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口径的火炮
二战最强超级巨炮:古斯塔夫列车炮,一发炮弹轻松打掉一座城

二战最强超级巨炮:古斯塔夫列车炮,一发炮弹轻松打掉一座城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又被称为“战场铁锤”,是战场最主要的杀伤武器之一。
不过实战中确有一些火炮中的怪兽,它们的体积巨大,口径惊人,威力更是惊人。
古斯塔夫列车炮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款列车巨炮。
一战结束以后,德国受凡尔赛条约的制裁,不能生产大口径火炮,现有的火炮也都被销毁和废弃。
不过希特勒上台以后,立即开始重视列车巨炮的研究。
希特勒和将军们分析,认为一战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施里芬计划没有成功。
由于西线英法的防御力量过于强大,导致德军没有能够迅速消灭西线的敌人,最终在两线的消耗战中崩溃。
此时希特勒认为德军如果想获胜,仍然必须采用施里芬计划,首先消灭西线的英法联军,攻占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和法国。
此时西线英法军的防御能力比一战更强了数倍。
法国为了防御德国,花费了9年时间和60亿法郎的巨款修建了全长400公里的马其诺防线。
马其诺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
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承受一战时期大贝莎列车巨炮这样的420毫米炮弹连续两发的直接命中。
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
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经过英法工程专家的仔细评估后,他们一致认为德军根本无法攻破马其诺防线,因此该防线也被称为攻不破的防线。
德国军方高层经过仔细研究,认为以德军现有的装备绝不可能打破马其诺防线,必须使用大口径的列车炮。
德国军方的要求是,这种巨炮需要一炮就能打穿7米厚的混凝土掩体或者1米厚的钢板,还需要从敌人炮兵无法还击的距离外进行发射,所以它的口径不能低于700毫米。
于是,克虏伯公司从1935年开始研究,但开发这样的巨炮谈何容易。
还好克虏伯公司有着许多世界上最为优秀的火炮设计大师和深厚的技术储备。
世界上最大的炮

世界上最大的炮世界上最大的炮是二战时期德国800毫米多拉炮,一颗炮弹就重7吨,射程为47公里世界上最大的炮——多拉大炮世界上最大的大炮是在二战期间(1942年)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出的800毫米口径超级巨炮——多拉大炮。
多拉大炮全长42.97米,宽7米,高11.6米,重1350吨。
炮筒长 32.48米,重达400吨,射程42-47KM。
仅一个混凝土爆破弹就重7.1吨。
运输时需要专门铺设特制的轨道。
要安装好这门巨炮,需要大约1500人整整忙活3个星期。
作战时由一个德军少将总体指挥,一个大校具体负责,操纵“多拉火炮”的炮班人数为1420人,加上配属的两个高射炮连、警卫人员与维修保养人员,这门火炮共需4120名士兵。
德国空军还要负责空中掩护。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迫击炮是美国设计制造的“小戴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为了从正面攻破德军的齐格非防线,专门设计制造了这门杀伤威力强大的迫击炮。
该迫击炮口径为920毫米,炮的底座重72560公斤,炮筒重65304公斤,发射的炮弹弹头重1700公斤。
该炮刚制造完毕,准备投入战斗时,盟军已突破了齐格非防线,突入了德国境内。
所以该迫击炮在战争中未能投入使用就宣布退出现役。
现在该炮陈列在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陆军军械博物馆内。
另外,1857年英国伍尔维奇兵工厂制造的一门叫马勒兹迫击炮,口径也达920毫米,在战争中也从未使用过。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组成(以加农榴弹炮为例),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制退器组成。
