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创始人

合集下载

孔子什么学派的创始人_孔子简介

孔子什么学派的创始人_孔子简介

孔子什么学派的创始人_孔子简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原名孔丘,仲尼是他的字,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有弟子三千,比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当代作家华轩居士在多篇作品中颂扬孔丘。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

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

孔子是从宋国逃出来的殷遗贵族的后裔,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

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

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

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

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

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

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

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

不久,迎娶了亓官氏,后一年便有了第一个儿子孔鲤。

23岁,孔子开始招收徒弟,在民间进行讲学,开设了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

还到各国去周游讲学,推广“仁”“礼”的思想,传播教育文化,开创了儒家思想。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

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例如,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他人”、“五讲四美”、“精神文明”等等,如果不把它和长久影响中国社会的伦理思想体系联系起来,那怎么能让它有个根基呢?“尊重他人”(“爱他人”)这样的道德观念正是和儒家的“仁学”相联系的。

如果我们抛弃了孔子的“仁学”理论,天天批判“仁政”,鼓吹“己所不欲要施于人”,提倡什么“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那么你能真止地“尊重他人”吗?你能真正地爱护别人吗?所以任何对人们的社会规范的具体要求它都必须有—套伦理学理论作支撑,而这套伦理学理论又是内传统积累而成的。

这里不能全面的讨沦儒家的伦理问题,它无疑有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但它的核心内容“爱人”思想无论如何是我们今天仍应继承和发挥的。

照我看,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是基于“亲亲”思想,《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音,人也,亲亲为大。

”《论语。

学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爱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是爱人的基础,但是“为仁”不是仅止在“亲亲”上,而必须“推已及人”,要作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而要作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得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

如果要把“仁”(“仁政”)推广到整个社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曰仁,—日克已复礼,大下归仁。

为仁由已,而由人乎!”我认为,对“克己复礼”的解释常有误。

孔子简介

孔子简介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文化 部副部长周和平,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武村正 义与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 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英 国、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 区、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172位专家学者、各 界人士共襄盛举。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民 族、不同文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围绕儒 学的历史研究、儒学的当代价值、儒学的现代 阐释、儒学的世界传播、儒学与和谐文化等议 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故为子姓。周
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 微子启于宋(夏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 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 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 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 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 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 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再下孔子。 孔子的伟大思想与孔子母亲有很大关系,其母颜征 在和他的外祖父颜襄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颜征 在的教学理念简直是先进了两千年。
孔子简介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 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 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 “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 “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 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 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 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教育家和军事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 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

孔子思想主张及贡献

孔子思想主张及贡献

孔子思想主张及贡献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下面由为你讲述孔子一生的思想抱负及作出的贡献,希望你喜欢。

孔子思想的主要主张1.主张“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维护“礼”:“贵贱有序”3.要改良:制度因时而变4.思想上提出仁政,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

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孔子的主要贡献(1)政治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教育上: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

他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

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

(3)文化上:孔子晚年整理古籍,对保存中国古文化史料作出了贡献~(4)“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教学方法(5)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6)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7)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8)要求学生对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的远游观和近游观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公务员考试行测人文常识

公务员考试行测人文常识

公务员考试行测人文常识一、百家思想第1条孔子:儒家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修订六经,其言行被弟子整理为《论语》第2条老子:道家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第3条孟子:儒家代表人物,尊称“亚圣”,着作《孟子》第4条孙武:春秋时期人,被称为“兵圣”,着作《孙子兵法》是世界最早的军事着作第5条孙膑:战国时期人,着作《孙膑兵法》第6条庄子:道家代表人物,被尊为南华真人,作品《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其中名篇《逍遥游》《齐物论》第7条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节俭,提出光学八条,小孔成像等第8条荀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性恶论”,着作《荀子》第9条商鞅:法家代表人物,作品《商君书》,重农抑商,严刑苛法第10条韩非:法家代表人物,法、术、势结合,以法为本第11条董仲舒:西汉思想家,代表作《春秋繁露》,代表观点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第12条范缜:代表作《神灭论》,反对佛教,坚持物质第一性,系统阐述无神论的思想第13条朱熹:南宋思想家,理学代表人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第14条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始祖,与王阳明并称“陆王心学”第15条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心学,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二、文化常识第16条《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第17条《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第18条《晏子春秋》: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第19条《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第20条《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21条《汉书》:班固撰写,第一部断代史第22条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第23条《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第24条《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第25条《楚辞》: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第26条《尔雅》:第一部词典第27条《说文解字》:第一部字典第28条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第29条《燕歌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作者曹丕第30条《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最高成就,东晋干宝,搜集整理第31条《世说新语》:刘义庆着,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第32条《文心雕龙》:刘勰着,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着第33条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尤爱菊花,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第34条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第35条李白:“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作品《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第36条杜甫:“诗圣”,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其诗被称为“诗史”第37条白居易:“诗魔”“诗王”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第38条王维:“诗佛”,字摩诘,称王右丞,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第39条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为“王孟”第40条岑参: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41条王昌龄: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出塞》第42条刘禹锡:字梦得,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第43条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代表作《泊秦淮》《阿房宫赋》《过华清宫》第44条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第45条唐宋散文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第46条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代表作《师说》《马说》第47条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河东”,代表作《永州八记》《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第48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词豪放派代表,代表作《赤壁赋》《江城子》《念奴娇》《水调歌头》第49条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先生,代表作《元日》《桂枝香》,被列宁成为“中国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第50条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51条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永遇乐》《青玉案》第52条李煜:“千古词帝”,字重光,初名从嘉,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第53条柳永:原名三变,“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第54条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鹊桥仙》第55条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千古第一才女”,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第56条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第57条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窦娥)、《救风尘》(赵盼儿)、《望江亭》(谭记儿)第58条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王昭君、汉元帝),《青衫泪》(白居易)第59条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纪君祥)第60条汤显祖:明代剧作家,代表作“玉茗堂四梦”:《牡丹亭》(杜丽娘)、《紫钗记》(霍小玉、李益)、《邯郸记》(卢生)、《南柯记》(淳于棼)第61条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第62条《三国演义》:罗贯中着,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第63条《水浒传》:施耐庵着,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单八将,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第64条《西游记》:吴承恩着,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第65条《金瓶梅》:兰陵笑笑生着,“四大奇书”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着,对《红楼梦》影响甚深第66条《红楼梦》:前80回曹雪芹着,后40回高鹗续,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第67条《长生殿》:清代剧作家洪升代表作,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第68条《桃花扇》: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创作,主人公为李香君与侯方域,“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第69条《四库全书》: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皇帝组织编写,分为经、史、子、集四目第70条《聊斋志异》:蒲松龄着,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_课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_课件

