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七章 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41220课程中文名称:鱼类增养殖学课程英文名称:Fish Aquaculture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4学分:3.5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先修课程:鱼类学、水化学、生物化学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学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人工繁殖理论与技术、苗种培育和养成的理论技术,通过本课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能掌握水产经济鱼类增养殖技术、生产管理技术,能指导生产和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
2.具有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生产和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鱼类养殖的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初步具有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
能独立开展一般的科学研究。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和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活鱼运输、鱼类越冬、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改良等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水产科研技能方面的训练,掌握水产养殖主要生产技术关键。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1.了解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的基本定义,鱼类增养殖业简史,建国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和成就。
2.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和基本国情。
3.重点和难点:我国鱼类增养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篇总论(共31学时)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6学时)1.了解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的特征,传统的养殖鱼类和新近发展的养殖种类2.掌握养殖鱼类的食性,如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
3.重点和难点: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和国内外水产养殖种类发展变化的动态。
7 第七章 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

第七章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与鱼类资源§第二节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第三节鱼类资源增殖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鱼类资源一、自然水域鱼类资源状况1、我国淡水水系与鱼类资源特征七大水系: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中国水系图§我国最北的一条大河,全长4,485km,在我国境内和国界上的流程为2,965km。
§主要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呼玛河等§主要附属水体:呼伦池、松花湖、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
§主要鱼类约100种:四大家鱼、鲤、鲫、翘嘴红鲌、青梢红鲌、七鳃鳗、哲罗鱼、细鳞鱼、白鲑、狗鱼、江鳕、施氏鲟、鳇、银鲫、大麻哈鱼。
松花江、辽河水系图§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流经河北、内蒙、吉林和辽宁,注入渤海,全长1,430km。
§主要支流:浑河、太子河§主要附属水体:大伙房水库(112m2)。
§主要鱼类有90种:鲤、鲫、雅罗鱼、鲇鱼、黄颡鱼、红鲌属、鳊、鲂、赤眼鳟、马口鱼、乌鳢。
§全长1090km。
§主要支流:白河、永定河、大青河等。
§主要水库湖泊:白洋淀(366km2)、官厅水库(144km2)、密云水库(186km2)等。
§主要鱼类约100种:鲤、鲫、鲇鱼、黄颡鱼、赤眼鳟、红鲌属、鲂、乌鳢、鳜鱼,没有冷水性鱼类。
黄河水系图§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5万km2。
§主要附属水体: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青铜峡水库等。
§主要鱼类:约140种。
上游种类较少,仅10余种,主要是高原特有鱼类,如裂腹鱼等;中下游主要种类有鲤、鲫、赤眼鳟、东北雅罗鱼、鲇、刺鮈、黄河鮈、平鳍鳅鮀、多鳞铲颌鱼等;特有鱼类有北方铜鱼。
长江水系图§中国最大的河流,河源海拔6,621m,从沱沱河至青海的巴塘河口,称为通天河;从巴塘河至重庆宜宾市,称为金沙江;从重庆宜宾至宜昌,称为川江;从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矶,称为荆江;江苏省扬州、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称为扬子江。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指将人工繁殖的鱼苗或幼鱼放入水体中,以增加野生鱼类资源的数量和增殖,以维护和改善渔业资源的结构和数量。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护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意义和主要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保护和改善渔业资源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通过增加水域中的鱼类数量和增殖,从而保护和改善渔业资源。
