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思路

合集下载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初探摘要:近年,湿地公园日益兴起,这些湿地处于城市边缘区域,是城市居民巨大的后花园,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森林氧吧,同时提供了提供了诸多生物物种繁衍生息的良好环境,在湿地公园的开发中如何更好的将湿地资源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地方特色名片。

关键字:湿地公园;生态;旅游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etland park rise increasingly, these wetlands in the edge of town area, is the back garden of the great city residents, in close touch with the natural forest oxygen bar, also offer provided many biological species thriving there good environment,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park how to better will wetland resources and cultural tourism, combined with local features make card.Keyword: wetland park; Ecological; tourism1、太湖湿地公园背景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投资近4亿。

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

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史称“游湖”。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近年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发展旅游服务业为主线,全面加快旅游项目的引进和开发,以苏州太湖 国际会议中心、苏州太湖公园、苏州海洋馆、香山国际大酒店、牛仔乡村俱乐部、缥缈峰景区为代表的一批功能 性项目建成投用。每年一届的太湖梅花节、太湖开捕节和太湖龙舟赛等20余项专题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太湖 旅游品牌的不断提升。目前,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功能日益完善,旅游要素日趋完备,越来越受到社会 各界和广大旅游爱好者的。
金庭将以“山水、林果、观音文化、民宿、疗养”为旅游发展五大主题,借助青山碧水、古寺名树、古村名 宅、水产美食等资源,与资源禀赋趋同的东山联动发展,突出其生态野趣环境的建设,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 美食餐饮、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主导方向。
以“显山、近水”为目标,在保护的前提下有条件利用山体资源,适度开发滨水空间,合理利用度假区现状 丰富的古村落资源,优先保障旅游度假功能布局,严格控制旅游度假设施的规模、形态,突出资源利用的公共性 和开放性。挖掘文化内涵,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利用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手工业游、节庆游、民俗游,将文化保护 与传承、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塑造吴文化与山水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品牌。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亿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7.57亿元,接待游客6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33.8亿元。
形态描述
太湖景色
生态特征
农业经济
太湖风光太湖富营养化明显,磷、氮营养过剩,20世纪80年代未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属严重超标,局部汞 化物和COD含量超标;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高水温达38℃, 最低水温0℃,水温年变幅介于29.5—38.0℃之间,历年平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17.1℃,太湖历 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温高1.3℃且二者月平均值年过程相应、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7、8月份和1月份,历年 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太湖现有鱼类106种,隶属15目24科,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共有54种。太湖古称 “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 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 湖泊。

苏州全域旅游的SWOT分析研究

苏州全域旅游的SWOT分析研究

苏州全域旅游的SWOT分析研究作者:彭陈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2期全域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苏州秉持“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的发展理念,注重多业融合,全域联动,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笔者采用SWOT分析法对苏州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

2016年3月,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苏州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地级市,笔者采用SWOT分析法对苏州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一、苏州具有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一)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水平居全国前列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

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山水资源,是苏州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依托。

截至2016年末,全市共有64家国家等级旅游景区,其中AAAAA级景区6家11点,AAAA级景区36家。

AAAAA级景区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省内排名第一。

国家级工农业示范点4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

由此可见,苏州旅游资源不仅丰富,旅游目的地规模和高等级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二)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吴文化底蕴深厚苏州旅游素以“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千年古城,太湖风光”为特色,享有“鱼米之乡,人文之帮,丝绸之府,工艺之市”的美誉。

苏州古典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影响力和不可替代性,对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三)旅游产业链成熟,产业素质持续提升旅游产业链依赖于旅游需求而存在,同时又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它以旅游业中的优势企业为链核,以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旅游商品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为基础而结合起来,共同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者需求。

根据表1可知从2013年到2016年苏州接待的国内游客、入境游客数量较大,且逐年递增,旅行社数量随着旅游需求的增加而稳定增加,但是作为旅游产品的实体供给企业如星级饭店数量却呈下降趋势。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建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建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江山多娇规划案例】太湖美最美在吴中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一曲《太湖美》,使太湖烟波浩渺旳绮丽景象永远定格在人们旳脑海里。

【景区概况】太湖美,最美在吴中。

这句话说旳不只是自然景观,尚有吴中旳人文风貌。

假如说,太湖是吴文化旳发源地,那么,吴中无疑就是吴文化旳鼎盛地。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是一种浓缩了古吴文化与新吴文化,融合了太湖之山、太湖之水、太湖之人、太湖之物、太湖之村、太湖之镇、太湖之风情旳文化荟萃之地,被誉为“太湖最美旳地方”、“长三角旳后花园”和“国际最佳休闲目旳地”。

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苏州西南隅旳太湖之滨,总面积21.5平方公里。

境内有“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景区和“苏州最美旳山村”旺山景区。

这里,湖不深而广阔,山不高而清秀,群峰隐现于云际,景点散布于山水,远、中、近三景,错落有致;晴、阴、雨三时,光景变幻;山、水、园、林,相映成趣;春、夏、秋、冬,风光迥异。

