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惨痛代价的反思和警醒

合集下载

伟大的卫国战争观后感

伟大的卫国战争观后感

伟大的卫国战争观后感《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一部展现苏联对抗纳粹德国侵略的战争胜利的史诗电影。

该片以历史真实事件为背景,重现了战争期间苏联人民的顽强抗战精神和无私奉献。

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感受到了卫国战争带给人类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该片通过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战争对国家和个人的巨大考验。

片中的苏联士兵们面临着残酷的战争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及敌人的凶残威胁。

然而,他们毫不气馁,坚守阵地,用血肉之躯捍卫祖国的尊严和领土。

他们舍弃个人安危,发扬自我牺牲精神,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伟大斗争中。

观看这部电影,我被苏联军民的勇气和坚韧所震撼。

他们不仅在战斗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还在极端糟糕的生活条件下依然能保持坚强的意志力。

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刻,互相支持和鼓励,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量。

这种团结和信念深深打动着我,让我思考起人类的战争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力量。

电影中的伟大卫国战争还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面对战争和死亡,一些士兵展现出了苏联人民的优秀品质,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受到战争的冲击,内心产生了恐惧、犹豫和贪婪。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战争不仅可以使人们成为英雄,还可能释放出人的最黑暗的一面。

战争无情,无论对胜利方还是失败方,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从这部电影中,我还领悟到了战争功利主义的残酷和荒谬。

人类为了争夺资源、领土,为了所谓的国家荣誉和权威,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

战争不仅带来了生命和财富的巨大损失,还在心灵上造成了深深的创伤。

电影中所揭示的历史真相,使我深思战争真的值得吗?如果我们能够更加和平地解决争端,避免动用武力,人类社会将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电影所展示的战争场景惟妙惟肖,战斗的动作场面令人印象深刻。

制作团队通过精心的布景和逼真的特效,在屏幕上再现了战争期间的战斗场景。

这些战斗场景将观众带入战争的现场,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紧张。

二战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惨痛代价的反思和警醒

二战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惨痛代价的反思和警醒

一、真正了解苏联卫国战争史实的前提二战中,纳粹德国凭借其闪电战、俯冲轰炸、坦克集群等新战术的运用,凭借其党卫军对于信仰的狂热和执着,称雄于欧洲大陆。

战后,同盟国为了掩饰自己曾惨败于德军的尴尬和低能,无限夸大德军装备的数量和质量;苏联为了提振民族自信,夸大德军损失、缩减苏方损失。

于是,曾经的历史真实,被战胜国共同掩盖甚至歪曲,种种人造神话因此应运而生。

随着岁月流逝,当年的档案逐渐解密,越来越多的历史真相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

个人认为,欲了解被尘封多年的历史真相,需要对固有知识进行推陈出新,需要阅读专业水平较高、有一定声誉的作者所著的建立在客观分析解密档案基础之上的新作。

这是真正了解苏联卫国战争史实的前提。

二、强调事项本文侧重于苏德战争中苏德军队在兵力、装备、伤亡方面的对比分析。

三、苏德战争前苏德前线军队的兵力和装备1、苏德战争前(1941年6月22日前)苏德前线军队的装备坦克: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战区的坦克15687辆(全国总数为25000多辆),其中1500辆为T-34坦克和克伏重型坦克。

德军东线部署3650多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包括230辆无法发射炮弹的指挥车)。

350辆坦克由北非的隆美尔指挥,二个后备师300辆坦克于1941年冬投入东线,即使算上芬兰86辆坦克、罗马尼亚60辆坦克、匈牙利160辆坦克,苏军仍居绝对优势。

作战飞机: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战区作战飞机11000多架(全国总数为19000多架),其中3719架新式战机在性能方面同德军当时最先进的M-109相当;而1941年6月22日前,德军东线部署的M-109最多不超过500架。

