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平流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

3.4.1 平流式沉淀池尺寸平流式沉淀池分设2座,每组设计流量:s m h m Q 33429.0=8.1545=74200= ; 沉淀时间T=2.0h ,沉淀池容积:W=QT=1545.8×2=3091.6m 3;考虑絮凝池尺寸,沉淀池池宽B=3.4×3+0.2×2=10.6m ;取沉淀池的有效水深:H=3.5m ,超高0.5m ,则池子总高度为4.0m ;沉淀池长:L=W/Bh=3091.6/(10.6×3.5)=83.3m ,取L=85m ;此时,沉淀池水平流速:v=L/3600T=85/(3600×2)=0.0118m/s=11.8mm/s在10~25mm/s 范围内。

沉淀池长宽比:L/B=85/10.6=8.02>4,长深比:L/h=85/3.5=24.28>10满足设计要求。

沉淀池放空时间以2小时计算,则放空管直径为:m T B L Hd 40.0=3600×25.3×85×6.10×7.0=7.0=5.05.0; 采用钢制DN500mm ,排泥管也采用同样的管径。

3.4.2 沉淀池水力条件复核每池中间设两道200mm 的隔墙将沉淀池分成三格,每格宽3.4m 。

水力半径:R=ω/χ=3.5×3.4/(3.5×2+3.4)=1.14m弗劳德数:F r =v 2/2g=0.01182/(2×9.81)=1.24×10-5 (在1×10-5~1×10-4之间)雷诺数:Re=vR/γ=0.0118×1.14/(1.007×10-6)=1.33×104 (在4000~15000之间) 沉淀池示意见下图:图3-3 平流沉淀池示意图3.4.3 沉淀池的进水设计进水采用穿孔墙布置,尽量做到在进水断面上水流的均匀分布,避免已形成的絮体破碎。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案例(附图纸)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案例(附图纸)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设计流量Qmax=720m3/h ,设计人口数(3.6 4.63)m/h 1.5h25 m总宽度:B A/L2360 m /25 m 14.4m池子格数n B/b 14.4m /4.8m 3格平流沉淀池设计案例N=10万人,试设计平流式沉淀池解:取沉淀时间t=1.5h ,表面水力负荷q=2m3/m2 h ,排泥间隔2d ,人均干泥量25g/人.d,污泥含水率95 %,水平流速v W 5mm/s取 4.63mm/s2. 校核尺寸比例长宽比:L/b=25/4.8=5.21 满足“每格长宽比不宜小于4”要求 长深比:L/ h 2=25/3=8.33 满足“每格长深比不宜小于8 ”要求 3. 污泥区(1 )污泥所需总容积、, 25g /人 d 100000 人 2dV100 m(1-95%)1000 1000面积:A3Q max720 m /h23 2 360 m q 2m 3/m 2?h有效水深:h 2 qt 2m 3 / m 2h 1.5h 3m 有效体积:V A h 2360 m 23m 1080 m1.沉淀区长度:L 3.6 v t每格池子污泥量 V/3=34m 3 (2) 污泥斗尺寸及其容积h40.5 4.8)V = V什V 2=32.11 + 14.45 =46.56m 3>34m 3满足要泥斗倾角60度,斗底尺寸0.5 X).5m,上口为4.8 M.8m泥斗高度:h4 '(4.8-0.5) /2 X an60= 3.72 取3.75m泥斗容积:1 3.75 (0.5 0.5 4.8 4.83 32.11m3(3) 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高度:h4 '(L1-L2) X0.0仁(25-4.8) X0.01=0.202m 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体积:V2 (L i L2)/2 h;b(4.8 25)/2 0.202 4.814.45m3(4) 实际存泥体积求4. 沉淀池总高度:超高h1 :沉淀池高度一般为0.3m ;有效水深h2 :即沉淀区高度=3m缓冲层高度h3 :无机械刮泥设备时为0.5m ;污泥区高度h4 :贮泥斗高度h4 '3.75与梯形部分高度h4 '0.202 之和S2H h1 h2h3h40.3 3 0.5 (3.75 0.202) 7.752 m^.mo也鳩g 幵卫再開氓盟再D,可编辑修改WKAIHM<4iB綽W*Srn2h4=iritflW95?/・-H■InJ C伺4X/A1AX KU* « *ri iJWilt lL *a>wN 9貝ItE «-可编辑修改-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完整版)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完整版)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完整版)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说明1构筑物设计说明1.1工程概况废水排放量为0.2m3/s,人数为80000人,悬浮物为350mg/l1.2设计依据及原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3平流式沉淀池简述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型呈长方形,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等组成。

