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强调地球的特征、地球的运动与真实形状、地图的种类和制图方法)1. 地球的特征•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气候带和地带•地球的地理坐标系2. 地球的运动与真实形状•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地球的真实形状与地图的形状差异3. 地图的种类和制图方法•平面地图、球形地图和椭球地图•等经纬度地图和投影地图•制图要素和符号的使用•制作简单地图的方法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探索太空与地球的关系、天体运行的规律)1. 太空探索•人类的太空探索历程•人造卫星的应用•我国的航天事业2. 天体运行的规律•地球、太阳和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星座和恒星的运动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第三章: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利用和保护)1. 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地球的水分存在形式•世界水资源分布的差异•我国的水资源特点2. 地球的水资源利用•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城市供水和生活用水•水电和水运的利用3. 地球的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污染和水环境问题•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章:地球的内部运动(地球的地壳构造与变化、地震和火山活动)1. 地球的地壳构造•地壳的组成和结构•构造板块和板块运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2. 地震和火山活动•地震的成因和分布•地震的预测和防御•火山的成因和类型•火山的爆发和影响第五章:生活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的影响)1.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聚居和分布规律•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2. 人类活动的影响•工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的影响•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上提纲总结了八年级下册地理的重点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内部运动以及生活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学习和复习,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特征和运动规律,认识到地球资源的重要性,并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和环境。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晋教版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秦岭—淮河: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等温线;0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③是我国年降水量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宁夏、甘肃的回族。
,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区域划分的原因: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棉花、谷子、大豆等。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节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北方地区矿产资源:铁。
一、位置范围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北至内蒙古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四至:东至渤海、黄海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高原。
四、风俗习惯宁夏的东南部,甘肃、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范围:包括东北三省、江苏、安徽两省北部;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土高原:窑洞)松花湖、呼伦湖……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运动项目:溜冰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南方地区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晋教版

秦岭—淮河: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一、位置范围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四、风俗习惯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则以小米为主);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南方地区一、位置范围四至: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北至秦岭、淮河。
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 以上,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
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精编版

第五章 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1.我国可以划分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2.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有“中华水塔”之称。
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的环抱之中,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盐矿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昆仑山脉是亚洲最长的东西走向山脉,公格尔是最高峰,北坡峻巍,南坡平缓。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纳木错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大湖,是世界最高的咸水湖。
雅鲁藏布江流量丰富、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是全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4. 秦岭山脉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地区,主体位于陕西省境内,最高峰为太白山。
秦岭北坡冬季阻挡西北风南下,使秦岭南部少受寒冷和冻害影响;夏季拦截东南风带来的雨水,加大了秦岭南北降水量的差异。
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两条大河之间。
5. 秦岭—淮河的重要地理意义: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是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是亚热带湿润地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1月0℃等温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河流是否有结冰期的界线。
6.7. 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为东南丘陵,适宜发展多种多样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和果木。
长江中下游平原呈串珠状,地势低平,水网稠密。
8. 住宅朝南,在盛夏太阳高度角大,太阳从门、窗射入的光线相对较少,起到遮阳避暑的作用,在隆冬避开西北寒风,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同时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使更多斜射的太阳光线进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
