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

3、从海洋的不同深 度采集到四种类型 浮游植物(Ⅰ、Ⅱ、 Ⅲ、Ⅳ),测定了 每种类型在不同光 照强度下光合作用 效率,如下图所示, 在最深的海域采集 到的应是( )
A.Ⅰ C.Ⅲ
D.Ⅳ
D B.Ⅱ
练习
4、右图显示了四联藻光合作用 速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A
光照强度 (1)在光线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度与_________ 成正比增加,这种情况可以认为光合作用的速度受 光照强度 _________的影响。 (2)当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作用速度取决于_____, 温度 这种情况可以认为光合作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____的 催化效率。 酶 (3)请画出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速率与温度的变化 曲线
练习
5.根瘤菌在根内不断繁殖,并且刺激根内的 一些细胞分裂,进而使该处的组织逐渐膨大, 形成根瘤,其刺激的细胞是 ( )B A、厚壁细胞 B、薄壁细胞
C、表皮细胞
D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根瘤菌可以单独着生,也可以聚集在一起 生在根上 B、一般豆科植物的主根和侧根上都可以着生 根瘤
光 O2 合 释 速 放 率
0 A: C3植物 B
A CO2浓度 B: C4植物
(三)二氧化碳的供应
空气中的CO2一般占空气体积的0.03%, 当植物旺盛生长时,所需的CO2就更多,若 只靠空气中CO2本身的浓度差所造成的扩散 作用满足不了CO2的需求。
• 如何提高空气中CO2的浓度? 作物需要良好的通风,使大量空气通 过叶面,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类囊体
ATP ADP+Pi
2C3
NADPH
NADP+
供
能
多 种 酶 催 化
氢
CO2
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

第二章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教材分析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植物生理学中的热门研究领域。
对其机理的深入探索,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上如何经济有效地利用太阳能量,满足能源需求,解决粮食危机和进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通过本章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运用物理、化学等知识,进一步深入了解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的基础知识以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实践,保护自然环境。
本章包括《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两节内容和一个实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
第一节《光合作用》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C3植物和C4植物和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三部分内容。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内容与必修课中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及色素的功能,特别是光反应阶段的知识内容衔接,进一步深层次讲述能量转换的三个步骤(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化学能)。
着重在由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两个步骤中,突出与必修课中光反应阶段内容的区别,并借助两幅示意图,把光合作用过程中比较复杂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对能量转换过程,更易于理解。
C3植物和C4植物内容,教材从科学家发现CO2固定新途径的介绍开始,比较C3植物和C4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特点和区别,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C4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特点,从而理解C4植物比C3植物对CO2具有更高利用能力和具有较强光合作用效率的原因。
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内容,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光照强弱、二氧化碳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等因素考虑,多层次、多侧面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变化情况,自觉、主动、积极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第二节《生物固氮》讲述固氮微生物的种类和生物固氮的简要过程,生物固氮在氮循环中的意义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4-1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氮是组成生物细胞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氮气 (N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但由于N≡ N三键非常稳 (N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但由于N≡ N三键非常稳 定,故N2不能被高等生物和大多数微生物利用,只有 定,故N2不能被高等生物和大多数微生物利用,只有 少数原核微生物能直接 利用N2作氮源,将其还原成氨, 利用N2作氮源,将其还原成氨, 供植物和其他微生物利用。 固氮微生物利用固氮酶的催化 作用将分子态氮转 化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地球上仅次 化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地球上仅次 于光合作用的第二大生物化学反应。生物每年在温和 条件下的固氮量约为高温高压(300℃ 300个大气压) 条件下的固氮量约为高温高压(300℃×300个大气压) 条件下工业固氮量的2倍多,约为1 条件下工业固氮量的2倍多,约为1亿吨,故生物固氮 对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和生物的生息繁衍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
固氮反应的必要条件: 固氮反应的必要条件: 大量ATP 还原力NAD(P)H2 固氮酶 N2 Mg2+ 严格的厌氧微环境 固定1mol N2需要消耗10~15molATP 。这些ATP由 呼吸、发酵或光合磷酸化过程提供。从不同生理类型的固 氮微生物细胞中抽提到的固氮酶具有相同结构,它们均含 Ⅰ、Ⅱ两种组分。组分Ⅰ为钼铁蛋白(MF)或钼铁氧还蛋白 (MoFd),是真正的“固氮酶”;组分Ⅱ为铁蛋白(F),是 固氮酶还原酶。
共生固氮菌 根瘤豆科植物: 根瘤菌属(Rhizobium) 非豆科植物: 弗兰克氏菌属放线菌(Frankia) 白蚁等动物肠道: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植物地衣: 念珠蓝菌属(Nostoc) 鱼腥蓝菌属(Anabaena) (单歧蓝菌属) 等(Tolypothrix) 满江红: 满江红鱼腥蓝菌(Anabaena azollae) 苏铁珊瑚根: Nostoc,A nabaena 肯乃拉草: Nostoc
《人体的调节与免疫》和《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高考试题

《遗传和基因工程》和《细胞与细胞工程》――高考试题1.(09浙江理综)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 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 .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D .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 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2.(09全国卷I )4.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 不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 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F1的表现型一致。
D 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 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余父本的。
3.(08江苏生物)2.线粒体DNA 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
