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习题(有答案)

与朱元思书习题(有答案)与朱元思书习题(有答案)一、语言积累·运用1.读音打假,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挑出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A.水皆缥碧(piǎo)天山共色(sè)横柯上蔽(kē)鸢飞戾天(lì)B.泠泠作响(líng)急湍甚箭(shèn)夹岸高山(jiā)窥谷忘反(kuī)C.急湍甚箭(tuān)一百许里(xǔ)猛浪若奔(bèn)泉水激石(jī)D.互相轩邈(miǎo)任意东西(rèn)鸢飞戾天(yuān)好鸟相鸣(xiāng)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通解释: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通解释: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风烟俱尽()②直视无碍()③争高直指()④望峰息心()⑤在昼犹昏()⑥疏条交映()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疏条交映 B.望峰息心 C.任意东西 D.风烟俱净6.请你体会本文的音乐美,用“/”划分下列句子节奏。
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文学常识填空。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字叔庠,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
二、精段阅读·探究细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急湍.()泠.泠()缥.碧()轩邈.()横柯.()嘤.嘤()鸢飞戾天()()好鸟相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风烟..()..作响()轩邈..()泠泠..俱净()缥碧经纶..世务()直指.()任意东西..()..()横柯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使动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6.省略句可以补充进去省略的词。
仔细判断,明显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A.千丈见(于)底。
B.猿则百叫(于)无绝。
C.急湍甚(于)箭。
D.任意(于)东西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总领全篇的句子:(2)写水清澈的句子是:(3)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4)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5)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的句子是(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9.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二、提高训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螵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附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缥.()碧轩.()邈.()泠.()泠千转.()柯.()鸢.()飞戾.()天经纶.()窥.()嘤.()嘤成韵.()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风烟俱净.()一百许.()里猛浪若奔.()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横柯.()上蔽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4、填空:(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_代家。
字_________,吴兴故鄣人。
(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运用和的修辞手法,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从、两个角度写景状物。
(10分)(3)本文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体;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
5、《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7、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用课文原句填空)8、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9、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10、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复习题一、填空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书庠。
南朝时梁著名文学家,其诗文清拔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
本文题目中的“书”是信函,是古代一种文体。
2、从题目上看,本文体裁是书信;从句式上看是骈文;从内容上看,更是一篇山水游记。
3、文章在写景上有详有略,全文详写山,略写水。
写水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
写山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了景物的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4、根据原文语句填空。
①总写自富阳到桐庐山水之美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交代人在富春江沿岸的美好环境中的感受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③从听觉方面描写山中泉喧鸟鸣情景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④描写富春江沿岸全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⑤文章中直接表达对富春江及沿岸景色的无限赞美之情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有句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与朱元思书》中与其写作手法相似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⑦第一段中可作为全文纲领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一百许里许:古义是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金义是或许,赞许。
②猛浪若奔奔:古义是指飞奔的马;今义是奔跑,飞奔。
6、一词多义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绝美,绝妙。
猿则百叫无绝绝:断、停②负势竞上上:向上。
横柯上蔽上;在上边。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与朱元思书》题目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题目及答案一、解释字词1. 风烟俱净()2. 任意东西()3. 缥碧()4. 急湍()5. 轩邈()6. 经纶()7. 柯()二、句子翻译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默写填空1. 风烟俱净,______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 水皆______,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 夹岸高山,皆生______。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 鸢飞______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内容理解概括1. 请简要概括文章第一段描绘的景色特点。
2. 请从文中选取一处景物,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五、描写手法1.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2. 作者在描绘山水景色时,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请举例分析。
六、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 文章中提到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代表了哪两种人?他们各自的心境有何不同?2.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七、综合分析1. 本文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在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2.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窥谷忘反”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一、解释字词1. 风烟俱净(风和烟都消散干净,形容天气晴朗,没有一丝杂质。
)2. 任意东西(任凭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向东或向西。
)3. 缥碧(一种青白色,形容江水的颜色。
)4. 急湍(形容水流非常急速。
)5. 轩邈(形容山势高远,向上伸展的样子。
)6. 经纶(原指整理丝缕,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7. 柯(树枝,特指树枝的末端。
)二、句子翻译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和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山峰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江水都是青白色的,深达千丈也能清澈见底。
