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变色龙邓杨梅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变色龙》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变色龙》教案及反思

7、变色龙教案教学目标: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对人物形象地分析。

教学难点:透析文字认识社会。

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叫《变色龙》(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这是初中三年级的一篇小说让我们把年级的同学学习,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大家对接受这个挑战有没有信心?明确目标: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二、学生自学,初步感知。

1、教师简介作者: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世界级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

2、明确学习要求:A、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B、文章写了多少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讨论明确:小说讲述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讲解方法)概括一件事,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几个因素。

文章写到的人物有很多: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

主人公是警官。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主人公关键在于人物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是否是作者细致刻画的人物。

三、学生探究、教师精讲。

请学生用‚的奥楚蔑洛夫‛更换文章的标题。

1、组织学生讨论。

2、学生发表见解: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厚颜无耻等。

3、教师精讲:主人公是个专横的沙皇警察,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

他专横跋扈、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如果能够一个字概括奥楚蔑洛夫的话,那就是变。

主人公身上有没有不变的东西?四、局部探究:警官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执法者,可连警官都是这样,那社会会是什么样呢?要求学生从第一段中透析时代背景。

明确:死气沉沉、冷漠萧条,到处充满着饥饿和贫穷。

人愚昧麻木,无聊又不甘寂寞。

介绍社会背景及课文的社会意义:像奥楚篾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

评《变色龙》

评《变色龙》

评《变色龙》
《变色龙》这篇文章用叙事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变色龙的三个特点:一能根据环境变化改变自己的体色;二眼睛能独立活动;三捕捉食物的速度惊人。

文章语言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动物、大自然的喜爱,从而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课上,何老师带领学生了解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捕食方法和变色规律。

教学中,何老师带领同学们对变色龙的三方面特点均作了详细分析,让孩子们对变色龙有了较详细地了解。

在教学中,老师的讲解比较多,学生的朗读可以再多些。

《变色龙》的解读

《变色龙》的解读

把《变色龙》上出花样来又到三年一次上《变色龙》的时候了。

上过四轮,也没上出什么新意来。

上这样的课属于浅文怎么处理的问题。

好像没有多少我可以发挥的地方。

我现在的教学理念是,学生不懂的地方才是我要用力的地方。

这篇小说学生还真没有什么看不懂的。

黑白分明,直奔主题。

课前为了测试学生是否读懂,我问了以下问题:“你们觉得现实生活中有变色龙吗?” “当然有啊!” “它是怎么变的呢?” “墙头草,两边倒。

” “这吹的是什么风呢?” “功名利禄。

” 然后我就猛夸学生。

“这篇小说你们自己都读懂了,好像用不着我再上了。

” 话是这么说,课还是要上的。

哪些地方学生并没有真懂,哪些地方懂得不够深入,是我备课要突破的地方。

今天上课是这样开始的:“自然界的变色龙有哪些?它们的特征是什么?” “……,自我保护。

” “对,自然界的变色龙碰到天敌时,‘变’是为了自我保护。

” 我把这个部分做了板书强调。

这是我对小说解读的伏笔。

听完录音以后,我说,“我这次读《变色龙》感觉它越来越不像小说,而像另一种我们熟悉的舞台形式——小品。

说到小品,你们会联想到谁?” “赵本山。

” “赵本山最被人熟悉的还是他的春晚小品。

联系你们看过的他的小品,你们觉得小品有什么特征?” 七嘴八舌之后,达成下面三条共识:夸张、喜剧、讽刺。

“下面我们将通过文本来验证,我的直觉对不对。

” 这就是我这一次教学《变色龙》找的三个筐。

要把浅显、熟悉的文本,往三个筐里装。

装之前,我还是把契诃夫的另一个身份——剧作家先做了介绍。

从2004年纪念契诃夫去世一百周年说起。

当时的《读书》曾经专版介绍了林兆民重排《樱桃园》的过程,包括对契诃夫文学成就的评价。

我记忆很深。

我说,《变色龙》只是戏剧大师的一个小品。

虽是名篇,但绝对不是他自己最好的那拨作品。

我给他们简单地介绍了《樱桃园》的故事,并引用了曹文轩的一段话:樱桃园是一个象征。

樱桃园具有诗意的美。

但它所代表的一个时代终将结束。

即便是不被庸人毁坏,它自己也必将会凋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变色龙》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变色龙》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变色龙》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变色龙》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变色龙》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变色龙》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7.《变色龙》学案设计:刘杜王军教师寄语: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称誉契诃夫为“第一流的幽默作家”“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3.试分析奥楚蔑洛夫的形象4.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三、合作释疑1.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环境描写部分,并思考其作用2.精彩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地刻画出来,更有利于表现主题,说说下列各句中的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1“席加洛夫将军?”我……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2“他的法律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

