二维电磁场泊松方程的差分格式2.2.1 差分格式的建立2.2.2 不同介质分界面上边界条件的离散方法2.2.3 第一类边界条件的处理2.2.4 第二类和第三类边界条件的处理2.3 差分方程组的求解2.3.1 差分方程组的特性2.3.2 差分方程组的解法2.4 工程应用举例2.5 标量时域有限差分法2.5.1 瞬态场标量波动方程2.5.2 稳定性分析2.5.3 网格色散误差2.5.4 举例第三章时域有限差分法I——差分格式及解的稳定性3.1 FDTD 基本原理3.1.1 Yee 的差分算法3.1.2 环路积分解释3.2 解的稳定性及数值色散3.2.1 解的稳定条件3.2.2 数值色散3.3 非均匀网格及共形网格3.3.1 渐变非均匀网格3.3.2 局部细网格3.3.3 共形网格3.4 三角形网格及平面型广义Yee 网格3.4.1 三角形网格离散化3.4.2 数值解的稳定性3.4.3 平面型广义Yee 网格3.5 半解析数值模型3.5.1 细导线问题3.5.2 增强细槽缝公式3.5.3 小孔耦合问题3.5.4 薄层介质问题3.6 良导体中的差分格式第四章时域有限差分法Ⅱ——吸收边界条件4.1 Bayliss-Turkel 吸收边界条件4.1.1 球坐标系4.1.2 圆柱坐标系4.2 Engquist-Majda 吸收边界条件4.2.1 单向波方程的泰勒级数近似4.2.2 Mur 的差分格式4.2.3 Trefethen-Halpern 近似展开4.2.4 Higdon 算子4.3 廖氏吸收边界条件4.4 梅-方超吸收边界条件4.5 Berenger 完全匹配层(PML)4.5.1 PML 媒质的定义4.5.2 PML 媒质中平面波的传播4.5.3 PML-PML 媒质分界面处波的传播4.5.4 用于FDTD的PML4.5.5 三维情况下的PML4.5.6 PML 的参数选择4.5.7 减小反射误差的措施4.6 Gedney 完全匹配层4.6.1 完全匹配单轴媒质4.6.2 FDTD 差分格式4.6.3 交角区域的差分格式4.6.4 PML 的参数选取第五章时域有限差分法Ⅲ——若干实用技术5.1 激励源技术5.1.1 强迫激励源5.1.2 总场/散射场体系5.2 集总参数电路元件的模拟5.2.1 扩展FDTD方程5.2.2 集总参数电路元件举例5.3 近区场到远区场的变换5.4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5.4.1 极点展开模型与Prony算法5.4.2 线性及非线性信号预测器模型5.4.3 系统识别方法及数字滤波器模型5.5 应用举例5.5.1 均匀三线互连系统5.5.2 同轴线馈电天线5.5.3 多体问题5.5.4 同轴-波导转换器5.5.5 波导元件的高效分析5.5.6 传输线问题的降维处理第六章基于交变隐式差分方向方法的时域有限差分法——ADI-FDTD 方法6.1 ADI-FDTD 基本原理6.1.1 ADI-FDTD 差分格式I6.1.2 ADI-FDTD 差分格式Ⅱ6.2 解的稳定性与数值色散6.2.1 二维问题的稳定性6.2.2 三维问题的稳定性6.2.3 增长矩阵6.3 吸收边界条件6.3.1 Gedney的PML媒质中的ADI-FDTD格式6.3.2 Berenger的PML媒质中的ADI-FDTD格式6.4 应用举例6.4.1 有耗平行板传输线6.4.2 有耗平行板传输线——降维处理6.4.3 用混合网格二维FDTD算法分析传输线第二篇人工神经网络在电磁建模中的应用第七章人工神经网络模型7.1 生物神经元7.2 人工神经元模型7.2.1 单端口输入神经元7.2.2 活化函数7.2.3 多端口输入神经元7.3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7.3.1 单层前传网络7.3.2 多层前传网络7.4 多层感知器的映射能力7.5 多样本输入并行处理第八章用回传算法训练多层感知器8.1 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8.1.1 受控学习方式8.1.2 误差校正算法8.2 误差回传算法8.2.1 初始化8.2.2 delta法则8.2.3 计算的两个过程8.3 训练模式8.4 回传算法的改进8.4.1 带矩量修正的广义delta法则8.4.2 学习速率参数自适应算法“指南”8.4.3 delta-delta 学习规则8.4.4 delta-bar-delta 学习规则8.4.5 Matlab 中的学习参数自适应算法8.5 将受控学习看做函数最优化问题8.5.1 共轭梯度法8.5.2 牛顿法8.5.3 Levenberg-Marquardt 近似8.6 网络推广8.6.1 训练集合大小的确定8.6.2 网络结构的优化第九章神经网络与电磁建模9.1 正交试验设计9.1.1 全组合正交试验设计9.1.2 方螺旋电感的神经网络模型9.1.3 微带协同馈电系统的神经网络模型9.1.4 带状线间隙不连续性的神经网络模型9.1.5 部分组合正交试验设计9.2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9.2.1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9.2.2 单层间互连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9.2.3 带状线双层间互连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9.2.4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神经网络模型9.3 随机组合试验设计9.3.1 高速互连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9.3.2 例子第十章知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10.1 外挂式知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10.1.1 差值模型和PKI 模型10.1.2 输入参数空间映射模型10.1.3 主要元素项分析10.1.4 稳健的知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10.2 嵌入式知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10.2.1 知识人工神经元10.2.2 知识人工神经元三层感知器10.2.3 应用实例第三篇遗传算法在电磁优化中的应用第十一章遗传算法基本原理11.1 基本的遗传算法11.1.1 基本遗传算法的描述11.1.2 应用遗传算法的准备工作11.1.3 遗传操作11.2 遗传算法的特点及数学机理11.2.1 遗传算法的特点11.2.2 遗传算法的数学机理第十二章遗传算法在电磁优化中的应用12.1 天线及天线阵的优化设计12.1.1 天线的优化设计12.1.2 微带天线的优化设计12.1.3 天线阵的优化设计12.2 平面型带状结构的优化设计12.2.1 稀疏化带状栅的优化设计12.2.2 带状电阻栅加载导体带的优化设计12.2.3 多层周期性导体带状栅的优化设计参考文献。