污水在池内按水平方向流动,从池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

污水中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进水处的底部设贮泥斗。

平流式沉淀池的主要优点是:有效沉淀区大,沉淀效果好,造价较低,对污水流量的适应性强。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排泥较困难[1]。

2平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2]2.1设计参数(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至少设置2个,按同时运行计算。

(2)初沉池沉淀时间取1-2h,表面负荷取1.5-2.5 m3/(m2·h),沉淀效率为40%-60% 。

(3)设计有效水深不大于3.0m,多介于2.5-3.0之间。

(4)池(或分格)的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采用8-12。

(5)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 。

(6)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

(7)泥斗坡度约为45°-60°。

(8)进口需设挡板,一般高出水面0.1-0.15m ,浸没深度≥0.25m ,一般取0.5-1.0m ,距离进水口0.5-1.0m ;出口也需设挡板,距离出水口0.25-0.5m ,浸没深度0.3-0.4m ,高出水面0.1-0.15m 。

2.2设计计算设计采用2座沉淀池,计算尺寸如下:(1)悬浮物的去除率 η=94%%10035020350=⨯- (2)沉淀区总面积设计处理污水量 Q max =0.2 (m 3/s)=0.2⨯3600=720 (m 3/h)设表面负荷q=1.5m 3/(m 2·h ),沉淀时间t=2h A=5.1720q 3600Qmax ==480(m 2) (3)沉淀池有效水深h 2=qt=2⨯1.5=3(m)(4)沉淀区有效容积v 。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1.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原则:(1)流速的选择:在平流沉淀池中,流速是一个重要参数。

合理的流速可以保证颗粒物在污水中的充分沉降,并且避免泥沙的混浊现象。

通常来说,流速选择在0.3-0.6m/s之间。

(2)池长的确定:池长是通过污水流量来计算的。

池长的选择应该使水流能够充分停留在沉淀池中,以便颗粒物沉淀。

池长可根据公式计算:池长(L)=污水流量(Q)/流速(V)(3)水深的确定:水深是一个影响沉淀效果的重要参数。

水深的选择要根据入水水质、污水流量、池长等因素综合考虑。

过大的水深会导致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影响污泥颗粒的沉降效果。

过小的水深会导致水流速度过快,沉淀效果不理想。

一般来说,水深可选取0.8-1.2米之间。

(4)沉淀时间的计算:沉淀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

沉淀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沉降效果。

通常来说,沉淀时间可根据公式计算:沉淀时间(t)=池长(L)/流速(V)2.平流沉淀池的沉降速度公式:v=(g×(ρp-ρf)×d^2)/(18×μ)其中,v为颗粒物的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ρp为颗粒物的密度,ρf为介质(水)的密度,d为颗粒物的平均粒径,μ为介质(水)的动力粘度。

3.平流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比计算公式:污泥回流比(R)=回流泥浆量(Qr)/进水污泥浓度(C0)其中,回流泥浆量为回流污泥的流量,进水污泥浓度为进水中污泥的质量浓度。

污泥回流比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沉淀效果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平流沉淀池的计算公式涉及到池长、水深、流速以及沉降速度等参数的计算。

根据设计原则和需要,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确定各个参数的合理值,从而实现平流沉淀池的有效设计。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1、设计进水水质参数设计流量(Q)5000m3/d设计水温(T)25℃COD(C0)500mg/L SS(S0)400mg/LNH3-N(N0)25mg/L TN(TN0)40mg/L2、设计去除率%COD20%SS(S0)40%NH3-N0%TN(TN0)5%3、设计出水水质参数COD(C e)400mg/L SS(S e)240mg/LNH3-N(N e)25mg/L TN(TN e)38mg/L4、沉淀池相关参数及一些基本要求对于城市污水,初沉池表面负荷一般取值1.2-表面负荷(q) 1.2m3/(m2.h)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泥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沉淀时间(t) 1.5h生物膜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水平流速(v)5mm/s4.1、静压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4.2、初次沉淀池的静压排泥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次沉淀池的静压水头:生物膜法不应小于1.2m,活性4.3、平流沉淀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一般取值4-54.4、平流沉淀池的长深比不小于8,一般取值8-124.5、池底纵坡:采用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一般取值0.01-0.024.6、最大水平流速:初次沉淀池7mm/s,二次沉淀池5mm/s4.7、进出口处应设置挡板,高出池内水面0.1-0.15m。

