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走出“舒适区”题目解读和可用作文素材

合集下载

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为主题的作文

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为主题的作文

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为主题的作文咱都知道,待在舒适圈里那叫一个舒坦,就像躺在软绵绵的云朵里,啥也不用操心,啥也不用费劲。

可老这么待着,真的好吗?
舒适圈就像是一个温柔的陷阱,刚开始觉得美美的,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自己好像被“圈”住了,没法儿长大,没法儿进步。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宅在家里打游戏,觉得这就是他的舒适圈。

每天吃着零食,对着电脑,那叫一个惬意。

可日子久了,身体胖了,眼神也呆滞了,和外界都快脱节啦。

再看看那些勇敢走出舒适圈的人,就像展开了一场刺激的冒险。

也许一开始会磕磕绊绊,会摔跟头,但是每一次的尝试都是成长的脚步。

就像学游泳,一开始在浅水区觉得挺安全挺舒服,可要是不往深水区去闯一闯,永远也体会不到那种畅游的快乐。

走出舒适圈,可能会让你紧张得手心出汗,可能会让你心里直打鼓。

但别怕,这正是突破自我的好机会。

想象一下,一只小鸟一直待在温暖的巢里,永远也看不到广阔的天空。

只有勇敢地飞出去,才能领略到不同的风景。

所以啊,咱们别再贪恋舒适圈的安逸啦,大胆地迈出那一步,去迎接新的挑战,去拥抱新的可能。

说不定,前面等着你的是一个超级精彩的世界!。

走出舒适区的人物素材作文

走出舒适区的人物素材作文

走出舒适区的人物素材作文走出舒适区,迎接新生活。

听说她又去攀岩了?胆子真大,那悬崖看着都让人腿软。

她回来后一脸兴奋,说站在悬崖边,感觉整个世界都开阔了。

看来,舒适区外的风景确实不一样啊!
哥们,你最近在忙啥呢?听说你晚上都在图书馆自习?是啊,我想学点新东西,拓展一下自己的视野。

怎么样,有兴趣一起加入吗?哈哈,说不定我们还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宝藏呢!
滑滑板那妹子真酷!每次在广场上看到她风驰电掣的身影,我都羡慕得不行。

她说刚开始的时候摔了不少跤,但现在她觉得自由自在,好像整个世界都是她的舞台。

哎,你听说了吗?那个弹吉他的小伙子最近在酒吧表演了!真是太惊艳了!听说他之前都不敢在人前表演,但现在他觉得挑战一下自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的音乐,简直让人陶醉!
看,这些人都走出了舒适区,尝试了新的生活方式。

虽然过程
中可能会有些困难和挑战,但他们收获了更多的成长和乐趣。

也许,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看看外面的世界有什么新鲜事儿等着我们呢!。

2024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走出舒适圈,拥抱世界主题及范文

2024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走出舒适圈,拥抱世界主题及范文

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走出去,你才会有阅历、有沉淀、有气质,走出去,才能与世界同呼吸、共发展、齐分享……走出去,有风险,然而最大的风险是一点风险都不冒。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这篇作文题目要求我们根据材料内容进行联想和思考,材料中强调了走出去的重要性,指出走出去可以让我们拥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沉淀和气质,与世界共同发展、分享。

同时,材料也提醒我们走出去存在一定的风险,然而最大的风险是一点风险都不冒。

因此,这篇作文的核心立意应该是勇敢地走出去,拥抱世界,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获得成长和收获。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和思考:1.为什么要走出去:可以列举走出去带给我们的好处,如开阔眼界、丰富人生经历、提升个人素质等,从而强调走出去的必要性。

2.走出去的风险:可以适当讨论走出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安全风险等,但要注意不要过分强调这些风险,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立意。

3.如何勇敢走出去: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如加强语言学习、了解当地文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帮助读者更好地走出去。

4.走出去的收获:可以分享一些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以及走出去给个人和国家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强调走出去的重要性。

总之,这篇作文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展现勇敢走出去的主题,鼓励读者拥抱世界,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实现个人和国家的共同发展。

【佳作赏析】:勇闯天涯,与世界共舞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走出去,成为了每个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走出去,你才会有阅历、有沉淀、有气质;走出去,才能与世界同呼吸、共发展、齐分享。

然而,走出去,也意味着面临风险。

而最大的风险,莫过于一点风险都不冒。

生活在这个多彩斑斓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儿,憧憬着无尽的天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跳出舒适圈(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跳出舒适圈(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跳出舒适圈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热议“舒适圈”这一话题。

所谓舒适圈是形容人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感到轻松自在。

于是,有人认为,人处在舒适圈内,有安全感,避免了不必要的挑战,能更好的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长。