第5章 汽车零件的质量检验方法

第5章 汽车零件的质量检验方法

5.2.2听觉检验 听觉检验是凭借操作者的听觉能力来检验零件 缺陷的一种方法。
检验时,对工件进行敲击,根据声响判断零件 有无缺陷。
敲击无缺陷的壳体、轴类等零件时,声响很清 脆;内部有裂纹时,声音较嘶哑;内部有缩孔时, 声响很低沉。 5.2.3触觉检验 用手触摸零件的表面,可以感觉它的表面状况; 摇动配合件,可以感觉它们的配合情况;用手触摸 有相对运动的零件,可以感知其发热情况,从而判 断其有无异常现象。
图5.15 变速器壳轴承座孔 同轴度检验仪简图 1-百分表; 2-定位板; 3-平板; 4-垂直套筒; 5-传动杆套管; 6-触头; 7-百分表座孔
2.同轴度量棒检测
该检测法是将与被测座孔尺寸相同的量棒插入座孔,若 各座孔在同轴线内,则量棒能顺利插入。
5.4.4圆跳动的检测
圆跳动包括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全跳动两项。
图5.11 传动轴直线度误差的检测
5.4.2平面度误差的检测
零件的平面度表示一个平面不平的程度。平面度误差是 被测平面内各个方向的最大直线度误差。因此,可以用各个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的检测代替平面度误差的检测。
1.刀口形样板尺测量法
该法一般是采用塞尺测量变形平面与刀口形样板尺(或 直尺)之间所形成的间隙来测量平面度误差。多用于测量汽 缸体、汽缸盖平面。
汽车维修技术与设备
配套教材信息
教材名称:汽车维修技术与设备
教材主编:凌永成
教材定价:30RMB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版次: 2008年8月第1版
国际标准书号(ISBN ): 978-7-301-13914-1
教材所属系列: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大机械 系列实用规划教材汽车系列
第5章 汽车零件的质量检验

