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然鱼类资源的增殖保护 优质课件
鱼类增养殖课件 第七章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

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
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与鱼类资源
一、我国自然水域资源:
(一)我国内陆淡水资源有几种
(1)外流河
(2)内流河(又称内陆河)
(3)国际河
(二)我国的海水资源
1渤海
2黄海
3东海
4南海
二、我国自然鱼类资源
(一)中国淡水鱼类区系组成和分布黑龙江水系长江水系等
(二)中国海洋鱼类区系组成和分布
1.渤海区
2.黄海区
3.东海区
4.南海区
三、水域与鱼类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一)自然鱼类资源开发利用方面:1.过度捕捞
2濒危物种增多
3水利工程建设
(二)自然水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1.自然水域污染日益严重
2地下水过量开采
3工农业用水浪费
第二节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一、禁渔区和禁渔期
二、负责任渔业
三、人工鱼礁
第三节鱼类资源增殖一、经济鱼类的人工放流
(一)鱼类人工放流的主要步骤:
1.放流对象的选择
2.放流水域(海区)的选择
(二)人工放流的主要鱼类
1.涸游性鱼类
2.鲤科鱼类
3.海水鱼类
二、经济鱼类的引种(移殖)驯化
(一)引种的概念
(二)引种的目的
(三)引种驯化工作的步骤和措施
(四)影响引种(移殖)驯化成败的因素
(五)国内外引种和驯化的主要鱼类
(六)引种(移殖)的主要教训。
7 第七章 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

第七章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与鱼类资源§第二节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第三节鱼类资源增殖第一节我国自然水域鱼类资源一、自然水域鱼类资源状况1、我国淡水水系与鱼类资源特征七大水系: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中国水系图§我国最北的一条大河,全长4,485km,在我国境内和国界上的流程为2,965km。
§主要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呼玛河等§主要附属水体:呼伦池、松花湖、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
§主要鱼类约100种:四大家鱼、鲤、鲫、翘嘴红鲌、青梢红鲌、七鳃鳗、哲罗鱼、细鳞鱼、白鲑、狗鱼、江鳕、施氏鲟、鳇、银鲫、大麻哈鱼。
松花江、辽河水系图§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流经河北、内蒙、吉林和辽宁,注入渤海,全长1,430km。
§主要支流:浑河、太子河§主要附属水体:大伙房水库(112m2)。
§主要鱼类有90种:鲤、鲫、雅罗鱼、鲇鱼、黄颡鱼、红鲌属、鳊、鲂、赤眼鳟、马口鱼、乌鳢。
§全长1090km。
§主要支流:白河、永定河、大青河等。
§主要水库湖泊:白洋淀(366km2)、官厅水库(144km2)、密云水库(186km2)等。
§主要鱼类约100种:鲤、鲫、鲇鱼、黄颡鱼、赤眼鳟、红鲌属、鲂、乌鳢、鳜鱼,没有冷水性鱼类。
黄河水系图§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5万km2。
§主要附属水体: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青铜峡水库等。
§主要鱼类:约140种。
上游种类较少,仅10余种,主要是高原特有鱼类,如裂腹鱼等;中下游主要种类有鲤、鲫、赤眼鳟、东北雅罗鱼、鲇、刺鮈、黄河鮈、平鳍鳅鮀、多鳞铲颌鱼等;特有鱼类有北方铜鱼。
长江水系图§中国最大的河流,河源海拔6,621m,从沱沱河至青海的巴塘河口,称为通天河;从巴塘河至重庆宜宾市,称为金沙江;从重庆宜宾至宜昌,称为川江;从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矶,称为荆江;江苏省扬州、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称为扬子江。
天然鱼类资源的增殖保护.ppt