挡板淹没深度:进口处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一般为0.3-0.4m。

挡板位置: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

5、沉淀池设计计算5.1、池子的表面积(A)173.6111111m25.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 1.8m5.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312.5m35.4、沉淀池的池长(L´)27m5.5、沉淀池的总宽度(B)6.430041152m复核长宽比:四舍五入得6m复核长深比:5.6、设池子个(格)数(n)2个(格)则每个(格)的宽度(b)3m5.7、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V)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T)0.5d污泥密度(γ)1t/m3污泥含水率(ρ0)98%V=Q*(S0-S e)*10^(-6)*100*T/(γ(100-ρ0) ) =20m35.8、池体总高度(H) 2.72m沉淀池超高(h1)0.3m缓冲层高度(h3)0.5m一般取值0.3-0.5污泥区高度(h4)0.12m5.9、污泥斗容积(V1)设污泥斗高度(h4")0.75m7.875四舍五入得8BOD(B0)300mg/LTP(TP0)15mg/LBOD(B0)15%TP(TP0)7.5%BOD(B e)255mg/LTP(TP e)13.875mg/L面负荷一般取值1.2-2.0之间,堰口负荷≤2.9l/(s.m)性污泥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0.6-1.0之间 ,堰口负荷≤1.7l/(s.m)物膜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1.0-1.5之间,堰口负荷≤1.7l/(s.m)生物膜法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不应小于0.9m。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平流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施,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部分有机物。

其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参数和应用场景有所差异。

以下将介绍平流沉淀池的一些基本计算公式:1.水力停留时间(HRT)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其大小会影响沉淀效果。

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HRT =容积/流量即V/Q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容积(m³),Q表示流量(m³/d)。

一般HRT在1-5小时范围内。

2.悬浮物去除效率(E)悬浮物去除效率是评价沉淀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可根据实际运行数据或经验公式计算:E = (初始浓度 - 最终浓度) / 初始浓度× 100%其中,初始浓度和最终浓度分别表示进入沉淀池的悬浮物浓度和出水的悬浮物浓度。

3.表面负荷率(q)表面负荷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沉淀池表面的污水流量,其大小会影响沉淀效果。

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q = Q/A其中,Q表示流量(m³/d),A表示沉淀池的表面积(m²)。

一般表面负荷率在1-10m³/(m²·h)范围内。

4.水深(h)水深是影响沉淀池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和经验公式计算:h = V/(A × t)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容积(m³),A表示沉淀池的表面积(m²),t表示沉淀时间(h)。

一般水深在1-3m范围内。

5.斜板间距(L)斜板间距是指平流沉淀池中斜板的间距。

其大小会影响过水负荷和排泥效果。

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L=√2Hh/(tanθ-tanβ) [L]。

其中,H表示斜板区高度(m),h表示水平板以下的高度(m),θ表示斜板的倾角,β表示斜板波纹的倾角。

一般情况下,斜板的倾角θ采用45°或60°,波纹的倾角β一般采用8~12°。

当已知平流沉淀池的进口流速、沉淀时间、池的平面尺寸及形状系数后,可按计算公式求得池内水流的最大深度、水位波动深度及悬浮物的去除效率等各项指标。

平流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

第7章 沉淀和澄清处理7.1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平流沉淀池对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构造简单,处理效果稳定,是一种常用的沉淀池形式,一般用于大、中型水厂,单池处理水量一般在2×104m 3/d 以上。

在小型水厂因池子较长布置困难,单位造价相对较高而采用较少。

平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只有在水厂用地足够大时才可采用。

7.1.1 设计流量nk Q Q 24)1(+⨯=设式中 Q ——单池设计水量(m 3/h );Q 设——设计日产水量(m 3/d );k ——水厂用水量占设计日用水量的百分比,一般采用5%~10%; n ——沉淀池个数,一般采用不少于2个。

