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简析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简析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规模化畜牧养殖在满足人们食品需求的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规模化养殖的推广,应对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水资源消耗规模化畜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不仅用于畜禽的饮水和清洗,还用于冲洗畜舍、饲料种植和加工等环节。
这些大量的水资源的消耗不仅给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还可能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2. 土壤污染规模化畜牧养殖中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尿液、饲料残渣等废弃物质,往往会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这些废弃物质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超标,容易使土壤肥力失衡,对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 气体排放规模化畜牧养殖中,由于畜禽排泄物的分解和发酵,会释放出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不仅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直接威胁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4. 生物多样性减少规模化畜牧养殖常常会导致土地使用的单一化,大片的饲料种植、畜禽饲养等会对周边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大量的土地开发和环境破坏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破坏,部分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二、对策1. 加强水资源管理对于规模化畜牧养殖中的水资源消耗问题,应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
采取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的措施,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行循环农业在规模化畜牧养殖中,应加强对畜禽粪便、尿液等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通过科学的堆肥、沼气等技术,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循环利用。
3.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规模化畜牧养殖企业应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通过合理设计畜禽舍、粪便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备等,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4. 促进生态畜牧养殖推动绿色生态畜牧养殖模式的发展,采用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使养殖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畜牧养殖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行业之一。
畜牧养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水土资源的污染
养殖业中使用的饲料、激素、抗生素等化学物质会进入土壤、水源及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养殖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这些物质经常会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严重影响水质。
2. 动植物资源的消耗
畜牧业需要大量的饲料、水等资源,也需要大面积种植饲草和作物。
而这些资源的消耗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如造成土地退化、生态破坏等。
3. 卫生问题
养殖业中常见的疾病和病原体也会对周围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如臭氧层破坏、空气污染等。
为了解决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 发展生态循环养殖产业
生态循环养殖采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充分运用畜牧和农业生产的资源,发挥能源转移的效应,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轻对环境的负担。
2. 加强环保标准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对养殖过程中的废物处理、气体排放等进行监管,并实行惩罚性措施。
3. 推广科技进步
通过投入科技和技术的不断升级,可以提高畜牧业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以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优化资源利用结构
要通过对饲料及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对土地、水源等的过度利用,达到生态资源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更为迫切的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保障畜牧业的不断健康发展。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畜牧养殖业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
然而,畜牧养殖业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水、土壤和空气环境的污染。
为了遏制这种状况的恶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减少畜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一、畜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畜牧养殖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排污量大、污染物复杂”。
“三废”——畜禽粪便、剩余饲料和废水都包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同时,畜牧养殖业的用水需求也很大,因此,合理减少用水以及利用回收水,可以有效减轻畜牧养殖业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具体对策如下:1、增加废水处理设施,通过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等方式对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的标准排放;2、通过科学配合合理化饲料,减少畜禽粪便和废料的排放;3、通过建立水资源回收体系,将清洁的废水回收利用,减少用水,降低排放量。
二、畜牧养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废弃物、病死动物或者废弃药品等等无害化处理,都会对土壤产生严重的污染和影响,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因此,减少畜牧养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我们必须采取的措施。
具体对策如下:1、利用科技手段对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对其进行熟化和堆肥化处理,可以在保证农田肥力的同时,减轻了对土壤环境的污染;2、建立合理的运输和处理废弃物的机制,避免废弃物的随意倾倒造成的土壤环境污染;3、实行环境保护法律规定,严格查处非法环境行为,防止环保法规的恶性循环。
三、畜牧养殖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烟气和氨气是主要污染物。
畜禽饲料的种类和质量、食品加工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等,都直接影响着畜牧养殖业对空气环境的污染程度。
换言之,科学的饲料配方和适当的饲养密度都是减轻空气环境污染的关键。
具体对策如下:1、加强畜牧业对饲料的管理和控制,尽可能减少精料损失,控制粪便中含氮物的含量,由此减少氨排放量;2、加强空气污染源监测,实施规范的治理技术,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
当前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当前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国家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