——《论语·颜渊》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理解深化] 孔子生活在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奴隶社会不断瓦解的春秋 时期,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 身文教四个阶段。
[探究点 2] 思想观点、政治主张 情境材料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 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探究思考 (1)材料隐含了孔子怎样的核心政治主张? 答案 主张:建立仁、礼结合的理想社会。
(2)消极:它的主要学说都是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的立场上, 作为封建统治思想,对人民的思想、科学的发展等,产生了 很大的消极影响。
[历史观点]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首先,要懂得尊重、珍惜、保护我国古代文化;其次,我们 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最后, 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古代文化,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 粕,把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1.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接纳。这主要是
由于
(B )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的政治影响力
B.儒家思想不适应各诸侯国的需要
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Ⅲ、表现: 对于统治阶级:
——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 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 定社会秩序。)
Ⅳ、意义:
积极意义:
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的精神、和谐的人际
关系,爱护人民;
1、孔子的青少年时代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 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 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 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 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 前551年,孔子出生,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 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 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 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 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 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qi)官氏之女为妻, 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 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个人修养: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 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5、晚年献身文教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 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孔子主张不用鱼网而以大绳多钩的方式捕鱼, 是因为这样的方式已经超越了维持生计的限度,而 是以渔利为目的了。孔子说的宿鸟,绝非仅指落在 树上的鸟,而是指在巢穴孵化幼鸟的大鸟,大多鸟 类是为繁殖后代而筑巢。避免射杀繁殖期的大鸟, 可以避免殃及幼鸟,保护鸟类的繁衍。
思考:从以上论述中,你如何理解“中庸之 道”的现实意义?
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 《易》《乐》《春秋》等典籍
《诗经》书影
《尚书》书影
《周礼》书影
《春秋》集传大全
周游列国
▲鲁定公十三年,孔子55岁。孔子离开 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 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 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 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 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 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 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 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 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 逃脱后,孔子又 返回了卫国。
▲ 鲁哀公二年,孔子59岁,离开卫国经曹、 宋、郑至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 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
▲鲁哀公三年,孔子60岁,去郑国,被人 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 笑曰:“然哉,然哉!”
有教无类
1.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的教育思想,并首开兴办私学的风气。 2.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4.注重因材施教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孔子的 故乡。其中最著名的为驰名中外的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大成殿——孔庙内宫殿式主体建筑,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
▲ 鲁哀公六年,孔子63岁,楚国派人去迎 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 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 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 师徒围困在半道,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 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 一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

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2.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孔老比较。

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

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

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和艺术大师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
(2)人性论比较。

儒家人性论有孟子性善说,苟子性恶论。

道家人性论有老庄人性恬谈朴素论,描康人性清高自适论。

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相对个性的摧残,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

(3)人生论比较。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图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透外物面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和谐宁静的社会,相孺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

或院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4)思维方法比较。

锦道皆糟于辩证思维,看到矛盾的对立运动与转化。

但儒家的辨证法尚刚主动员有,注意生命的基勃前进之轨迹.换一种方式说,儒家长于实学,道家长于虚学。

(5)治国论比较。

儒家强调有为,道家主张无为。

(6)理论倾向比较。

儒家学说的重心在社会人生.阐述如何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道家学说也关注社会人生,但它的眼界早巳大大突破了社会人生的范围,面向大自然,面向整个宇宙。

(7)气质与风度比较。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这是屑于整体的综合性的无形的精神风貌上助差异。

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再具体点说,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惧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

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虚杯若谷、超然自得、从容深沉、高举远幕、留恋山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