第六章认识跨省际区域6.1 东北地区1.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的东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
濒临渤海、黄海,与朝鲜、蒙古、俄罗斯相邻。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联系 精版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臵、自然和人文的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面积最大的是地区,面积最小的是地区,南京位于地区。
2、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3、在我国的东部区内,以一线为界划分为北方和南方地区,两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远离,加上山脉阻挡,降水,因此本区主要自然特征是。
5、西北地区:(1)地貌:位于第级阶梯,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2)气候:温带气候。
(3)植被:由东到西:、、。
(4)河流:多为河,最大的是河。
(5)以牧业为主:内蒙古—()牧场新疆——()牧场(6)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走廊、山麓。
6、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而成为我国一个独特的地区,总的特征是()。
青藏地区:(1)地貌:位于第级阶梯,平均海拔米以上,号称。
(2)气侯:气侯。
(3)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发源地。
(4)以牧业为主: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
(5)河谷农业:如谷地、谷地。
代表农作物。
7、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三面环山,山的内侧有界河,界河有、、和,被称为的地表形态。
气候特点是,该区的农作物熟制是。
8、该区的平原主要是,它主要包括、、,其中是我国最大的甜菜产区。
9、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珍贵的动植物品种有、、、等。
10、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三个油田,分别是黑龙江的,吉林的,辽林省的,东北地区有著名的工业区,它是我国以为主的工业中心。
11、长江三角洲位于,扼江海交汇之要冲,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断。
气候以为主,位于第级阶梯,是驰名中外的。
该区有著名的渔场,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群是以为中心,是世界城市群。
12、以下河段四季通航。
13、沿江地带的城市:四个城市群:上游是、中游是、下游是和。
其中是“龙头”城市并是全国最大城市。
14、沿江地带的工业:(1)四个工业基地自上游到下游(一)以、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二)以、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三)以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15、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A.两个工业走廊: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安徽()、湖北()、四川()。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一)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1、自然地理:
(1)第一章气候
a.气候因素及其变化原因
b.气候带及其分布特点
c.人类与气候变化
(2)第二章土壤
a.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分类
b.土壤变化前因、过程、发展趋势
(3)第三章植被
a.植被地球分布规律
b.植被变化及其原因
(4)第四章生物地理
a.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
b.生态系统及其结构与功能
2、人文地理:
(1)第五章地理基本概念
a.地理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b.地理空间结构的概念
(2)第六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空间
a.地域空间发展进程
b.世界区域及其分布规律及特点
(3)第七章主导经济活动对地域空间格局的影响
a.经济基本概念及其决定
b.经济空间格局的发展进程
(4)第八章人口流动及其影响
a.人口的类型、结构及流动规律
b.人口流动的类型及其特点
(5)第九章城市及其联系
a.城市建设及其发展趋势
b.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
c.城市及区域的全球与地域联系
(二)学习指南
1、熟练掌握本章所讲授的概念、模式、原理。
2、注重理解关联性,学会如何运用,在不同话题中进行联系比较。
3、借助案例分析学会思考,拓展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动发现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新内容及新视角,注重实践调查学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针对考点提纲中出现的关键词,反复复习。
地理晋教版八下知识点总结

地理晋教版八下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一、自然环境与地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一门科学。
地理学家常用地图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具体情况。
地图分为平面图和球面图,平面图又分为经纬网平面图和断面图。
地图的制作包括测量、绘制和刊印等工作。
地理也涉及到天文地理、地貌地理、气候地理、水文地理、生态地理等多个方面。
二、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泊和湿地,地下水则包括含水土层和地下水。
“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不一定使用方便。
自然条件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和西电东输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水资源的利用状况。
三、土壤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土壤是地球表面陆地上的一种自然资源。
土壤主要由矿物颗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组成。
和水资源一样,土壤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和土壤资源相关的科学主要有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和土壤力学。
四、生物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和生物资源相关的科学主要有植物学、动物学和微生物学。
地球上的生物资源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衣物和工业原料,还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科学研究对象。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的重要性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有思想的生物。
人口数量、构成和分布的不同,对地球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和构成决定了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国家的国力和国际地位。
二、人口数量与分布全人类的人口数量、构成和分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常见的人口数量指标有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等。
人口数量基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动态变化。
人口数量和构成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人口数量、劳动密集度和经济密集度高的区域。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全球的城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八年级地理复习(晋教版)(山西太原晋教版)

第一章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1.1 辽阔的国土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