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3.在变与不变中用什么道具掩饰内心急剧变化?并分析这一道具的作用。

4.在这篇课文临结束时,这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笑里包藏的内容是什么?四、课内精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

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

我要好好地教育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

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人群里有人说。

7《变色龙》解析PPT课件

7《变色龙》解析PPT课件

第三次:听到人群中有人肯定是将军家的狗,“穿大衣”是他心 惊胆战的表现,以遮掩他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中更深一层的胆怯。
2020年9月28日
7
跳读课文,找出:
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 案件中,态度有几次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原 因和内容。
2020年9月28日
8
狗的主人
对小猎狗的态度 对赫留金的态度
1
不知狗的主人是谁
野畜生,疯狗把它弄 死好了
2
有人说好象是将军家的 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

咬着你的?
肯定赫是被狗咬了, 罚狗的主人
2020年9月28日
4
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 篇小说大师之一(法国的莫泊桑,美 国的欧 亨利),他的短篇小说,采 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 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小市民的 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 暗的现实。作品有短篇小说《装在套 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 《变色龙》;中篇小说《草原》;剧 本《樱桃园》等。
2020年9月28日
6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文中写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些人物?主人公是谁?
1、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头处理一条狗咬伤 一个人手指头“案子”的经过。
2、文中写到的人物很多:警官奥楚蔑洛夫、 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 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
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
赶紧表态“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
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
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
子。”而当厨师证实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

解读《变色龙》2

解读《变色龙》2

初读《变色龙》这是一篇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有的老师说:“越经典越难上……”“很难上出新意……”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促动着我,拿起书就冲到电脑边开始了这次艰难的行程……《变色龙》是初二年级小说单元的第一课,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已在学习这篇课文了……印象中只记得有这么个人,特势利……其他的也就没印象了。

时至今日都二十几年了,各路高师一定都把这文章分析的透透的啦,今天我来上这课,一看就无捷径,只有听从教研员王老师的教导,耐心解读文本,挖掘出现在语文课堂上有价值的教学点。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因是大家之作,不得不对契诃夫的作品风格研究一下,希望能探出点想法。

课文之前也有详实的作者介绍,笔者用抒情性的笔调告诉读者契诃夫所写小说的特点,我主要抓住“热眼看人生”“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是俄罗斯的风俗画,都是人性的百科书”“生活的万花筒”这些词眼,认为这些词对于这篇文章主题的理解是有帮助的。

这一点后来成为我的教学设计的终极目标,探究文本的深层内涵,从而让学生通过“窥一斑”而“见全豹”,自主自愿地想去探寻契诃夫同类小说。

《变色龙》内容上我读下来认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就好比现在街头发生警察来处理群众矛盾这种过程的小片断,时间也最多是10分钟左右吧……第一遍粗浅看下来,应是边摇头边觉得可笑……主人翁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则是嗤笑的目标了:这人也太夸张了……太势利了吧……哪有秉公执法的概念……狗的主人是谁竟成为他处理结果的根据-----一个根本不在现场的人居然能成为事件判断的唯一根据?实属夸张!这一点没有成为我教学内容的重点,因为从我对于学生学情的了解,故事的夸张和搞笑他们会较容易把握住,故事情节是学生能很好梳理出来的,这些内容就不必在课堂上占用更多的时间了。

再读《变色龙》“优秀的作品必有其优秀之处,只有再三品读再能发现其中的精华”再读文本,我又从其文体特点入手研读,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知识讲解新人教版2、背景资料《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中的一种应该诅咒的现实。

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字音胚子(pēi)戳(chuō)坎肩(kǎn)恐吓(hè)畜生(chù)魁梧(kuí wú)4、解词【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精神不振作。

【无缘无故】没有原因。

【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离奇,荒唐浮夸,不正确,不实在;又指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文中主要用前一个含义。

【荒谬】有荒唐错误、非常不近情理之意,但无“荒唐”的第二个含义。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伶俐】聪明灵活。

【名贵】珍贵,难得。

【娇贵】把某人某物看得十分贵重而使之处于娇生惯养的地位。

【径自】自管自,任意地。

内容分析感体感知1、课文研读《变色龙》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上巡视,恰逢首饰匠赫留金被狗咬伤。