同轴电缆尺寸列表

同轴电缆尺寸列表

常用同轴电缆尺寸列表为方便用户参考,将常用同轴电缆尺寸列表如下,表中尺寸均为标尺寸,欲获取详细的有关电缆的参数,请参考相关标准或制造商的说明。

S:单编织屏蔽层。

D:双编织屏蔽层。

*铠装电缆RG-5A/U 50 单芯 1.29 4.60 6.30D 8.33 8/50DRG-6A/U 75 单芯0.72 4.70 6.30D 8.43 8/75DRG-8/U 52 7×0.72 2.17 7.24 8.20S 10.29 10/50SRG-9/U 51 7×0.72 2.17 7.11 8.70D 10.67 11/50DRG-10/U 52 7×0.72 2.17 7.24 8.20S 12.07*10/50SRG-11/U 75 7×0.4 1.21 7.24 8.20S 10.29 10/75SRG-12/U 75 7×0.4 1.21 7.24 8.20S 12.07*10/75SRG-21/U 53 单芯 1.29 4.70 6.30D 8.43 8/75DRG-55/U 53.5 单芯0.81 2.95 4.20D 5.23 5/50DRG-58/U 53.5 单芯0.81 2.95 3.60S 4.95 5/50SRG-59B/U 75 单芯0.58 3.71 4.85S 6.15 6/75SRG-140/U 75 单芯0.64 3.71 4.47S 5.92 6/75SRG-141A/U 50 单芯0.99 2.95 3.71S 4.83 5/75SRG-142B/U 50 单芯0.99 2.95 4.34D 4.95 5/50DRG-144/U 75 7×0.45 1.35 7.25 8.38S 10.40 10/75SRG-165/U 50 7×0.8 2.04 7.25 8.64S 10.40 10/50SRG-174/U 50 7×0.160.48 1.52 2.24S 2.54 2.6/50SRG-178/U 50 7×0.100.30 0.91 1.37S 2.01 2/50SRG-179B/U 75 7×0.100.30 1.60 2.13S 2.54 2.6/75S RG-187/U 75 7×0.100.30 1.52 2.13S 2.79 2.6/75S RG-188/U 50 7×0.180.51 1.52 2.06S 2.79 2.6/50S RG-196/U 50 7×0.100.30 0.86 1.37S 2.03 2/50SRG-212/U 50 单芯 1.44 4.70 6.30S 8.43 8/50DRG-213/U 50 7×0.75 2.26 7.25 8.64S 10.90 10/50D RG-214/U 50 7×0.75 2.26 7.25 9.14D 10.80 11/75D RG-215/U 50 7×0.75 2.26 7.25 8.64S 10.90 11/75D RG-216/U 75 7×0.40 1.20 7.25 9.14D 10.92 11/50D RG—222/U 50 单芯 1.41 4.7 6.30D 8.43 8/50D0.89 2.95 4.47D 5.49 5/50D RG—223/U 50单芯RG—225/U 50 7X0.79 2.38 7.24 9.14D 10.92 11/50D RG-303/U 50 单芯0.99 2.95 3.71S 4.32 4/50S RG—316/U 50 7X0.17 0.51 1.52 2.06S 2.59 2.6/50S RG—316DT 50 7X0.17 0.51 1.6 2.22D 2.8 2.6/50D RG—400/U 50 19X0.18 0.99 2.95 4.34D 4.95 5/50D RG-401/U 50 单芯 1.64 5.46 6.35 0.25 RG—402/U 50 单芯0.91 3.02 3.58 0.141 RG—405/U 50 单芯0.51 1.68 2.18 0.085SYV-50-1 50 7X0.1 0.27 0.87±0.05 1.40S 1.9±0.102/50S SYV-50-2-1 50 7X0.16 0.45 1.5±0.10 2.10S 2.9±1.103/50S SYV-50-2-2 50 7X0.18 0.68 2.2±1.10 3.10S 4.0±0.204/50S SYV-50-3 50 单芯0.90 3.0±1.10 3.85S 5.0±0.255/50SSYV-50-5-1 50 单芯 1.37 4.6±0.20 5.50S 7.0±0.307/50SSYV-50-5-2 50 单芯 1.37 4.6±0.20 6.20S 7.8±0.308/50DSYV-50-7-1 50 7X0.75 2.28 7.3±0.258.50S 10.2±0.3010/50SSYV-50-7-2 50 7X0.75 2.28 7.3±0.259.30S 11.2±0.3011/50DSYV-75-2 75 7X0.08 0.24 1.5±0.10 2.10S 2.9±0.103/75SSYV-75-2-1 75 单芯 1.29 4.60 6.30D 8.33 8/50D SYV-75-3 75 单芯0.72 4.70 6.30D 8.43 8/75D SYV-75-5 75 7×0.722.17 7.24 8.20S 10.29 10/50S SYV-75-7 75 7×0.722.17 7.11 8.70D 10.67 11/50D SFF-50-1 50 7×0.722.17 7.24 8.20S 12.07*10/50S SFF-50-1.5-1 50 7×0.4 1.21 7.24 8.20S 10.29 10/75S SFF-50-1.5-2 50 7×0.4 1.21 7.24 8.20S 12.07*10/75S SFF-50-2-1 50 单芯 1.29 4.70 6.30D 8.43 8/75D SFF-50-2-2 50 单芯0.81 2.95 4.20D 5.23 5/50D SFF-50-3-1 50 单芯0.81 2.95 3.60S 4.95 5/50S SFF-50-3-2 50 单芯0.58 3.71 4.85S 6.15 6/75S SFF-75-1 75 单芯0.64 3.71 4.47S 5.92 6/75S SFF-75-1.5-1 75 单芯0.99 2.95 