)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江的两岸是高高的山峰,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木。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附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附答案)《与朱书》练习1,给下列单词加一些注音:淡绿色,绿色,绿色,绿色,千转,不差,柯,风筝,飞翔,经济,窥视,旋律,押韵,2,解释下列附加单词:(8分)风和烟都是干净的()如果凶浪跑()..蝉转了一千次(),不要往山谷里看,而是忘记回头()..过河()报道经济(世界领导人...放风筝犯罪...流动的天空()...从阜阳到桐庐的任何东西(百许立)...水是淡绿色的蓝色(负势竞争)(我要感谢你的帮助。
从溪流中漂浮,任何东西(2)负势竞争,彼此宏伟,高点,千峰(3)如果风筝飞向天空,希望山峰会平静下来。
经济和社会事务,见谷忘谷。
(4)被水平覆盖,白天仍然微弱。
(5)急湍是很锋利的箭,如果猛浪急冲(6)泉岩,零陵音;好鸟一起唱歌,唱着韵律。
(7)蝉并不是每一个回合都很穷,而猿却是无止境的。
4,填写空白:(1),作者为《与朱书》,_ _ _ _ _,系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家族。
字_ _ _ _ _ _ _ _ _ _ _ _,故阴人1(2)作者把富春江如画的景色描绘得层次分明在第一段中,富春江的景观特征总是用“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来概括;第二段以“异水”为词,运用“和谐”的修辞手法,抓住“_ _ 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的特点,形象、具体地加以描述。
第三段以“岐山”二字为题,紧扣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特点,从两个角度描述风景(3)从适用范围和标题形式来看,它属于正文。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它属于;从语言特点来看,它属于5.《三峡》中的同一个句子是6。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11、名句:天下美景推古今富春。
(武莺环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吴三条线都在山川,桐庐风光依旧美。
(苏颂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清·刘嗣绾)+2、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在描绘不同的水时,它抓住了绿色和雨燕的特点;描绘奇山时,要紧扣山高、树多、风景美这一特点。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学在课前]1.给下列加点字的字注音。
泠泠作响()缥碧()急湍()鸢飞戾天()()轩邈()()嘤嘤()成韵2.解释下列加点字。
(1),风烟俱尽()(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4),水皆缥碧()(5),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7),皆生寒树()(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12),鸢飞戾天()(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5),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3.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字、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2),描绘富春江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概括为“ 、”八个字;第二段写“ ”二字,抓和特点;第三段又分写“ ”,多层次展开描绘。
[课堂探究]阅读语段,回答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与朱元思书》练习及答案

一、解释括号前加点字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 )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 )甚.( )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 )势竞.( )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 )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
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 )谷忘反.( )。
横柯.( )上蔽,在昼.( )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翻译下面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第二段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运用怎样手法写水的?请简要赏析。
(4分)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怎样手法写水?请简要赏析。
(4分)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这几句是怎样写山的?请简要分析。
(4分)5.“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4分)四、比较阅读(一)【甲】《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撑(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命题:朱桥中学语文备课组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解释文中加点或加线的实词或虚词,注意有些词活用时的翻译。
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任意东西..()4.一百许.里( )5..天下独绝.( )6.水皆缥碧..()7.直.视无碍( ) 8.急湍.甚箭( ) ( ) 9.猛浪若奔.( )10.负.势竞上( )( )11.互相轩邈..( ) ( )12.泠泠作.响( ) 13.嘤嘤成韵.( )1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 )15.鸢.飞戾.天者( )( )16.望峰息.心( )17.经纶..世务者( ) 18.窥.谷忘反( )19.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 ) 三.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做准确翻译。
1.蝉则千转不穷()2.窥谷忘反()四.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答题。
1.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2.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课文原句填空)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态。
6.在分写“异水”时,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7.在分写“奇山”时,通过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______________的特点。
8.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
9.《与朱元思书》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_______________、水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反映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
10.“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是从视觉和_________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的特点。
1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用原文语句回答)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富春江的什么特点?由此你想到《三峡》的哪些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景物描写非常美,写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问答题。
1.天下独绝;山;水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清澈湍急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5.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6.千丈见底;7.幽静(或:寂静、静等);8.皆生寒树。
9.奇(高、险);异(清、急);厌弃世俗,寄情山水,向往自然;10.“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11.听(听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2.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13.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问:表现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名名利禄的鄙弃的思想感情。
14.写出富春江水迅疾凶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5.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16.. 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态为动态,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