若线粒体DNA 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A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C .神经细胞吸收K +D .肺泡细胞吸收氧气4.(08理综Ⅰ)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 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 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 、b 、c 、d 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现在多个上述线性DNA 分子,若在每个DNA 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后,这些线性DNA 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 片段种类数是A .3B .4C .9D .125.(10理综2)5.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A.B 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 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 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 整合到细菌DNA 上6.(10山东理综)1.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A .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B .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C .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D .细菌感染导致B 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 (浆)细胞7.(天津理综)1.下列关于细胞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B .基因的内含子能翻译成多肽C .编码区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D .DNA 分子经过复制后,子代DNA 分子中(C+T )/(A+G )=18.(江苏生物)16.下图为一个真核基因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示,对该基因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 .非编码区是外显子,编码区是内含子B .非编码区对该基因转录不发挥作用C .编码区是不连续的D .有三个外显子和四个内含子9.(理综II )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10.(北京理综)2.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生物固氮六要素

生物固氮六要素生物固氮六要素是指氮、磷、钾、钙、镁和硫,它们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元素,也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增加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的产量。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它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增加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增加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的产量。
钾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它可以促进植物的花芽发育,增加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增加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的产量。
钙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细胞壁发育,增加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增加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的产量。
镁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细胞分裂,增加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增加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的产量。
硫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它可以促进植物的抗病性,增加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增加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的产量。
生物固氮六要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它们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加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增加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的产量。
因此,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注意补充这六种元素,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six elements refer to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calcium, magnesium and sulfur, which are important elements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also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plant body.Nitrogen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hich can promote plant growth, increase chlorophyll content, improve photosynthesis, promote nutrient absorption, increase plant resistance and improve yield.Phosphorus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hich can promote root development, increase chlorophyll content, improve photosynthesis, promote nutrient absorption, increase plant resistance and improve yield.Potassium。
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

A代表处于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B代表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作用的色素,C和D代表传递电子的物质
②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O2
e-
A
C
h
h
H2O
H++e-
e-
NADP+
NADPH
NADP+
H+
2e-
+
+
NADPH
酶
随着光能转换成电能,NADP+得到两个电子和一个氢离子,就形成了NADPH。这样,一部分电能就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NADPH中。
第二章 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
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
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泛、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
粮食危机严重地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我国可耕地面积只有世界总量的7%,却要养活世界人口的22%。如何解决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面临各种问题的重中之重!
耕地面积不可能增加,如何解决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也就是说,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是解决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唯一出路!