随着人类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野生渔业资源的数量和品质持续下降,这对渔业生产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则可以通过增加水域中的鱼类数量和增殖,从而改善渔业资源的生长环境,提高资源的种群密度,保护和改善渔业资源。
2.促进水产业的发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促进水产业的发展。
水产业是我国一大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利益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通过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和增殖,从而提高水产业的产出量和质量,促进水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3.改善水域环境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改善水域环境。
由于水域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很多水域的渔业资源数量和品质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适量增加水域中的鱼类数量和增殖,从而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促进水域的生态平衡,提高水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主要措施1.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放流技术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放流技术是保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关键。
科学研究可以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指导,提高放流的技术水平和效果。
科学研究也可以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放流工作的科学化程度和效果。
2.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放流效果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放流效果是保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的重要措施。
只有对放流工作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为下一步放流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 胡世安《异鱼赞闰集》归纳了群众谚语“正乌二鲈”,即正月出 鲻鱼苗,2月出鲈鱼苗。鲈鱼是肉食性,养殖者称为“鱼虎”。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转载了前人有关的养鱼资料,总结了江 西的养鱼法,包括鱼池建造、鱼种搭配、放养密度、投饲与施肥、 鱼病治疗。草、青、鲢、鳙混养,到明朝已经发展到更完整。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二、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简史
➢ 公元前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贞其雨,在圃鱼”,“在圃鱼, 十一月”。
➢ 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养鱼经»,鲤鱼养殖和繁殖,指出“治 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 公元前206-后220年(汉),养鲤。《史记》中载有“水居千石 鱼陂” 。
➢ 葛洪《西京杂记》说,汉武帝在长安筑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师 和养鱼;所养之鱼除供宗庙、陵墓祭祖用外,多余的在长安市 上出售。
2
➢ 第九章 鱼类越冬2
➢ 教学实习:养殖场参观学习8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绪论
➢ 海淡水水域幅员辽阔,池塘、湖泊、水库,海湾、浅滩 涂星罗棋步。
➢ 海岸线3.2万km ,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滩涂1333万 hm2 .
➢ 内陆水域1760万hm2,其中: ➢ 河流:666.7万hm2 ;湖泊:666.7万hm2 ➢ 水库:200万hm2 ;池塘:200万hm2 ➢ 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 鱼类资源丰富,淡水鱼800种,海水鱼2200种。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内容1
➢ 绪论6
➢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8
➢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4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渔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资源之一,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等因素,全球渔业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增加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措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措施。