3.71S 4.83 5/75S SFF-75-1.5-2 75 单芯0.99 2.95 4.34D 4.95 5/50D SFF-75-2 75 7×0.451.35 7.25 8.38S 10.40 10/75S SFF-75-3-1 75 7×0.8 2.04 7.25 8.64S 10.40 10/50SSFF-75-3-2 75 7×0.160.48 1.52 2.24S 2.54 2.6/50S SFT-50-2-1 50 7×0.10 0.30 0.91 1.37S 2.01 2/50S SFT-50-3-1 50 7×0.100.30 1.60 2.13S 2.54 2.6/75S SFT-50-5-2 50 7×0.100.30 1.52 2.13S 2.79 2.6/75SRD-178 50 7X0.10 0.30 0.86 1.68D 2.34 2/50D RD-179 75 7X0.10 0.30 1.60 2.69D 3.07 2.6/75D RD-302 75 单芯0.64 3.71 5.64 5/75D RD-316 50 7X0.17 0.51 1.52 2.22D 2.90 2.6/50D LMR-100A 50 单芯0.46 1.52 2.11 2.79 2.6/50S LMR-195 50 单芯0.94 2.79 3.53 4.95 5/50S LMR-200 50 单芯 1.12 2.95 3.66 4.95LMR-240 50 单芯 1.42 3.81 4.52 6.10LMR-300 50 单芯 1.78 4.83 5.72 7.62LMR-400 50 单芯 2.74 7.24 8.13 10.293/8"皱SYFY-50-9-3(TIANJING609) 3.1 8.7 9.5 11.2纹铜管1/2"皱SYFY-50-12-3(TIANJING609) 4.9 12.0 14.0 16.5纹铜管7/8"皱SYFY-50-9-3(TIANJING609) 9.1 22.0 25.0 28.5纹铜管1/4"皱LDF1-50(HELIAX ANDREW) 2.6 7.7 8.8纹铜管3/8"皱LDF2-50(HELIAX ANDREW) 3.1 9.7 11.2纹铜管1/2"皱LDF4-50(HELIAX ANDREW) 4.6 23.0 14.0 15.9纹铜管7/8"皱LDF5-50(HELIAX ANDREW) 9.0 11.9 24.9 28.0纹铜管1/2"皱SUCOFEED1/2(HUBER SUHNER) 4.8 22.0 13.7 16.0纹铜管7/8"皱SUCOFEED1/2(HUBER SUHNER) 9.0 24.7 27.75纹铜管3/8"皱SDY-50-7-3(TIANJING609) 2.83 10.2纹铜管SDY-50-9-3(TIANJING609) 35. 12.41/4"皱FSJ1-50A(HELIAXANDREW) 1.9 4.7 6.4 7.4纹铜管3/8"皱FSJ2-50(HELIAX ANDREW) 2.8 7.0 9.5 10.5纹铜管1/2"皱FSJ4-50B(HELIAX ANDREW) 3.6 8.7 12.2 13.2纹铜管1/4"皱SUCOFEED1/4"HF-FR(HUBER SUHNER) 1.89 4.7 6.4 7.7纹铜管3/8"皱SUCOFEED3/8"HF-FR(HUBER SUHNER) 2.8 7.0 9.5 10.8纹铜管1/2"皱SUCOFEED1/2"HF-FR(HUBER SUHNER) 3.6 8.6 12.1 13.4纹铜管2/50S SFF-50-1,SYV-50-1;RG-178/U,196/U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50D RD-1782.6/50S SFF-50-1.5-1;RG-174/U,,188/U,316/U;LMR-100A2.6/50D RG-316DT;RD-3163/50S SYV-50-2-13/50D SFF-50-1.5-24/50S SFF-50-2-1,SYV-50-2-2,RG-303/U4/50D SFF-2-25/50S SFF-50-3-1,SYV-50-3;RG-58/U,141A/U,303/U;LMR-1955/50D SFF-50-3-2,RG-55/U,142B/U,223/U,400/U7/50S SYV-50-5-18/50D SYV-50-5-2,RG-5A/U,RG-21/U,RG-212/U,RG-222/U10/50S SYV-50-7-1;RG-9/U,214/U,225/U11/50D SFT-50-2-1;RG-405/U085 SFT-50-3-1;RG-402/U141 SFT-50-5-2;RG-401/U250 SFF-75-12/75S SFF-75-1;SYFV-75-2-1;RG-179B/U,187/U2.6/75S RD-1792.6/75D SYV-75-2,SFF-75-23/75S SFF-75-1.5-23/75D SYV-75-2-14/75S SYV-75-2-24/75D SFF-75-3-1 SYV-75-35/75S SFF-75-3-2 RD-3025/75D RG-59B/U,140/U,210/U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75S SYV-75-56/75D RG-6A/U7/75S SYV-75-58/75D RG-6A/U10/75S SYV-75-7; RG-11/U,12/U,144/U11/75D RG-216/U1/4"皱纹铜管Heliax LDF1-503/8"皱纹铜管SYFY-50-9-3; Heliax LDF2-501/2"皱纹铜管SYFY-50-12-3; Heliax LDF4-50A;Sucofeed 1/2"5/8"皱纹铜管Heliax HJ4.5-507/8"皱纹铜管SYFY-50-12-3; Heliax LDF5-50A;Sucofeed 7/8"1/4"皱纹铜管Heliax FSJ1-50A;Sucofeed 1/4"HF-FR3/8"皱纹铜管SDY-50-7-3; Heliax FSJ2-50;Sucofeed 3/8"HF-FR1/2"皱纹铜管Heliax FSJ4-50B;Sucofeed 1/2"HF。