日益凸显。
畜牧养殖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肥力降低
由于动物排泄物和剩余饲料的不断堆积,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大量积累,导致土壤疏
松性下降,通气性变差,从而影响土壤水分的利用和吸收。
同时,畜牧养殖所需的大量饲料、草料等也会导致当地的土壤肥力降低,甚至造成土壤退化和贫瘠化。
2、土壤污染问题严重
动物排泄物和畜禽养殖过程中的丰富废水,都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从而影响土壤的健康和肥力。
尤其是在一些密集养殖区域,有机物和化学物质含量高,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
1、水污染
这是畜牧养殖对水环境的主要影响之一。
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排泄物,
其中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会直接或间接的污染水源,不仅影响水的质量,还会对当地的渔业、旅游业等带来巨大的影响。
2、水资源的浪费
畜牧养殖对水的需求量较大,为了满足畜牧的需要,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这种浪
费无疑会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
动物的排泄物问题,在空气环境中产生的腐臭味道,强烈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
工作。
尤其在密集养殖区,这种气味更为强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2、空气污染
畜牧养殖过程中,因为很多养殖户都采用露天喂养等方式,所以畜禽粪便和养殖过程
中的各种有害气体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使得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健康。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引言1.1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畜牧养殖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但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畜牧养殖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其中包括水资源污染、土壤质量下降、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问题。
水资源污染是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一个严重影响。
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尿液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质污染。
这些污染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死亡以及水体中毒等问题,严重威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畜牧业还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畜禽粪便中的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渗入土壤,导致土壤贫化和酸化。
土壤的质量下降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影响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资源污染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之一是水资源污染。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便和尿液含有高浓度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加剧,促使藻类大量繁殖,从而消耗水中氧气,造成水体缺氧,甚至导致水体富集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水质。
畜牧养殖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也会通过农田径流或直接排放到水体中,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污染。
水资源污染不仅影响水体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土壤中积累的污染物通过作物的吸收传递到人类食物链中,由人体摄入后对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有效控制畜牧养殖对水资源的污染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畜禽粪便和废水的处理,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量,提高养殖环境的管理水平等。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有效减少畜牧养殖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2 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质量下降是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重要影响之一。
当前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当前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畜牧养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畜牧养殖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肉食和其他畜禽产品,满足了人们的食物需求;由于畜牧养殖的大规模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畜牧养殖对水资源的影响较为显著。
畜牧养殖业的废水和粪便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和微生物,这些物质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质污染,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满足畜牧养殖的用水需求,大量的水资源被使用,导致水资源的紧缺。
畜牧养殖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也存在问题。
大规模的畜牧养殖需要大量的饲料,为了种植饲料作物,农民常常会扩大耕地面积,甚至进行森林开垦。
这种过度开垦和碎片化的利用方式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长期过度的圈养畜牧会导致土地土壤的侵蚀和贫瘠化。
畜牧养殖对大气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畜牧养殖产生的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氨气和硫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加剧空气中气体浓度的增加,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畜牧养殖的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畜牧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面临挑战。
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往往采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导致生态系统中其他动植物的栖息地被破坏,这会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构成威胁。
畜牧业还会引入外来物种,破坏原有生物群落的平衡。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复杂而严重的。
为了减少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合理控制畜牧养殖的规模;加强畜牧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避免对水环境的污染;推广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畜牧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X u m u s h o u y i当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因此人们对于畜牧产品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促进畜牧业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为社会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在畜牧业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充分认识到相应的污染内容,并切实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防治对策。
