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目录5.1类氧化剂过氧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高氯酸[含酸50%~72%]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高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氯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高锰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高锰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1)硝酸钙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2)硝酸锶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硝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硝酸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5)硝酸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硝酸铅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亚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过(二)碳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过硫酸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过硫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2)过硼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3)漂白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5)溴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8)高碘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9)高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0)高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1)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2)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3)三氧化铬[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4)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5)硝酸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7)硝酸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8)硝酸镍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9)硝酸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0)硝酸铝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硝酸锰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2)硝酸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3)硝酸铋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4)硝酸镧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5)硝酸铈铵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7)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8)氧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9)5.2类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异丙苯[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50 过氧化(二)苯甲酰[77%<含量<95%,含水]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1 过氧化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2)高氯酸[含酸50%~72%]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高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过硼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次氯酸钙[含有效氯>39%]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4-7)硝酸铵[含可燃物≤0.2%]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4-7)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硝酸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硝酸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亚氯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 亚氯酸钠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版本: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亚氯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hlorit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传真:联系电话: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
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致命。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氧化性固体类别 1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3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 2皮肤腐蚀/ 刺激类别1B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 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71 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0 皮肤接触致命。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373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20 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83 穿防火/阻燃服装。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2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6+P360 如沾染衣服:立即用水充分冲洗沾染的衣服和皮肤,然后脱掉衣服。
•P371+P380+P375 如发生大火和大量泄漏:撤离现场。
因有爆炸危险,须远距离灭火。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亚氯酸钠结构式

亚氯酸钠结构式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其结构式表示了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
亚氯酸钠的结构式为NaClO2,由钠离子(Na+)和亚氯酸根离子(ClO2-)组成。
在结构式中,钠离子和氯酸根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一个离子化合物。
亚氯酸根离子中的氯原子以单键与氧原子相连,形成稳定的氯氧键。
亚氯酸钠的分子量为90.442 g/mol(无水物)或144.487g/mol(三水合物)。
其外观为白色固体,具有无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甲醇和乙醇等性质。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C时溶解度为75.8 g/100 mL,而在60°C时溶解度高达122 g/100 mL。
亚氯酸钠的晶体结构为单斜晶体,其熔点在无水物状态下为180-200°C,而在三水合物状态下为38°C。
标准生成焓(ΔfH⦵298)为-307.0 kJ/mol,说明亚氯酸钠在标准状态下较为稳定。
此外,亚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溶液中可以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氯酸和次氯酸。
其标准电极电势(E⦵)为1.53V,表明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
同时,亚氯酸钠还具有漂白、消毒、除臭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亚氯酸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遇酸或还原剂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因此,在使用亚氯酸钠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安全和稳定的生产和经营。
总结来说,亚氯酸钠的结构式表示了其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是理解其化学性质和应用的基础。
通过了解其结构式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亚氯酸钠的特性、应用领域以及使用注意事项,为其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危险化学品物理特性表

目录莠灭净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甲基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丙烯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镁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铜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间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碳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镍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氦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汽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邻氯硝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渣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沥青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硫酸氢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硬脂酸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高密度聚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乙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2)尿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3)对甲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正戊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白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6)红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7)三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8)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9)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0)异丁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1)亚磷酸三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2)碳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3)三氯化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4)草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5)五氧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6)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7)硫酸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8)二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9)顺丁烯二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0)一甲胺(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1)丁二酰亚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2)氧氯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3)丙烯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7)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8)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9)邻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0)间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1)对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2)莠去津