产卵场的保护主要包括三大不利 因素的控制:
不利人为因素的控制; 不利自然因素的控制;主要是水位变化; 不利生物因素的控制:主要针对草上产 卵和石砾产卵的鱼类,控制敌害鱼类;
三、仔幼鱼的保护和救护
对重要经济鱼类尚未达到成熟阶段个体的保护 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繁殖保护工作第三步; 工作主要包括:
人类的许多活动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鱼类的繁 殖环境,进而影响鱼类的繁殖过程;
例如: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变了产卵场环境条 件,如水流、水深、水位变化等,无法满足鱼 类繁殖及后代发育的环境生态要求; 围湖造田直接减少了沿岸水域的天然繁殖场所;
工业污染会使天然产卵场完全丧失其功能;
砍伐森林、垦荒种田导致水土流失,河床淤积, 底质发生变化,石砾产卵场质量下降;
水体投放鱼类或其他经济动物的苗种; – 一般不采取特别的管理措施,放流的苗种一 般能加入繁殖群体(有例外);
鱼类的人工放流最初开始于回游性的鲑 科鱼类,产卵场投放苗种(内河),进 入海洋育肥,性成熟后,回归放流水体 进行繁殖;
1.人工放流的条件
原有经济鱼类的数量不能充分利用水域的饵料 生物资源,通过人工放流增加资源量,如鲤、 鲫; 由于水利设施阻断了经济鱼类的回游通道,造 成鱼类资源的的下降甚至绝迹,主要是在湖泊 中育肥的回游、半回游型鱼类及其他经济动物, 如河蟹等; 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价值的逆河产卵鱼类, 通过人工放流增加种群资源量和产量;
– 控制淘汰不合理的渔具、渔法:像簖、迷魂阵、深 水罟等传统渔具对于仔、幼鱼有非常大的杀伤力; 炸鱼、毒鱼、鱼鹰等渔法对于资源的破坏力极大, 应禁止、淘汰; – 控制环境条件的变化:主要是水位变化,水位突然 下降,造成浅水区的仔幼鱼搁浅,应及时救护,开 沟引水、转移到深水区;
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doc

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能力方面通过学习鱼类资源的保护,使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意在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所以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激学导思,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引议释疑,联系生活实际研讨→ 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此,教师在上此课时应注意渗透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鱼类资源的利用让学生把自己调查的鱼类资源利用的情况在课堂上谈一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鱼类的用途:食用、药用、饲料、工业原料等。
教师提出问题印发学生思考,如:鱼类的用途很广,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我们该如何保护渔业资源。
(2)放录像片,我国沙尘暴由20世纪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急剧上升到90年代的23次,北方沙尘暴正以每年2490km2的速度南侵,直达河北丰宁,距北京仅70km,1998年珠江口发生的赤潮造成香港渔民损失达一亿港元,大陆渔民的损失超过4000万元,1998年9月爆发的渤海赤潮造成经济损失5.6亿元,并且由于毒素的富集作用,还发生了摄食被藻毒污染的贝类,而致人死亡的事件。
通过以上录像让学生分析发生赤潮的原因。
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广开思路,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鱼类资源的紧迫性、重要性。
(3)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市场上为什么出现鱼类的品种在减少。
有些鱼的价格在上涨的情况。
谈一谈该如何保护鱼类资源,必须采取哪些有利措施,通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 胡世安《异鱼赞闰集》归纳了群众谚语“正乌二鲈”,即正月出 鲻鱼苗,2月出鲈鱼苗。鲈鱼是肉食性,养殖者称为“鱼虎”。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转载了前人有关的养鱼资料,总结了江 西的养鱼法,包括鱼池建造、鱼种搭配、放养密度、投饲与施肥、 鱼病治疗。草、青、鲢、鳙混养,到明朝已经发展到更完整。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二、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简史
➢ 公元前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贞其雨,在圃鱼”,“在圃鱼, 十一月”。
➢ 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养鱼经»,鲤鱼养殖和繁殖,指出“治 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 公元前206-后220年(汉),养鲤。《史记》中载有“水居千石 鱼陂” 。
➢ 葛洪《西京杂记》说,汉武帝在长安筑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师 和养鱼;所养之鱼除供宗庙、陵墓祭祖用外,多余的在长安市 上出售。
2
➢ 第九章 鱼类越冬2
➢ 教学实习:养殖场参观学习8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绪论
➢ 海淡水水域幅员辽阔,池塘、湖泊、水库,海湾、浅滩 涂星罗棋步。
➢ 海岸线3.2万km ,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滩涂1333万 hm2 .
➢ 内陆水域1760万hm2,其中: ➢ 河流:666.7万hm2 ;湖泊:666.7万hm2 ➢ 水库:200万hm2 ;池塘:200万hm2 ➢ 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 鱼类资源丰富,淡水鱼800种,海水鱼2200种。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内容1
➢ 绪论6
➢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8
➢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4
渔业增殖资源学——增殖资源学课件PPT

70 60 50
小黄鱼
1981
60
2004
50
40
白姑鱼
1981 2004
40
30
30
20
20
10
10
0
0
体重组中值(g)
体重组中值(g)
35
星鳗
60
绿鳍鱼
30
1981
50
1981
25
2004
40
2004
20
30Leabharlann 151020
5
10
0
0
体重组中值(g)
体重值中值(g)
%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海洋渔业3.0”
在我国近海实施2-3年的完全禁渔 建设海洋保护区,保护鱼类产卵场、育幼场 利用岛屿、人工岛和岛礁等为基地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精确评估每年渔业资源产量和可捕获量,实行捕捞总
量控制 借助“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建立海外水产品基地 实行海洋渔业与海洋环境一体化综合管理 建立节能、环保、高效的工厂化海水养殖体系 维持一支高素质的远洋捕捞队伍
10
20
15
20
30
2004
25
2004
40
1981
30
1981
白姑鱼
35
小黄鱼
50
青岛近海鱼类体长组成年间变化
青岛近海鱼类体重组成年间变化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