但,也有人认为,人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自身潜能,不断成长……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

(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题目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

审题要点:材料的重点是关于“舒适圈”这一话题的讨论,属于非观点型,它讲述了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对“舒适圈”不置可否。

材料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处在舒适圈内,有安全感,能更好的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长;另一种观点认为,人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才能更好地激发自身潜能,不断成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观点都与“舒适”“成长”这两个关键词有关,可见材料本质上是探讨“舒适”与“成长”的关系。

要明确出题者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则在于第三个关键词“但”。

“但”作为转折连词强调的是后者,由此可以产生三种看法,即赞同、反对或辩证的分析。

从赞同的角度立意“跳出舒适圈”,从否定的角度立意“舒适圈是一个伪命题”,也可辩证的分析“舒适是相对的,提高自己才是目的”。

综上分析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作即可。

文体要求:注意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立意】1、挑战当下,向往未来;2、温情地生活,决绝地改变;3、对自己狠心一些;4、不逼不成人;5、逼自己不断成长。

【素材】1.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

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

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圈。

学习要跳出舒适区为题作文

学习要跳出舒适区为题作文

学习要跳出舒适区为题作文示例范文第一篇:《学习要跳出舒适区》哎呀呀,咱今天就来说说学习要跳出舒适区这事儿哈。

你们说,待在舒适区多爽啊,就像那温水里的青蛙,暖洋洋的,可惬意了呢!但咱心里也都明白,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可能就慢慢废掉啦!我就常常想,我是不是也老待在自己的小舒适圈里不想出来呀?就说我以前学数学吧,那些简单的题目我做得可溜了,心里还美滋滋的,觉得自己挺厉害。

可一碰到难题,我嘞个去,就傻眼了,脑袋都大了一圈!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得跳出这舒适区啊,不能老是在简单的地方打转。

跳出舒适区,也许就像爬山一样,那过程累得要死要活的。

有时候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放着舒服的日子不过,非得找虐。

但当我真的攻克了那些难题,那种成就感,哇塞,简直爆棚了好嘛!就好像我一下子从一只小菜鸟变成了大神一样。

学习这事儿啊,真不能怕难,得逼自己一把。

我觉得吧,不跳出舒适区,怎么能看到更大的世界呢?怎么能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呢?咱可不能做那只“井底之蛙”,只看到头顶那一小片天空。

当然啦,这过程中肯定会有挫折,会有失败,那又咋样呢?大不了哭一场,然后接着干呗!谁怕谁啊!咱可不能因为怕就退缩了,对吧?哎呀,我说了这么多,你们觉得有没有道理呢?反正我是觉得学习就得跳出舒适区,这样才能进步,才能成长。

你们说呢?示例范文第二篇:《学习要跳出舒适区》哎呀呀,学习这事儿啊,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咱都知道要跳出舒适区,可这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啊!我就想起我自己,以前我就老爱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那些我熟悉的、容易的事儿。

嘿,那可真是舒服啊,就像躺在软绵绵的云朵里一样。

可是后来我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啊,我这不是原地踏步嘛!就好比温水煮青蛙,等我反应过来可能就晚啦!咱学习不就是为了进步嘛,要是老在舒适区里晃悠,能有啥出息呀!就像那只不敢跳出井口的青蛙,永远也不知道外面的天空有多大。

我觉得咱得逼自己一把,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挑战那些难搞的知识和技能。

走出舒适区(作文)

走出舒适区(作文)

走出舒适区(作文)舒适区,人们喜欢待在其中,因为它给人带来的是安逸、适应和安全感。

然而,走出舒适区,追逐梦想和成长,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必经之路。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舒适区是我们最常身处的地方。

舒适区让我们感到舒适和安全,我们可以在这里安然度过大部分的时光,不受任何困扰。

然而,过度依赖舒适区会阻碍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使我们陷入一种平庸和停滞的状态。

走出舒适区的意义在于挑战自我,拓展自己的边界,追求更好的自己。

在舒适区内,我们习惯了重复和安逸,不愿意冒险去尝试新的事物和面对未知的挑战。

然而,只有不断地走出舒适区,我们才能拓宽自己的人生视野,丰富自己的经历,迸发出内心的潜能。

走出舒适区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当我们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我们需要不断适应和探索,这时候我们的大脑会更加灵活和敏捷。

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们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我们的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

对于追寻梦想来说,走出舒适区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梦想往往存在于我们舒适区之外,它需要我们去主动追求和争取。

只有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去冒险,去挑战,我们才能梦想成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但只要我们保持坚持和努力,最终我们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走出舒适区不仅可以促进个人成长,也有助于建立人际关系和拓展社交圈。