e-
e-
e-
e-
e-
e-
e-
e-
e-
e-
e-
B
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后传递给一种带正电荷的有机物——NADP+。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变成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使水分子氧化生成氧分子和氢离子(H+),叶绿素a由于获得电子而恢复稳态。这样,在光的照射下,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连续不断地丢失电子和获得电子,从而形成电子流,使光能转换成电能。
考点4 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4 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一、选择题1. (2012·全国高考·T31)金鱼藻是一种高等沉水植物,有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净光合速率是指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以每克鲜重每小时释放O2的微摩尔数表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探讨了对金鱼藻的影响。
其中,因变量是。
(2)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为lx。
在黑暗中,金鱼藻的呼吸速率是每克鲜重每小时消耗氧气μmol。
(3)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随pH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解题指南】本题主要是通过实验和曲线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酶等相关知识点,同时考查识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坐标轴和曲线特殊转折点的含义及实验的目的。
【精讲精析】(1)NaHCO3能提供CO2,不同浓度的NaHCO3提供的CO2浓度不同,因此图c反映的是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pH可以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所以图d反映的是pH 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量称为自变量,如图a和b中的光照强度、图c中的CO2浓度和图d中的pH。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称为因变量,如图a、b、c和d中净光合速率(或每小时每克鲜重释放氧气的微摩尔数)就是因变量。
(2)由图b可以直接看出,光照强度为12.5×103 lx时,金鱼藻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
当光照强度为0时,金鱼藻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从图a可以直接看出,每克鲜重每小时消耗氧气8 μmol。
(3)pH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所需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参考答案】(1)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pH 净光合速率O2的释放速率(2)12.5×1038(3)pH的大小会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所需酶的活性2. (2012·四川高考·T30)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精)

第二章 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一、单选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能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的物质是A. 全部叶绿素aB. 全部叶绿素bC. 部分类胡萝卜素D. 部分叶绿素a2. 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 是一种A. 强还原剂B. 强氧化剂C. 高能化合物D. 有机溶剂3. 由电能转化成的活跃化学能储存在A. NADPH ADP 和B. NADP ADP 和C. NADPH ATP 和D. NADP ATP 和4. 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A. 光能→电能→稳定的化学能B.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电能C. 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D. 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5. 光合作用过程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不需要的条件是A. 多种酶的催化B. ATP 供能C. NADPH 供能和供氢D. 光照6. 下列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不含有基粒的是A. C 3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B. C 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C. C 4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D. C 3植物保卫细胞的叶绿体7. 当周围空气中CO 2浓度降到很低时,对下列哪种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影响不大A. 小麦B. 水稻C. 甘蔗D. 小球藻8. C 4植物固定CO 2的物质是A. PEPB. C 5C. PEP C 和5D. C 49. C 4植物的C 4途径发生在A.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B. 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内C. 叶肉细胞的基质中D. 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内10. C 4植物比C 3植物固定CO 2的能力高,其原因是A. PEP 羧化酶与CO 2的亲合力高B. C 4植物能耐高温C. C 4植物的维管束细胞有叶绿体D. C 4植物叶肉细胞和维管束细胞的叶绿体都具有PEP 羧化酶11. 有些植物在春天开花时,叶子尚未生长出来,开花时期植物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A. 春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B. 春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肥料C. 花瓣的光合作用D. 上一年贮存在植物体中的营养物质12. 如果各种作物都能够自行固氮,能够带来的好处是(1)提高产量 (2)节省能源 (3)保护环境 (4)减少竞争(5)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A. (1)(2)(3)(5)B. (2)(3)(4)C. (1)(2)(5)D. (1)(2)(3)13.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A. 内膜上B. 基质中C. 囊状结构薄膜上D. 各部位上14. 绿色植物在暗室中不能A. 生长B. 呼吸C. 合成叶绿素D. 吸收矿质元素15. 将两根枝条分别置于营养液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反应 O2+4H++4e-
NADP++2e+H+
NADPH
ATP
ATP的形成: ADP + Pi + 电能
(活跃化学能) 酶
暗反应
• 场所: 叶绿体的基质 • 条件: 多种酶参与催化、ATP 、NADPH • 过程: CO2的固定: CO2的还原: ATP ADP+Pi
NADP+
NADPH
(CH2O)
CO2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反应阶段 光反应 能量变化 光能转化成电能 物质变化 水在光下分解
