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快乐的邻里生活8888888
三年级品社下我的邻里生活(3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邻里生活(3课时)第一课时:课题:邻居家的小伙伴教学目标: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的友情,学会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技能,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点:体验友情,学会互相关爱。
难点:如何化为行动,在生活、学习中做到与小伙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通常把自己家边上的人家,叫做邻居。
你们有邻居吗?在邻居中你有没有自己的好伙伴?你能向大家介绍你最要好的小伙伴吗?二、学生先思考并完成下表。
我的好伙伴姓名:我们经常在一起:我们能成为好伙伴,是因为:三、学生交流各自的好伙伴,体验邻里伙伴之间的友情。
四、故事欣赏《雅各布的故事》五、学生讨论:为什么故事中的小伙伴能成为好伙伴?再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六、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小伙伴之间产生了什么矛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和小伙伴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现在还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吗?七、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的邻里是怎样互相关心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邻里为自己家做过哪些事情,自己又为邻里做过哪些事情。
体验“远亲不如近邻”。
八、师小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和爱护,要互相帮助,要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九、美文欣赏《好邻是棵父亲树》课后小结:学生通过故事,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邻居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课题:不给邻居添麻烦教学目标:是学生明白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谦让,相互宽容;逐步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重点:是学生明了邻里之间相处的准则。
难点:让学生建立起为别人着想,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讨论:怎样多为邻居想一想。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注意怎样做了吗?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体会怎样为邻居着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
二、讨论:有了麻烦怎么办?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在不经意时也会给邻居添麻烦,请你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给邻居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学生看图并讨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给邻居添过麻烦。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我家的好邻居PPT优秀课件2

•
提示: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 公民既 不能只 享受权 利而不 承担义 务,也 不应只 承担义 务而不 享受权 利。我 们不仅 要增强 权利意 识,依 法行使 权利, 而且要 增强义 务观念 ,自觉 履行法 定的义 务。
邻里矛盾伤害大
邻里之间发生矛盾不仅会使自己生气,还会伤害双方 的感情,无法营造良好的邻里关系,自己住得也不舒 心。
可见,邻居之间不仅有温暖 ,也会遇到矛盾。我们应该 学会正确处理邻里之间的矛 盾。
经验交流会
你遇到过哪些邻里矛盾?你是 如何处理的?
试一试
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一下下图中发生了怎 样的邻里矛盾,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 办?
楼下有人,动作要轻。
给邻居家留一块晒粮食 的空地。
楼道是公共空间,不能 堆放杂物。
情景探究
与邻居相处,我们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但是如果自家受到了伤害呢?
邻居家的鸭子没有看管好,跑 到我家稻田了破坏了秧苗。是 忍一忍,还是去提醒他们呢?
楼上阿姨经常晚上唱歌,声音很 大,影响了我们家人的生活,是 忍一忍,还是去提醒她呢?
情景一
➢1、图中发生了什么矛盾? ➢2、如果我是图中的男孩,我会…… ➢3、如果我是图中的阿姨,我会……
怎么淌水了?我 晾的被子、衣服 全都湿了。
我家的好邻居
情景二
➢1、图中发生了什么矛盾? ➢2、如果我是图中的男孩,我
会……
走开,走开呀, 这是王伯伯家的 粮食!