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及飞行方向,并使弹丸旋转(滑膛炮的弹丸一般不旋转)。
炮尾用来盛装炮闩。
炮闩用来闭锁炮膛、击发炮弹和抽出发射后的药筒。
现代火炮大都采用半自动炮闩,有的采用自动炮闩。
炮口制退器用来减少炮身后坐能量。
发射时,装在炮闩内的击针撞击炮弹底火,点燃发射药。
发射药燃烧产生大量的燃气(压强一般约为3×10^5千帕),推动弹丸以极大的加速度沿炮膛向前运动。
火炮中的巨无霸——列车巨炮古斯塔夫

表 之 作 .就 是 本 文 要 说 到 的 列 车 巨炮 重 炮 可 惜 在 当 时 来 说 . 想 使 用 大 口 铁 路 上 以火 车 作 为机 动 的 运 载 平 台 ,
古斯 塔 夫
径 火 炮 几 乎 是 不 可 能 的事 情 。 因 为 北 也 就 大 大 提 高 了 重 炮 移 动 的 速 度 , 这
的 话 来 说 , 有 个 重 要 的 枢 纽 站 , 四 面 有 不 少 铁 路 支
条 件 要 上 , 没 线 。 由此 聪 明 的 北 军 指 挥 官 格 兰 特 想
有 条 件 创 造 条 到 了 办 法 , 他 命 令 立 即 将 320m m重
件 也 要 上 各 炮 安 置 在 火 车 上 , 通 过 铁 路 运 送 到 前
炮 中的怪兽 ,它们 的体 积 巨大, 口径 的 步 兵 火 炮 是 无 法 摧 毁 这 些 坚 固 工 即使大 口径重 炮 的重量对 它也 不算什
惊 人 , 威 力 更 是 惊 人 。 这 种 巨 炮 的 代 事 . 唯 一 的 办 法 是 必 须 使 用 大 口径 的 么 。 而 火 车 的 速 度 远 远 超 过 马 匹 .在
军 长 驱 上 千 公 里 杀 人 南 军 后 方 作 战 , 是 非 常 实 际 的 办 法 由此 列 车 炮 就 随
一 路 上 的 地 形 复 杂 , 路 途 遥 远 。 当 时 之 而 生 ! 列 车 炮 概 念 刚 刚诞 生 , 就 遭
早 在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之 前 , 各 国 的 大 口径 火 炮 受 冶 金 技 术 的 制 约 往 往 遇 了 实 战 的 考 径 的火 炮 已经 算
在 实 战 中 , 美 国 南 军 和 北 军 的 容 易 实 现 的 。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1066mm炮弹有多大威力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1066mm炮弹有多大威力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火炮是利用火药燃气压力等能源抛射弹丸,口径不少于20毫米的身管射击武器。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
现在就跟着小编去看看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吧,资料仅供参考。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卡尔臼炮.900MM口径. 晕了.记得有900口径的么! 二战最大口径的迫击炮“小戴维”是二战时期制造的最大口径火炮--二战期间,盟军为正面攻破德军齐格菲防线而秘密设计和制造的。
炮筒重65304公斤,口径为914毫米,炮座重72560公斤,发射的弹头重1640kg,其中包括700kg的炸药以及970kg的抛射药。
射程达10,000米,战时仅建成1门,没有来得及投入实战。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官里陈列着一门制造十分精致的大炮。
这门被誉为“巨炮王”的大炮是世界上最重的滑膛炮。
“巨炮王”口径为915毫米,炮身长为米,炮身重达40吨,整炮全重80吨;铜制弹膛长米,直径440毫米,发射的空心球形生铁弹重达2吨。
由于火炮太重,人们不得不用粗大的圆木来移动这门火炮。
后来,人们还为这门炮王制作了装饰性炮架。
这门巨炮是为了保卫克里姆林宫主城门和莫斯科渡口而铸造的。
然而有趣的是,这门巨炮至今一炮未发,堪称是徒有虚名的“巨炮王”。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二战美军“小戴维”914mm迫击炮德国巨炮世界第一宽: 7米高: 米重: 1,350吨炮口径: 800毫米炮长: 米炮重: 400吨射击角度: +53 度炮弹重: 吨吨- 吨工业品炮弹射速: 720米/秒820米/秒射程: 28 - 47 公里呵呵,好像是巴比伦炮。
以前伊拉克的。
口径有两米那么大,有300多米长的炮身。
是一位加拿大的大炮天才设计出来的。
他的名字我。