模具制造专业知识

模具制造专业知识

箱体零件旳孔系加工
1.平行孔系加工 1)找正法:根据图样要求在毛坯或半成品上划出界线作
为加工根据,然后按线加工。
(1)用心轴和块规找正法。如图5.14所示,将精密心轴插 入镗床主轴孔内(或直接利用镗床主轴),然后根据孔和 定位基面旳距离用块规、塞尺校正主轴位置,加工第一排 孔。加工第二排孔时,分别在加工第一排孔和主轴中插入 心轴,然后采用一样措施拟定加工第二排孔时主轴旳位置。
(4)粗基准旳选择。一般用箱体上旳主要孔作粗基准,这么能 够使主要孔加工时余量均匀。主轴箱上主轴孔是最主要孔,所以
2.不同批量箱体生产旳特殊性
(1)粗基准旳选择。虽然箱体零件一般都选择主要孔为粗基准, 但伴随生产类型不同,实现以主轴孔为粗基准旳工件装夹方式是 不同旳。
(2)精基准旳选择。箱体加工精基准旳选择因生产批量旳不同 而有所区别。单件小批生产用装配基准作定位精基准。图5.2车床 主轴箱单件小批加工孔系时,选择箱体底面导轨B、C面作为定位 基准。B、C面既是主轴孔旳设计基准,也与箱体旳主要纵向孔系、 端面、侧面有直接旳相互位置关系,故选择导轨B、C面做定位基 准,不但消除了基准不重叠误差,而且在加工各孔时,箱口朝上, 便于安装调整刀具、更换导向套、测量孔径尺寸、观察加工情况 和加注切削液等。
3.箱体零件旳材料及毛坯拟定
箱体零件旳材料一般采用灰铸铁,因为灰铸铁具 有良好旳铸造性和切削加工性,而且吸振性和耐 磨性很好,价格也较低廉,常用旳牌号为 HT150~HT350。某些负荷较大旳箱体可采用铸 钢件;对于单件小批生产中旳简朴箱体,为缩短 生产周期,也可采用钢板焊接构造;在某些特定 情况下,为减轻重量,也有采用铝镁合金或其他 合金,如飞机发动机箱体及摩托车、发动机箱体、 变速箱箱体等。