德军能够用于进攻苏联的战机总计为1830多架。

此外,德军还拥有300多架芬兰战机、400多架罗马尼亚战机。

大炮迫击炮:苏军59787门,德军43000多门。

2、苏德战争前(1941年6月22日前)苏德前线军队的兵员数量苏联部署在西部边境陆军、空军兵员271.9万人,海军21.6万人,内务部队15.4万人,预备役军人和延期服役者120万人。

二战反思录

二战反思录

二战反思录(深度好文)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糟糕透顶的战争,也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三个野心勃勃的国家遭到了彻底的破产,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苏联与民主国家的典范——美国——之间的冷战。

这场较量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最终以民主国家的胜利而告终。

可以说,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延续,但二战彻底消灭了大国们进行新的世界大战的信心与决心,确保了世界迄今为止的相对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现代化的传统战争。

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企图用现代化的手段获得传统的资源(石油),以便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但其期望值明显超出了自身的实力,以至于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失败之后,德国的战术胜利再也无法上升为战略上的主动,不得不一直被动到柏林战役,并随之彻底毁灭。

纳粹德国是怎样灭亡的?这是个问题。

1941年德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也是继美国之后第二强大的国家。

这个国家的综合军事实力超过美国(美国在二战前的军备薄弱到开玩笑的地步——连他们的钢盔都是从英国进口的),其文明程度超过俄国。

纳粹何以在4年之内没有内乱的情况下迅速崩溃?传统的说法认为:希特勒发动对俄国的战争导致德国的失败。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一、入侵苏联的抉择1941年的苏联拥有名义上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更重要的是,苏联是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在斯大林统治下,这个国家与世界文明的潮流格格不入,导致“俄罗斯无法以常理揣度”。

1936年,苏联的大清洗以“图哈切夫斯基叛国案”而升温,斯大林借机牢牢地控制了苏联军队。

1940年,斯大林发动了臭名昭着的入侵芬兰的战争,其同样臭名昭着的军队在弱小的芬兰面前打了一场极不光彩的、损失惨重的战争,使苏联红军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但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充分体现了它的个性:惨无人道、粗暴无理、不计代价和贪得无厌。

在这场战争的同时,苏联入侵了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以及罗马尼亚的德涅斯特河地区。

侵略的利齿并没有因为碰到了芬兰这样一块硬骨头而有所收敛。

《伟大的卫国战争》读后感600字

《伟大的卫国战争》读后感600字

《伟大的卫国战争》读后感600字《伟大的卫国战争》讲述了二战时期德国军队肆无忌惮地大举进攻苏联,苏联党和政府奋起反抗的故事,表现了苏联人民不屈不饶的品格。

《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讲述了许多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它们像沙滩上的五颜六色的贝壳,而惨目忍睹的“列宁格勒保卫战”犹如一颗璀璨闪光的珍珠,格外引人注目。

德军南征北战,刚开始旗开得胜、势如破竹、长驱直入,似乎对攻下苏联胜券在握。

芬军当时已经攻下了苏联许多土地,并包围了列宁格勒这座城市。

列宁格勒当时可以直言说是力不从心,因为被包围着,大部分事物只能由飞机从高空投下来,居民们每天最少时只能领到十几克早晚甚至几克事物;电力供应已经接近枯竭;暖气供应已经暂停,而那时正是暖和的冬天……列宁格勒已经面临穷途末路、心灰意冷的的境地。

城外,德军对这座孤城虎视眈眈,随时随地准备攻下这座几乎毫无生存准备工作希望的城池;城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每天冻死被饿死或是饿死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空气中充斥着震耳欲聋的战斗声。

可人们尽管仍然没有背弃这座孤城,城内的工厂仍在运转,有时离西线近的工厂可将未造完的坦克工厂里直接把炮弹射到;城内的苏联兵士仍负偶苏联顽抗;外部的苏联军队仍在想方设法地解救这座城市……据德国报道称:“德意志曾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攻下荷兰;曾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攻下法西斯帝国……”可面对两座同月被围困了好几个月的,走投无路的孤城——列宁格勒却速手无策。

