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语文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挚.爱(zhì)舵.手(duò)栩.栩如生(xǔ)B.游弋.(yì)藻.饰(zǎo)姗.姗来迟(shān)C.翘.首(qiáo)棱.角(líng)前仆.后继(pū)D.豁.亮(huò)映衬.(chèn)耐.人寻味(nài)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苏州园林的角落也有图画美:阶砌旁栽着几丛书带草,墙上漫延着爬山虎。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胜利横渡长江。
C.石拱桥不但形势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上。
D.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地分辩大概到了哪个地区。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马识途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他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他的小说别具匠心....,意蕴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韵味十足;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抑扬顿挫....。
这份功力既来自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A.名副其实B.别具匠心C.抑扬顿挫D.孜孜不倦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发射的“智慧天网一号”宽带通信卫星,将承担为多个应用领域提供更精准数据。
B.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全球各地不同风情的园林景观,吸引广大市民前往参观的热情。
C.成都市旨在以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目的,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多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D.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成都市教育局大力建设全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5~8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附答案)A卷 (共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18分)注意事项:1. 第Ⅰ卷共2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 第Ⅰ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基础知识 (9 分 , 每小题 3 分 )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 罗布泊干涸.(hé)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防沙卫士胡杨成片死亡,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浑.(hún)然一体。
B. 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rǒng)杂的观众心上,观众的心也蓦.(mù)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也是隆隆、隆隆的。
C. 他们讲究亭台轩.(xuān)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chèn),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D. 我是干瘪.(biě)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yū)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B. 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阴庇树下的幽花芳草,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C.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缪的画面。
D.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之故态。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B. 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C. 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友好相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 第三部分 语言运用 成都真题精选

(3)草木缘情,花果寄意,请在下面三个选项中任意选择两种古诗中的植 物,模仿示例,为它写一则“植物的自语”,注意语意的准确和表达的 生动。(4分) ①《竹里馆》中的“竹” ②《饮酒(其五)》中的“菊” ③《蒹葭》 中的“蒹葭” 示例一 《十五从军征》中的“旅葵”:我张开绿色的怀抱,抚慰你久 别归来沧桑的心。 示例二 《黄鹤楼》中的“芳草”:我“萋萋”的样子,可否消解你似 滔滔江水的哀愁?
2.(2022成都)《新华字典》伴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代人的成长。请根 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2分) (1)结合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补全空缺处。(4分)
内容
更新词义例证
促进文化交流
技术
(2)下面短文是关于《新华字典》“友”字注解的解说,请结合截图将空 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4分)
(《新华字典》“友”字注解的截图)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看上图,你就能发现“友”字有两个义项。①_如__何__得__知__这__一__点___?因 为它用“❶”“❷”作了分项标明。由第一个义项“朋友”引申出了“有 友好关系的”的意义,用“ ”标示,这样不仅②让___人__一__目__了__然__,还分出 了层次。义项之后往往③列__举___了__相__关__例__证__,比如“朋友”之后是“好~| 战~|网~”。这里,④_用___波__浪__号__(_或__缩__写__符___号__)_(_或__“__~__”__)__代__替__所__注__解__的__ _“__友__”__字___________,避免了“友”字的重复出现。因此,“友”字的注解 虽内容较多,但简洁明了。
2020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校.对(jiào)别墅.( shù)仙露琼.浆( qióng)B.萌.发( méng)嘹.亮( liáo)抑扬顿挫.( cuò)C.鲜妍.( yán)哺.乳(fǔ)一气呵.成( hē)D.菜畦.(qí) 思慕.(mù)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会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在人类的生活中,恐惧是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争锋相对。
C.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
D.“他哥哥来啦”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我还不知道呢!”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成都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清幽宁静的青城山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炎炎夏日一到,八方游客就会接踵而至....。
C.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
D.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5~8题。
专题07 说明文、实用性文体阅读(学生版)-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专题训练(四川专用)