设计中取Q 设=13.5万m 3/d , k =5%,n=2s m h m Q /82.0/1.2953224)05.01(13500033==⨯+⨯=7.1.2 平面尺寸计算 1.沉淀池有效容积QT V =式中 V ——沉淀池的有效容积(m 3); T ——停留时间(h ),一般采用1.5~3.0h 。

设计中取T =2hV=2953.1×2=5906.2m 32.沉淀池长度vT L 3600=式中 L ——沉淀池长度(m );v ——水平流速(m/s ),一般采用0.01~0.025m/s 。

设计中取v =0.02m/s4m 14=2×02.0×3600=L3.沉淀池宽度Lh V B =式中 B ——沉淀池宽度(m ); h ——沉淀池有效池深(m ),一般采用3.0~3.5m 。

设计中取h =3.0mm B 67.1331442.5906=⨯=,设计中取14m 。

沉淀池中间设置隔墙,每隔7m 。

沉淀池长度L 与宽度B 之比为:L /B =144/14=10.29>4,满足要求;长度与深度之比L /h =144/3=48>10,满足要求。

复核沉淀池中水流的稳定性,计算弗劳德数Rg v F r 2=式中 F r ——弗劳德数;R ——水力半径(m ),其值为:ρω=R ;ω——水流断面积(m 2); ρ——湿周(m );g ——重力加速度(m/s 2)。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最新整理)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最新整理)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计进水水质参数
设计流量(Q)5000m3/d设计水温(T)25℃
COD(C0)500mg/L SS(S0)400mg/L
NH3-N(N0)25mg/L TN(TN0)40mg/L
2、设计去除率%
COD20%SS(S0)40%
NH3-N0%TN(TN0)5%
3、设计出水水质参数
COD(C e)400mg/L SS(S e)240mg/L
NH3-N(N e)25mg/L TN(TN e)38mg/L
4、沉淀池相关参数及一些基本要求
对于城市污水,初沉池表面负荷一般取值1.2-表面负荷(q) 1.2m3/(m2.h)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泥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沉淀时间(t) 1.5h生物膜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水平流速(v)5mm/s
4.1、静压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4.2、初次沉淀池的静压排泥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次沉淀池的静压水头:生物膜法不应小于1.2m,活性4.3、平流沉淀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一般取值4-5
4.4、平流沉淀池的长深比不小于8,一般取值8-12
4.5、池底纵坡:采用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一般取值0.01-0.02
4.6、最大水平流速:初次沉淀池7mm/s,二次沉淀池5mm/s
4.7、进出口处应设置挡板,高出池内水面0.1-0.15m。

挡板淹没深度:进口处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一般为0.3-0.4m。

挡板位置: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

5、沉淀池设计计算
5.1、池子的表面积(A)173.6111111m2
5.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 1.8m
5.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312.5m3
5.4、沉淀池的池长(L´)27m
5.5、沉淀池的总宽度(B)
6.430041152m复核长宽比:
四舍五入得6m复核长深比:5.6、设池子个(格)数(n)2个(格)
则每个(格)的宽度(b)3m
5.7、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V)
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T)0.5d
污泥密度(γ)1t/m3
污泥含水率(ρ0)98%
V=Q*(S0-S e)*10^(-6)*100*T/(γ(100-ρ0) ) =20m3
5.8、池体总高度(H) 2.72m
沉淀池超高(h1)0.3m
缓冲层高度(h3)0.5m一般取值0.3-0.5
污泥区高度(h4)0.12m
5.9、污泥斗容积(V1)
设污泥斗高度(h4")0.75m
7.875四舍五入得8
BOD(B0)300mg/L
TP(TP0)15mg/L
BOD(B0)15%
TP(TP0)7.5%
BOD(B e)255mg/L
TP(TP e)13.875mg/L
面负荷一般取值1.2-2.0之间,堰口负荷≤2.9l/(s.m)
性污泥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0.6-1.0之间 ,堰口负荷≤1.7l/(s.m)物膜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1.0-1.5之间,堰口负荷≤1.7l/(s.m)
生物膜法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不应小于0.9m。

口处一般为0.3-0.4m。

计算堰长L19.9553001320m
4.5
15
般取值0.3-0.5
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