莫斯科保卫战后,苏联派出较多将士,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收复了这座孤城,德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列宁格勒的居民终于迎来了祈盼已久的安宁,与其说是苏联用军队击败了德军,不如说是苏联人民那坚强不屈的精神了德军。

看完了《伟大的卫国战争》,我不禁感慨万千:苏联时代精神人民那坚贞不屈的精神真是伟大呀!面对那样的困境仍然仍旧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

我虽然没有俄国人民那么伟大,但是我也有与坚强不屈苏联人民类似的坚强不屈的生平事迹。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一)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斯大林格勒作为苏联的重工业基地和交通要道而受到德国炮火的青睐,希特勒认为打下斯大林格勒就能大大的折损苏联的工业发展。

它的惨烈从大规模的空袭、巷战、平民的死亡就能看的出,这场战役超过了200万!是名副其实的“绞肉机”。

从这次战役中也反映出苏联人民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而付出的巨大损失和贡献。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出现了朱可夫、崔可夫等英雄指挥官,战争成就了很多的英雄但更多无辜的人是牺牲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明了电脑、导弹等新式科学技术,战争是人类科技、思想的一次发展机会但更是人类历史和文明的一次大清洗。

凡是都有着双面性,而战争显然是弊大于利。

战争是人类贪婪的表现和深深的悲哀,愿人们能真正的在无数次战火的洗礼中变得更文明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德国导演约瑟夫·维尔斯麦尔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优秀作品。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次大战中,德国遭到史无前例的惨败一役,也是欧洲战场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苏联红军用自己的肉身挡住了德国炮弹和飞机的轰炸。

影片在描写战役的同时,企图探讨两个受害人因战争改变命运的经过。

1942年,几个很普通的德军士兵从温暖的海滨随部队调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很快他们就被残酷的战火吞没了。

随着冬天的来临严寒成了比战斗更可怕的东西。

在冰天雪地里他们想的不是如何作战,而是如何活下去。

每天都有上千德国士兵死亡。

德军的溃败就像一场大灾难,士兵们一个个死去,最后的两个人在幻想着回乡的温暖中冻死在了白色的冰面上。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故事从1942年8月开始,彼时阿拉曼战役德意联军正处于上风,把英军打退到尼罗河之后,作为突击分队立功的二连一排在意大利休养一个月后接到新的任命,将和新长官一起被派往斯大林格勒进行攻坚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100字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100字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100字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联和德国之间的一场激烈战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为壮烈的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发生在1942年,为期五个月,苏联与德国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殊死搏斗。

这场战役对于苏联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也是击溃了德国纳粹的军事力量,在世界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所以受到世人关注,是因为它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以及对战争走势的影响。

从战役开始到结束,双方都动用了大量士兵和武器,使得整个战场上飞来跃去的子弹和炮火随处可见。

双方为了争夺斯大林格勒,进行了多次殊死搏斗,士兵们在血雨腥风中英勇作战,损失惨重。

据统计,仅仅在1942年8月份,苏联就损失了近30万名士兵,这足以说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程度。

双方士兵在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展开了残酷的厮杀,生死存亡、胜负成败的关键就在一瞬间的命运转折中。

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一场血腥激烈的战斗,更是一场思想和文化的碰撞。

苏联在这场战役中彰显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绝不屈服的斗志,这种精神在斯大林格勒的天空中迸发出绚烂的光芒。

而德国则凭借其高明的战术和精良的武器瞄准了斯大林格勒的要害,企图一举攻占这座战略要地。

然而,苏联士兵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将敌人挡在斯大林格勒城外。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局是苏联军队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对于苏联乃至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得苏联得以守住重要的军事要地,并在战争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

此外,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成为了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标志性战役之一,激励着苏联士兵和全体国民不屈不挠地抗击德国侵略者。

因此,可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思想上的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苏联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值得世人铭记。

这场战役深刻地反映了斯大林格勒的英勇抗击德军的壮丽历史,也为世人展示了苏联士兵不顾一切保卫家园的坚毅意志。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也为全世界带来了和平和安宁,为苏联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尊严。

