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小结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专题学生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专题【考点解说】1、“要点概括”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文章内容的主要形式。
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每年都要涉及的考点内容。
其中,提炼概括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标志着理解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2、什么叫概括?《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归纳、总结,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
3、要点概括的考查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1)对文章、文段思路、层次或层意的分析与理解;(2)对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文段中心的概括;(3)对文中情节、事件及事件成因、过程的概括;(4)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5)筛选并提取总说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6)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7)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等;4、“要点概括”的分类:可分为局部概括和整体概括两种。
局部概括,指针对文章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
整体概括,指针对全文内容或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
5、考查目的:这一考点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是否仔细,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入,对文本信息的整合是否完善,对自己的理解表达是否简洁清晰。
6.考题的呈现形式:填空题、简答题原题再现】工地上的父亲父亲站起来,一阵眩晕。
他下意识地把手往身旁一划拉,扶住了身后一垛垒高的墙石。
闭了一阵眼,那阵眩晕过去,父亲用手撑住腰,抻了几下,站直了。
天真热,早上四点钟从家里骑车来的时候,还有一阵阵风,凉丝丝的真受用。
六点钟一到工地,趁着凉快,父亲就领了任务。
工头说今天是高温天气,上边任务紧,又有几个青年人怕中暑没来,所以今天计件。
在路边砌一块一米长、半米宽、二十公分厚的条石,可以到手一块钱,傍晚回家就可以拿着现钱走人。
父亲高兴。
高温天气怕啥的,也就是热一点。
昨天一天,自己砌了五十块条石,按说好的价钱是三十元。
其实昨天开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因为工头让父亲他们帮自己干了点私活。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概括文章的中心”课堂笔记整理

概括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各类考试的考题中都会出现与文章中心相关的题,有的是直接提问文章的中心,有的则是通过提问与中心相关的问题。
如在赏析某个句子时我们可以从修辞、句意等去考虑,同时还要看看这个句子和文章的中心有没有联系,如果有联系还得把这个句子与中心相关的内容答出来。
一、基础知识文章中心是作者通过叙事、写人、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
我们阅读一篇记叙文必须把握它的中心意思,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它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反映了作者对一件事的立场、看法、主张。
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都不直接在文章里写出来,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自己领会和归纳。
(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方法:1、分析文题,概括中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
如《变色龙》等题目形象含蓄地揭示文章主题。
2、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
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文章的主题。
如了解了《故乡》的背景就容易分析出文章的主题是通过闰土等人的巨大变化,揭示黑暗统治及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3、分析首段,确定中心。
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
如《背影》开篇写了作者的切身感受,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题。
4、分析结尾,总结中心。
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5、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
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用四个“难道”引出一组排比句,用议论和抒情的笔调指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只要我们把这四句话理解明白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
6、抓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情节:小说中的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故事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二、小说情节的概括:1.完整叙述: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开端、发展、、结局”。
2.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三、小说的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也叫追叙,是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四、小说情节作用:1.开头:一般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开头设疑: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开头写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心情。
2.结尾:一般结尾:结构上,呼应前文或总结全文,照应标题,主题上,点明(深化、升华)主旨,丰富人物形象。
悲剧结尾:人物形象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表达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深思。
大团圆结尾:主题上,表达美好人性,表达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共鸣。
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的余地。
五、人物形象塑造:1.外貌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
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 。
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2020中考文学作品考点一 :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