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较长,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内陆可与欧洲往来。
大部分处于温带,气候南北差异大,为多种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我国海陆兼备,对外交往优越。
3.我国疆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南沙群岛南缘北纬4°附近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4.邻国: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隔海相望:韩、日、菲、马、文、印。
5.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6.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为我国领海以外并邻接临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伸至200海里。
7.北回归线由东到西依次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8.省级行政区简称来历:取全称中的一个字,如京、津、黑;用著名山水名称,如皖、陇、闽、赣;用本省历史名称,如晋、冀、鲁、豫。
1.2 众多的人口1.2005年1月6日,我国总人口已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西北部人口稀疏分散。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4.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5.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第二章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2.1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界线: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 青藏地区边缘线青藏地区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五章 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1.我国可以划分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2. 青藏、西北地区概况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 “高”、“寒”。
干旱。
位置和范围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包括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边缘地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以北,位于夏季风影响微弱的地区。
包括内蒙古、新疆大部分地区、宁夏和甘肃北部地区。
地形地势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地理区域。
地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多雪山、冰川。
从东到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位于第二级阶梯,新疆境内有较为封闭的“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
气候纬度较低,海拔高,由高生寒,形成日照时数多,气温低,年较差小而日较差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其中,藏北地区是全国盛夏气温最低的地区。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
其中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
河流因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到了夏季冰川融化成细流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以内流河(湖)为主,距离海洋远,降水少。
农牧业生产以牧业、河谷农业为主。
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因西南季风沿河谷北上而湿润多雨,自然条件优越,能种植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
)以牧业、灌溉农业为主。
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有“中华水塔”之称。
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的环抱之中,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盐矿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昆仑山脉是亚洲最长的东西走向山脉,公格尔是最高峰,北坡峻巍,南坡平缓。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纳木错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大湖,是世界最高的咸水湖。
雅鲁藏布江流量丰富、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是全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4. 秦岭山脉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地区,主体位于陕西省境内,最高峰为太白山。
秦岭北坡冬季阻挡西北风南下,使秦岭南部少受寒冷和冻害影响;夏季拦截东南风带来的雨水,加大了秦岭南北降水量的差异。
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两条大河之间。
5. 秦岭—淮河的重要地理意义: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是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是亚热带湿润地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1月0℃等温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河流是否有结冰期的界线。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纬度位置位于中纬度地区。
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地形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东南丘陵。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1月平均气温低于0℃,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6. 北方、南方地区概况7. 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为东南丘陵,适宜发展多种多样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和果木。
长江中下游平原呈串珠状,地势低平,水网稠密。
8. 住宅朝南,在盛夏太阳高度角大,太阳从门、窗射入的光线相对较少,起到遮阳避暑的作用,在隆冬避开西北寒风,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同时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使更多斜射的太阳光线进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
降水量较少,位于半湿润、湿润地区。
跨越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三个温度带。
于0℃,降水量较多,位于湿润地区越亚热带、热带两个温度带。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受气温影响河流特征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受降水影响)流量大,汛期长,泥沙含量小,无结农耕制度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北方寒冷干燥)是全国重要的小麦、棉花、油料、杂粮产区。
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油一年两熟或三熟。
(南方高温多雨)国最重要的水稻、油菜产区。
传统运输方式 马(北方河道少)。
船(南方河道多)。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北方干冷)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南方湿热人文差异以面食为主,娱乐主要有溜冰、滑雪。