他便受理了这个案件,但随着狗主人的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经历了五次变化。

最初,他故意摆出威严的态度,表示要惩办狗的主人,“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们看”,“教训教训那些不遵守法令的老爷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牲来,会有什么下场”,并决定立即把那条狗弄死。

可这时人群里突然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这使奥楚蔑洛夫很尴尬,于是他装着抱怨天气太热,要叶尔德林帮着他把大衣脱下来,借此来掩饰他内心的不安,同时顺势把话题转开,态度也有了巨大的转变,开始为小狗辩护:“它怎么会咬着你?……它那么小……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把一切责任推到赫留金身上,还斥骂赫留金“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第2课时品味语言悟写法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第2课时品味语言悟写法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第2课时品味语言悟写法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变色龙》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一种名为“变色龙”的动物,展示了它的特性和生活习性。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和文学的艺术性。

在教材中,本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

他们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对于新奇特的动物更感兴趣。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可能对自然科学的理解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变色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

2.难点: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变色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变色龙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探究变色龙变色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4.交流展示: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意义:
在那样一种法制状况下,奥楚蔑洛 夫这种警官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 那个时代的必然结果。
社会意义之社会环境——街道场景:
“……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 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 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 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木 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 出来的。”
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 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 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 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使小说 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拓展延伸
从这桩案子审理的结果看,人不如狗,请同学们 说说有关狗的俗语或成语。
走狗:比喻受人豢(huàn)养而帮助作恶的人。 蝇营狗苟(比喻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
现在多比喻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含贬义。“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 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趋炎附势、见风 使舵、投机钻营的小人的代名词。
写法借鉴
小说运用了环境描写,烘托了冷清、凄凉、黑 暗的社会氛围,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 的真实写照。
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具体地凸现了警官奥 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
一个 荒唐\反动\黑暗 的年代
一个 善变
的警官
一条 咬了人…… 的小狗
一群 无聊、麻木 的人
上演了一段 可笑又压抑 的故事。
小说三要素 人物: 奥楚蔑洛夫 环境:俄 反国 动历 的史 时上 期最黑暗、最
情节: 变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划分情节。
开端(1-5):警官奥楚蔑洛夫遇见 一件案子——“狗咬人”案件。
死气沉沉,萧条败落,到处充满着饥 饿和贫穷。这是当时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 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社会意义之社会环境——围观场景:
“有人从商场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厂 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 的。”(3段)
写出了围观者聚集速度之快和他们以 看热闹为乐的无聊心态。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警官奥楚蔑洛夫
___见__风__使__舵__、__媚__上__欺__下__的__走_ 狗 _形__象__的刻画,巧妙的揭露了 __俄__国__警__察__制__度__的反动和虚伪, 反映了当时沙皇俄国的黑暗 。
社会意义
用变色龙来讽喻,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 有辛辣的讽刺意味,非常恰当,形象生动。这 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一 个典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2、小狗 4、名贵
6、伶俐