同轴电缆知识介绍

同轴电缆知识介绍

同轴电缆知识介绍2007年03月16日下午 03:38一、概述1、基带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以硬铜线为芯,外包一层绝缘材料。

这层绝缘材料用密织的网状导体环绕,网外又覆盖一层保护性材料。

有两种广泛使用的同轴电缆。

一种是50欧姆电缆,用于数字传输,由于多用于基带传输,也叫基带同轴电缆;另一种是75欧姆电缆,用于模拟传输,即下一节要讲的宽带同轴电缆。

这种区别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而不是由于技术原因或生产厂家。

同轴电缆的这种结构,使它具有高带宽和极好的噪声抑制特性。

同轴电缆的带宽取决于电缆长度。

1km的电缆可以达到1Gb/s~2Gb/s的数据传输速率。

还可以使用更长的电缆,但是传输率要降低或使用中间放大器。

目前,同轴电缆大量被光纤取代,但仍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和某些局域网。

2、宽带同轴电缆使用有限电视电缆进行模拟信号传输的同轴电缆系统被称为宽带同轴电缆。

“宽带”这个词来源于电话业,指比4kHz宽的频带。

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宽带电缆”却指任何使用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电缆网。

由于宽带网使用标准的有线电视技术,可使用的频带高达300MHz(常常到450MHz);由于使用模拟信号,需要在接口处安放一个电子设备,用以把进入网络的比特流转换为模拟信号,并把网络输出的信号再转换成比特流。

宽带系统又分为多个信道,电视广播通常占用6MHz信道。

每个信道可用于模拟电视、CD质量声音(1.4Mb/s)或3Mb/s的数字比特流。

电视和数据可在一条电缆上混合传输。

宽带系统和基带系统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宽带系统由于覆盖的区域广,因此,需要模拟放大器周期性地加强信号。

这些放大器仅能单向传输信号,因此,如果计算机间有放大器,则报文分组就不能在计算机间逆向传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已经开发了两种类型的宽带系统:双缆系统和单缆系统。

1)双缆系统双缆系统有两条并排铺设的完全相同的电缆。

为了传输数据,计算机通过电缆1将数据传输到电缆数根部的设备,即顶端器(head-end),随后顶端器通过电缆2将信号沿电缆数往下传输。

铁路通信 第七章 无线子系统设备安装与配线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信 第七章  无线子系统设备安装与配线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七章无线子系统设备安装与配线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GSM-R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无线子系统设备安装与配线施工。

2. 作业准备工程开工前所要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安装所需要的工具,机房条件的检查,货物开箱和货物清点等等。

2.1 工具准备:通用工具:丈量工具包括卷尺、水平尺、角度仪、指南针、记号笔;钻孔工具包括电锤、电钻、配套钻头若干;禁固工具包括各种螺丝刀、固定扳手、固定扳手、内六角扳手、套筒扳手,羊角锤;钳工工具包括钢锯、手钳、斜口钳、鲤嘴钳、锉刀;辅助工具包括镊子、油漆刷、剪刀、电烙铁、焊锡丝、裁纸刀、热吹风、吸锡器、液压钳、梯子、滑轮、绳子、发电机、电焊机、电源插座。

专用工具:馈线剪、安全刀、馈线施工等专用工具。

通用仪表:万用表、天馈分析仪、功率计。

2.2 机房条件检查机房接地系统:系统接地的目的在于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抗击外界电磁干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接地系统包括室内部分、室外部分及建筑物的地下接地网,为保证接地系统有效,不允许在接地系统中的连接通道设置开关、熔丝类的可断开器件。