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第七章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能力方面通过学习鱼类资源的保护,使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意在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所以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激学导思,提出问题,引出课题→引议释疑,联系生活实际研讨→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此,教师在上此课时应注意渗透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鱼类资源的利用让学生把自己调查的鱼类资源利用的情况在课堂上谈一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鱼类的用途:食用、药用、饲料、工业原料等。
教师提出问题印发学生思考,如:鱼类的用途很广,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我们该如何保护渔业资源。
(2)放录像片,我国沙尘暴由20世纪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急剧上升到90年代的23次,北方沙尘暴正以每年2490km2的速度南侵,直达河北丰宁,距北京仅70km,1998年珠江口发生的赤潮造成香港渔民损失达一亿港元,大陆渔民的损失超过4000万元,1998年9月爆发的渤海赤潮造成经济损失5.6亿元,并且由于毒素的富集作用,还发生了摄食被藻毒污染的贝类,而致人死亡的事件。
通过以上录像让学生分析发生赤潮的原因。
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广开思路,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鱼类资源的紧迫性、重要性。
(3)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市场上为什么出现鱼类的品种在减少。
有些鱼的价格在上涨的情况。
《鱼类增养殖学》课件

鱼类饲养管理技术
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鱼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科学的饲养 管理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有效预防疾病发生,保证鱼类的 健康养殖。
饲料的选择与饲喂方法
饲料是鱼类增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饲料类型和品牌,合理的饲喂方法可以提高鱼类的饲养效果, 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并确保鱼类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鱼类生长环境及需求
了解鱼类的生长环境和需求是成功养殖鱼类的关键。不同鱼类对水质、温度、 氧气等因素有不同的要求,合理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可以促进鱼类的健康 生长。
养殖鱼类的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鱼类增养殖的重要决策之一。根据市场需求、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鱼类品种可 以提高养殖效益,并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
鱼类病害防治
鱼类病害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有很大影响。 采取科学的病害防治措施,包括预防、检测和治疗,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提高养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鱼பைடு நூலகம்增养殖的市场前景与发展建议
鱼类增养殖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种可持续发展的鱼 类养殖方式将获得更多关注和推广。为了取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建议养殖者积极创新、探索新的养殖技术 和管理模式。
《鱼类增养殖学》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鱼类增养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鱼类生长环境、品种选择、养 殖管理技术、饲养方法、病害防治以及市场前景与发展建议。
鱼类增养殖学简介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养殖各类鱼类的学科,涵盖了鱼类生态学、 生物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它关注着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鱼类的生产 效益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渔民从短期的经济利益出发,往往对繁殖群体捕捞 过度,繁殖群体的繁殖率降低,成为天然鱼类资源 下降的重要原因;
– 天然鱼类繁殖的保护应首先从亲鱼的保护着手;
一、亲鱼的保护
亲鱼的保护,应根据种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 措施;
定居型鱼类:根据定居型鱼类繁殖场所,繁殖 季节在水域设立禁渔区和禁渔期;
回游型鱼类:除了设立必要的禁渔区(产卵场) 和禁渔期外,还需在其回游路线上限制捕捞, 取消、淘汰破坏性渔具,如迷魂阵(渔簖的一 种);
限制捕捞量,保持足够繁殖群体; 要保证效果,必须对保护对象的繁殖生物学有
