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节选)》阅读及答案
【名师讲题】袁枚《游桂林诸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
余寓太守署中,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
先登独秀峰,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
北下至风洞,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
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
初尚明,已而沉黑窗渺。
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
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纲、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
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
计行二里许。
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则游者如三良殉穆公之葬,永陷坎客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
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
方知日光从西缚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
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又次日,游木龙洞。
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离离可摘。
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
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
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记岁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
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丘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可喜、可愕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节选自袁枚《游桂林诸山记》)材料二: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世有A自谓明B于理C行乎D义E而终身F面墙G者H率类I是矣。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一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感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0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于是余有叹焉”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于是余有叹焉”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游褒禅山记(节选)王安石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往有得.得:心得,收获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而又不随以怠.怠:怠慢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2.将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作者说“此余之所得也”,在文中他获得了怎样的感悟?(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1.C2.(1)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平凡的景象,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
(2)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3.如果要取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要树立雄心壮志,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力,需要争取外物的帮助。
在三者的关系中,立志又是最重要的。
【解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
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C项,怠,懈怠;“而又不随以怠”译为:又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
故选C。
2.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瑰怪,珍贵奇特;非常,不平凡的;观,景象;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阻僻远的地方。
游褒禅山记 阅读答案

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于是余有叹焉。
【高中文言文阅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高中文言文阅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我叹了口气:古人对天地、山川、植被、昆虫、鱼类、鸟类和动物的看法往往都是从他们的深层思考中获得的。
如果你接近外国人,会有很多游客;如果危险远在天边,那就很少有了。
世界上的奇观、奇观和奇观往往是危险的、遥远的,而且人非常稀少,所以除非他们有意愿,否则他们不能来。
如果你有意志,你就不能去,但是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力量,你就不能去。
如果你有抱负和力量,但不懒惰地追随它,那么当你感到困惑,没有什么可以匹敌的时候,你就达不到它。
然而,这种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无法达到目的。
人们可以被嘲笑,但他们自己也有遗憾;如果我不能做我想做的,我可以没有遗憾。
谁会笑呢?其余的收入也在增加。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d)(3分)是否添加了以下词语的错误解释a、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穷尽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c、接近野蛮人:平D,无论阶段:观察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在第一段中,作者描述了行踪,并通过前洞和后洞的不同场景以及游客数量的变化反映了普通游客的心态。
b、第二段开头句于是余有叹焉,既承接前一段末的悔恨之意,又为后文转向深入的议论作导引。
c、在对古人深刻思考的基础上,作者从过去借鉴到现在,暗示现代人如果想要获得,他们也应该有这种探索精神。
d、两个文段先叙后议,第二段的议论由第一段的记叙所生发,着重抒写自己尽观后洞奇景后的感想和体会。
《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

《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今义:数字,十一古义:2.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今义:程度副词,很古义: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4.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古义:5.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古义: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悔相道之不察兮()2. 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良乃入,具告沛公()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 其独其为文犹可识()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孰能讥之乎()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4.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5.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6.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7.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8.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9. 火尚足以明也()10.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 有碑仆道。
()4.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参考答案一、“父”通“甫”。
二、1. 十分之一;2. 不同寻常;3. 泛指求学的人;4. 周围;5. 到达,达到,动词。
三、1. 帮助/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互相/面相/观察、选择;2. 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竟然/连词,于是/副词,才;3. 代词,它/自己/他们/副词,难道。
游褒禅山记答案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而卒.葬之(死)(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南面)(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拿着<火把>)(4)不出,火且.尽(将要,就要)(5)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6)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情享受)(7)夫夷.以近(平坦)(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另外三项的一项是:B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另外三项的一项是:D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 独其为文犹可识C.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D. 其孰能讥之乎4.下列句子在句式特点上不同于另外三项的一项是:AA.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C. 此余之所得也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高中课内阅读】高二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课内阅读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高二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课内阅读答案高二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课内阅读答案写作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延熙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谐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实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存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岂可辨曰“花山”。
今言“华”例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存有感叹矣。
古人之必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存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保险以离,则至者太少。
而世之壮伟、瑰怪,非常之观,常是山险,而人之所罕至矣,故非有志者无法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无法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速,至于迷雾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无法至也。
然力不足以至焉,于人为可以诬,而在己为有悔;天下吾志也而无法至者,可以不屈矣,其愚讥之乎?此余之税金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去浅父,余弟安国平父、堵上氢铵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6.以下加点词表述有误的一项()(3分后)a.而卒葬之最终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尽c.而余亦悔其随之自己d.则或咎其欲出者责备7.选出对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3分)a.唐浮图慧褒始延熙其址。
浮图,梵语(和古印度语)音译,也文学创作“浮屠”或“佛图”,本意就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节选)》阅读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节选)》阅读及答案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拿着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弄错
C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
D而在己为有悔己:自己
5.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B“力不足”或“无物以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
C“志”“力”“物”三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
“志”是必要的`保障,“力”与“物”则是基本的前提。
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6.给画波浪线的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翻译下列画线的句子: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答案:
4---6 CCB 7略
【《游褒禅山记(节选)》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