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奥数专项训练题《读书活动》

合集下载

(word完整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奥数题及答案100道(2)

(word完整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奥数题及答案100道(2)
9、24辆卡车一次能运货物192吨,现在增加同样的卡车6辆,一次能运货物多少吨?
10、张师傅计划加工552个零件.前5天加工零件345个,照这样计算,这批零件还要几天加工完?
11、3台磨粉机4小时可以加工小麦2184千克.照这样计算,5台磨粉机6小时可加工小麦多少千克?
12、一个机械厂4台机床5小时可以生产零件720个.照这样计算,再增加6台同样的机床生产3600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
15.梓涵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6天又读了200页正好读完.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16.琦涵五次考试平均分为96分(满分100分),那么她每次考试的分数不得低于多少分?
四年级应用题1
1、奶奶去买水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68元,买1千克梨和3千克荔枝的价钱相等,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奥数题及答案
四年级:平均数问题思维训练题
1.在一次登山活动中,梓涵上山每分钟行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行75米.梓涵上山和下山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2.四年级有60名同学去栽树,平均每人栽4棵,恰好栽完.随后又派来一部分同学,这时平均每人栽树3棵就可完成任务,又派来几名同学?
6、40天后,由于进行技术改造,每天能节约600千克煤,问这些煤共可以供暖多少天?
7、学校食堂管理员去农贸市场买鸡蛋,原计划每千克5元的鸡蛋买96千克,结果鸡蛋价格下调,用这笔钱多买了24千克的鸡蛋.问鸡蛋价格下调后每千克是多少元?
8、18个人参加搬一堆砖的劳动,计划8小时可以搬完,实际劳动2小时后,有6个人被调走,余下的砖还需多少小时才能搬完?
15、学校食堂共有三种蔬菜,其中黄瓜、番茄共重50千克,青菜、黄瓜共重70千克,青菜、番茄共重60千克.这三种蔬菜各有多少千克?

四年级数学(上)奥数思维拓展《盈亏问题》测试题(含答案)

四年级数学(上)奥数思维拓展《盈亏问题》测试题(含答案)

四年级数学(上)奥数思维拓展《盈亏问题》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1.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日”。

2022年4月23日阳光小学买来一批故事书,准备分给全校26个班,如果每班分35本,那么还差19本,这批故事书一共有()本。

A.890B.891.C.894D.8962.一箱乒乓球有40多个,如果把这箱乒乓球每6个装一盒,还剩余5个,如果每9个装一盒,也剩余5个。

这盒乒乓球有()个。

A.40B.41C.43D.463.六(2)班有40多人,体操汇演,如果每8人站一排,最后一排是6人;如果每10人站一排,最后一排也是6人。

这个班一共()人。

A.42B.46C.47D.494.毛毛和小兵在同一个商店买同一种练习本,毛毛买了6本,小兵买了4本,毛毛比小兵多付了8角钱.每本练习本的价格是()A.3角B.4角C.5角D.6角5.美猴王带着蟠桃回到花果山分给众猴,先分给3只老猴各6个,每只小猴4个,发现还有4只小猴分不到,于是收回重新分,3只老猴各5个,每只小猴3个,可是还剩下12个,那么花果山共有()只猴.A.24B.25C.26D.286.一堆糖每人分5块多10块,如果现在的人数减少一半,那么每人12块就少2块.这些糖共有()块.A.46B.65C.70D.75二.填空题(共6小题)7.有一堆苹果,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剩下1个;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也剩下1个,这堆苹果至少有个。

8.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商家要把一些糖果装箱,如果用甲种箱装最后一箱少了2千克,如果用乙种箱装最后一箱少了4千克,如果用丙种前装最后一箱只装了半箱,现在知道甲种箱每箱能装8千克,乙种箱每箱能装10千克,丙种箱每箱能装12千克,那么,这个商场准备装箱的糖果至少有千克。

9.同学们分糖果,如果每人分5颗就多3颗;如果每人分9颗就少5颗。

共有位同学,共有颗糖果。

10.用绳子测井深,把绳子对折来量,井外余5米;把绳子三折来量,还差1米。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0题(完整资料).doc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0题(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只。