我家的好邻居
情景三
我刚晾上,就被 你们碰撒了……
➢1、图中发生了什么矛盾? ➢2、如果我是图中的小孩,我会…… ➢3、如果我是图中的伯伯,我会……
我家的好邻居
小讨论
从《六尺巷》的故事里,你懂得了什么?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快乐的邻里生活》精品教案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快乐的邻里生活》精品教案快乐的邻里生活--------《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3课第2课时课前准备:1、课件:动画片《孟母三迁》2、学生课前整理“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优秀案例或遇到的具体困难。
教学程序:一、交流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师:在过去的一周里,同学们身体力行,推动自己设计方案的艰难实施。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锻炼了你们自己的能力,同时你们也肯定体会到了众多的酸、甜、苦、辣。
下面就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是如何推动设计方案实施的?已经有了怎样的成果?或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你们又是如何解决的?效果如何?1.请个别同学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成功案例和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并说一说自己在这过程中的心情。
(如:兴奋、欢欣、沮丧、苦恼、灰心等)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或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并与一些学生交流想法,同时也表扬或鼓励某些学生。
)(设计理念:这些活动方案让10岁的孩子去实施,可能确实存在许多事实上的困难,但由于方案的实施是在课外,可以有家长参与并加以指导,学生甚至仅仅是一个辅助者,而学生自己整个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锻炼,也是对组织能力一个培养过程,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样的活动是健康、文明的活动,同时也在他们的内心里深烙下参加活动就应该参与这些健康、文明的活动。
)二、“孟母三迁”,成长环境决定成败。
1、师:只要同学们坚持不懈,就肯定能为邻里人创设出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自己创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因为成长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播放动画片《孟母三迁》。
3、师:看过了动画片《孟母三迁》,同学们有何收获?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如:⑴孟子的妈妈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妈妈;⑵成长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4、师:同学们,你们都赞同孟子妈妈的做法吗?为什么?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⑴学生各抒己见。
⑵如果全都赞同,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活实际,是否可能想搬家就搬家呢?假如未来的孟子就是现在的你,面对同样糟糕的成长环境,你又该如何应付呢?⑶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想法。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我的邻里生活(3课时)第一课时:课题:邻居家的小伙伴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我的邻里生活(3课时)第一课时:课题:邻居家的小伙伴教学目标: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的友情,学会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技能,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点:体验友情,学会互相关爱。
难点:如何化为行动,在生活、学习中做到与小伙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通常把自己家边上的人家,叫做邻居。
你们有邻居吗?在邻居中你有没有自己的好伙伴?你能向大家介绍你最要好的小伙伴吗?二、学生先思考并完成下表。
我的好伙伴姓名:我们经常在一起:我们能成为好伙伴,是因为:三、学生交流各自的好伙伴,体验邻里伙伴之间的友情。
四、故事欣赏《雅各布的故事》五、学生讨论:为什么故事中的小伙伴能成为好伙伴?再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六、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小伙伴之间产生了什么矛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和小伙伴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现在还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吗?七、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的邻里是怎样互相关心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邻里为自己家做过哪些事情,自己又为邻里做过哪些事情。
体验“远亲不如近邻”。
八、师小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和爱护,要互相帮助,要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九、美文欣赏《好邻是棵父亲树》课后小结:学生通过故事,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邻居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课题:不给邻居添麻烦教学目标:是学生明白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谦让,相互宽容;逐步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重点:是学生明了邻里之间相处的准则。
难点:让学生建立起为别人着想,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讨论:怎样多为邻居想一想。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注意怎样做了吗?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体会怎样为邻居着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
二、讨论:有了麻烦怎么办?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在不经意时也会给邻居添麻烦,请你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给邻居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学生看图并讨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给邻居添过麻烦。
安徽大学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3课 邻里之间

01
建立邻里沟通渠道:如社区论坛、 微信群等,方便邻里交流互动
02
举办社区活动:如社区运动会、 文艺表演等,增进邻里感情.3
03
加强社区管理:如规范停车、垃 圾分类等,维护社区秩序
04
倡导邻里互助:如互帮互助、共 享资源等,形成良好的邻里氛围
06
邻里环保
环保的重要性
保护地球:减少污染,保护生 态环境
0 4 准备活动场地和物资
活动结束后,收集参与者的反馈和 建议,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活动
做好准备。
06
04
邻里文化
邻里文化的内涵
01
邻里关系:指居住在同一社区或邻近 地区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02
邻里互助:指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 相支持的行为
03
邻里活动:指邻里之间共同参与的各 种活动,如社区活动、文化活动等
增强安全感:邻里之间互相帮 助,增强安全感,形成安全的 社区环境。
促进社区发展:邻里之间互相 帮助,促进社区发展,形成繁 荣的社区环境。
建立良好邻里关系的方法
主动打招呼: 见面时主动 问候,建立 亲切感
参加社区活 动:参与社 区活动,增 进邻里间的 了解和友谊
互相帮助: 在邻居需要 帮助时伸出 援手,建立 信任关系
与社区绿化活动,美化
4
居住环境
环保活动:举办环保主
题讲座、展览等活动,
5
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合作推广:与其他社区、
企业、政府等合作,共
6
同推广环保理念与实践
感谢您的观看
遵守社区规 则:遵守社 区规定,共 同维护良好 的生活环境
沟通协商: 遇到问题时, 及时沟通协 商,避免矛 盾升级
02
苏教版小学品德三年级下册快乐的邻里生活PPT课件(1)

• 我们多快乐!
