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本
2024互联网发展报告

2024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年,互联网的发展格外迅猛,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变革。
下面将从互联网用户规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对2024年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首先,2024年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超过2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6%,其中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更是超过6亿人,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国。
移动互联网用户也呈现爆炸性增长,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超过4亿人,占比超过60%。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各种移动应用的涌现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
其次,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在2024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加大对云计算技术的研发和投入,云计算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包括云存储、云办公、云安全等。
云计算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数据安全性,未来云计算将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三,大数据技术在2024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挖掘和管理海量数据,从而为企业决策、市场营销、科学研究等提供更好的支持。
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投入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挖掘数据关联性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最后,2024年互联网的发展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购物、在线支付、社交网络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社交方式以及工作模式。
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等,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新的机会和动力。
综上所述,2024年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的涌现为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互联网将继续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idg调研报告

idg调研报告IDG调研报告: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的核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次调研报告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当前互联网行业的主要趋势之一。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亿人,使用手机进行上网成为大多数人的主要方式。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推动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尤其是移动应用市场、移动支付和移动电商等领域。
未来,移动互联网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主导力量。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增加,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投入人工智能领域。
无人驾驶、智能语音助手、智能家居等应用不断涌现,为用户提供更智能、便利的服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将在互联网行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第三,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显著特征。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了人们购物的首选,线上线下的融合也加速推进。
同时,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电子商务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将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
最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不断深化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重要趋势。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方案。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未来,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云服务和数据驱动的应用将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结起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
未来,中国互联网行业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不断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行业分析报告范文一、行业概况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各行业都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结构。
行业分析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调研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全面了解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行业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互联网行业正成为当今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互联网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其次,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将为互联网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再次,互联网行业将不断涌现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产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行业竞争格局目前,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特点。
一方面,传统互联网巨头在各自的领域内形成了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新兴的创新型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对传统巨头构成一定的挑战。
同时,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也呈现出跨界融合的特点,各种新兴业态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行业的壁垒,形成了全新的竞争格局。
四、行业发展机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互联网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首先,政府对互联网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消费升级和消费升级需求的增加,为互联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再次,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
五、行业发展挑战与发展机遇相对应的是,互联网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互联网巨头和新兴创新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市场份额的争夺愈发激烈;其次,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再次,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问题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六、行业发展建议针对当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形势,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体验;其次,加强与政府的合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再次,加强自身管理,加强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互联网企业现状调研报告