一、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1. 保护和增加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指将人工繁殖的鱼苗或鱼种放入自然水域,通过增加外来种群的方式来保护和增加渔业资源。
通过增殖放流,可以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帮助保护濒临灭绝的鱼类,提高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率,从而保证人类的渔业生产和生活需要。
2. 实现生态平衡增殖放流可以帮助恢复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自然水域中,由于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原有的鱼类数量可能会出现下降,甚至灭绝的情况。
通过增殖放流,可以增加外来鱼类的数量,帮助原有鱼类种群得以恢复,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
3. 促进渔业发展增殖放流可以提高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从而促进渔业的发展。
通过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可以帮助渔民提高渔业收入,促进渔业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 科学繁殖科学的繁殖是增殖放流的基础。
在实施增殖放流之前,需要对目标鱼种进行科学的繁殖,培育健康的鱼苗或鱼种。
通过科学的繁殖,可以保证放流的鱼苗或鱼种具有良好的遗传品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从而提高放流的成功率。
2. 选择适宜的放流地点选择适宜的放流地点是确保放流效果的关键。
在选择放流地点时,需要考虑水域的水质、水温、流速等因素,确保放流的鱼苗或鱼种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
还需要考虑放流地点的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状况,避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3. 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强对增殖放流的监测和管理是确保放流效果的重要措施。
在放流之后,需要对放流的鱼类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其生长状况和数量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加强对放流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放流工作的顺利进行。
鱼类增养殖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全人工养殖:指养殖对象的整个生活史完全在人工管理下进行,即使用人工苗种养成的亲体采卵,人工培育苗种,养成商品直至亲体。
2、轮辅轮放: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情况,到一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体,再适当补放苗种,即“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去大补小”。
轮辅轮放是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措施。
3、氧债: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4、效应时间:指亲鱼末次注射催情剂之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5、转水:由于天气突变等因素的影响,过度繁殖的藻类发生大量死亡,使水质突变,水色发黑,继而转清、发臭,成为“臭清水”,这种现象称为“转水”。
6、补偿深度:由于光照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递减,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也随即逐渐减弱,至某一深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产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耗氧量,此深度即为补偿深度。
7、驯化: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移入到与原产地自然条件不同的其它地区,并使其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或生物学特性有所改变,最终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形成一定规模的种群的过程称为驯化。
8、放养效益:放养鱼的渔获量与放养鱼种重量之比,称为放养效益或群体增重倍数。
9、浮头与泛池:当水中溶氧降低到一定程度,鱼类因水中缺氧而浮到水面将空气和水一起吞入口内,这种现象称为浮头。
大批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称为泛池。
10、人工放流:对已衰落或已被破坏的鱼类资源,采取人工繁殖的办法培育苗种,然后放流,使其自然生长,迅速加入现存资源量的行列,这一做法称为人工放流。
11、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长发育、营养繁殖、衰老死亡等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渔业生产,保护和合理开发水域的环境和鱼类资源的一门自然科学。
(形态学)鱼类学第七章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三节 动脉和静脉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 二、动脉 – 微血管网 – 又称毛细血血管中的血液与组 织间进行各种物质的交换。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三节 动脉和静脉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 二、静脉 引导身体各部微血管中的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称 为静脉。大多数的静脉和动脉相对平行分布。静 脉管壁不及动脉厚缺乏弹性,但管径较厚。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五节 造血器官 鱼类的血球可以在不同的器官内形成。 鱼类的血球可以在不同的器官内形成。 早期胚胎阶段-- --血管能形成血球 早期胚胎阶段--血管能形成血球 成体阶段--形成了造血中心,是一些淋巴髓质组织。 --形成了造血中心 成体阶段--形成了造血中心,是一些淋巴髓质组织。 各种鱼类,最重要的造血中心就是脾脏。 各种鱼类,最重要的造血中心就是脾脏。