基于此,下文重点分析畜牧业生产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防治措施等内容。
一、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分析1、畜禽粪便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中,会排放相对应的畜禽粪便,在其中有很多化合物、药品等相关物质,针对此类物质而言,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够得当,极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同时,此类粪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被直接作为肥料进行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壤质量也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
如果这个区域范围内的土壤有大量的兽药,会严重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使农作物受到污染,同时也导致种植户面临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除此之外,对于畜禽粪便进行随意的堆积,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重金属沉积现象,而此类现象对于水质也会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们的用水安全和生命健康会造成很大威胁。
2、污水造成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在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中,很多畜禽排出的尿液、养殖场排出最多的污水或者废水等等,而这些水源中有比较多的化学元素,有的甚至超出了相对应的生化指标。
如果把他们任意的排放到河道中,对于周围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污染,进而导致附近的水资源无法达标,不能充分满足相对应的使用标准。
如果把这些污水排放到河流之中,会造成水产生物的生长情况十分不良,更有甚者,极有可能导致其死亡,对于水产养殖业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同时,畜禽尿液以及生活污水、废水等等对于地表的水资源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使水质情况不达标。
畜牧养殖业生产对于环境的主要影响分析

X u m u s h o u y i当前,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畜牧养殖业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而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在这样情况下,导致我国的畜牧养殖业的生产过程中对于水源,空气,土壤等等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或者破坏,使生态污染比较严重。
对此,就需要深入分析畜牧养殖业生产对于环境的主要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发展对策。
一、畜牧养殖业生产对于环境所产生的主要影响1、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在畜牧养殖业的生产过程中,如果对于动物的粪便等等并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消毒等相关工作,极有可能导致粪便中的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此类气体和空气中的CO2、NH3、CH4等气体产生相对应的反应,从而使圈舍内部的空气质量严重降低,使其含氧量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养殖场周边区域的空气受到很大的污染,质量降低,甚至极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人畜呼吸系统疾病,对于人畜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危害。
2、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污染区域范围内的水源在畜牧养殖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动物粪便污水,或者消毒清洁工作中所造成的液体污染物等等,如果对于此类液体污染物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使其渗入到地下水中或者周围的河流中,极有可能会使地表水在溶解氧含量上有所降低,与此同时,也会使得地表水中的氮和氨等元素的含量有所增加,最终导致农作物减收及生产生活用水质量的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假如这类用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域中,就会对生长在江河湖泊中的水生动植物的安全性产生严重的危害,在危及当地水产业的良性发展的同时,也将对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其后果可以说是不堪设想。
3、使得传染病风险增大在普遍情形下,各种畜禽动物的污染物中都会含有一定数量的病原微生物、细菌与寄生虫卵,正是这些没有经过消杀的病源菌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周围的空气、土壤和水源中,从而对周边的区域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危害。
如不及时科学有效处理,就会加重病源菌的危害程度,从而导致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疾病等相关疫情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这对于人体健康和牲畜等等的生命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从畜牧业生产对资源的消费着手,指出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降低畜牧业生产对环境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影响;环保措施
自20世纪90年代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个旧市畜禽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99年实现了肉食自给。
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草食畜、养禽业迅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畜牧业已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资源、环保问题。
畜牧业发展越快,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就越显凸出。
因此,加快畜牧业发展应注重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减轻畜牧业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把发展循环型畜牧业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
1 畜牧业生产的资源消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食数量及质量需求也随之增加,促使牲畜饲养总量增加,畜禽饲养过程中消耗的大量饲料资源,必然加剧饲草、饲料与资源的矛盾。
2007年个旧市牲畜存栏总量84.65万头(只),其中生猪15.87万头,牛3.38万头,羊1.98万只,禽63.42万羽;出栏总量112.09万头(只),其中生猪23.67万头,牛1.24万头,羊1.11万只,禽86.07万羽。
饲养这些牲畜,至少要消耗饲料粮10万t,牧草40万t。
随着牲畜饲养量的增加,5年后饲草、粗饲料资源将难以维系。
目前个旧市粮食产量仅4.56万t,人工牧草种植仅666.67 hm2,产量15万t, 全市的粮食生产远远满足不了牲畜的需要,牲畜饲料粮每年都要外调。
个旧市草地面积已由1984年草地普查时的9.13万hm2锐减到4.93万hm2,并有继续退化的趋势,理论上虽可饲养草食牲畜5万头(只),但由于草食畜的过度放牧,投入不足,造成了林牧矛盾,生态退化,植被难以恢复。
2 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畜禽粪便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有机肥的使用逐渐转向化肥、无机肥,使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畜禽养殖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一个环境污染物的生产场。