用去20只,还剩下多少只?2、学校买来3个篮球,共花了96元;又买来一个足球,花了40元。

买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需要多少元?两种球的单价相差多少元?3、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

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4、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

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5、班里图书角有58本故事书、34本科普读物。

要放在一个4层的书架上,平均每层要放多少本书?6、李丽和王敏同时做纸鹤,李丽每小时做12只,王敏每小时做14只,做了3小时,两个人一共做了多少只纸鹤?7、同学们参加爬山比赛,女同学分成了4组,每组有15人。

参赛的男同学有76名,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爬山比赛?8、王大伯进县城卖了9只兔子,每只22元。

还卖1只羊,得160元。

(1)王大伯的兔子和羊一共卖了多少钱?(2)王大伯用卖兔子和羊的钱买了4瓶农药,每瓶13元。

王大伯还剩多少钱?9、一桶3Kg的油42元,一桶5Kg的油65元,哪种瓶装的油便宜?10、一件上衣65元,一条裤子28元。

(1)买4件上衣比4条裤子多花多少钱?(2)用150元钱买2套衣服,够吗?11、有两根铁丝,第一根长35米,第二根的长度比第一根的4倍多2米。

第二根长多少米?12、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周长是40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13、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

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14、冬冬借了一本科技书有40页,一周后归还,他每天准备看6页,能按时归还吗?15、三(2)班有44人,老师准备分成8个小组讨论,每组可分几人,还剩几人?16、用一段长4米的布料可以裁5件同样大小的背心。

做一件背心要用多少布?17、一头小象重4吨,用一辆载重10吨的大货车运,一次最多能运几头小象?18、红旗连锁店原有瓶干632袋,卖出385袋,又运来200袋,这时店里有多少袋瓶干?19、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20、一列火车的第10号车厢原有116人,到某站后,有58人下车,有45人上本。

四年级数学读书问题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读书问题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读书问题练习题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读书有关的问题。

读书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

以下是一些四年级数学读书问题的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题目一:小明一周都在读书。

他在周一、周三和周五每天读两小时,在周二和周四每天读三小时。

请计算小明一周总共读了多少小时?解答一:我们分别计算小明每天读书的小时数,并将其相加即可得到一周总共的阅读时间。

周一、周三、周五每天读书2小时,一周下来共计2 × 3 = 6 小时。

周二、周四每天读书3小时,一周下来共计3 × 2 = 6 小时。

因此,小明一周总共读了 6 小时 + 6 小时 = 12 小时。

题目二:小红正在阅读一本故事书。

她每天读书的时间比前一天多15分钟。

如果小红连续读了5天,一共读了1小时15分钟,那么她每天读书多少时间?解答二:我们设小红第一天读书的时间为 x 分钟。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x + (x + 15) + (x + 30) + (x + 45) + (x + 60) = 75将等式简化为:5x + 150 = 755x = 75 - 1505x = -75x = -75 / 5x = -15由于小红读书的时间不可能是负数,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红每天读书的时间不可能满足这个条件。

综上所述,对于题目二,无解。

题目三:小明和小红一起读书。

小明每分钟可以读10个字,小红每分钟可以读15个字。

如果他们同时阅读,小明读60分钟后,小红已经读了多少字?解答三:我们可以计算小明和小红在60分钟内所读的字数,并将其相加。

小明每分钟读10个字,60分钟读的字数为 10 × 60 = 600 个字。

小红每分钟读15个字,60分钟读的字数为 15 × 60 = 900 个字。

因此,在小明读了60分钟后,小红已经读了900个字。

【经典】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竞赛试卷及答案图文百度文库(2)

【经典】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竞赛试卷及答案图文百度文库(2)