电能转换成活跃 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转 换成稳定化学能
NADPH的形成 ATP的形成
CO2的固定 CO2还原及糖类 等有机物的形成
暗反应
练习
1、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转换成电能时,电子 水 NADP+,ADP和Pi 。 来自___,最终传递给 2、在光合作用中,电能转换成的活跃的化学 能,是指储存在 NADPH和ATP 中的化学能。 3、在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被固定时,既要 接受 NADPH和ATP 释放的能量,又要被 NADPH _________还原。
H+
NADPH
•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还形成了什么物质? 写出其反应式。 ADP + Pi + 能量(电能)
酶
ATP
(二)电能转换成 活跃的化学能
• 电能转换成的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什么 物质中? 贮存在NADPH 和 ATP 中
• 活跃的化学能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能量很容易释放,供暗反应阶 段合成有机物利用。
第二章
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
资料
• 粮食危机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的可耕地仅占世界总量的7%,需要 养活的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22%,满足 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事关重大。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通过生 物固氮为农作物提供氮素,可以使粮食 产量明显提高。
(一)光能转换成电能
• 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是什么性质? 叶绿素a失去电子后,变成一种强氧 化剂,需要获得电子,才能恢复稳态。 • 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从哪里夺取电子? 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使水分子氧化 生成氧分子和氢离子(H+)。 • 试写出水分子光解的反应式? 2H2O → O2 + 4H+ + 4e-
(二)电能转换成 活跃的化学能
• NADPH除了是携带一定能量的物质外, 还具有什么性质? NADPH是强还原剂。
• NADPH用来还原什么? NADPH在暗反应中可将CO2最终还 原成糖类等有机物,自身则氧化成NADP+, 继续接受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
光反应
• 场所: 叶绿体的囊状结构(类囊体)薄膜 • 条件: 光、色素、酶 • 过程: 水的光解: 2H2O NADPH的形成:
C、电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
D、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
练习
6、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在叶绿体基粒囊状 结构的薄膜上进行的是 ( D) A、 NADP+变为NADPH
B、氧气的生成
C、ADP转变为ATP
D、CO2的固定和还原
练习
7、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分别喂养同 样小鼠各一只,和长势良好的同样绿色植物各 一盆。与甲罩不同的是,乙罩内多了一杯氢氧 化钙溶液。两玻璃罩同在阳光下培养一段时间 后,甲、乙两个钟罩内的小鼠和植物各发生了 什么变化?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甲罩内的小鼠活着,乙罩内的小鼠死亡。 原因是甲罩内的绿色植物能正常进行光合 作用,而乙罩内的绿色植物因缺少原料(CO2) 不能进行正常的暗反应,使小鼠缺氧死亡。
练习
4、在光照条件下,某些色素能够吸收并传 递光能,将光能传递给少数叶绿素a,这时, 叶绿素a分子所处的状态为 ( D) A、被抑制、得到电子 B、被激发、得到电子 C、被抑制、失去电子 D、被激发、失去电子
练习
5、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同化伴随的能量 变化是 ( A) A、将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转换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B、光能转换为电能
种类 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作用中心 色素 作用 吸收、转换光能
(一)光能转换成电能
•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 什么变化? 失去电子,又得到电子 •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是怎么失去电子的?
天线色素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作用 中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这使叶绿素a被激活,失去电子(e)。
2C3 酶
CO2 C5 (CH2O)
(三)活跃的化学能 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 ATP和NADPH参与暗反应阶段的什么过程 的反应? C3的还原
• 在此过程中能量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场 所在哪? 活跃的化学能 → 稳定的化学能 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光 光
O2 e H+ H2O ADP+Pi ATP NADP+ NADPH
(二)电能转换成 活跃的化学能
光 光
O2 e H+ H2O ADP+Pi ATP NADP+ NADPH
类囊体
(二)电能转换成 活跃的化学能
• 2H2O→O2+4H++4e- ,水的光解产生的电 子和氢离子最终传递给什么物质,并生成 了什么物质?尝试写出物质变化的反应式。
酶
NADP+
+ 2e 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去哪里了? 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的 传递,最后传递给一种带正电荷的有机 物 —— NADP+。 • 最终的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分别是? 电子供体:H2O 电子受体:NADP+
(一)光能转换成电能
• 综上所述,光能是怎样转换成电能的? 在光的照射下,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 叶绿素a,连续不断地丢失电子和获得电子, 从而形成电子流,使光能转换成电能。
• 过程: 1)光能 2)电能
转换
转换
电能 活跃的化学能
转换
光 反 应
3)活跃的化学能
稳定的化学能
暗 反 应
(一)光能转换成电能
图中的A、B表示色 素,请问它们分别 代表什么色素?以 及各自有何作用?
A:作用中心色素
B:天线色素
(一)光能转换成电能
• 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的分类: 绝大多数叶绿素a及全部叶绿 种类 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天线色素 作用 吸收、传递光能
第一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叶绿体内进行的一个复杂的 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过程。 1)能量方面:光能 → 稳定的化学能
2)物质方面:水的光解并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 糖类等有机物的形成
人们要想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就必须对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过 程进行深入研究。
一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