虽然个旧市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接近生产总量的30%,但畜牧业生产模式仍是千家万户的小规模饲养,畜禽产生的粪便及加工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每年产生的粪便总量为40多万t(按1只鸡日排粪便100 g、1头猪排粪便6 kg计算),全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903万t, 经科学处理的污水857万t,处理能力达87%。
但经过科学处理的粪便量不足10%,由于处理能力和贮运能力不足,在每年雨季及非用肥季节,畜禽粪便随意露天堆放,粪水四溢,直接导致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恶化。
预计到2012年,随着奶牛、肉牛、猪、禽等牲畜饲养量的增加,牲畜排泄的粪便总量将达到70万t,环境将难以承载。
这些排泄物首先是造成了水体污染,畜禽粪便的随意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渗入地下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过高;
其次是疫病传播,畜禽粪便是造成畜禽之间疫病传染的载体,目前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病传播的主要载体就是畜禽粪便,它严重威胁畜牧业的生产的安全,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可能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饲料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牲畜养殖离不开饲料,与饲料有关的很多谷物、植物、牧草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造成饲料污染。
首先,饲料可能受细菌、细菌毒素、霉菌毒素的污染,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分解为NH3、H2S、硫醇、粪臭素等,脂肪分解产生酸、醛,对动物机体都是有害的。
饲料受霉菌感染后,如黄曲霉素可使粮食中产生黄曲霉毒素,赤霉菌感染小麦后产生赤霉毒素。
黄曲霉素B1又是强致癌剂;其次,还可能受农药污染和重金属等化学污染,农药主要是有机氯(滴滴涕、灭蚁灵、二恶英等)及有机磷(乐果、稻瘟净、杀虫眯等),谷物蔬菜农药残留的污染,特别是植物的外皮、外壳和根茎等遗弃部分含量更高。
使用这些污染的原料,饲料中有机氯含量将会升高,有机氯可致试验动物肝细胞病变、肝脂肪化;有机磷农药污染,量大时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血液胆碱酯酶活力下降,引起胆碱神经功率紊乱。
重金属中汞、铝、砷、铅、氟等可引起动物的急、慢性中毒,带来一系列不可逆的神经系统中毒病变,摄入被铅污染的饲料,可引起动物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肾脏等明显的变化。
另外,高剂量的铜、锌等矿物质元素使用亦可带来污染。
如近几年流行在猪饲料中添加硫酸铜250~400 mg/kg或锌2 000 mg/kg,虽可提高猪的饲料利用率,促进猪的生长发育,但也明显地增加铜和锌的排出量,造成对人畜健康的危害和环境污染;再次,个旧矿区的天然放射性物质,也可通过牧草饲料和水进入畜禽体内,并蓄积于相应的组织器官中,引起畜禽血液指标变化,繁殖能力障碍,发生肿瘤。
2.3 药物残留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有兽药、人药、消毒药、农药及其他化学物质,最突出的是使用违禁的盐酸克仑特罗(瘦肉精)残留问题(目前个旧市尚未发现)。
此外,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会造成药物残留。
由于不规范用药或在停药期前屠宰畜禽,或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作添加剂而造成对畜产品的污染,这些药物随畜禽粪便排出,污染土壤和水源,从而污染整个环境。
药物残留对人类的潜在威胁表现为:过敏和变态反应、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细菌交替感染等。
如兽医临床使用的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激素,一般残留少。
但如大量无限制的使用,会产生药物残留,这些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要经过几代人才体现出来,如一些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现象等就与畜牧生产中不加节制的使用激素有关。
2.4 防疫和兽药饲料监管、畜产品加工、包装、贮运等环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环境恶化和防疫不力导致疫病发生,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预防用药剂量越来越大;加之动物防疫、兽药饲料监管工作难度较大,导致经销商偷卖违禁药物,农户滥用(包括违禁兽药)和超量用药。
另外,牲畜饲养量的增加,畜产品供给充足,促进加工产业的兴起,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等大量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
3 畜牧业生产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3.1 转变养殖方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充分认识到靠粮食总量的增加来扩大畜禽饲养量的不现实性,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转变养殖方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利用现有农作物秸秆制作青贮、氨化饲料,为草食动物如牛羊等提供饲料。
将牛羊的放牧饲养方式,逐步转变成圈舍饲养与放牧相结合、圈舍饲养与运动场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牛羊放牧时间,保护生态,解决好林牧矛盾,变可持续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把畜牧业和农业、林业、加工业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畜多-沼气多-肥多-粮果多-畜多”的良性循环,达到以农养畜,养畜哺农,促进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2 采取动物营养性环保措施,用生态营养原理开发环保饲料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已知有益的微生物与饲料混合,经发酵、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含活性益生菌的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的优质饲料,应用生物活性物质和合成氨基酸的添加,有效地提高饲料的品质及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排泄物的数量,降低猪、禽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3 加强对兽药饲料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开展兽药饲料质量安全承诺。
在全市兽药饲料经营户中广泛开展兽药饲料质量安全承诺活动,通过开展承诺活动,使经营户不经销不合格兽药饲料;二是进一步提高对兽药饲料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兽药饲料中添加使用违禁药品的查处力度,督导兽药饲料经营户严格按要求进货、经营,确保兽药饲料质量安全;三是加大兽药饲料产品质量抽检,加大兽药饲料检测覆盖面,加强监督,确保兽药饲料产品安全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3.4 合理规划畜牧场地,建设生态型畜牧场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畜牧场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加强畜禽排泄物污染的控制,在饲料中或畜舍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如天然沸石等来吸附、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从而减轻或消除污染。
参考文献
[1]吴东雷,陈声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刘辉,门超.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J]. 农技服务,2007,24(6):111.
[3]陈露. 棚室环境与病虫害发生关系及调节[J]. 农技服务,2007,24(5):90-94.
[4]李培庆,魏刚才,常新耀.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2-253.
[5]包和平,陈佰霞.草原畜牧业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矛盾的哲学刍议[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3):18-21.
[6]莫琼才,王士长.广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65-4966.
[7]胡艳生. 武汉市新洲区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50.
[8]易诚. 畜牧业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对策[J]. 畜牧兽医杂志,2007,26(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