秀美旳湖光山色与散落在太湖山水间旳人文古迹,璀璨多姿,俨然一幅绝佳旳江南山水画卷。

【规划背景】令人遗憾旳是:《太湖美》早在就被无锡市定为市歌,这样说来,单从太湖旅游形象层面看,“苏州太湖”比“无锡太湖”已落下半个身位,遑论苏州辖区旳“吴中太湖”。

为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吴中区根据应江苏省“旅游强省”和苏州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予以培育,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吴中太湖”旅游品牌、品质和整体竞争力,推进整个吴中区产业增长和转型升级。

通过严格遴选,最终选定我院为旅游区编制总体规划和5A提高方案。

旳阳春三月,我受邀前去苏州吴中进行初期考察,在惊叹于吴中太湖风光和文化旳同步,也对吴中太湖旅游发展现实状况感到忧虑:形象遮蔽严重太湖周围各都市旅游同质化严重,吴中太湖旅游品牌相对暗弱。

香山太湖度假区规划方案

香山太湖度假区规划方案

香山太湖度假区规划方案# 香山太湖度假区规划方案## 1. 引言香山太湖地处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湖泊风景区。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天赋资源,并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制定了香山太湖度假区规划方案。

本方案旨在发挥太湖在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潜力,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生态保护、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 2. 规划目标- 尊重自然:在规划中注重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不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建设;- 多元发展:通过丰富多样的景点和活动,吸引不同群体的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智能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旅游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提供智慧化的旅游体验;- 社会共享:通过规划,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3. 规划内容### 3.1 环境保护和景观规划- 保护太湖湖岸和周边生态环境,设立生态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活动;- 鼓励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规划景区的绿地和水系,打造优美的生态景观,注重生态恢复和保护。

### 3.2 旅游设施建设- 建设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包括酒店、度假村、会议中心等,提供高品质的住宿和会议空间;- 打造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商业街区、餐饮区、购物中心等,满足游客的日常需求;- 建设运动设施,如高尔夫球场、网球场、健身中心等,满足游客的运动需求。

### 3.3 旅游项目开发- 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如太湖游船、湖畔自行车道、水上乐园等,提供不同类型的旅游体验;-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节庆庆典,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建立文化交流中心,展示当地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 3.4 智慧旅游建设- 构建智慧旅游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游客提供导览、订票、查询等服务;- 建设智能停车系统,提供便捷的停车服务,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推行电子支付和智能酒店管理系统,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和旅游区的管理效率。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二、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8.16•【字号】苏府[2002]第83号•【施行日期】2002.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苏府(2002)第83号2002年8月16日)一、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一)苏州旅游资源丰富,配套设施条件好,对外知名度高,发展旅游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于培育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弘扬传统文化、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千方百计扩大旅游规模,全面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使苏州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苏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牢固树立大旅游发展观念,强化政府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实施“三古一湖”精品名牌战略,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着眼大区域,构筑大环境,开发大市场,营造大产业,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中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成为全国著名、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成为国内必选、国际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

(三)苏州市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为:到2005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突破100万人次,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78万人次,国际旅游创汇达到4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2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5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9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三产增加值增长速度2~3个百分点。

二、认真组织实施苏州旅游总体规划(四)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是一个时期内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大纲,是政府指导、调控、管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设计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设计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文本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第三章旅游规划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九章植被规划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第十三章实施措施第二部分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一、自然及资源条件二、历史沿革三、社会经济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一、景观资源概况二、景观资源评价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参考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五、规划期限六、性质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一、总体布局二、景点规划第六章旅游规划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三、旅游市场开拓四、游览路线组织五、旅游环境容量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一、土地资源分析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三、土地利用原则四、土地利用分配五、景区用地平衡表第八章专项规划一、保护培育规划二、典型景观规划三、游览设施规划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五、植被规划六、基础工程规划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八、分期发展规划第九章实施措施第三部分图件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正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批复》为依据,是对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深化,是西山景区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报/2012年/4月/18日/第014版
规划・投资
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思路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胡海霞
苏州太湖流域气候温和,物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太湖地区的旅游度假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旅游度假产业体系渐成规模。

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毫无疑问要将旅游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形成集休闲农业、旅游度假、手工业、创意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基地。

构建度假区的高端产业结构体系,成为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

一、太湖度假区现存问题
仅以新公布的国家度假区标准来看,太湖度假区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度假区范围和国家风景名胜区交叉。

从最新的申报标准要求看,度假区的边界不可与风景名胜区交叠,因为风景名胜区属于严格保护的自然资源。

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规定: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都是属于禁止开发区域,即不可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及城镇化开发。

2.度假区过夜游比例低。

度假区应以接待过夜游客为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年过夜游客的人天数指标与年游客总人数的比例不宜低于50%。