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作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作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作文
《二战反思》
哎哟喂,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历史大事件啊。

它就像是一出超级大片,既有精彩的动作戏,又有感人至深的情感戏,看得人热血沸腾,心里五味杂陈。

首先得说说那些英勇的战士,他们为了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真是令人敬佩。

就拿那位著名的“曼哈顿计划”来说吧,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原子弹上取得了突破,让那个战争狂魔不得不低头。

虽然后来因为核战争的威胁,美国不得不在广岛和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但这也算是给那些疯狂的敌人一个教训吧。

不过,话说回来,二战也让咱们中国损失惨重。

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真是让人心疼。

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不怕牺牲,英勇作战,最后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想想那些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心里就止不住的难受。

还有啊,二战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和平的宝贵。

那时候的战争,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多少老人失去了亲人。

这些痛苦的记忆,到现在想起来还是让人心酸。

所以啊,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再说说那些战争机器,那些坦克、飞机、大炮什么的,真是让人又爱又怕。

它们看起来威风凛凛,但背后却是无数士兵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想想那些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家园,想想那些被炸成废墟的城市,真是让人心痛不已。

二战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教训和启示。

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努力创造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

这样才能让后人不再经历这样的苦难,才能真正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二战经典战役全录突袭苏联观后感

二战经典战役全录突袭苏联观后感

二战经典战役全录突袭苏联观后感
二战,正是这场战争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

不列颠上空,战鹰搏击;大西洋海上,狼群猖獗……无尽的灾难让人们看不见曙光,暗无天日。

莫斯科红场、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火炮齐鸣,殊死抵抗。

世界的格局正在逐渐改变。

从西西里到诺曼底,盟军敲开了纳粹的大门,从库尔斯克到易北河畔,苏联红军战告捷,从中途岛到硫磺岛,美军和日军互不相让,从上海到金山卫,中日两军决一死战。

每一个战场在海陆空各个空间都留下了双方厮杀的身影。

那血雨腥风的战场,那惨无人道的杀戮,那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惊心动魄、唏嘘不已。

二战是永远说不完、说不够的老话题。

回顾这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定当珍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惨痛代价的反思和警醒
二战中,纳粹德国凭借其闪电战、俯冲轰炸、坦克集群等新战术的运用,凭借其党卫军对于信仰的狂热和执着,称雄于欧洲大陆。

战后,同盟国为了掩饰自己曾惨败于德军的尴尬和低能,无限夸大德军装备的数量和质量;苏联为了提振民族自信,夸大德军损失、缩减苏方损失。

于是,曾经的历史真实,被战胜国共同掩盖甚至歪曲,种种人造神话因此应运而生。

随着岁月流逝,当年的档案逐渐解密,越来越多的历史真相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

个人认为,欲了解被尘封多年的历史真相,需要对固有知识进行推陈出新,需要阅读专业水平较高、有一定声誉的作者所著的建立在客观分析解密档案基础之上的新作。

这是真正了解苏联卫国战争史实的前提。

二、强调事项
本文侧重于苏德战争中苏德军队在兵力、装备、伤亡方面的对比分析。

三、苏德战争前苏德前线军队的兵力和装备
1、苏德战争前(1941年6月22日前)苏德前线军队的装备
坦克:
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战区的坦克15687辆(全国总数为25000多辆),其中1500辆为T-34坦克和克伏重型坦克。

德军东线部署3650多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包括230辆无法发射炮弹的指挥车)。

350辆坦克由北非的隆美尔指挥,二个后备师300辆坦克于1941年冬投入东线,即使算上芬兰86辆坦克、罗马尼亚60辆坦克、匈牙利160辆坦克,苏军仍居绝对优势。

作战飞机: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战区作战飞机11000多架(全国总数为19000多架),其中3719架新式战机在性能方面同德军当时最先进的M-109相当;而1941年6月22日前,德军东线部署的M-109最多不超过500架。