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
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
突破方法
点拨角度
考点解说
考题示例
考点一: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点拨内容 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或叙事散文,通读全篇 后,能够概括全文内容或者根据情节发展或 记叙顺序按次序概括部分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 成下列表格。 3.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 4.请按照 XX 的顺序,概括 XX 所做的事。
⑥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
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
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根据题目所示的
突破方法
点拨角度
突破方法
点拨内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理清 文章的结构层次。 2.按照情节发展划分区域,确定概括的范围。 3.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各部分内容,概 括的方法为:人+事+结果。(注意:概括时题 目已经明确以某人为陈述对象,直接填写主 要事件时,可以省略“人物”,格式为“事情 +结果”)
中考语文知识点之现代文阅读:文章概括技巧-语文综合知识.doc

中考语文知识点之现代文阅读:文章概括技巧|语文综合知识-中考语文知识点之现代文阅读:文章概括技巧在中考阅读理解的考查中,常常要考查到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炼概括能力。
通常的考法是让同学们对文本的某一段或对整篇文章的大意进行概括。
怎样才能概括的较为符合要求呢?我们可以分以下几步来完成。
首先,要能做到对相应的段落或全文有完整和细致的了解。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题时不要慌,要耐心细致地通读文章,难以理解的地方甚至是不止两遍三遍地去读,文章读通读懂了,答案才有保证,才能做出准确而完整的答案。
其次,要把握文章的几个关键点:文章的标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段落的中心句,文章中的关键词或关键语段。
抓住了这一些,我们在组织的时候,就有了依据,概括起来就可做到随心应手,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最后一点,要兼顾文体特点。
不同的文体,概括时的关键点也不一样,因此,要注意文体特点。
比如,记叙文要在表达时注意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说明文要关注说明的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而议论文概括时则应注重文章的论点。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考点,那就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能力的考查。
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的解决,除了上文所说到的抓住一些关键点之外,还应注意对文章主旨的深入挖掘。
如概括鲁迅的《故乡》的主旨,同学们不会仅仅从“我”回故乡的观感上去做答,而会更深入地从对于故乡人的精神状态的关注与期望,故乡的未来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等角度去思考去分析。
就事论事,蜻蜓点水式的分析只会背离问题的真正目的,使答案偏离了方向。
达尔文说过,在所有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是对方法的学习,只要同学们掌握了合适的解题方法,就会在学业水平测试中事半功倍。
返回查字典首页。
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培优)

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一、考点说明“要点概括”是武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经常涉及的考点内容。
它主要涉及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转述文章内容。
其中文章的内容要点,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所以,提炼概括要点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往往能体现出阅读者理解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2、什么叫概括?概括即归纳、总结,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
3、要点概括的考查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1)对文章、文段思路、层次或层意的分析与理解;(2)对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文段中心的概括;(3)对文中情节、事件及事件成因、过程的概括;(4)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5)筛选并提取总说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6)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7)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等;4、“要点概括”的分类:可分为局部概括和整体概括两种。
局部概括,指针对文章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
整体概括,指针对全文内容或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
5、考查目的:这一考点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是否仔细,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入,对文本信息的整合是否完善,对自己理解的表达是否简洁清晰。
6、要点概括的方法:首先要通览全文,整体把握,然后逐段阅读,确定重点句段,根据题干要求,把内容要点组成有条理的文字。
概括要点,应根据段落内部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
具体有以下方法:(1)提取法。
即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2)组合法。
即段落中没有中心句,就要结合文中关键性词语或语句进行概括,还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3)概括性语句的选用一般是判断句。
要结合原文内容整体感知,不可臆断,也不可只抓只言片语,要结合作者写作意图,避免以偏概全。
二、考题呈现向一棵树鞠躬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日日里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2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名师精讲解题技巧,值得下载】一、概括文章内容1.文章内容要点概括(1)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样)(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内。
12.理清文章结构(1)补充故事情节找出划分标准,仿照示例的句式作答。
(2)思想感情的变化画出表示情感的词语,按照词语出现的顺序整理出答案。