第四节 淋巴和淋巴管 – 淋巴
淋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组织,充满于淋巴管内。淋 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细胞的营养及清除废物, 同时对幼鱼骨骼的发育有辅助作用。 淋巴的成份与血浆相似,但没有红血球、白血球, 也无血液蛋白质。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四节 淋巴和淋巴管 – 淋巴管
淋巴液所流经的管道为淋巴管。淋巴管并不组成 闭锁的循环,而是由小到大似树枝状排列,毛细淋 巴管相互交叉,大的淋巴管常与静脉平行,最后开 口于静脉管中。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二节 心脏
鱼类的动脉圆锥是主动脉在围绕动脉圆锥半月瓣处 所形成的膨大部分,能产生独立的心搏节律,里面 有纵行排列的瓣膜,称为半月瓣。动脉圆锥的前方 为动脉干,或称腹侧主动脉,是动脉血管的始端。 真骨鱼类在腹侧主动脉开始处膨大成球状结构,称 为动脉球。它不是心脏的一部分,没有节律的搏动。
第七章 鱼类的洄游与分布及其研究方法——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PPT

40
40
May
39
39
Jun
38
38
37
37Biblioteka 36363535
34
34
33
33
32
32
31
31
30
30
29
29
28
28
27
27
26
26
25
25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1310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40
40
Jul
Aug
39
39
38
38
37
37
36
36
35
35
34
34
33
33
32
32
31
31
30
30
29
29
28
28
27
27
26
26
25
25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1310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二、鱼类洄游的生理学机制与生物学意义
① 对盐度的适应 ② 对温度的适应 ③ 对饵料的要求 ④ 繁殖的要求
三、鱼类洄游的类型 根据洄游目的
根据生态环境
产卵洄游 索饵洄游 越冬洄游 海洋鱼类的洄游 溯河性鱼类洄游 降河性鱼类洄游 淡水鱼类的洄游
1.产卵洄游
产卵洄游又称生殖洄游,是当鱼类生殖腺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
§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与鱼类资源
§第二节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节鱼类资源增殖
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鱼类资源
一、自然水域鱼类资源状况
1、我国淡水水系与鱼类资源特征
七大水系: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
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中国水系图
§我国最北的一条大河,全长4,485km,在我国境内和国界上的流程为2,965km。
§主要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呼玛河等
§主要附属水体:呼伦池、松花湖、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
§主要鱼类约100种:四大家鱼、鲤、鲫、翘嘴红鲌、青梢红鲌、七鳃鳗、哲罗鱼、细鳞鱼、白鲑、狗鱼、江鳕、施氏鲟、鳇、银鲫、大麻哈鱼。
松花江、辽河水系
图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流经河北、内蒙、吉林和辽宁,注入渤海,全长1,430km。
§主要支流:浑河、太子河
§主要附属水体:大伙房水库(112m2)。
§主要鱼类有90种:鲤、鲫、雅罗鱼、鲇鱼、黄颡鱼、红鲌属、鳊、鲂、赤眼鳟、马口鱼、乌鳢。
§全长1090km。
§主要支流:白河、永定河、大青河等。
§主要水库湖泊:白洋淀(366km2)、官厅水库(144km2)、密云水库(186km2)等。
§主要鱼类约100种:鲤、鲫、鲇鱼、黄颡鱼、赤眼鳟、红鲌属、鲂、乌鳢、鳜鱼,没有冷水性鱼类。
黄河水系图
§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5万km2。
§主要附属水体: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青铜峡水库等。
§主要鱼类:约140种。
上游种类较少,仅10余种,主要是高原特有鱼类,如裂腹鱼等;中下游主要种类有鲤、鲫、赤眼鳟、东北雅罗鱼、鲇、刺鮈、黄河鮈、平鳍鳅鮀、多鳞铲颌鱼等;特有鱼类有北方铜鱼。
长江水系图
§中国最大的河流,河源海拔6,621m,从沱沱河至青海的巴塘河口,称为通天河;从巴塘河至重庆宜宾市,称为金沙江;从重庆宜宾至宜昌,称为川江;从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矶,称为荆江;江苏省扬州、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称为扬子江。
§主要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河乌江、湘江、汉江和赣江、黄浦江
§主要附属水体:洞庭湖、洪湖和鄱阳湖、巢湖、太湖
§主要鱼类:370种,四大家鱼、鳡、鮠、鯮、鳤、鲟、胭脂鱼、银鱼、鲚等。
淮河水系图
§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两省,在江苏注入洪泽湖,最后由三河通过高宝湖进入长江,全长900km。
§主要附属水体:洪泽湖(1,960km2)、高宝湖、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等。