说说春节里邻里间的开心事
喝!喝!干杯!
胡了,胡了, 又赢了
• 县长您好:
•
最近我们这里________________
• 这件事危害很大__________________ • 请求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味道却特别难闻,我可以( ) • A给楼道里贴上告示 B给他爸爸告状 • C和他一起到楼下玩 D告诉他这样影响别人,建议他别在家玩 • 3.思考:怎样才能和邻居友好相处?
•此致Leabharlann • 敬礼××ו
年月日
1.在坟地旁边
2.在肉店旁边
3.在学校旁边
孟母为何择邻而居?
小试牛刀:
• 1.如果邻居的行为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 )
• A找他沟通 B悄悄报告
• C忍着算了
D请楼长解决
• 2.生活中容易影响邻居生活的行为有( )
• A电视或音响声音太大
• B午休时大喊大叫
• C弄湿或弄脏楼下阳台上凉晒的衣服
• D家里养的宠物弄脏公共卫生
• 3.思考:为什么要和邻居友好相处?
我为邻居添快乐
• 你为邻居做过些什么? • 大家齐动脑筋,议一议 ,说一说
小试牛刀
• 1.我曾经为邻居做过的事情有( ) • A取报纸 B拿东西 C扫楼道 D看门 • E照顾小孩 F买东西 G捎话 H 送去祝福 • 2.邻居阿姨家养的小狗喜欢在楼道里撒尿以留下自己的气味.可这
快乐的邻里生活

快乐的邻里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宿感。
2、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
课前准备:1、设计、印发两张表格《邻里间活动情况调查表》和《“为邻里创设快乐”活动设计情况调表》,学生课前合作完成第一张表格。
2、录制“跳绳比赛”录像,剪辑“输钱之后”和“酗酒之后”两个影视片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畅所欲言,谈论邻里现状。
一)、全班交流:以村庄,分组汇报《邻里间活动情况调查表》的完成情况。
组织学生讨论:自己的邻里间一般开展哪些活动?谈一谈你对这些活动的看法。
你认为哪些是有益的活动?哪些属于不良习俗?为什么?设计理念:组织学生在课前合作完成《邻里间活动情况调查表》,主要是通过从学生自身的兴趣、能力、经验和关注点出发,使学生间的组合更为自由,调查的活动内容更为全面,调查的结果更为真实,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培养。
)二)、演示两个情境1、播放一段邻里间以家庭为单位的“跳绳比赛”的录像。
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身处其中或作为局外人看到此景的真实感受。
2、播放“输钱之后”和“酗酒之后”两个影视剪辑片断。
1)师:在你们的家庭里,出现过类似的情境吗?组织有家庭感受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切身体验。
2)师: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沉迷其中,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你认为自己应该怎么做?学生提供多种方法、策略供全班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运用合情、合理、合法,并符合学生特定身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选用影象的形式,更为刺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对生活的记忆,从而使他们产生更多真实的想法,更有真话可说。
)二、集思广益,设计邻里新生活。
1、以村庄为单位或“就近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学生根据各自所居环境的实际情况及具体特点, 有针对性地为自己的社区或村庄设 计几项有意义的活动。
第3课 快乐的邻里生活(1)

三
学科
《品德与社会》
执教者
吴涛
课 题
第3课 快乐的邻里生活
课时
2-1
教
学
目
标
1.情感目标: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解决不良生活方式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3.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不良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
(2)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四、应用
1.要求学生以村庄、社区为单位或“就近原则”自由分组
2.根据各自所居环境的实际情况及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为自己的社区或村庄设计几项有
《品德与社会》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理验,突出“体验感悟”的学习方式。整节课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扮演好一个引领者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一系列的亲历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得经验;在教学活动中认识不良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并且能够积极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1课时
一、导入
1.提问学生都和谁一起过年的,有没有和邻居一起过年
2.春节期间有哪些快乐的事情?