– 如:大麻哈鱼天然产卵场的保护期长达百余 天(石砾产卵);
– 鲤的繁殖保护期为50-60天(草上产卵);
产卵场的保护主要包括三大不利 因素的控制:
不利人为因素的控制; 不利自然因素的控制;主要是水位变化; 不利生物因素的控制:主要针对草上产
第七章 天然鱼类资源的增殖保护
鱼类资源增殖保护的意义
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天然鱼类资源受制于环境 因子,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
许多人类的活动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打破这种平衡;对 天然鱼类资源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为了补偿人类活动天然鱼类资源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需要通过对天然鱼类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增殖、保护 措施,以维持其资源的再生;
人类活动对于天然鱼类资源的影响是多 方面的,但可归纳为:
一、阻断鱼类的回游路线
– 阻断鱼类回游路线的因素: – 水利工程的建造:拦河坝,节制闸; – 工业污染;
第一节 人类活动对于天然鱼类资源 的主要影响
阻断鱼类回游的结果:鱼类的部分生命环节无 法完成,种群资源量下降;
阻断回游路线的具体形式:
人类活动对于天然鱼类资源的影响,有的可以 避免,应尽量避免;
有的无法避免,如水利工程的兴建,则需采取 其他措施补偿;
均属资源增殖保件下的繁殖活动进行保 护;
对于因繁殖过程受到影响而导致资源衰退的鱼 类,一般可通过采取相应的繁殖保护措施,使 鱼类的资源得到恢复和增加;
围湖造田直接减少了沿岸水域的天然繁殖场所; 工业污染会使天然产卵场完全丧失其功能; 砍伐森林、垦荒种田导致水土流失,河床淤积,
底质发生变化,石砾产卵场质量下降;
三、对后代发育及仔幼鱼成活的影响
鱼类后代的发育及仔幼鱼的生物生长往往要求 更为严格的环境条件;
人类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往往使这些条件 无法满足,影响后代的成活;
– 产漂浮性卵的鱼类:产卵场的功能仅限于产卵,禁 渔期的长短取决于汛期鱼类产卵活动的时间;
– 例如,过去钱塘江的鲥5-7月产卵,每次产卵高峰 都在洪峰过后开始,故只要每次汛期禁捕即可;
二、天然产卵场的保护
石上及草上产卵鱼类:
– 产卵场不仅是繁殖场所,而且是受精卵发育 及仔鱼发育活动的场所;
– 繁殖保护期的长短不仅取决于产卵季节的长 短,还要考虑受精卵的孵化、仔鱼的活动时 间,繁殖保护期较长;
二、天然产卵场的保护
天然产卵场保护的前提:
– 对鱼类天然产卵场分布、规模及作用的全面了解; – 科学划定繁殖保护区;
繁殖保护区的范围:
– 主要取决于繁殖群体的数量、水文条件及繁殖条件 的优劣,仔鱼活动范围及移动路线;
– 还受到水域大小、行政管辖范围的限制;
繁殖保护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繁殖保护对象 的生殖特点、产卵季节的长短和受精卵的性质 等;
另一方面,即使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在天然条件下, 水域中的某些鱼类也可能会因某一生命环节受到环境 因子的制约,种群数量受到限制,甚至出现资源衰退;
对于水域中重要的经济鱼类采取针对性的保护增殖措 施,对于提高水域的鱼产量、增加资源量效果明显;
第一节 人类活动对于天然鱼类资源 的主要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于天然鱼类资源的负面 影响是对其进行有效的增殖保护的前提;
数量、性腺发育良好的繁殖群体,还要求具 有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水文、水化学和生 态特点的繁殖场所; – 否则,繁殖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 如四大家鱼,虽能在池塘中发育达到性腺成 熟,但不能产卵繁殖;
二、对产卵场的破坏
人类的许多活动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鱼类的繁 殖环境,进而影响鱼类的繁殖过程;
例如: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变了产卵场环境条 件,如水流、水深、水位变化等,无法满足鱼 类繁殖及后代发育的环境生态要求;
充分的了解;
二、天然产卵场的保护
意义:
– 鱼类的繁殖过程、及胚胎发育是在体外进行 的,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
– 因此,仅有足够数量的亲鱼,没有适宜的一 条环境条件,鱼类的繁殖也不能有效地进行;
繁殖保护的具体目标:
– 保证鱼类的正常繁殖活动(过程); – 保证受精卵的正常发育、孵化; – 保证仔鱼的正常发育和顺利降河;
河流下游建坝:流程减短,流速减缓,半浮性 鱼类虽可产卵,但鱼卵、仔鱼提前进入静水区, 发育过程无法顺利完成;
河流建坝后,坝上水位的急剧变化,影响草上 产卵鱼类鱼卵的顺利孵化;
水域污染:对鱼卵孵化、仔幼鱼发育的影响更 大;严重可导致河段鱼类绝迹;
四、超强度捕捞直接破坏鱼类的种群资源
捕捞量过大; 渔具、渔法不合理;
繁殖保护具有投入少、效果好等优点,是鱼类 资源增殖中应首先考虑采用的措施;
开展繁殖保护应首先考虑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 鱼类,一些数量较少、但具有特殊价值的鱼类, 如珍稀、濒危物种,也是繁殖保护的重要对象;
一、亲鱼的保护
– 亲鱼的数量是决定后代产量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 维持种群数量的先决条件;
– 阻断繁殖回游路线:河流上游建坝、沿海建闸、严 重的工业污染;生物无法到达繁殖场所;
– 阻断鱼类的索饵回游路线:河-湖之间、海-河之 间建闸;水域污染;
– 仔幼鱼无法进入育肥水域育肥,主要是湖泊、沿海, 如四大家鱼、河蟹等;
二、对产卵场的破坏
– 繁殖是生物种群繁衍的根本保证; – 鱼类的繁殖有别于其他生物,不仅要求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