互联网企业现状调研报告1. 引言互联网企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行业之一,其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互联网企业的现状,包括行业发展趋势、市场格局、竞争优势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2. 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企业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其发展趋势依然充满潜力。
首先,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断提高,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互联网企业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浪潮。
其次,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提供更可靠的服务。
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也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用户和市场,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市场格局分析目前,互联网企业市场格局多元化,竞争激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依然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BAT分别在搜索引擎、电商和社交媒体等领域拥有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
其次,互联网创业公司涌现,不断挑战行业格局。
一些创业公司在细分领域中不断崛起,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吸引用户,并有望在未来成为行业的新兴力量。
此外,国际互联网巨头也在中国市场发力,加剧了市场竞争。
像谷歌、亚马逊等国际互联网企业也将中国市场视为重要的增长机会,并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4. 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优势互联网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是其技术实力和数据资产。
首先,互联网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效利用这些数据。
数据资产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从而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用户黏性和忠诚度。
行业调研报告

行业调研报告行业调研报告一、行业概述近年来,全球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国内信息产业也迎来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据统计,2018年我国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了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持续高速发展。
二、市场现状1.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自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近几年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8.2亿,占据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应用成为了用户最受欢迎的应用。
同时,移动支付的发展也支撑了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增长。
2. 物联网物联网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备受关注,该行业呈现出了日趋成熟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等趋势。
截至2019年底,我国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数量已达到87.6亿,全球占比达到20.6%,用户规模已达到6.5亿。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当今信息产业最热门的领域之一,也是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头戏之一。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着行业的迅速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力量,占据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场份额的30%以上。
三、行业问题1. 人才短缺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信息产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我国信息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仍有待完善,人才储备不足,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2. 行业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信息产业的短板之一,一旦发生安全事件,不仅会对企业造成极大损失,也会对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行业内需要着重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3. 产业结构不平衡目前,信息产业内行业结构仍未得到调整,企业规模和技术实力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新兴领域的企业快速崛起,而一些传统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
四、未来趋势1. 5G、AI技术的普及与应用5G技术作为信息产业未来的核心驱动力,将带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模板

目录第一章调查介绍 (3)一、调查背景 (3)二、报告术语界定 (4)三、调查方法 (6)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4)本章摘要 (14)一、网民规模 (16)(一)总体网民规模 (16)(二)不同接入方式网民规模 (19)(三)分省网民规模 (20)二、网民结构特征 (22)(一)性别 (22)(二)年龄 (24)(三)学历 (26)(四)职业与单位性质 (27)(五)婚姻状况/收入/居住地 (28)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 (30)本章摘要 (30)一、基础资源概述 (32)二、IP地址 (33)三、域名 (35)四、网站 (37)五、网页 (39)六、国际出口带宽 (40)第四章上网条件 (42)本章摘要 (42)一、上网地点 (43)二、上网设备 (45)三、上网费用 (46)四、手机接入互联网情况 (49)五、非网民不上网情况 (52)第五章网络应用情况 (56)本章摘要 (56)一、概述 (59)二、互联网基础应用 (61)三、政府网站 (68)四、网络媒体 (72)五、数字娱乐 (75)六、电子商务 (82)七、其他 (85)第六章澳门互联网使用现状统计报告 (88)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141)附录2 典型互联网应用 (155)一、网络安全 (155)二、网络下载 (158)三、网络视频 (159)附录3 调查支持单位 (162)第一章调查介绍一、调查背景中国网民人数与结构特征、互联网基础资源、上网条件和网络应用等方面情况的信息,对国家和企业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实施这项统计工作。
为了使这项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从1998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本次为第21次调查。
《互联网行业生态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报告》:探究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挖掘生态发展潜力。