史上最大口径的火炮:利托尔.戈维特迫击炮又称“小戴维”该迫击炮的炮筒重65304公斤,口径为914毫米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日本二战时的大和号战列舰1945年4月6日,以“大和”号为旗舰的第2舰队10艘军舰在伊藤整一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从濑户内海西部的德山锚地起航。
二战大口径舰炮

在1942年的卡萨布兰卡海战中,麻萨诸塞号(BB-58)发射的2发穿甲弹击穿了法国战列舰让?巴尔号的甲板装甲,另一发穿甲弹暂时压制了他唯一能作战的一个主炮塔。在同一个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华盛顿号(BB-56)击沉了日本海军雾岛号战列巡洋舰,直接命中至少9发穿甲弹。
此型406mm炮由膛管,身管,外管,和3层套管组成,采用了2道套管环,膛管身管环,炮尾环,和闩锁膛组成。部分组件采用了液压自紧技术制成,炮管镀铬以延长炮管寿命。使用了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
重量:双联装532吨(纽约级)
双联装532吨(内华达级)
三联装748吨(内华达级)
三联装714-724吨(宾夕法尼亚级)
俯仰角度:-5°/+15°(纽约级)
-5°/+30°(其他)
俯仰速度:4°/秒
旋转角度:-150°/+150°
射程:38720米(AP Mark 8)
38059米(HC Mark 13)
穿甲能力(侧装甲):
20000码(18228米):509mm
30000码(27432米):380mm
初速:762m/s(AP Mark 8)
820m/s(HC Mark 13)
有一种说法,亚利桑纳号(BB-39)从来没有发出过愤怒的炮弹。1944年秋,内华达号(BB-38)的1号炮塔装备了从打捞上来的亚利桑纳号2号炮塔上拆卸下来的356mm/45炮。在1945年太平洋战役中,这些炮参加了对岸炮击。最终我们还是能说亚利桑纳号的大炮发射了他复仇的炮弹。亚利桑纳号的3和4号炮塔被完整的打捞了上来并被用为夏威夷的岸防炮,但是他们在二战快结束时才安装完毕。亚利桑纳号的1号炮塔由于损坏严重,仍旧留在了沉没的亚利桑纳号上。
世界上最大的火炮

世界上最大的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使用的800毫米古斯塔夫巨炮应该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动火炮,德国的V-3巨炮应该是炮管最长的火炮,美国的小大卫巨型迫击炮应该是口径最大的火炮。
伊拉克的巴比伦大炮则是二战后超级大炮的尝试,不过很可惜没有成功,否则将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长的火炮。
德国古斯塔夫巨炮德国古斯塔夫巨炮为列车炮,第二座该型炮称为多拉炮。
这两座列车炮都是纳粹德国时期由克鲁伯制造的超重型火炮,其设计与制造的目的是为了摧毁大型要塞与巨型碉堡。
古斯塔夫巨炮为了追求强大的破坏力,采用高达800毫米的口径,重达1350吨,可将重达7吨的炮弹投射到48千米以外的目标。
该炮巨大的体积必须由250人花费3天的时间组装,还需要2500人负责铺设铁轨,以及支援空防或其他勤务,才能够开始进行射击,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可移动大炮。
古斯塔夫巨炮有2种炮弹,分别是高爆弹和混凝土破甲榴弹;高爆弹重4.8吨,最大射程48公里,弹头炸药当量700千克;混凝土破甲榴弹弹体由铬-镍合金钢制成,弹体长度3.6米,弹体重量7.1吨,最大射程38公里,爆炸当量250千克,可击穿7米厚的混凝土或1000毫米的钢板。
1942年纳粹德国发动蓝色行动,将作战矛头指向高加索地区,希特勒派遣曼斯坦因元帅进攻赛瓦斯波托尔要塞。
这座要塞位于黑海之滨,经过俄国人的长久经营,这座要塞变成了几乎攻不可破的坚固堡垒。
在克里米亚战争时,英法联军曾经为了攻占此处而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而苏联更是在此设立大量的重型火炮,尤其是两座名为“高尔基炮台”最为著名。
德国为了攻破这座要塞,德国从国内调集了各式火炮,当然包括古斯塔夫巨炮,最终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在古斯塔夫巨炮与卡尔臼炮的联手合作下被攻克,曼施坦因也因此获得“塞瓦斯托波尔的征服者”的称号。
古斯塔夫巨炮在攻击赛瓦斯波托尔要塞中足足发射了48发炮弹,刚刚好把膛线全部磨光。