【经典】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竞赛试卷及答案图文百度文库(2) 一、拓展提优试题1.定义新运算:a△b=(a+b)×b,a□b=a×b+b,如:1△4=(1+4)×4=20,1□4=1×4+4=8,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1△2□3=.2.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120,它们的和是.3.今年,小军5岁,爸爸31岁,再过年,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3倍.4.(8分)小红去买水果,如果买5千克苹果则少4元,如果买6千克梨则少3元,已知苹果比梨每500克贵5角5分,那么小红买水果共带了元.5.如果今天是星期五,那么从今天算起,57天后的第一天是星期.6.一个口袋中有5枚面值1元的硬币和6枚面值5角的硬币,小明随意从袋中摸出6枚,那么这6枚硬币的面值的和有种.7.A说:“我10岁,比B小2岁,比C大1岁.”B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C和我差3岁,C是13岁.”C说:“我比A年龄小,A是11岁,B比A 大3岁.”以上每人所说的三句话中都有一句是错误的,请确定其中A的年龄是岁.8.(7分)爱尔兰作家刘易斯曾写过一篇反讽寓言,文中描述了一个名为尼亚特泊的野蛮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使用西巴巴数字.西巴巴数字的形状与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相同,但含义相反.如“0”表示“9”,“1”表示“8”,以次类推.他们写数字是从左到右,使用的运算符号也与我们使用的一样.例如,他们用62代表我们所写的37.按照尼亚特泊人的习惯,应怎样写837+742的和是.9.定义运算:A△B=2A+B,已知(3△2)△x=20,x=.10.豆豆全家有4口人.今年豆豆哥哥比豆豆大3岁,豆豆妈妈比豆豆爸爸小2岁.5年前,全家年龄为59岁,5年后,全家年龄和为97岁,豆豆妈妈今年岁.11.过元旦时,班委会用730元为全班同学每人买了一份价值17元的纪念品,剩余16元,那么,这个班共有学生名.12.甲、乙、丙三校合办画展,参展的画中,有41幅不是甲校的,有38幅不是乙校的,甲、乙两校参展的画共43幅,那么,丙校参展的画有幅.13.有白棋子和黑棋子共2014个,按照如图的规律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其中黑棋子的个数是.○●○●●○●●●○●○●●○●●●○●○●●○…14.围棋24元一副,象棋18元一副,用300元恰好可以购买两种棋子共14副,其中象棋有副.15.(8分)杨树、柳树、槐树、桦树和梧桐树各一棵树种成一排,相邻两颗树之间的距离都是1米.杨树与柳树、槐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桦树与杨树、槐树之间的距离相等.那么梧桐树与桦树之间的距离是米.【参考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分析】定义新运算需要理解题中给出的运算过程,△的运算是两数和再乘以第二个数的积运算.□的运算是两数的积与第二个数的和运算.解:依题意可知:a△b=(a+b)×b得1△2=(1+2)×2=6a□b=a×b+b得6□3=3×6+3=21故答案为:21【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到新定义的符号的意义和运用.同时注意做题时的顺序是从左向右的顺序计算,那么代表他们是同级运算.问题解决.2.【分析】首先把120分解质因数,把质因数分作三组,使各组数字相乘后的结果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即可得解.解:120=2×2×2×3×5=(2×2)×(2×3)×5,2×2=4,2×3=6,5,即,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120,这三个数是4、5、6,所以,和是:4+5+6=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灵活应用合数分解质因数来解决较复杂问题.3.【分析】根据“今年,小军5岁,爸爸31岁”求出父子的年龄差是(31﹣5)岁,由于此年龄差不会改变,倍数差是3﹣1=2,所以利用差倍公式,求出当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时儿子的年龄,由此进一步解决问题.解:父子年龄差是:31﹣5=26(岁),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3倍时,小军的年龄是:26÷(3﹣1)=26÷2=13(岁),13﹣5=8(年),答:再过8年,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3倍.故答案为:8.【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两人的年龄差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利用差倍公式求出儿子相应的年龄,由此解决问题.