《互联网行业生态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报告》:探究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挖掘生态发展潜力。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eport on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dustry: Explor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Uncovering Ecological Development Potential.Abstract:The Internet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in recent years, revolutionizing various sectors and transforming the way we live and work. This report aim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ternet industry's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explore the potential for further growth and development.Introduction:The internet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smartphone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e-commerce, and various online services. This report seek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industry's current state and its potential for future development.Current Status of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The internet industry has witnessed exponential growth in terms of user base, revenue,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e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worldwide has reached billions,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wing significant growth potential. E-commerce has become a major driving force in the industry, with online retail sales experiencing steady growth year after year.Moreover, the internet industry has also witnessed the rise of various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lockchain, and virtual reality.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disrupt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create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Despite the tremendous growth, the internet industry still faces several challenges. One of the primary concerns is cybersecurity and data privacy. As more users engage in onlineactivities, the risk of data breaches and cyber-attacks increases. This pose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both individuals and businesses.Furthermore, the digital divide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ccess to affordable and reliable internet services is still limited in many regions, hindering the industry's growth potential. Bridging this gap and providing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all individuals should be a priority.However, amidst these challenges, there are immense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ternet industry to further develop and expand. The rise of 5G technology promises faster and more reliable internet connections, enabl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Additionall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n various sectors presents new possibilities for innovation and growth.Conclusion:The internet industry has become a vital part of our modern society,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innovation, and connectivity.While facing challenges such as cybersecurity and the digital divide, there are immense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By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and leverag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e industry can continue to evolve and create a more connected and sustainable future.摘要: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经历了快速增长,彻底改变了各个领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录一、概述 (2)1. 报告背景与目的 (3)2. 报告范围与方法 (4)二、中国互联网发展概况 (4)1. 互联网用户规模 (5)2. 网络普及率 (6)3. 地域发展差异 (7)三、互联网接入情况 (8)1. 上网方式 (9)2. 接入速率 (10)3. 移动互联网发展 (11)四、互联网应用状况 (12)1. 社交媒体 (13)2. 网络购物 (14)3. 在线教育 (15)4. 网络娱乐 (16)五、电子商务与移动支付发展 (18)1. 电子商务市场规模 (19)2. 移动支付用户规模 (20)3. 移动支付市场规模 (21)六、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22)1. 网络安全事件 (24)2. 用户隐私保护意识 (25)3. 网络安全法规政策 (26)七、未来展望与建议 (27)1. 发展趋势预测 (29)2. 政策建议 (30)3. 企业应对策略 (31)一、概述在当前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本报告旨在全面、深入地阐述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分析发展趋势,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业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从规模与普及程度来看,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长,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网民的主要接入终端,推动了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
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看,中国在网络技术、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网络带宽不断提升,网络速度和网络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从互联网应用角度看,中国在互联网产业创新方面表现突出。
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在线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壮大。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研究背景及方法 (1)二、对互联网的看法和态度 (4)2.1 对互联网的印象 (4)2.3 网络的内容可靠吗? (5)2.4 互联网是否需要管理和控制? (6)三、互联网的采用与使用 (8)3.1 互联网采用 (8)3.11 性别 (8)3.12 年龄 (8)3.13 受教育程度 (9)3.15 在职状况 (10)3.17 个人收入 (12)3.17 个人收入 (13)3.18 互联网使用经验 (13)3.2 互联网使用 (14)3.21 上网时间 (14)3.23 网络行为 (15)3.25 搜索引擎 (17)3.26 语言 (17)四、互联网的影响 (18)4.1 网络与媒介使用 (18)4.11媒介使用概况 (18)4.12 媒介的地位 (28)4.13 网络使用与媒介使用时间 (34)4.14 上网场所与媒介使用 (35)4.15 用网程度与媒介使用 (36)4.16 网络经验与媒介使用 (37)4.18 网络对媒介使用的影响 (38)4.19 网民阅读网络新闻的内容 (39)4.2 网络与媒介信任 (43)4.21 人们对不同媒介的信任程度 (43)4.22 媒介信任的人口分布 (43)4.24 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信任程度 (47)4.3 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状况 (49)4.31 电子邮件 (49)4.32 ICQ/ICQ/QQ (50)4.33 聊天室 (50)4.34 微软MSN (51)4.35 论坛(BBS) (51)4.36 博客 (53)4.4 网络与政治参与 (53)附件1 (54)附件2 (56)一、研究背景及方法从1995年至今,中国民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10年的历程。
目前,按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已经达到1亿,网民总数仅次于美国。
互联网应用正在中国的城市中迅速普及,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并且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网络正在改变传统的媒介使用;正在改变人们日常交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改变政府和民众交往的方式;并且作为一种开放的技术,互联网也正在对中国相对封闭的传统、文化和体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调查和研究互联网络的使用现状及其影响成为当务之急。