德军能够用于进攻苏联的战机总计为1830多架。

此外,德军还拥有300多架芬兰战机、400多架罗马尼亚战机。

大炮迫击炮:苏军59787门,德军43000多门。

2、苏德战争前(1941年6月22日前)苏德前线军队的兵员数量
苏联部署在西部边境陆军、空军兵员271.9万人,海军21.6万人,内务部队15.4万人,预备役军人和延期服役者120万人。

截止6月22日,投入西部边境第二梯队77个师中的16个抵达前线,使陆军人数新增20.2万人,总兵力达到430万人(未计海军)。

德军部署在边境地区的陆军250万人。

3、总结
苏军坦克数量大约是德军4倍。

苏军飞机数量大约是德军4倍。

苏军兵员数量大约是德军1.6倍。

可以说,在苏德战争开战前,苏军无疑居绝对优势地位。

这是斯大林认为希特勒应该惧怕苏联的根本原因,也是斯大林准备先行进攻德军的物质保证。

四、苏军热衷于军队数量、忽视军队素质,为开战后的惨败打下伏笔
由于忽视军队素质培养,1941年前3个月内,苏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为4-15.5
小时、总飞行时间(包括在学校中的飞行时间)大多不超过30小时;反观德国空军,飞行员总飞行时间一般不低于450小时。

苏军坦克驾驶员驾驶实习时间一般为5-10小时,并未达到熟练驾驶所需的至少25小时。

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空军汽油供应不足,航空学校的教官和飞机的数量不足,无法提高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和总飞行时间。

很多朋友误认为苏联红军只是在开战第一年战斗素养较低。

其实不然,因为在其后几年中上述状况并未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即使在苏德战争的最后一年,德国空军仍将对苏东线作战视为战时训练场,飞行员只有在东线完成实弹射击和150小时最低限度的飞行时数后,方有资格和英美战机进行空中格斗。

五、兵员素质低下、指挥素养欠缺,导致苏军装备大量损毁和战斗人员大量伤亡以苏方宣称大获全胜的普罗霍罗夫克坦克大战为例,拥有8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苏联禁卫军第五坦克集团军和拥有273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德国党卫军第二坦克军团交战。

德军损毁5辆坦克、损坏5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苏军损毁33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损坏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斯大林为此大为光火,但因随后出于宣传目的需要将此次失败视为胜利,苏联禁卫军第五坦克集团军指挥官因此而逃过一劫。

甚至在柏林战役接近尾声之际,在苏军兵员数量和武器装备均居绝对优势形势下,战术优势仍然属于德军。

朱可夫统帅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强攻赛罗夫斯克,虽经充分的炮火准备,仍未有效制敌,因为德军已提前撤至高地反向斜坡并用猛烈火力迎击冲锋的苏军。

由此可见,直到战争的最后几个星期,还有相当数量的苏军指挥官没有学会如何作战,只能以己方消耗换取敌方消耗最终赢得胜利,包括名满天下的朱可夫。

真可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关于人员伤亡数量,在苏联时期可谓研究探索的禁区。

苏联解体后,随着一些档案的解密,一些苏联专家为了将分析错误降至最低,采取基于分析伤员每月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每月受伤和阵亡人数间的对比关系的统计方法,得出结论如下:1941年至1945年间,苏军阵亡、伤病和意外死亡、被俘人数为2240万人,加上被俘期间死亡的400万官兵,苏军死亡总数达到2640万人。

德军死亡总数为260万人。

人员死亡比例10:1。

除军人之外,苏联平民死亡1700万人。

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死亡总数4340万人,几乎是德国死亡总数650万人的7倍。

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不可否认,任何一种统计方法都难免会产生误差,我也无意说上述数据就一定准确。

之所以写出来,目的是警醒我们不要忘记失败导致的惨痛代价,不要忘记为了和平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的民族先烈!
因为我们同样遭受过外敌入侵,因为我们同样有过不堪回首的惨痛经历。

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意味着需要用更多的血肉方能筑起民族挺立的长城!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谈论过去的伤痛,可以提示我们永远不要忘记:
军强,国必盛!
强军,实为民族复兴的第一要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