差倍问题的关系式:数量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4.解:设梨每千克x元,则每千克苹果x+0.55×2=(x+1.1)元6x﹣3=5×(x+1.1)﹣46x﹣3=5x+5.5﹣46x﹣5x=1.5+3x=4.56×4.5﹣3=27﹣3=24(元)答:小红买水果共带了24元.故答案为:24.5.【分析】今天算起,57天后的第一天也就是经过了57天,用57除以7,求出经过了多少周,还余几天,然后根据余数推算.解:57÷7,=57÷7,=8(周)…1(天);余数是1,星期五再过1天是星期六.故答案为:六.【点评】解决这类问题先求出经过的天数,再求经过的天数里有几周还余几天,再根据余数推算.6.【分析】从5角的硬币进行分析讨论:首选从袋中摸出6枚全是5角的硬币;(2)从袋中摸出6枚中5枚面值5角的硬币和1枚面值1元的硬币;(3)从袋中摸出6枚中4枚面值5角的硬币和2枚面值1元的硬币;(4)从袋中摸出6枚中3枚面值5角的硬币和3枚面值1元的硬币;(5)从袋中摸出6枚中2枚面值5角的硬币和4枚面值1元的硬币;(6)从袋中摸出6枚中1枚面值5角的硬币和5枚面值1元的硬币.解:由以上分析,得出下列情况:这6枚硬币的面值的和有6种.故答案为:6.【点评】解答此题可从5角的硬币考虑,逐一分析探讨得出结论.7.解:根据题干分析,将讨论分析的过程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如下:×√以得出:B是11+2=13岁,C是11﹣1=10岁;即A11岁、B13岁、C10岁;将这个结论代入上表中,可以得出B说的C是13岁时错误的,其他两句正好符合题意是正确的,由此可得,此假设成立;答:由上述推理可以得出A是11岁.故答案为:11.8.【分析】“0”表示“9”,0+9=9,“1”表示“8”,1+8=9,由此可知西巴巴数字,表示的数字与正常数字的和都是9;由此找出837、742表示的数字,然后相加即可.解:西巴巴数字8表示阿拉伯数字9﹣8=1,西巴巴数字3表示阿拉伯数字9﹣3=6,西巴巴数字7表示阿拉伯数字9﹣7=2,西巴巴数字4表示阿拉伯数字9﹣4=5,西巴巴数字2表示阿拉伯数字9﹣2=7,所以837+742表示的正常算式为:162+257=419.故答案为:419.9.解:(3△2)△x=20,(2×3+2)△x=20,8△x=20,2×8+x=20,16+x=20,x=20﹣16,x=4;故答案为:4.10.解:10×4﹣(97﹣59)=40﹣38=2(岁)所以豆豆是3年前出生的,即今年豆豆应该是3岁,今年豆豆的哥哥的年龄为:3+3=6(岁),今年全家的年龄和为:97﹣5×4=77(岁),今年爸爸妈妈的年龄和为:77﹣3﹣6=68(岁),豆豆的妈妈今年的年龄为:(68﹣2)÷2=33(岁).答:豆豆妈妈今年33岁.故答案为:33.11.【分析】根据题意,由减法的意义,用730元减去16元,求出全班同学每人买一份纪念品的总钱数,再根据数量=总价÷单价,代入数据解答即可.解:(730﹣16)÷17=714÷17=42(名);答:这个班共有学生42名.故答案为:4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全班同学每人买一份纪念品的总钱数,再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12.【分析】41幅不是甲校的,就是乙校和丙校的,38幅不是乙校的,就是甲校和丙校,其中丙校的数量同时包含在41与38中,所以41+38=79(幅)是甲校、乙校和丙校的2倍的总和,减去甲乙两校一共展出的数量,得出丙校的2倍,再除以2就是丙校参展的画的数量.解:(41+38﹣43)÷2=(79﹣43)÷2=36÷2=18(幅)答:丙校参展的画有 18幅.故答案为:18.【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其丙校的数量同时包含在41与38中,所以,41与38的和是甲校、乙校和丙校的2倍的总和,减去甲乙两校一共展出的数量,再除以2就是丙校参展的画的数量.13.【分析】根据每9个棋子是一个循环,用2014除以9,用得到的商乘以一个循环中黑棋子的个数,再根据余数的情况判断最后需加上几个黑棋子即可.解:2014÷9=223…7,循环了223次后,还剩7个,里面有4个黑棋子,223×6+4=1338+4=1342(个)答:其中黑棋子的个数是1342个.故答案为:1342.【点评】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每几个数或每几个图形是一个循环.14.【分析】假设全是围棋,那么就有24×14=336元,这就比已知的300元多出了336﹣300=36元,因为一副围棋比一副象棋多24﹣18=6元,由此即可求得象棋的数量.解:假设全是围棋,则象棋就有:(24×14﹣300)÷(24﹣18)=36÷6=6(副);答:其中象棋有6副.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15.解:杨树与柳树、槐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所有三种树的位置有可能是:柳□杨□槐,柳杨槐□□,□柳杨槐□,□□柳杨槐,其中□表示暂时不知道.而桦树与杨树、槐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只有可能是:柳□杨桦槐,剩余的一个位置是梧桐树,所以梧桐树和桦树间的距离是2米.故答案为:2.。