在舒适区之外,我们会遇到各种人,与他们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社交能力,还能够吸收不同的见解和经验,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然而,走出舒适区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舒适和安逸。

我们可以在尝试新事物的同时,保持适度的舒适感,以平衡身心的需要。

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勇气和毅力,去面对不同的挑战和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永不止步的信念。

总的来说,走出舒适区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培养我们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无论是追逐梦想,还是追求更好的自己,都需要我们跳出舒适区,走向未知的领域。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走出舒适区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走出舒适区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9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7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容易待在“舒适区”,不想跳出来;65.2%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爱拖延,总想着“明天再行动”。

针对这种“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某论坛组织网民展开热烈讨论:有表示担忧的,有表示理解的,也有人认为不能妖魔化“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

如果你也参加了这次讨论,你会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走出舒适区舒适区,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们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因此逐渐沉溺。

然而沉溺于舒适区会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劣势,从而失去前进的机会,也会失去前进的意愿,直至堕落沉沦。

生活中,沉溺于舒适区的现象可谓是数不胜数。

例如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倾向于自己的优势学科,而对自己的弱势学科敬而远之,但长此以往,弱势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练习,优势学科也不一定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人们的惰性和怯懦役使着他们的心灵和躯体,他们既不愿意放弃舒适区中无需费力的生活,也没有勇气踏出去尝试那些未知的、崭新的、不熟悉的事物。

他们用幻想织成蛹,把自己包裹在其中,享受着自己优秀的谎言,无视自己的缺陷和短板,也对提升自我的机会视而不见。

时间不停地向前飞奔,世界亦然,它也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沉溺于舒适圈中而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总有一天会被这个世界淘汰,从前的舒适也将不再。

曾经垄断手机市场的诺基亚,因没有紧随时代潮流研发智能手机,辉煌已成为过去;曾经的第一大胶片公司柯达,也因未向其他领域拓宽而一落千丈。

在舒适区中闭眼小憩,睁眼却发现已被世界抛弃,想要追上,却发现舒适圈的枷锁已牢牢锁住,难以挣脱。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跳出舒适圈,奔向精彩人生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跳出舒适圈,奔向精彩人生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跳出舒适圈,奔向精彩人生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语叫“圈层突破”,它的意思是说,人们如果想获得不一样的人生,必须不断打破已经固化的圈子,这样才能让人生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这个材料提出了“圈层突破”的概念,强调了突破固有圈子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材料引导我们思考如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实现个人成长和提升。

近年来,“圈层突破”这个词语在社会各界广泛流行,引发了许多人的深思。

所谓“圈层突破”,简单来说,就是要想获得不一样的人生,必须打破已经固化的圈子,从而让人生走向更高的层次。

这一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圈层突破”意味着要勇于跳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舒适的环境中,很容易变得懈怠和满足。

而一旦失去了危机感和进取心,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我们要学会主动跳出舒适区,去接触新的事物,学习新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实现人生的升华。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圈层突破”意味着要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和观念束缚,培养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

如果我们仍然固守旧的思维模式,很难适应新的环境,更不用说引领社会的发展了。

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创新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批判性思维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圈层突破”意味着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激发社会活力。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我们要以“圈层突破”为启示,深入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注入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一段提示语,然后按要求写作。

“舒适区”最早是用来形容那些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地区,后来延伸的含义为:让一个人最熟悉、待着最舒服的某个地方或某种状态。

比如,有的人只习惯用右手刷牙,有的人只有在熟人的圈子里能自如说话,有的人只能接受他人的赞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舒适区”,在其中,我们的焦虑水平会非常低,但如果一直只站在舒适区里,我们的工作和学习领域可能就永远无法拓展,只能在可选范围很有限的已知领域里选择生活。

如果你需要不断地进步,就要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做出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题意解析:材料总共有三段文字,要读懂整体意思才能得出题意。

而整体语意从每一段的内容和语段之间的关系中提炼出来。

首先,分析第一段。

第一段一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提出“舒适区”的概念;第二句话,以“比如”为标志词,举例子说明什么是“舒适区”。

总的来说材料的第一段就是提出“舒适区”的概念。

第二段只有一句话,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①每个人都有舒适区②舒适区里焦虑水平低,生活安逸③舒适区会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形成限制,第三段一句话,我们要主动走出舒适区,做出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整则材料的核心语意即为“主动走出舒适区,做出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写作的过程中应注意:1、开头直接准确的引出中心论点2、在叙述事例过程中必须写明:前提,阐释事例人物的舒适区是什么;过程,怎么走出舒适区;目的(结果),成为更好的自己。