而太湖度假区2010年过夜游客为48.6万人次,(这个统计有问题,应统计人天数,而不是人次数),仅占年游客总人次621万的7.8%。

3.对海外游客吸引力较低。

度假区入境游客数量占总游客量2010年比例为1.8%,尚未达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的要求。

因而,尚不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即使在国内知名度也比较低。

截至到2009年,全国各级旅游度假区总数已达158个。

特别是今年国家旅游局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申报以来,很多省级度假区纷纷行动起来争创国家级。

此外,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开始到国外度假区度假,如马尔代夫目前已成为中国最热门的新婚蜜月度假地,两个个人去住四五晚,需花费四五万元,但很多年轻小资趋之若鹜。

因而,度假区面临的内外竞争越来越激烈。

4.产业定位模糊。

标准规定,旅游度假区内用于出售的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旅游接待设施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应小于1:1。

度假区第三产业中,以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为龙头,如香山街道的房地产比重已超过旅游业比重。

湖滨漫山遍野都是各类大大小小的别墅、洋房,建筑风格混乱,严重影响了度假区的视觉景观。

太湖国家级度假区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将旅游业作为区域内的主导产业进行发展,而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造成众多纯房地产项目的进入,使得旅游设施配套建设用地空间严重不足,投资商重点在于开发地产,并没有热情建设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市场,使得南湖度假区的吸引力伴随着产品的逐渐老化而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5.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休闲产品老化单一。

度假区内尚未为老年人、儿童、残障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相应的度假设施及服务。

此外,休闲活动尚不能满足四季、昼夜及不同人群的多方面休闲需求,特别缺乏夜间的休闲项目。

现在,太湖度度假还在经营实弹射击、棋牌球艺、烧烤、桑拿健身、迪斯科、卡拉OK、滑冰场、健身房、美容室、激流冲浪、疯狂过山车等90年代较老的娱乐项目,因此,很难依靠这些项目带动人气。

二、太湖度假区如何形成形成竞争力
度假就是换一个地方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苏州太湖特有的世外桃源式的湖岛渔村农耕的隐逸生活方式,是工业化城市化时代最稀缺的,人们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1.产业发展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集休闲农业、旅游度假、手工业、创意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基地。

一产业主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如休闲茶园、苗木农庄、林果农家乐、渔家
乐等。

二产业发展高附加值的手工业,鼓励发展家庭作坊式的木雕、微雕等手工艺品生产,或雕刻主题专业村,集展示、休闲、销售为一体,而不仅仅是以工艺街的单一销售方式。

三产业以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体育休闲为主,利用区域内独特的太湖文化进行与旅游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如太湖文化纪念品的设计、影视基地、艺术家工作室等等。

中心区应以休闲度假产业为主,西山岛应一三产融合发展区,光福镇应是二三产融合发展区,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整个度假区的产业竞争力。

在产品设计上,关键是为游客提供慢生活的生活方式,而不一定是靠旗舰型的大项目。

第一,丰富度假产品,如增加康体设施,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赛车场、室内健身馆、水疗中心、体检中心等;增加文化设施,如展览馆、私人收藏馆、木雕馆、核雕馆、刺绣馆、电影院、汽车影院、露天影院等;增加娱乐设施,如酒吧街、儿童游乐场、赛马场等。

第二,丰富文化体验产品,如学习捕鱼、雕刻、传统建造营造、烹饪、刺绣、茶艺、书法、山水画,研习孙子兵法、禅修,开展乡村音乐节、评弹曲艺节等等。

第三,丰富住宿设施,除了星级酒店外,还要更多的提供特色民居客栈、渔家客栈、乡村别墅、青年旅舍、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小型奢华酒店等。

第四,丰富度假区内部交通方式,如水陆两用船、渡船、游船、水上飞机、有轨电车、电瓶车、马车、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构建多元立体的交通体验方式。

第五是推出一年四季的节庆活动,既有大众化的节庆如梅花节、碧螺春节、枇杷节、杨梅节、开捕节、美食节,也有面向中端市场的如赛车会、赛马会及国际级的文体赛事如太湖国际帆船节、红牛飞行大赛、高尔夫中国大师赛、国际非遗戏剧艺术节等,创造经年不停的宣传热点和看点。

2.强化太湖的文化高地形象。

本度假区已经通过太湖文化论坛等高规格项目获得太湖文化的领军形象,但仍需加大力度。

需充分利用这些高规格项目,支持民间文化人士对苏州太湖文化的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进行扶持,强化国内乃至国际对本区作为太湖文化高地的认可,夯实度假区乃至苏州市的文化软实力。

3.引入世界级度假品牌企业。

世界级的旅游度假区需要世界级的品牌企业,可以迅速提升度假区的国际知名度与高端认可度。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目前缺乏此类具有国际品牌的企业,可考虑引入如利兹卡尔顿酒店(RitzCarlton)这样的住宿企业、第六感水疗(SixSenseSpa)这样的康疗企业、米其林星级餐厅(Michelin)这样的餐饮企业等等,提升企业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形成层次更丰富的服务设施体系,并刺激已有同类企业提升服务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