以大米为主,娱乐主要有游泳、赛龙第六章认识跨省际区域6.1 东北地区1.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的东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
濒临渤海、黄海,与朝鲜、蒙古、俄罗斯相邻。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形成山水环绕(平原——山地——界河)的地表形态。
气候特点为长冬、严寒。
(纬度高,距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较近)2. 黑龙江支流以我国境内的松花江为最大。
黑龙江的中段及其支流乌苏里江是中俄界河,鸭绿江是中朝界河,图们江不仅是中朝界河,入海口附近还是朝俄界河。
3. 东北平原包括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的特点是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
大兴安岭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坡陡,西坡缓;小兴安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东北坡陡,西南坡缓。
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平原地域辽阔,水土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等。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全国最大的甜菜产区。
山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4.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是对我国饮食地域差异的高度概括。
5. 东北地区濒临海洋,地势低平,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
本区国界线长,利于和朝鲜、蒙古、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商贸活动,还可以与日本、韩国等国家联系。
6. 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和生长期长的作物,生长期短,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饲料和防寒问题,而优势是: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
害虫过冬困难,缓解病虫害。
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已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的生物圈保护区网。
8. 农业概况分布主要产品自然条件耕作业松嫩、三江、辽河平原地区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但热量不足林业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木材、鹿茸、人参、苹果、柞蚕茧山地丘陵面积广大,湿润、半湿润气候,低温病虫害少,林木生长慢畜牧业西部高原、平原西部、山地草场地区羊、马、牛及乳肉产品有一定草原面积,但低温时间长,降水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天然畜牧业发展9.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因素:夏季温暖,降水集中,生长期虽短,但日照较长。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大。
大部分水分条件好,但有冻土、沼泽、盐碱地,都不利于农业发展。
夏季降水集中使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区容易形成内涝。
10. 由于人们的过量采伐、毁林开荒、重采轻育及森林灾害等原因使东北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木材蓄积量大幅度下降。
11. 湿地、森林、海洋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三江平原的湿地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生产基地。
12. 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良好条件:①煤炭、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②有稠密的公路、铁路,便利的内河航运和海运③工业基础雄厚,曾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3. 重要工业中心:工业部门工业中心工业部门工业中心石油工业大庆、吉林、辽河煤炭工业阜新、抚顺、鸡西、鹤岗钢铁工业鞍山、本溪制船工业、化学工业大连综合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工业沈阳汽车工业长春发电设备制造工业哈尔滨重型机械制造工业齐齐哈尔14. 东北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老化和市场竞争力差。
改进方法:转换体制和机制、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1. 黄土高原基本情况:四至北起长城,南达秦岭,东至太行山,西抵乌鞘岭范围山西和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宁夏、青海、甘肃、河北、河南等省区的一部分地表形态特点:千沟万壑类型:黄土梁(条状延伸)、黄土峁(成穹状或馒头状的孤立丘)、黄图残塬(面积较大、顶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区)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黄土地形类型最多、规模最宏大的地区。
3. 黄土高原“风成说”证据:①厚度均匀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③矿物成分不同④有古土壤。
4.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透水性强,地表植被稀疏,且降水集中,再加上人口增长太快,粮食和燃料不够,人们到处毁林开荒,使黄土高原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其中以黄河中游的晋西、陕北最为突出。
5.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后果: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河床抬高,水库、湖泊变浅,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
6. 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也是黄土高原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7. 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种草、种灌木、种树)、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灌渠,坡耕地修梯田、沟壑区打坝淤地)、农业措施(改变牲畜放养方式、改变耕作方式)。
8.皇姑梁小流域治理区位于山西省岚县,以小流域为单位,三种方式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
如山上植树种草,山坡改梯修渠。
9. 黄土高原蕴藏丰富的能源资源。
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品质优良,被称为“乌金高原”。
其中山西省煤炭储量和产量最大,有遍布全省的大型煤炭基地(大同、阳泉、朔州、太原、晋城、长治、汾西、霍州),另外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神府、豫西和宁夏等也是重要的煤炭基地。
火力发电基地主要有朔州、大同、神头、太原、娘子关、霍州、阳城、兰州、宝鸡、府谷等。
10.陕西、山西、内蒙古接壤地区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
这里的煤发热量高、埋藏浅,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
11. 陕甘宁接壤地区的长庆气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整装气田之一,区内建成输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管道。
12. 建在黄河上游中游的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天桥、万家寨、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开发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发挥灌溉、防洪、调水等综合效益。
13. 兰州是机械制造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基地;西安是机械制造工业、飞机制造工业中心;河津有亚洲最大炼铝工业基地;太原是“十大钢铁基地之一”,太钢是我国最大的特种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