四年级奥数精典题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精典题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精典题及答案四年级奥数题目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兴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奥数题目以及相应的答案:题目1:数字填空在数字序列 2, 4, 6, 8, __ 中,下一个数字应该是多少?答案1: 10这个序列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

所以下一个数字是8+2=10。

题目2:逻辑推理小明、小红和小刚是三个好朋友,他们分别住在不同的楼层。

小明住在二楼,小红住在比小明高一层的楼层,小刚住在最高层。

如果小红住在三楼,那么小刚住在几楼?答案2:小刚住在四楼。

根据题目描述,小明住在二楼,小红住在三楼,所以小刚只能住在四楼,这是最高层。

题目3:图形计数在一个3x3的网格中,有多少种方式可以画出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路径,只能向下或向右移动?答案3:有8种方式。

这是一个经典的组合问题,可以通过组合数来解决。

从左上角到右下角,需要向下移动2步,向右移动2步,总共4步。

选择2步向下的组合方式有C(4,2)种,即4!/(2!2!)=6种。

再加上2步向右的组合方式,总共是6*2=12种,但因为每次选择向下或向右都是独立的,所以需要除以2,得到最终答案8种。

题目4:年龄问题小华今年10岁,他的哥哥比他大5岁。

5年后,小华和他的哥哥的年龄之和是多少?答案4: 40岁。

小华的哥哥现在是10+5=15岁。

5年后,小华将是10+5=15岁,他的哥哥将是15+5=20岁。

他们的年龄之和将是15+20=35岁。

题目5:速度与时间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如果它需要行驶120公里,需要多少时间?答案5: 2小时。