3.平时和邻居们在一起时都做了哪些有益的事情?
4.回忆和邻居在一起时的场景,并写下自己和邻居当时的感受
5.板书课题:快乐的邻里生活
二、教学内容
(1)邻里和睦相处
1.教师总结:很多邻里之间都是和睦的,这种和睦的生活让人觉得快乐和温馨。
2.播放“输钱之后”和“酗酒之后”两个影视剪辑片断。
3.组织学生讨论:自己的邻里间、社区间开展的活动中还有哪些属于不良的生活方式,谈谈自己对这些生活方式的看法,并且讨论解决不良生活方式的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快乐的邻里生活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题意识和能力。
3、知识目标: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
学情分析:
如果说同伴群体只是一种玩伴,孩子对自己周围人群,即社区人的关注则更接近社会学群体的意义。
因此,对他们进行群体观念的引导,使其能够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同是很有必要的。
社会是复杂的,虽然我们每时每刻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但像**功、传销、博采,麻将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还是经常出现在孩子生活周围,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一些影响,加上现在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父母长辈的宠爱可能会增加他们一些不良表现,所有这些对孩子将来都是不利的。
孩子们肯定会对快乐的邻里生活十分向往,但在具体生活中不会像想象中的一样(还有时间,父母观念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一定会产生很多想法,我们在课上一定要注意引导。
课前准备:
1、小演习:邻里运动会
2、搜集自家和邻居家的快乐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春节的愉快回忆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
这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烟花爆竹,喜迎佳节,你们喜欢春节吗?
过渡:春节是中国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祖国各地欢度春节的场景。
2.放春节视频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城市和乡村都有庆祝活动,是群体生活的集中反映。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城乡差别很大,不同地区的人会有不同的活动与生活方式。
即使在平时,也会由于民俗、地域的差异,而有很大的区别)。
3、那,老师来数数,我们班有来自不同学区及不同省份的同学,老师想知道大家分别在哪儿过的年?
4、快乐吗?有没有和邻居们一起?说说你们在一起的开心事情吧!
5、学生自由交流。
(老师适当参与)
6、过渡:刚才我们讲的是春节里和邻居的开心事,那平时呢?邻居们平时在一起都爱做些什么?
二、演一演
1、小组自由说,演一演。
你的邻居们平时在一起都爱做些什么呢?你能模仿一下吗?让大家来猜猜他们在干什么,要把他们的心情表现出来。
2、采访演员:你为什么选择这件事来演?谈谈你表演后的感受。
3、同学交流:你和邻居间有没有这么快乐的生活?
4、师小结:很多的邻里之间都是那么和睦。
看,书上有两幅照片反映、的就是邻里之间平时做的一些事情。
他们在一起做什么?如果他们是你的爷爷奶奶或叔叔阿姨,你能猜一猜他们的感受吗?(写一写,说一说)
5、小结:和谐、快乐的邻里生活让每个人都感到生活的美好,我们都想和邻居经常进行一些健康而有意义的活动,这样不仅能给自己,也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欢乐。
6,齐读《邻居相处》公约
二:明辨正误,热情相助
1、过渡:刚刚大家谈论了很多和邻里开心的事情,现在老师也来说一说。
2、出示15页图
3、讨论:这样的生活现象好不好,为什么?
(这是不良的生活方式,这样只会对自己和家庭带来伤害和痛苦)
4、除此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生活现象也不好?
5、对呀,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大家所说的现象,那我们的生活该多么痛苦呀。
老师的一名学生她叫刘玫,她就非常苦恼。
上星期,她给我写了一封信,想听听吗?
6、播放信的内容。
7、想办法吧,谁给刘玫出出主意。
8、选定方法,集体智慧给县长写信(以小组为单位)
9、抽小组发言
三、活动:故事《中学生哭诉赌博危害县长下令围剿六合彩》
1.老师范读故事。
2.学生谈感想。
四:总结
健康的生活促使我们健康地成长,我们虽然年龄小,但有责任有义务更有权利监督周围的人,想办法让大家都拥有健康的生活。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