专题07说明文、实用性文体阅读(原卷版)【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10分)摩诃池,消逝的仙湖①陆游曾有诗写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
”翻开唐宋诗卷,你会发现“摩诃池”是一处被频频提到的成都胜境。
②摩诃池始建于隋朝,故址位于现天府广场至人民公园一带。
582年,蜀王杨秀建府城,命人在城内取土,留下巨大土坑,雨水渐积,终成大湖。
一位西城僧人见此湖而生感慨:“摩诃宫毗罗。
”“摩诃”指大,“宫毗罗”为龙,此语谓湖大有龙,故当时人们将此湖命名为“摩诃池”。
③摩诃池曾是成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
唐时,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常至摩诃池泛舟游览,宴饮聚会。
杜甫寓居成都时,便是摩诃池的常客。
五代时,摩河池成为皇家宫廷后苑,被扩、大至千余亩。
彼时的花蕊夫人甚爱摩诃仙境,将其写入多首《宫词》。
宋时,摩诃池重回民间,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水波潋滟,游人如织。
“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陆游常在摩诃美景中流连忘返。
④《北梦琐言》载:“韦皋镇蜀,常饮于摩诃之池。
”唐代地方官韦皋,不仅喜爱摩诃池的风光,还对摩诃池进行了改造。
书皋将解玉溪之水引入摩诃池,他的继任者又将金水河与摩诃池相连,河湖水网得以贯通。
以摩河池为枢纽,成都城内的水路交通系统最终形成,并与城外的锦江相连。
此后,城内城外,水路连通,水上运输日益成为成都工商业的主要运输方式。
⑤摩诃池还在战乱年代庇佑了一方百姓。
唐咸通十一年,南诏国军队攻成都,城郊百姓入城避难。
人口骤增,加上困守日久,致城内井水枯竭。
《资治通鉴》载,百姓“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
⑥可见,摩诃池不仅是甲,也是乙,还是丙。
遺憾的是,自宋代起,摩诃池开始衰落,逐渐被填充,所余水面越来越小。
明代,摩诃池仅在西南方向留下小块水面。
清代,唯有金水河尚存。
1914年,全水河被填充,摩诃池也就不复存在了。
”⑦唉!当杭州人荡舟烟雨空濠的西湖,当无锡人沉醉烟波浩渺的太湖,当南京人流连人文荟萃的玄武湖,你应知道,成都人也曾拥有声名远播的仙湖——摩诃池!(改写自《成都简史》) 10. 联系全文,在第六段甲、乙、丙三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
专题07 说明文、实用性文体阅读(教师版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专题训练(四川专用)

专题07说明文、实用性文体阅读(解析版)【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10分)摩诃池,消逝的仙湖①陆游曾有诗写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
”翻开唐宋诗卷,你会发现“摩诃池”是一处被频频提到的成都胜境。
②摩诃池始建于隋朝,故址位于现天府广场至人民公园一带。
582年,蜀王杨秀建府城,命人在城内取土,留下巨大土坑,雨水渐积,终成大湖。
一位西城僧人见此湖而生感慨:“摩诃宫毗罗。
”“摩诃”指大,“宫毗罗”为龙,此语谓湖大有龙,故当时人们将此湖命名为“摩诃池”。
③摩诃池曾是成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
唐时,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常至摩诃池泛舟游览,宴饮聚会。
杜甫寓居成都时,便是摩诃池的常客。
五代时,摩河池成为皇家宫廷后苑,被扩、大至千余亩。
彼时的花蕊夫人甚爱摩诃仙境,将其写入多首《宫词》。
宋时,摩诃池重回民间,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水波潋滟,游人如织。
“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陆游常在摩诃美景中流连忘返。
④《北梦琐言》载:“韦皋镇蜀,常饮于摩诃之池。
”唐代地方官韦皋,不仅喜爱摩诃池的风光,还对摩诃池进行了改造。
书皋将解玉溪之水引入摩诃池,他的继任者又将金水河与摩诃池相连,河湖水网得以贯通。
以摩河池为枢纽,成都城内的水路交通系统最终形成,并与城外的锦江相连。
此后,城内城外,水路连通,水上运输日益成为成都工商业的主要运输方式。
⑤摩诃池还在战乱年代庇佑了一方百姓。
唐咸通十一年,南诏国军队攻成都,城郊百姓入城避难。
人口骤增,加上困守日久,致城内井水枯竭。
《资治通鉴》载,百姓“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
⑥可见,摩诃池不仅是甲,也是乙,还是丙。
遺憾的是,自宋代起,摩诃池开始衰落,逐渐被填充,所余水面越来越小。
明代,摩诃池仅在西南方向留下小块水面。
清代,唯有金水河尚存。
1914年,全水河被填充,摩诃池也就不复存在了。
”⑦唉!当杭州人荡舟烟雨空濠的西湖,当无锡人沉醉烟波浩渺的太湖,当南京人流连人文荟萃的玄武湖,你应知道,成都人也曾拥有声名远播的仙湖——摩诃池!(改写自《成都简史》) 10. 联系全文,在第六段甲、乙、丙三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
2023年四川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答案详解