趋炎附势 媚上欺下 见风使舵
沙皇走狗

不变

不是将军的狗 1、野畜生 3、下贱胚子 5、野狗
疯狗
分角色朗读有关奥楚蔑洛 夫变化的有关段落
对将军的态度: 充满奴性
对赫留金的语气:官 装气腔十作势足
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 转变,基本上是通过他和周围人
物的对__话__来刻画奥楚蔑洛夫。
狗腿子、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狗急跳 墙 挂羊头,卖狗肉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说话粗鄙) 街头的狗:谁有吃就跟谁走 哈巴狗舔脚跟:亲的不是地方(比喻场合不对) ……
拓展延伸
看到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怎样的人?
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吝啬的人。 笑面虎:外表善良内心凶狠的人。 白眼狼:忘恩负义的人。 地头蛇:当地强横无赖欺压人民的人。
课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和细节描写,着力刻画 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溜须拍 马的沙皇走狗形象。
1、对百姓的话: 打官腔、耍威风、欺下凌弱。
2、对上司、权贵说的话:奴颜媚骨、趋炎附势。
从而,暗写出了未露面的狗主人的嚣张气焰。
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 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 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话描写,它通过个性 化的语言,鲜明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十分 强烈的讽刺效果。
讽刺艺术
夸张。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
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 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 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
对赫留金
肯定是被狗咬了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 钉子弄破的;鬼东西 受了害,我们绝不能 不管
你这混蛋;不用把你 那蠢手指头伸出来! 怪你自己不好
我早晚要收拾你
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时,他的态度 是随着什么变化的?
随着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
思考:在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 中有没有不变的原则?
是将军的狗
除此之外,还运用 动___作__、 _神__态____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细节描写之军大衣 四次写到军大衣。
开头奥楚蔑洛 夫穿着新军大 衣出场
这件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标志,也 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
中间的两次 (第10段和第 20段)
他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 一热一冷,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 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 镇定的复杂心理。
7《变色龙》邓杨梅解析
契诃夫(1860-1904),是具有世界声誉的 短篇小说大师,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 大短篇小说之王。
他20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多篇小说, 代表作有《海鸥》、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万 尼亚舅舅》等。高尔基曾赞扬他说:“只需一个 词就创造一个形象,只需一句话就可以创作一个 短篇故事,而且是绝妙的短篇故事。”
阅读小结:文中一共写了
(六) 次判定 (五) 次变化 (四) 次写军大衣 (三) 次提到法律 (两) 次写围观群众 (一) 次环境描写
主题归纳:
讨论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讨论: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要变来变去的呢? 点拨:1、变色龙为什么“变”呢?
2、奥楚蔑洛夫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 是什么?
3、奥楚蔑洛夫可不可以不变?
在这样一种社会状况下,奥楚蔑洛夫这种 警官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那个时代的必 然结果。可以说,以奥楚蔑洛夫为主角的这场 闹剧是个小窗口,它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沙皇统 治的腐朽,当时警察制度的黑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题目?
因为小说写的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 “狗咬人”的问题。他六次淋漓尽致的巧妙表 演,好象蜥蜴一样善于变色,讽喻那种狡猾善 变、出尔反尔的人。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为 题。这样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 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
“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28段)
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愚昧麻 木庸俗,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
两次描写使小说的社会意义更为深广。
社会意义之社会环境——谈论法律:
第一次(7段),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反映了 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是作者讽喻沙皇的“法律” 对人民的压迫。
第二次(12段),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辩护, 接着抬出“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 沙皇法律的实质是: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 的又一次尖锐讽刺。
1
不知狗的主人 是谁
2
有人说好像是 将军家的狗
野畜生;疯狗;把它 弄死好了
它是那么小,它怎 么会咬着你的?
3
巡警说不是将 军家的狗
巡警说是将军
4
家的狗
下贱胚子
名贵的狗;狗是娇 贵的动物
5
厨师说不是将 军家的狗
6
厨师说是将军 哥哥家的狗
野狗;弄死它算了。
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 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同时也表现了赫生活的无聊和性格的低俗。
细节描写之神态
……(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 拧着眉头。
拿腔拿调,官气十足
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警官装腔作势地断案的依据是狗主人的身份,表 明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有法 不依是普遍现象,法律并不是劳动人民的保护伞。
人物形象小结:
时代背景
《变色龙》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作家刚24岁。 这是俄国历史上最反动黑暗的时期。当时新上台 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采取反动的高压政策。 加强了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豢(huàn)养了一批 媚上欺下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但干的 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
结尾(裹紧大 衣……径自走 了)
形象逼真地刻画这条变色龙出尽洋相, 恐吓赫留金后,又恢复了他奴才兼走 狗的常态,继续去耀武扬威,逞凶霸 道去了。结构上与开头照应。
细节描写之手指头
赫留金半醉出场,举着手指头要求赔偿
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 开始它是赫留金与奥楚蔑洛夫用来要挟狗主人 的资本,要求赔偿的本钱;但当有人说狗 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冒犯名种狗 的罪证。奥楚蔑洛夫对手指头态度的变化, 又一次使其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 下的丑态跃然纸上。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请另拟一文题。
如: 两面人 一个看风使舵的人 变化多端的人 多变的人 势力眼的警官… …
谢谢!
第三次(17段),从侧面揭露法律在统治阶级眼 里,不过是一纸空文,说明法律的虚伪。
社会意义之社会环境——谈论法律:
三提法律,不仅交代了时代背
景,而且深化了主题,使小说的主题 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 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沙皇 法律虚伪与专横。
社会环境特点小结:
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统治的 白色恐怖中:经济萧条、民众麻木、法 律虚伪——沙皇专制警察打着遵守法令 的幌子,干着媚上欺下的勾当。
发展和高潮(6-27):警官奥楚蔑洛 夫处理“狗咬人”案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