德国V-3巨炮V-3巨炮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制造的大炮,是在二战战败之前的复仇武器系列之一,相对于火箭引擎推进的V-1导弹和V2火箭,V-3巨炮是使用火药推进的长距离投射武器。
野战炮王——榴弹炮的历史

野战炮王——榴弹炮的历史榴弹炮是一种身管较短,弹道比较弯曲,适合于打击隐蔽目标和地面目标的野战炮。
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榴弹炮按机动方式可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两种,口径较大,杀伤威力大,并可打击山背后的目标。
最早的榴弹炮起源于15世纪意大利,德国的一种炮管较短、射角较大、弹道弯曲、发射石霰弹的滑膛炮。
16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爆炸弹。
17世纪,在欧洲正式出现了榴弹炮的名称,它是指出身爆炸弹、射角较大的火炮。
最先装备榴弹炮的是一支由荷兰裔士兵组成的英国部队。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榴弹炮有了很大发展。
从17世纪到今天,榴弹炮的身管长度与口径之比由6─8倍加大到30─44倍,火炮最大射角由12 。
加大至75 。
,最大射程由1000多米增大至25 000米,现代火炮增程榴弹的射程可达到30 000米。
在历史上和现代炮兵中,榴弹炮一直是使用量最大的炮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国家竞相装备和使用榴弹炮,使榴弹炮和弹药得到迅速的发展。
当时,榴弹炮身长为口径的15至22倍,最大射程可达1.42万米,最大射角达45度,说明榴弹炮的弹道是很弯曲的,对障碍物背后的隐蔽目标有较大的杀伤破坏作用。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榴弹炮的炮身长已增大为口径的20〜30倍。
这样,初速就得到了提高,可达635米/秒。
与此同时,最大射角增大到65度,最大射程可达18千米。
20世纪60年代以来,榴弹炮的身管长已发展到口径的30〜44倍,初速可达800米/秒以上,最大射角可达75度,配用弹种多,能执行同口径加农炮的射击任务。
因此有些国家已用榴弹炮代替加农炮。
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火炮的国家是中国,宋代是我国古炮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据考证,我国最古老的火炮要比欧洲现存最古老的火炮早半个世纪。
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帝国军队挥师征战,能够打败交战国的主要原因,就是火炮武器的发展使用。
中国拥有第一个榴弹炮是应该算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当时湘军和淮军都引入了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的120毫米火炮,这种火炮弹道弯曲,被视为具有了现代榴弹炮的雏形。
世界上威力最强的火炮

世界上威力最强的火炮火炮是一战二战中至关重要的重型武器,不仅给人们带来胜利,也同时带来了死亡与毁灭!今天小编就给给大家讲述这个恐怖的战争武器。
大杀伤力的火炮——臼炮口径800毫米的巨炮轰击,是个什么体会?你最好不要体会。
你也没有机会了。
这个战争史上超级大家伙很快就被战争的实践所淘汰。
为什么呢?所谓臼炮,是中国叫法,因其貌态短粗,外形类似过去的石臼,因此在汉语中被称为“臼炮”。
它其实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
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弹丸威力巨大,被用于破坏坚固工事。
臼炮最初出现于13世纪,发射石弹。
中国明清时的将军炮有很多为臼炮,如明朝洪武十年(1377)铸造的一种大口径轰城铁炮,口径210毫米,全长100厘米。
炮的两侧还有耳轴,用于调整火炮的射击角度。
炮身铸有“大明洪武十年丁巳季月吉日平造”铭文。
到了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候,最初从小小铁匠铺起家的老克虏伯察觉到钢对国家意味着什么,以及炮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他创造出了“罐钢”。