接地系统的室外部分包括建筑物接地、天线铁塔接地、天馈线接地,其作用是迅速泄放雷电引起的强浪涌电流,本系统设计要求电阻不大于4欧姆,接地线应尽可能直线走线。

室外接地排为镀锌铜排,非镀锌铜排螺丝连接处涂凡士林处理。

如果传输信号线及一次整流设备的交流电源线是经过室外露天环境引入室内的,则传输信号线和交流供电线要经过相应的防浪涌保安单元后才能接入设备。

2.3 开箱检查填写开箱检查记录,施工方与设备厂商现场督导、监理共同确认。

3. 技术要求3.1 设备到达现场后应进行检查,其型号、规格、数量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2 设备引入电源前加接的防雷隔离装置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3 设备防护地线的设置及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4 设备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5.1 金属波导传输线的一般分析
5.2 矩形波导 5.3 圆波导 5.4 同轴线及其高次模 5.5 带状线 5.6 微带线
5.4 同轴线及其的高次模

同轴线(coaxial line)是由同轴的内、外导体构成的双导 体传输线,也称同轴波导

同轴线主要以TEM模工作 方式广泛应作宽频带馈线,
第5章 总结


k 2 K c2
Kc 2 2 Kc
金属波导传输线的一般分析

������������ = ������������ ������������
截止频率 f c 截止波长 c
导波方程及其求解

横向分量和纵向分量都满足亥姆霍兹方程 横向分量可由纵向分量完全确定


2 w

c f r

r
(2)特性阻抗

(3)功率容量
0 0
r 120 r r
对于非磁性介质,r 1
若填充空气, 120
5.4.2 同轴线中的高次模TE模和TM模
当接近于同轴线横向尺寸时,同轴线内会出现TE或TM高次模
TE11
TM0
因为Hy0, 所以当r 1,等式右端不为0 故磁场的纵向分量不为0 • 同理
E jwH
E z E z ' j 1 r E y y y
可见,当Ey’0且r 1时,电场的纵向分量也不为0。 • 由于存在纵向分量Ez和Hz,因此微带线中不存在纯TEM波 • 但是当频率不很高时,由于微带线基片厚度h远小于微带波长, 此时纵向分量很小,色散效应也较小,其场结构近似于TEM模, 因此一般称之为准TEM模,(但不同于纯TEM波,具有色散特性)
TMmn模m,n都不能为0, TEmn模m,n可以有一个为0

波的纵向传输特性

主模是TE10模 简并模

模式的场结构图

m表示沿宽边的半驻波个数,n表示沿窄边的半驻波个数

管壁电流:开槽线和缝隙天线

波导尺寸的设计考虑

单模传输的条件为:������/2 < ������ < ������, ������ < ������ < ������/������ 工作波长范围:������. ������������������ < ������ <1.6 ������
Z 0 50
此时,功率容量比最佳情况约小于15%,而衰减则比最佳情况约大10%
主要内容
5.1 金属波导传输线的一般分析
5.2 矩形波导 5.3 圆波导 5.4 同轴线及其高次模 5.5 带状线 5.6 微带线