从1999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启动“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 Internet Project),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
与大多数有关互联网的商业调查相比,“全球互联网项目”有以下特点:●不仅关心互联网的使用现况,而且关心其社会影响●不仅关心互联网用户的现况,而且关心非用户的情况,并且将二者进行比较●不是一次性的调查,而是对同组人群逐年进行的长期追踪调查●不仅是在某一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研究,而且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研究机构采用类似方法、有可能进行跨国比较的调查研究2000年12月,美国方面公布了以《调查数字化未来》(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为题的第一份互联网年度调查报告(/),由此开始了全球范围内长期合作研究互联网的发展和影响。
目前,已经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智利、中国、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采用类似的方法对互联网的使用现状及影响进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中心从1999年夏天开始准备加入“全球互联网项目”,并于当年年底报国家信息化办公室。
在当时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的支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实施了问卷调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会发布了研究成果1。
2002年,由于经费等原因本项调查被迫中断。
2003年,在美国Markle基金会的赞助下,本项研究可以继续进行。
我们采用分大都市、省会城市和小城市3层,多阶抽样的方案,主要从城市规模、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能性等因素出发,选定3个大都市(北京、上海和广州);4个省会城市(成都、长沙、西安和沈阳)以及5个小城市(广东南海、河南义马、山东即墨、湖北广水和河北丰南)进行调查。
样本设计总量为4,000份(1800+1200+1000),最终获得有效样本3,941个,其中包括网民样本2,457个和非网民样本1,484个。
当年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文版调查报1郭良、卜卫:《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4月。
告1;当年11月,在纽约发布了英文版调查报告;随后,又于2004年1月在社科院发布了中文版的国际比较报告(/)。
作为“全球互联网项目”在中国的合作项目,本项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针对中国的国情而设计,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制定及社会和企业的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分析。
本项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人口分布、使用状况、变化和特征●发现互联网对于中国的大众媒体使用、人际交流以及“开放”观念等的影响●提出有利于中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的政策建议和意见由于研究经费的限制,2005年调查的目标城市设定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调查对象为城市常住人口中年龄为16-65岁的男女居民,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入户后由被访对象直接填答问卷。
考虑到中国的网民中有相当比例是在校学生,我们将实地入户调查的时间确定为春节前后,大多数学生回家团圆的时候。
具体实施的时间为2005年1月底-3月初。
具体抽样方法:1、考虑到中国互联网的使用现状和追踪比较研究的需要,本次调查选取前两次调查过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五个城市;2、在每个城市中,按照既定的样本量(北京、上海、广州各600份,成都、长沙各300份),采用PPS方法随机抽取居委会。
北京、上海、广州抽取60个正选居委会和10个备选居委会;成都、长沙抽取30个正选居委会和6个备选居委会。
抽取备选居委会的原因是某些居委会不能进入或者拆迁等。
在每个居委会采用等距的方式抽取10个合格的调查户。
3、根据以往的经验,入户调查在上述城市的成功率都比较低,所以本次调查的等距方式是在该居委会起点的前五个居民户中随机选取一户,不能入户就再试紧邻的居民户,直到访问完成一户后,再间隔五户后重新进行上述过程,直到完成10个样本户为止。
4、在成功入户后,采用KISH表抽取家庭成员。
培训、执行与督导:1、在北京集中完成培训资料准备,下发各个实际执行的调查公司;2、由北京直接派出督导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到调查地点直接参与培训;3、要求调查员严格填写入户接触表;4、督导员现场核对入户接触表及KISH表,用随访和电话的方式对80%的问卷进行复核;5、在外地的督导员回北京后对剩余20%进行电话复核。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随着城市小区建设的发展,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城市入户调查越来越困难。
同时也部分由于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很难使被访对象积极配合。
因此,本次调查拒访率较高,有效入户率只有24.3%。
1郭良:《2003年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9月经过复核后,最终获得的有效样本为2,376个。
网民样本为1,169个,非网民样本为1,207个。
二、对互联网的看法和态度对互联网的看法和态度,可以直接影响到互联网的采用和使用。
在我们2003年的调查中,通过对网民和非网民的对互联网的不同看法和态度进行分析,得出了对网络的消极态度影响了普通民众对互联网的使用的结论。
两年过去了,又必要再次检验人们对网络的印象是否有变化。
2.1 对互联网的印象与2003年一样,我们试图通过通俗的比喻了解互联网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并且,我们增补了2003年的问卷中遗漏的互联网的两个重要的功能:一个是新闻,另一个是信息传播。
从调查结果看,把互联网看作信息中心的人最多(占被访者的79%),其次是新闻媒体(55.1%),认为互联网是游乐场和社交场所的比例非常接近,分别为36.5%和36.3%,2003年认为互联网是图书馆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2%,而今年持同样看法的人却只占被访对象的29.5%。
认为互联网像是学校的比例也只有19.1%。
中国人似乎更喜欢直接的交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认为互联网是邮局的被访对象只有10.4%。
在后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只有63%的被访网民使用电子邮件。
这也从侧面证实了中国电子邮件应用的不足。
同时,虽然中国的网络经过了10年的发展,但中国的电子商务条件似乎仍然不完善,认为互联网像是商场的被访对象只有26%,认为互联网好像是银行的被访对象只有6.5%。
通过交叉分析可以发现,网民在所有这些问题中与非网民的看法都不相同,并且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1。
同时,被访网民和被访非网民的看法在分布上又具有相似性,而网民对每一项的认可比例都高于非网民。
这有可能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差距来自与网络接触程度的不同,但基本的认识还是一致的。
图表1 网民与非网民对网络的不同印象除了考察人们对网络的印象之外,我们也考察了人们对网络的利弊观。
1在本报告中,除非特殊说明,所有统计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设定为0.005上。
2.2 互联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近年来,尽管媒体大量报道了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人们对互联网的总的看法还仍然是比较乐观的。
在被访对象中,55.2%认为互联网有利有弊,38.3%认为利大于弊,只有5.4%的人认为弊大于利。
然而,网民和非网民在这方面的看法却有着显著的差异:认为互联网利大于弊的网民(47.2%)远多于非网民(30.5%),这个结果跟2003年的数据是接近的1。
图表2 2003年和2005年网民与非网民对互联网的利弊观从性别上看,男性比女性更加容易看到互联网的有利的一面。
43%的男性被访对象认为互联网利大于弊,而女性则只有34.7%赞成这一观点,两性对网络的利弊观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显著。
从年龄上看,越是年龄越轻,越可能看到互联网有利的一面。
在不同年龄的被访对象之间,互联网的利弊观有着显著的差异。
图表3 认为互联网利大于弊的人的年龄差异2.3 网络的内容可靠吗?网络是虚拟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意见。
同时,也可以从网络上找到在现实世界中不容易找到的东西。
那么,网络的内容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靠的?相比而下,网民仍然比非网民更加相信网络内容,二者有着显著的差异。
而认为网络内容多数可靠的网民比例达到了48%。
1由于2005年的调查只涉及5个城市,当我们与2003年的数据进行比较的时候,将只在相应的5个城市之间进行比较。
(下同)图表4 网民和非网民对网络内容的信任差异显著从2003年跨国比较的数据看,中国人认为网络信息可靠的比例仅次于韩国和匈牙利,最不相信网络内容的当属日本,认为网络信息不可靠或多数不可靠的人占了25%,而认为多数可靠或全部可靠只占13.3%,不信任网络内容的日本人比信任的人多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