又用这种性能极好的钢造出了优良的后膛钢炮,于是他的大炮名扬四海。
1871年,去欧洲考察“洋务”的李鸿章一口气向克虏伯公司买下300余门各种口径的大炮。
据不完全统计,甲午战前中国购进了两千门左右的克虏伯大炮。
战后至1911年也有两千多门,总数在四千上下。
它们一部分被日本人炸沉于海底,一部分成为军阀混战中的绞肉机。
口径800毫米的巨炮轰击,是个什么体会?你最好不要体会。
你也没有机会了。
这个战争史上超级大家伙很快就被战争的实践所淘汰。
为什么呢?所谓臼炮,是中国叫法,因其貌态短粗,外形类似过去的石臼,因此在汉语中被称为“臼炮”。
它其实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
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弹丸威力巨大,被用于破坏坚固工事。
臼炮最初出现于13世纪,发射石弹。
中国明清时的将军炮有很多为臼炮,如明朝洪武十年(1377)铸造的一种大口径轰城铁炮,口径210毫米,全长100厘米。
炮的两侧还有耳轴,用于调整火炮的射击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大口径的火炮利托尔.戈维特迫击炮又称“小戴维”是二战时期制造的最大口径火炮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盟军正面攻破德军齐格非防线而秘密设计和制造的。
该迫击炮的炮筒重65304公斤,口径为914毫米,炮座重72560公斤,发射的弹头重约1700公斤。
有一个长4.8m 宽2.7m 高3.0m的底盘,以及高低,方向瞄准器构成。
这个箱型底盘首先通过斜面,从车上卸下安放在事先掘好的土坑内,再进行加固。
尔后在由M26改装的特制牵引车拖曳来的炮身沿着基础部的滑轨固定于基础部,便完成了安装。
炮弹的重量达1640kg,其中包括700kg的炸药以及970kg的抛射药。
由炮口装填。
炮重60吨,射程达10,000米,战时仅建成1门,没有来得及投入实战。
美国工业建造出世界最大的迫击炮为了创造小戴维这个纪录,枪炮与军火,下一期我们将发表军火的故事,就像Iversen先生和他的伙伴建造迫击炮那样,俄亥俄州阿肯城Babcock and Wilcox公司的A.R.McAllister先生帅领着忠实的团队赢得了在《工业与军火》关于军火设计建造的战斗。
McAllister先生正在纂写他的传奇故事,现在不置一言。
Iversen 先生和McAllister先生代表了哪些为了建造美国最大火炮而艰辛工作的人。
1944年初,冬去春来,针对纳粹在欧洲的侵略,计划已经很快的就要制定好了,所有的应急行动都已准备好,所有的关键物资的供应都已经开始,从那个被战争折磨的大陆上传来的情报显示,德国最高司令部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好几条强大的防线。
基于Siegfried防线建造经验的防御工作被用在Loire,Seine,Marne等大河路障,还有分支防线去封死深入大西洋的大半岛上的基地。
这些工作由部分的被掩埋的增强混凝土碉堡构成,这些碉堡每英里25个位于重要地区的防线上。
防线上每个碉堡50英尺长,30英尺宽,17英尺高,有房顶和厚达7英尺的增强钢筋墙。
军事生产需要足够的计划应付任何偶发事件。
一旦我们的进攻部队越过滩头被阻止住,就意味着必须提供物资去击退敌人的防御同时保持住进攻的节奏。
经验告诉我们,现存的战地炮兵武器如果不付出大的损失或者不在其擅长的直射范围里,任务就不能完成。
因此,一个新的方案亟待出笼。
三月初,盟军地面部队表达了他们对此的严重关注并把问题提交到了军械部的研究和发展部门。
三月十一日,在G.M.Barne少将的办公室里召开会议,“小戴维”工程被提出,对此问题的解释从目标的属性到所需的抛射弹再到破坏力直至武器本身,Barne少将很有逻辑性的总结规划了工程上的问题。
经过计算,对德国工事的摧毁需要一种重量超过3200磅射击距离至少7500码的武器,在受到遮蔽保护的地方开火,这需要极高的精准度,一到两发就要将碉堡摧毁。
这种武器必须能在现存的公路和高流动性独立的铁路上运输,它能够天黑后被安放好,午夜开火,当其至关重要的任务完成后,要赶在天亮前撤走。
首批交货被指定在工程提交6个月后。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决定制造一种36英寸的巨大迫击炮。
这种武器极像两个澡盆从一边焊接到另一边,为了保证它的公路的流动性,需要两个巨大的坦克运输车,一个用来运送它的38英寸炮管,另一个运送其基座和冷却系统。
很明显,要满足交货的时间要求,必须最大限度的使用标准部件,但是现在没有现存的标准部件,除了商用发动机,泵,阀门,电子控制装置和水平射角视镜。