(真题部分)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朗.润(lǎng) 笑涡.(wō) 开卷.有益(juàn)
B. 孕.育(yùn) 恪.守(kè) 长途跋.涉(bá)
(选自《敬业堂文集》,有删节) [注]①窳轩:查慎行晚年居室之名。②莳蓻:种植。③蚤:通“早”。④梓漆:梓树和漆树,均
为优质木材。⑤平泉:指平泉庄,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别墅。⑥逮:达到。 1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拓窗而面.之 面:面向 B. 谋.辟而莳蓻 谋:谋划 C. 蚤芳.者吾披之 芳:美好的 D. 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 悦:使……愉快 17.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 (2)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 18. 松、桂等是“嘉树”,梅、杏等有“甘果”,作者为何不选种它们?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 析。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19. 下面是以法布尔《昆虫记》中的四种昆虫为谜底拟写的四则谜语,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理 解,选出谜底为“蟋蟀”和“黄蜂”的两则谜语。 A.天生建筑家,豪宅地下挖。小时头朝下,死时离开家。 B.性格好残暴,姊妹全吃掉。品性太糟糕,生完娃就跑。 C.耳朵有点聋,唱歌响如钟。地下当苦工,长年影无踪。 D.出生开盖子,天冷造房子。门口唱曲子,喜欢吃叶子。 (1)蟋蟀__________________ (2)黄蜂__________________ 20. “大闹”的情节出现在不少作品中。下列选项中哪一个评价不够恰当?请结合阅读体验进行 判断并修改不恰当选项的评价。 A.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水浒传》)——“闹”中见义 B.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闹”中显勇 C.刘四爷大闹生日宴(《骆驼祥子》)——“闹”中有爱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2020学年中考语文真题(word版,答案) (50)

保密★启用前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高中、中职、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语文科试题特别提示:1.本卷为语文试题单,共31个题(含作文题),满分150 分,共8 页。
考试时间150 分钟。
2.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用笔在特制答题卡上答题,不能在本题单上作答。
3.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本题单各题的编号在答题卡上找到答题的对应位置,用规定的笔书写。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30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簇.新(cù)凛.冽(lǐn)牟.取(máo)天纶.之乐(lún)B.阔绰.(chuò)禁固.(gù)亵渎.(dú)顶礼膜.拜(mú)C.糍粑.(bā)籍.贯(jí)剽.悍(piāo)鲜.为人知(xiǎn)D.缄.默(jiān)菡萏.(dàn)嗔.视(chēng)呕心历.血(lì)2.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4.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成都市二○一六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恻.隐(cè)执拗.(niù)忧心忡忡..(chōng)B.剽.悍(piāo)黄晕.(yūn)鲜.为人知(xiān)C.挑衅.(xìn)屏.息(bǐng)如坐针毡.(zhān)D.溅.落(jiàn)憔悴.(cuì)跋.山涉水(bá)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 B.造.饮辄尽造:到C.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C.既醉而退学而.不思则罔D.无怀氏之.民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
“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2分)①,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4分)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猴年说猴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
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
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
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
“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
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
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
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
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
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
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
《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
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
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
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略有删改)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④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1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分)五、作文(60分)13.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分)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帚:扫帚。
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竹本固.固:牢固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求:探求C.不终日而毕.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留给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5.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名著阅读(4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分)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
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
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
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
我希望他离开我。
我必须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收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
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以上这段文字是小说《简·爱》中的选段,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答。
7.在内容的选择与表达上,下面哪一首小诗与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为接近?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