§主要鱼类:有81种,与长江、黄河鱼类组成相似。
§珠江水系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河网组成,以西江为主干流,全长2,210km。
§主要支流:柳江、郁江、东江、北江。
§主要附属水体:阳宗海、新丰江水库、飞来峡水库等。
§主要鱼类:294种,四大家鱼、鲤、鲫、鲮、鳊、鲂、赤眼鳟、卷口鱼、倒刺鲃等;特有种类很多,须鲫,似鳡、叶结鱼、斑鳠等;中华鲟和鲥鱼也可见。
海南岛水系图
§海南的河流均发源于五指山。
较大的河为南渡江,其次是昌化江,万泉河。
淡水鱼类约85种,鲃亚科、鲌亚科和鮈亚科的种类占一半以上。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全长2,137km,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地,环流于塔里木盆地,注入罗布泊和台特马湖。
§主要附属水体:博斯腾湖(988平方公里)。
§主要鱼类:种类很少,主要是裂腹鱼亚科、条鳅亚科的种类。
额尔齐斯河
§额尔齐斯河水系:额尔齐斯河是新疆北部的外流河,属北冰洋水系,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在我国境内长546km,流入俄罗斯。
鱼类20余种,鲤、白斑狗鱼、北极鮰鱼、细鳞鱼、哲罗鱼、河鲈等,此外还有黑鲫、小体鲟、西伯利亚鲟、江鳕等。
§钱塘江水系:钱塘江是浙江省的最大河流,全长500km。
河流各段叫常山港、兰江、富春江、钱塘江,其河口有我国著名的钱塘江潮。
新安江水库(即千岛湖)就位于该水系。
鱼类100余种,富春江历史上盛产鲥鱼。
§闽江水系:闽江是东南沿海的一条大河,全长577km。
发源于武夷山,在福州以东分两支注入东海。
鱼类100种左右,主要是鲃亚科和平鳍鳅科种类,胭脂鱼和热带攀鲈有分布,花鳗是当地名产。
§台湾水系:台湾最长的河流为浊水河,长186km,淡水鱼类约70种,主要是鲤、鲫、青鱼、草鱼、鲢、鳙以及鲃亚科鱼类。
澜沧江水系图
§澜沧江、怒江水系:澜沧江发源青海南部,经西藏东部和云南西北部,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流出国境,进入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出国境后称湄公河,全长4,500km,我国境内的澜沧江长1,612km。
怒江发源西藏的唐古拉山,经云南进入缅甸,全长3,200km,我国境内占总长的2/3。
澜沧江、怒江的鱼类种类较少,主要是裂腹鱼类、条鳅等。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水系:雅鲁藏布江是我国西藏的一条大河,全长2,0057km。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冰川区,最后流入印度。
河流落差大,鱼类种类少,主要是裂腹鱼类和鲃亚科鱼类。
(二)海洋鱼类资源
§我国海域总面积354万km2,其中水深200m的大陆架148万km2;海洋生物资源高达20278种,其中鱼类3032种,经济种类200多种。
§四大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近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中国海
区
渤海、黄海分界石
四大海区鱼类资源
§渤海
§沿岸河口浅水区营养盐丰富,饵料生物十分丰富,是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渤海中部深水区既是黄渤海经济鱼、虾、蟹类洄游的集散地,又是渤海地方性鱼、虾、蟹类的越冬场。
§小黄鱼、带鱼是最重要的经济种类。
四大海区鱼类资源
§黄海
§为暖温带性,其中以温带种占优势;海洋游泳动物中鱼类占主要地位,共约300种,主要经济鱼类有小黄鱼、带鱼、鲐鱼、鲅鱼、黄姑鱼、鳓鱼、太平洋鲱鱼、鲳鱼、鳕鱼等。
§此外,其它经济水生动物资源主要有牡蛎、贻贝、蚶、蛤、扇贝和鲍、中国对虾、鹰爪虾、新对虾、褐虾和三疣梭子蟹。
四大海区鱼类资源
§东海
§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等,舟山群岛附近的渔场被称为中国海洋鱼类的宝库。
四大海区鱼类资源
§南海
§沿海河口一带为良好渔场,稚鱼成长後又向近海洄游。
在深海区有随海流前来的金枪鱼、旗鱼、鰹鱼、鲨鱼等远洋性鱼类。
南海水产丰富,盛产金枪鱼、红鱼、鲨鱼等。
渤、黄、东、南海海洋生态系特点1064种,多为热带、亚热带
种203种,大黄鱼、带鱼等219种,鱼类
为主120余种,鱼类为主游泳动物
800种,热带、亚热带高盐种342种200种,以多
毛类种数最多
140多种,广温低盐种为主底栖动物130种223种130种,暖温
带近岸种,暖
水种
100多种温带低盐种为主浮游动物260种,以硅藻、甲藻为主261种,近岸暖温种为主368种,具明显的温带海域
特点
120多种,广温低盐种为主浮游植物14003704418平均水深
(m )
35077387.8海区面积
(万Km 2)
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生态系特点
二、鱼类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1、水域生态环境破坏
Ø水域污染
Ø围垦
Ø生境片断化
2、鱼类资源不适当开发利用
Ø过度捕捞
Ø生物入侵
3、后果
Ø濒危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下降
Ø资源结构脆化,资源衰退
2005年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类别分布
2007年海洋生态监控区生态健康状态
天然红树林被虾池鱼塘吞噬
第二节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法律法规依据
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ª《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ª《渔业水质标准》
一、设置自然保护区
§定义:为了保护特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将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并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级别:国家级、省级、市县级
§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野生生物类(特定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