其他操纵该设备的部件,比如液压起重器,支撑设备,平台拖车都必须生产。
作为一个经验背景,军械部过去发展过6到10英寸的迫击炮,没有遇到过相似的问题,粗略的信息能从德国巨型超级加农炮那里得到。
这个期限似乎没有价值,因为德国比它口径小5英寸的同样武器都需要一个25节车厢的火车来移动它,安放在平行的铁轨上,完全安装好要三个星期。
参考以上的经验和军械部的精通此方面朋友Frank.B.Bell的建议,重力和问题的难点都交给了Mesta 机器公司的总裁Lorenz Iversen先生,没有更聪明的选择了。
在完全不在乎个人的压力,每天工作16到18个小时的状态下,设计出了世界最大的火炮,1944年5月9日,他受到了合同书。
接下来,一连数月令人烦恼的日子开始了,基本设计被细化,被精确直到适合实际的生产,每天都有超过昨天的新的悲伤,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任务似乎不可能完成,但是每个困难都带来了激励,最终的结果就要出来了,稳定的,坚持着,不断的获得进展。
数不清遇到多少困难,但一个简单的判断都要取得成果的纪录。
额外的安全保障在小戴维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期间就开始了,Lorenz Iversen先生拿出了所有最初级的设计方案,在一个技工的协助下,在一件上了锁的屋子里> 着手工作。
整个工程被指定叫做“炸弹测试设备钛”,用来掩盖武器的实际性随着发展,36英寸迫击炮的基座被放在一个大约18英尺长,11英尺宽,10英尺高的钢盒子上,它被设计放到一个坑里,方便的用作外壳或炮弹发射口。
这个基座设计包括升降机,水平移动器还有其他所有控制设备,包括一个液压泵,数台起重器用来安放移动基座和拼合炮管。
炮管部分是由炮口装填的顺时针旋转膛线(一圈合60倍口径)的炮管、升降段、冷却系统组成。
各种各样的弹药,重量从3200磅到3650磅不等,以配合预定的旋转带。
推进装弹部分由136磅重的基座部分和2个增重部分各重41磅。
迫击炮炮管原来规定每平方英寸要有65000磅的强度,通过应用一个新颖的三段熄灭方法,Mesta公司能够将其提高到每平方英寸95000磅,可使射击距离从原来的7500码增加到9500码。
1944年10月9日,也就是收到合同后的5个月,试验型已经组装完毕,接下来是实验,装置通过公路运到阿伯丁试验场,经过公路的多条路线,材料的道路适用性得到很好的展示。
10月28日,试验型迫击炮的基座被装船,第二天到达阿伯丁试验场,30分钟里,基座被安放到一个坑里。
炮管两天后被船运到,也是半个小时里被装好。
小戴维的第一次试射是10月31日,原始的抛射弹道和设计数据来自于发射外形和重量比例类似迫击炮弹药的155-mm炮弹,为了发射平台收集射程数据,需要进行范围更大也更昂贵的试验,因此,75-mm,M8榴弹,这些有着相同外部弹道和一个高的发射率的炮弹被用来确定初始数据和让迫击炮准确地打中目标。
小戴维的破坏力没有让设计者失望,深深的弹坑有一个单元楼那么大。
静态引爆下它对德国碉堡的破坏力被评估出来,可以夷平一百平方英尺范围内混凝土厚板。
与此同时,欧洲的战斗已经白热化,巴顿将军坐着装甲车穿过法国,摧毁了德国防线的最后希望,在Aachen ,Siegfried防线被撕开,欧陆大战终止了,等待需要的物资运往前线和好的天气的到来,12月份,混乱的德军进攻仅仅只需耗尽敌人的储备就可至其死地。
所以,欧洲战区不再需要小戴维的帮助了,它被转向了日本。
在冲绳,进展缓慢而代价高昂,日本人都躲在挖好的工事里,当对日本本土进攻开始时似乎有不好的预兆,这时需要一种武器把敌人从深深的战壕里炸出来,一份运送威力强大的迫击炮和受过训练的操作人员的计划制定出来,用以增援即将开始的攻击。
然而,天空里一声巨大的爆炸,原子弹结束了一切。
和平胜利了!尽管未发过一枚炮弹,小戴维仍然是美国工业力量的象征----世界最大的大炮!纳粹德国的古斯塔夫重炮,又名多拉,口径达800毫米,是铁轨炮。
因口径太大,所以炮弹十分笨重巨大,要用坦克把弹药推进炮膛里,后坐力也很大,一开炮,就后退十几米,铁路要是不直他就完了。
德国战败前,就被拆了。
二次大战中的德国制造的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车炮。
全长: 42.97米宽: 7米高: 11.6米重: 1,350吨炮口径: 800毫米炮长: 32.48米炮重: 400吨炮弹重:7.1吨(穿甲弹)4.8吨(高爆弹)1.8 -2.0吨(推进燃料)炮弹射速:720米/秒(穿甲弹)820米/秒(高爆弹)射程: 28 - 47 公里1942年夏天,希特勒调集237个师的兵力,在苏德战场南部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一举全歼部署在顿河东岸的苏军,进而攻占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区。