优点:
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宽、便于与微波集成电路(MIC: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相连接
Kc
n , n 1,2, ba
c
2 2 b a Kc n
TM01是最低次波型,
c 2(b-a)
TM波型的c与m近似无关, 若TM01可传输,则TMm1均可传输,设计时应设法避免TM模出现
2. TE模
Ez 0, Hz CJ m K c r DNm K c r cosm sinm e jβz
r E y E y ' H y H y ' ( r 1)
介质边界两边电磁场均满足无源Maxwell方程组
H jwE
H z H y jw 0 r E x z y H z ' H y ' jw E ' 0 x z y
(3)使损耗最小
1 1 c b 2 ln a b a Rs
d c da
0
b const
b 3.6 a
b/a=3.6时,损耗最小, 若填充的是空气介质,则对应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Z 0 76.7
(4)折中
传输功率容量最大和衰减最小一般是不可能同时满足 为了两者兼顾,采取的折衷尺寸为 b / a 2.3 若填充的是空气介质,则对应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1
TE01
1. TM模
Hz 0,
Ez C3 J m K c r C 4N m K c r C
cosm sinm
e jβz
AJ m K c r BN m K c r
利用边界条件可确定Kc:
cosm sinm
e jβz
Ez r a Ez r b 0
t
b
W
带状线尺寸的选择
1)主模为TEM模,应尽量避免出现高次模
(a) TE10模为TE模中的最低次模,截止波长为: 为抑制TE10模
cTE 2W r
10
min cTE 2W r
10
min W 2 r
(b)TM01模为TM模中的最低次波型,截止波长为: 为抑制TM01模
cTM 2b r
01
min cTM 2b r
01
min b 2 r
b (3 ~ 6)W
2)为了减少带状线在横截面方向能量的泄漏,上下接地板的宽度应不小于 ( 3 ~ 6) W
5.6 微带线
• 双导线演变成微带线
微带线结构: 由介质基片一边的导体带和基片另一边的接地板所构成
cTE
m1
a b
m
cTE a b
11
cTE cTM 2b a cTE
01 11
11
TE11是所有TE和TM波型在内的所有高次波 型中截止波长最长的一种波型,c (a+b)
5.4.3 同轴线的尺寸选择原则
尺寸选择原则
(1)保证在工作频段内只传输TEM波 (2)保证同轴线的功率容量满足要求 (3)损耗尽可能小
课程回顾

圆波导

波型及场分量

TEm0和TMm0不存在 具有高通特性 两种简并现象:极化简并和模式简并

主要波型及其应用

主模TE11模:截止波长最大,与矩形波导TE11模相似,有极化简并 圆对称的TM01模:不存在极化简并,波导管壁电流只有纵向分量
损耗最小的TE01模:不存在极化简并,波导管壁电流没有纵向分量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乔立岩
Email: qiaoliyan@ Tel: 86413532/33 ext. 526 Office: 科学园2A栋526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
第三部分 微波技术基础
第5章 微波传输线
(1)只传输TEM波
min cTE (a b)
11
min ab
0
b const
(2)使功率容量最大
2 2 Ebr a b Pbr ln a
dPbr da
b 1.649 a
Z 0 60 ln b 30 a
b/a=1.649时,功率容量最大, 若填充的是空气介质,则对应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圆波导

波型及场分量

TEm0和TMm0不存在 具有高通特性 两种简并现象:极化简并和模式简并

主要波型及其应用

主模TE11模:截止波长最大,与矩形波导TE11模相似,有极化简并 圆对称的TM01模:不存在极化简并,波导管壁电流只有纵向分量 损耗最小的TE01模:不存在极化简并,波导管壁电流没有纵向分量
H y H ' jH y ; y jH y ' z z 又 Hy Hy'
H z H z ' r j 1 r H y y y
•由
H jwE
H z H z ' r j 1 r H y y y

同轴线及其高次模

同轴线中的主模TEM模

同轴线中的高次模TE模和TM模

TM波型的c与m近似无关,TM01是最低次波型,c 2(b-a) TE11是截止波长最长的一种波型,单模传输条件:> c (a+b)
最大功率容量30������和最小衰减77������的折中50������
导体带
W
导体带(宽为w,厚为t)和接地 板常由金、银、铜等良导体构成
h
介质基片(厚为h) 常用金红石、99%Al2O3瓷、石 英或蓝宝石等低损耗介质
接地板
介质基片
5.6.1 微带线中的模式
1. 微带线的主模——准TEM模
若导体带和接地板之间没有填充介质基片(即填充空气)或者整个微带
线被一种均匀的介质全部包围,则TEM模为主模
设计宽带元件。

但是当同轴线的横向尺寸 与工作波长可比拟时,同
轴线中将出现TE和TM模,
即同轴线的高次模。
5.4.1 同轴线中的主模TEM模
1. 同轴线中TEM波的各场分量表达式
2. 同轴线中TEM波的场结构图
3. 同轴线中TEM波的传输特性
(1)相速与波长
vp
w


1


c
r
g
2
Ex’=Ex
H z ' H y ' H y H z r y z y z
H y ' H z H z ' H y r r y y z z
设介质两侧的相移常数均为 ,沿+z方向传播的相移传 播因子为e-jz ,则:
实际的微带线只是在导体带与接地板之间填充有r>1的介质基片,而其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