根据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的公式,时间=距离/速度。

所以时间=120公里/60公里/小时=2小时。

这些题目涵盖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适合四年级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可直接打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可直接打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可直接打印)一、拓展提优试题1.(8分)传说,能在三叶草中找到四叶草的人,都是幸运之人.一天,佳佳在大森林中摘取三叶草,当她摘到第一颗四叶草时,发现摘到的草刚好共有100片叶子,那么,她已经有颗三叶草.2.一次乐器比赛的规则规定:初赛分四轮依次进行,四轮得分的平均分不低于96分的才能进入决赛,小光前三轮的得分依次是95、97、94.那么,他要进入决赛,第四轮的得分至少是分.3.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自然数叫做质数,如:2,3,5,7等.那么,比40大并且比50小的质数是,小于100的最大的质数是.4.一条大河,河中间(主航道)水的流速为每小时10千米,沿岸边水的流速为每小时8千米.一条船在河中间顺流而下,10小时行驶360千米,这条船沿岸边返回原地需要小时.5.给出3、3、8、8,请你按“24点”的游戏规则,写出一个得数等于24的等式,.6.过元旦时,班委会用730元为全班同学每人买了一份价值17元的纪念品,剩余16元,那么,这个班共有学生名.7.买5斤黄瓜用了11元8角,比买4斤西红柿少用1元4角,那么,每斤西红柿的价格是元角.8.如图,从一张长5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去边长分别是12厘米和4厘米的两个正方形,则剩余部分图形的周长是厘米.9.21个篮子,每个篮子中有48个鸡蛋,现在将这些鸡蛋装到一些盒子中,每个盒子装28个鸡蛋,可以装盒.10.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长是315米,慢车的车长是300米.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21秒,那么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秒.【分析】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21秒:既为人与快车的相遇问题,人此11.一个质数的2倍和另一个质数的5倍的和是36,求这两个质数的乘积是多少?12.(8分)有10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1,2,3,…,9,10.那么至少取出6张卡片,才能保证取出的卡片中,有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11.13.(8分)如图所示,东东用35米长的栅栏在墙边围出一块梯形的地用来养猪,那么,这块养猪场的面积是平方米.14.(8分)杨树、柳树、槐树、桦树和梧桐树各一棵树种成一排,相邻两颗树之间的距离都是1米.杨树与柳树、槐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桦树与杨树、槐树之间的距离相等.那么梧桐树与桦树之间的距离是米.15.(8分)如图,在一个长、宽分别为19厘米和11厘米的大长方形内放了四个正方形,那么没有被正方形覆盖的小长方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参考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解:(100﹣4)÷3=96÷3=32(棵)答:她已经有了32棵三叶草.故答案为:32.2.【分析】要想四轮得分的平均分不低于96分,总分应该达到96×4=384分,用这一分数减去小光前三轮的得分即可解答.解:96×4﹣95﹣97﹣94,=384﹣95﹣97﹣94,=98(分);答:第四轮的得分至少是98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简单规划问题,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定义与求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分析】根据质数的概念: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其它约数的数;然后列举出比40大并且比50小的质数;求小于100的最大的质数,应从100以内的最大数找起:99、98是合数;进而得出结论.解:比40大比50小的质数有:41、43、47;小于100的最大质数是97;故答案为:41、43、47,97.【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质数的定义,并结合题意,进行例举即可.4.解:船的静水速度为:360÷10﹣10,=36﹣10,=26(千米/时);返回原地需要:360÷(26﹣8),=360÷18,=20(小时);答:这条船沿岸边返回原地需要20小时.故答案为:20.5.解:8÷(3﹣8÷3),=8÷(3﹣),=8÷,=24.故答案为:8÷(3﹣8÷3).6.【分析】根据题意,由减法的意义,用730元减去16元,求出全班同学每人买一份纪念品的总钱数,再根据数量=总价÷单价,代入数据解答即可.解:(730﹣16)÷17=714÷17=42(名);答:这个班共有学生42名.故答案为:4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全班同学每人买一份纪念品的总钱数,再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7.【分析】先根据买5斤黄瓜用了11元8角,比买4斤西红柿少用1元4角,求出西红柿买需要的钱数,再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即可解答.解:11元8角=11.8元,1元4角=1.4元(11.8+1.4)÷4=13.2÷4=3.3(元);3.3元=3元3角;答:每斤西红柿的价格是3元3角.故答案为:3,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单价,数量以及总价之间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8.【分析】剩下部分的周长=原长方形的周长+2个(12+4)厘米,依此列出算式(50+20)×2+(12+4)×2计算即可求解.解:(50+20)×2+(12+4)×2=70×2+16×2=140+32=172(厘米)答:剩余部分图形的周长是172厘米.故答案为:17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和周长公式的掌握情况,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剩下部分的周长=原长方形的周长+2个(12+4)厘米.9.【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用21乘48计算出鸡蛋的总个数,然后再根据除法的意义,用总的鸡蛋个数除以28进行计算即可得到需要的盒子数.解:21×48÷28=1008÷28=36(盒)答:可以装36盒.故答案为: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乘法意义和除法意义的应用.10.时具有慢车的速度,相遇路程为快车的车长315米,相遇时间为21秒,即人与慢车的速度和为快车与慢车的速度和为:315÷21=15(米/秒);那么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既为人与慢车的相遇问题,人此时具有快车的速度,相遇路程为慢车的车长300米,由于两车为相向而行,所以坐在车上的人看到车通过的速度为两车的速度和.用快车车长除以快车与慢车的速度和即可.解:根据题意可得:快车与慢车的速度和:315÷21=15(米/秒);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300÷15=20(秒);答: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20秒.故答案为:20.【点评】完成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坐在慢车上的人见快车通过的时间求出两车的速度和,然后再根据相遇问题进一步解答即可.11.【分析】一个质数的2倍一定是偶数,一个质数的5倍一定是5的倍数,而36要拆成两个数的和,要么都是偶数,要么都是奇数,本题中2的倍数一定是偶数,所以只能拆成两个偶数,故此5的倍数只能是个位上带0的数,当是10时,36﹣10=26,26÷2=13当是20时,4×5=20,4不是质数当是30时,5×6=30,6不是质数,据此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符合题意的5的倍数只能是10,20,305×2=10,5×4=20,5×6=30,4和6不是质数,所以只能是2,36﹣10=26.答:这两个质数的乘积是26.【点评】本题考查了质数的定义及其奇数与偶数的性质.12.解:10÷2=5(个)5+1=6(个)故填613.解:(35﹣7)×7÷2=28×7÷2=98(平方米)答:这块养猪场的面积是 98平方米.故答案为:98.14.解:杨树与柳树、槐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所有三种树的位置有可能是:柳□杨□槐,柳杨槐□□,□柳杨槐□,□□柳杨槐,其中□表示暂时不知道.而桦树与杨树、槐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只有可能是:柳□杨桦槐,剩余的一个位置是梧桐树,所以梧桐树和桦树间的距离是2米.故答案为:2.15.解: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1厘米,次大正方形的边长:19﹣11=8(厘米)最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1﹣8=3(厘米)阴影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8﹣3﹣3=2(厘米)3×2=6(平方厘米)答:没有被正方形覆盖的小长方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6平方厘米.故答案为:6.。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奥数精选50题(附答案)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奥数精选50题(附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精选50题1. 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2、3箱苹果重45千克。