3、结尾联系实际总结“走出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必要性”可用素材,自行攫取有用信息“鉴湖女侠,革命女战士”秋瑾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

尽管王家生活优裕,但她与周围的人毫无共同语言,内心异常苦闷。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

”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

”两人吵得互不相让。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子,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趁秋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首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

秋瑾气愤地说:“你可以窃去我的钱财,但你捆不住我出国留学的决心。

”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秋瑾是华夏杰出先烈,民族英雄。

蔑视封建礼法,提倡女权,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早年学习经史、诗词,善骑射。

她与吕碧城被称为“女子双侠” ,与唐群英被后人誉为“辛亥革命的孪生女儿” ,与唐群英、葛健豪誉为“潇湘三女杰” ,她们的女权与女学思想成为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烈,邓颖超为其题词:“秋瑾女杰,坚强不屈,英勇就义,永垂不朽!”康克清题词:“秋瑾英烈,光照千秋!”这些题词,既是对秋瑾革命功业的颂扬,同时又时刻提醒国人深切缅怀秋瑾的革命业绩。

秦玥飞“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2005年,20岁的秦玥飞取得美国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26岁,在耶鲁大学完成了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专业的学习,获得双学士学位、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他,没有去跨国公司做都市白领,而是来到湖南衡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仅仅一年,无钱无背景的他,帮村民引进80万元现金,建起了新敬老院等多个公共项目。

村民亲昵地称他“耶鲁哥”。

20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入耶鲁大学,许多人以为这是一条穿西装、拿高薪的富贵路;“农村社会的复杂性超乎我的想象,但我觉得这是个大课堂,我不能把它看做是不正常的现象。

在村里做事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只要学会去适应、学习、分析,就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

”秦玥飞说。

有朋友形容秦玥飞是理想主义者,他自己则更正为是“有理想的践行者”。

困难再多,一个个去克服,找对方法,杜绝一切拍脑袋的决定。

除了修水渠,秦玥飞所做的事还包括敬老院改造、街道硬化和照明、为村里几所学校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他说,任何一个项目都会做好详尽的预算和规划。

他不自作主张替村民做任何决定,但只要是村民要办的事,绝不允许自己办不到。

自2011年8月担任“大学生村官”以来,他立足农村实际,心系村民群众,动员多方社会资源,积极募集资金,倾心公益事业,在帮助硬化村级道路、安装路灯、改善农田灌溉设施、引进信息化教育设备、改扩建敬老院、提供校车安全保障等方面积极努力,无私奉献,为当地谋取民生福祉作出了较大贡献,深受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

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

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李万君:器成天下走【颁奖词】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

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人物事迹】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

201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

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2007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主力车型,法国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

由于转向架环口要承载重达50吨的车体重量,因此成为高速动车制造的关键部位,其焊接成型要求极高。

试制初期,因焊接段数多,焊接接头极易出现不熔合等严重质量问题,一时成为制约转向架生产的瓶颈。

关键时刻,李万君凭着一股子钻劲,终于摸索出了“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成型好,质量高,成功突破了批量生产的关键。

这项令法国专家十分惊讶的“绝活”,现已经被纳入到生产工艺当中。

勤学苦练,铸就创新本领李万君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的一个个成绩,并非偶然。

在23年的长期工作中,他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练就了过硬的焊接本领。

他同时拥有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

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及MAG焊、TIG焊等多种焊接方法,平、立、横、仰和管子等各种焊接形状和位置,他样样精通。

2005年,李万君根据异种金属材料焊接特性发明的“新型焊钳”,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并被推广使用。

李万君针对澳大利亚不锈钢双层铁路客车转向架焊接加工的特殊要求总结出的“拽枪式右焊法”等2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余万元。

2010年,李万君在出口伊朗的单层轨道客车转向架横梁环口焊接中,首次使用氩弧焊焊接方法,并成功总结一套焊接操作步骤,从而弥补了我国氩弧焊焊接铁路客车转向架环口的空白,同时也为我国以后开发和生产新型高铁提供了宝贵依据。

李万君还多次在所在城市的焊工技能大赛中夺冠。

2005年,李万君在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焊工决赛中获得铜奖。

“两弹一星”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于1935年赴美国留学,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他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

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

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与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屈指可数的杰出人才。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

1950年,钱学森同志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战俘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钱学森回国后不久,便一头扎在了大西北,冒着狂暴的黄沙,顶着火辣辣的烈日,在人迹罕见的大沙漠中与科技人员一起风餐露宿,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

感动中国推选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

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屠呦呦春草鹿呦呦】【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屠呦呦获诺奖:85岁失败190次落选院士非博士未留洋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在2011年9月23日,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