二、记叙文阅读文本意识——以文解文,问题答案文本中找;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2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1.强调;2.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情节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1.补充了……内容,丰富了……情节;2.解释说明了……;3.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好地突出了人物……性格;4.照应上文或为下文……作铺垫;6.情节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四、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便于真切地抒发情感,自然地交待心路历程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显得真实客观,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便于叙事和议论。
4五、表达方式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
景物描写角度: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视、视听嗅味触五觉环境描写作用:暗示时代背景;交代时令季节;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揭示文章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总结[考点内涵解说]
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概括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
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的形式。
中考阅读中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丰富多姿,其中大量的是正面出题,如要求概括文段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概括文段、文章、事件的内容,概括幼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及层意,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事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等等,均是常见的题目。
另外也有一些题是从侧面入手对概括能力进行考查,如要求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要求简要叙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要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要求将材料进行归类等。
它们好像不考查"概括",但必须经过"概括"这一环节才能答题,实质上也是概括题的出题角度。
另外,一些"根据文章内容简答"、"根据文章内容简述"之类的题,实际上也包含有概括答题的意味。
[应对技法点拨]
概括题考查的,是看考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的提炼,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提取法。
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
这忡方法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
2、组合法。
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这种方法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
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者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3、自写法。
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
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括文章风格、概括作者观点、给文章加上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
答题时应进行要点综合式的概括,进行分步分层的概括,进行突出重点、突出主体的概括。
以上是答题的基本方法,还有一种特别的方法是提炼法,提炼法主要用于发现规律,或构段的规律,或写句的规律等等,其思维方式是求其共同点,答题时要运用自写法。
【基本层级练习】
(-)随着资源性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型产业,不断祭起"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壁垒"等法宝,将资源性产品的国际贸易战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例如,最近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业,制定了20**年钢铁保障措施方案,不惜与全球钢铁工业开战。
近年来,全球每年均发生近千件"反倾销"案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针对资源性产品的。
20**年欧盟、美国针对中国有色金属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就有钼铁、铝箔、镁粉镁粒、氧化锌等4起,涉案金额达5记美元。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个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这段文字举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首次超过60%。
其中北京、上
海、新疆、江苏等地的高考录取率都超过75%。
但20**年高分考生集
中报考北大、清华等名牌重点院校的现象十分突出,致使一些名牌重
点院校的平均分数比往年提高了20-80分,北大、清华则超过了120分。
与此相反,许多一般院校特别是一些地方所属院校和专科、高职
及民办院校生源明显不足,主动放弃这些院校的考生今年大幅度增
加。
1.用"||"把文字划分为三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概括各层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层级练习】
(三)假如在一次具有关键意义的决战中,你竟无可挽回地失败了,你坠入痛苦的深渊,你挣扎,你简直不想再活下去。
在这失望乃
至绝望的时刻,你可得沉住气,你可得经受住命运的考验,你可得抹
去你的眼泪,继续你的战斗。
假如命运把你抛向遥远的荒漠,你生活困苦,潦倒不堪,甚至流离失所,在穷乡僻壤四处漂泊,你可别自惭形秽;只要你自强不息,谁也阻挡不了你的前进。
你高贵的心灵自是漫漫长夜中的明灯,你的清
贫自是你廉直的见证,你的良心自有永恒的笑容。
假如你的锦瑟年华
被可怕的旋风葬送了,你青春岁月的大好光阴被空前的浩劫耽误了,
你可得遵循"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古训,"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抓紧时机,加倍努力,迎头赶上。
假如你由于被误解而孤立无援,由于受冤屈而四面楚歌,由于受压制而身处逆境,由于被嫉妒而流言四起,由于被诬陷而声名狼藉,你可得相信: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历史宣判你无罪;"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乌云决计遮不住太阳,妖雾决计掩不住真理的光辉。
……坚韧是通向成功的渡船.是一切任重而道远的有志之士必不可少的品质。
谁想达到光辉的顶点,摘取高峰的明珠,夺得人生征途的最后胜利,谁就得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地拼搏到底。
1、文中的四个"假如"所领起的所有内容,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
2、文中的四个"假如"段的结构基本相同,它们都是:
3、用一句话说明你对此文语言特点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