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3)铝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4)二氯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5)2,4-二氨基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6)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7)甲硫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8)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9)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0)甲醇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1)亚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2)氟乐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3)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4)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5)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6)煤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7)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8)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9)正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0)异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1)异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3)乙酸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4)盐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5)三氯化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6)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7)氢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8)二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9)碳酸氢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0)氢氧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1)氯化铝(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2)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3)二氧化硫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4)三氧化硫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5)氯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6)氟化硅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7)氟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8)磷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9)硫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3)丙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4)乙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5)N,N-二甲基甲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6)环己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7)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8)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9)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0)硝酸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1)氨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2)环氧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3)硝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4)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5)二氧化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6)石油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7)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8)正辛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9)异辛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0)仲辛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1)甲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2)氧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3)炭黑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4)正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5)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6)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7)乌洛托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8)电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9)氟利昂-143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0)氟利昂-21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1)氟利昂-22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2)氟利昂-11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3)氟利昂-113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4)溴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5)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6)辛硫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7)氰戊菊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8)马拉硫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9)毒死蜱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0)甲基硫菌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1)氯氰菊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2)三氟氯氰菊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3)环烷酸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4)硫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5)四氯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9)保险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0)过氧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1)乙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2)4-氟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3)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4)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5)二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6)哌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7)三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8)三氧化铬(铬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9)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0)重铬酸钠(红矾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1)水合肼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2)硫氢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3)二硫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4)五硫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5)二溴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6)氯溴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7)硫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8)溴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9)磷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0)氯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1)巯基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2)氯乙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3)氯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4)二氯异氰尿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5)乙二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6)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7)丙二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8)硝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9)吡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0)2-甲基吡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1)3-甲基吡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2)乙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3)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4)润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5)正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6)均三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7)硝酸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8)高锰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9)氯甲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0)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1)五氧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5)氯化溴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6)锌粉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7)乙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8)异丙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9)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0)磷酸三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1)2-氨基-5-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2)乙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3)碳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4)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5)2-硝基乙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6)4-硝基乙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7)对硝基苯甲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8)氯化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9)氯乙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0)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1)β-萘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2)对硝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3)2,4-二硝基氯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4)2,4-二硝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5)2,6-二硝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6)3,5-二硝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7)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8)氨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9)溴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0)氢气的理化性质一览表 (211)噻吩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2)四氢呋喃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3)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4)多聚磷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5)氢溴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6)氯化亚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7)氰化亚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8)3-氯丙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9)邻苯二甲酸酐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0)次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1)N,N-二甲基甲酰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2)三氯氧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3)硫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4)氰化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5)氰化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6)莠灭净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镁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铜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镍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邻氯硝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高密度聚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对甲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正戊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白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红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异丁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亚磷酸三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碳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化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草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顺丁烯二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一甲胺(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联苯-联苯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亚氯酸钠生产基本知识

亚氯酸钠生产基本知识一、概述:亚氯酸钠在氯在含氧酸中占距中间位置,由此决定了它的的各种物性。
亚氯酸钠的活泼性和化学稳定性都介于NaClO和NaClO3之间,在氯酸盐系列产品中,具有独特的重要的位置。
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有美国、日本等国的一些公司相继投入工业化生产,产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基本都在年产亚氯酸钠4000吨以上。
如美国的Vulcam公司,年生产能力达10000吨,还有加拿大的Sterlins 公司、法国的Atochem公司的生产能力也都是5000吨,目前世界上亚氯酸钠年总产量在25000~30000吨,主要分布于亚欧、中北美。
亚氯酸钠产品分固体和液体两种。
不管固体还是液体,其中都含有少量的碱,对固液两个品种,国家经贸委在2002年1月批准并颁布了《工业亚氯酸钠化工行业标准HG3250-2001》,标准规定了工业亚氯酸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对两种产品的主含量要求规定,固体产品亚氯酸钠含量不小于78.0%,液体产品亚氯酸钠含量不大于50%。
我国亚氯酸钠生产起步较晚,参与研制单位不多。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氯用于漂白、消毒杀菌,会有残留物,氯能与一些有机物以及氨等生成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物质,甚至会致癌。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颁布法律法规,禁止氯漂,提倡使用新型漂白剂,二氧化氯已成为氯的首选替代产品,其应用领域也在逐渐地扩大,不仅用于纸桨、织物漂白,饮用水的消毒杀菌,工业及生活污水的环保处理等,还可用于水果蔬菜保鲜、水产养殖等,这些都促进了我国亚氯酸钠的发展。
虽然有些地方不是直接应用亚氯酸钠,而是用二氧化氯,但是多数地方二氧化氯是用亚氯酸钠来制取的,所以说亚氯酸钠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
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和氧化剂,其用途主要用于纸桨和各种纤维的漂白,如棉、麻、蚕丝、芦苇、粘胶纤维等合成纤维,最大优点是不伤害织物。
亚氯酸钠也可用于某些食品的漂白,象砂糖、面粉、淀粉、油膏、蜡和油脂等等,同时也用于皮革业的脱毛,某些金属的表面处理,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亚氯酸钠用于饮用水消毒杀菌的优越性,不但效果好,而且不残留气味,不与其它物质生成含氯有害物质,对处理生活污水也非常有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亚氯酸钠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回目录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不可催吐,给患者喝下 240ml-300ml 的水。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禁配物: 易燃或可燃物、强酸、强还原剂。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LD50:165 mg/kg(大鼠经口) 急性毒性:
LC50:2000 mg/kg [VW&R]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对水生物有剧毒。 本物质及其容器必须按危害性物质销毁。 预防释放入环境。 参考特殊说明/安全技术说明书。
回目录 回目录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180
挥发性成份(% 体积) Nil @ 38 C。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这里不适用。 分解温度(℃): 175
爆炸下限%(V/V): 7 as dust。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主要用途: 用于二氧化氮制造、水的精制、蔗糖脱色。用作纤维和纸浆的漂白剂、杀菌剂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 其它
回目录
回目录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回目录
本品粉尘对呼吸器官黏膜、 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本品粉尘, 因积累在体内而引起中毒, 会出现恶心、 大量呕吐、 下泻、 健康危害:
呼吸困难、 肾脏损害等症状.。
燃爆危险: 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具强刺激性。
亚氯酸钠储存临界量

亚氯酸钠储存临界量一、什么是亚氯酸钠?亚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2,是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性粉末。
它是一种氧化剂,在工业上被广泛用于漂白、消毒、水处理等领域。
二、亚氯酸钠的储存1. 储存条件亚氯酸钠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
在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火和防爆。
2. 包装要求亚氯酸钠应采用塑料袋或铝箔袋进行包装,每个包装不宜超过25kg。
在包装过程中应注意密封性,以防止受潮和挥发。
3. 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亚氯酸钠应避免与有机物、还原剂等接触,以免发生反应产生危险物质。
三、亚氯酸钠的临界量1. 什么是临界量?临界量指的是一种物质在储存或使用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安全限度。
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发生危险事故。
2. 亚氯酸钠的临界量根据相关规定,亚氯酸钠的临界量为100kg。
如果储存或使用的数量超过100kg,就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管。
3. 如何保证亚氯酸钠的安全使用?为了保证亚氯酸钠的安全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数量。
(2)储存场所应符合相关要求,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火等条件。
(3)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以免发生反应产生危险物质。
(4)在使用过程中要戴好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5)如有意外事故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四、结语综上所述,亚氯酸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才能保证亚氯酸钠的安全使用。
亚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消防人员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结束。用大量水灭火。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
食入
√
健康危害:
吸入引起咳嗽、咽喉疼痛。对眼和皮肤出现红肿、疼痛。食入后引起腹痛、呕吐。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严重的立即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严重的立即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就医。
4.食入:用水漱口,就医。
储运与泄漏处理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可燃物、胺、还原剂等隔离储运。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受损。
基本信息
物质名称:亚氯酸钠
英文名称:sodium chlorite
CAS号:7758-19-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联合国编号:1496
熔点(℃)
180~200(分解)
相对密度(水=1)
2.5
沸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危险性类别
氧化性固体,类别2
危险特性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带防尘口罩,穿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直接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小量泄漏:用清洁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大量泄漏: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漏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
与酸接触,会散发出极强刺激性和腐蚀性气体,其溶液对皮肤和器官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水彻底洗涤。如有灼伤须就医诊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严重者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安置休息并保暖。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并送医院诊治。
灭火方法
用大量水灭火。
亚氯
标识
中文名:亚氯酸钠
危险货物编号:51046
英文名:sodiumchlorite
UN编号:1496
分子式:NaClO2
分子量:90.4
CAS号:7758-19-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稍有吸湿性。
熔点(℃)
/
相对密度(Leabharlann =1)/相对密度(空气=1)
/
沸点(℃)
170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
燃烧分解物
/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纯的亚氯酸钠比较稳定,如与有机物混合,受摩擦、冲击时即发生爆炸。与有机物接触会引起燃烧。与硫磺混合会引起爆炸。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可燃物、酸类隔离储运。运输时避免受潮。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和手套。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