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

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

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

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

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

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

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

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

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

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四年级奥数专项训练题《读书活
动》
日期:2019 年01 月19 日
用时:
____
得分:
____
亲爱的同学们!小精灵博士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有趣的奥数数学题,这些题都是精选的中等、高等难度试题,它们不光有趣,也带着一定的难度,希望大家能用心思考。

当然,每道题的后面也已经给出了,但希望大家能自己做出后再对照。

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可以做对下面的题!
1、《读书活动》难度:★★★★
学校组织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同学读一本书。

红红到图书馆借书时,图书馆有不同的外语书150本,不同的科技书200本,不同的小说100本。

那么,红红借一本书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答:小明借一本书共有种不同的选法。

解析:【】
2、《猪肉储存》难度:★★★★
A、B两个冷藏库原来共存猪肉92吨,从A库运出28吨后,B库存肉比A库的4倍少6吨。

A库原来存猪肉多少吨?B
库原来存猪肉多少吨?
:A库存吨,B库存吨。

解析:【】
3、《两个煤场》难度:★★★★
两个煤场,甲厂有煤252吨,已厂有煤180吨,两场每天都运出26吨煤。

问几天后甲厂剩下的煤是已厂的4倍?
点拨:由于两个煤场每天运出的重量是相同的,所以两厂剩下的煤的差与原有煤的差是一样的,即(252-180)吨。

又知甲厂剩下的煤是已厂的4倍,可知(252-180)吨相当于已厂剩下煤的(4-1)倍,从而可以求出已厂剩下煤多少吨,在求出已厂运走煤多少吨,根据运走煤的吨数与每天运走的吨数就可以求出运走了几天。

答:天后,甲厂剩下的煤是已厂的4倍。

解析:【】
4、《三种昆虫》难度:★★★★
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

现有这三种昆虫共17只,有120条腿和11对翅膀。

求每种昆虫各几只?
点拨:这道题中出现了三种昆虫,有腿的比较,也有翅膀的比较,比前几道鸡兔同笼问题要复杂。

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如果就昆虫的腿数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类,即8 条腿和6条腿的。

而只有6条腿的昆虫有翅膀,这样我们就知道8条
腿和6条腿这两种昆虫的总腿数和总只数。

根据鸡兔同笼的基本公式,可以求得8条腿的蜘蛛的只数及6条腿的蜻蜓和蝉的数量和。

这样再利用一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公式,已知蜻蜓和蝉的翅膀总数、总只数及其各自的翅膀数,可以求得蜻蜓和蝉各自的只数。

:有只蜘蛛、只蝉和只蜻蜓。

解析:【】
5、《养殖》难度:★★★★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饲养员小王在自家庭院里养了鸡和兔共40只,他们的脚数一共是108只,小王养的鸡和兔各多少只?
答:小王饲养只鸡,只兔。

解析:【】
交卷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
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