苏军为了抵抗德寇的进攻,在塞瓦斯托波尔战略要地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决心进行持久防御。
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巨响,一座秘密弹药库发生意外爆炸。
这座弹药库是动员数千军民经过长期苦战建造起来的。
为了防御敌机轰炸或炮火袭击,弹药库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处,上面覆盖有厚厚的钢筋混凝土,里面储藏了大量武器弹药。
究竟什么原因引起这次爆炸?长期以来众说纷坛。
有人分析是德国斯图卡轰炸机扔下了巨型炸弹,有的说是德国派遣间谍破坏的。
直到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美国某军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说是在清理废墟时发现有个直径特别大的弹坑,德军使用超重型火炮发射的巨型炮弹击中了弹药库,引起链式反应般的弹药爆炸,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地下建筑物。
这就是二次大战中的纳粹德国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车炮。
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处心积虑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
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
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
5米厚的钢筋温凝土墙。
克虏伯兵工厂在接受任务后,对当时所有的野战火炮、铁道炮、要塞炮进行研究后认为,现有武器无法达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径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毁马其诺防线。
1936年3月,希特勒亲自视察了兵工厂,决定试制800毫米的火炮。
1942年初,终于制成了这门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缀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军需部长斯佩尔出席的验收仪式,它被700万马可被军方购买,以工程师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称“多拉”。
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
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遇到极大困难。
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
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
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
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视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由1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伟壮观。
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局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围10千米内日夜巡逻。
一旦发现敌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
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吨,一枚高爆弹重4.8吨,推进燃料在1.8吨到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