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2(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为学生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即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微观世界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质组成的基础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分子和原子作为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2.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仪器。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物质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好奇心,从而引入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和原子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外观和结构。

同时,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状态,使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更深的理解。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例来说明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 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2、讲授新课:[实验3-2] 品红溶于水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

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

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糖溶于水、铁生锈等,引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思考。
2.基本概念: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比较它们的异同。
3.表示方法:教授分子和原子的化学符号表示方法,让学生动手练习。
4.性质与作用: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关注化学与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分子的扩散、原子的颜色等,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知识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布置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
7.课后反馈: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现象的看法,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和想象。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和原子,并简要介绍它们在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详细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介绍分子和原子的化学符号表示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书写化学符号。
6.结合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课件PPT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示范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课件PPT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示范课件1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并且知道 如何利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去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从而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来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再见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能从分子的角度认识品红溶于水的变化吗?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过氧化氢分子发生了 分裂,生成了水分子和氧 分子,生成了新物质,发 生的是化学变化。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能从分子的角度认识一下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变化吗?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由同种分子构 成的物质是纯 净物。
由多种分子构成的 物质是混合物,各 种不同物质的分子 相互间不发生化学 反应。
三、典型例题
例1.以下四位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知识探究】水 分子模型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讨论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这些分子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学性 质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水和酒 精的化学性质相同吗?氧气、液氧、固态氧都是由氧分子 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不能说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氧分子 (O2)
氢子 (H2)
二氧化碳分子 (CO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魔术“消失的水”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提问:“水为什么会消失?消失后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魔术现象,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使学生对微观世界产生兴趣。
-强调化学研究的微观领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分子与原子的性质、表示方法等展开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分子与原子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分子与原子的性质。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分子与原子的相关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其学习进度,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奥秘。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铁的生锈等,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作业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2)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必做题)1.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氮原子B.氮原子和氢原子C.氢分子D.氨气分子【答案】D【学业质量】2.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C.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D【学业质量】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氧气(O2)、水(H2O)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B .空气里的氧气分子与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C .硫在氧气中燃烧肘,硫原子和氧气分子都发生变化,结合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D .蔗糖放入水中很快就见了,这是由于蔗糖分子不断运动,脱离了糖块而扩散到水分 子中间去的缘故 【答案】B 【学业质量】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A .B .C .D .【答案】B 【学业质量】5.从如图所示的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红球表示汞原子,绿球表示氧原子)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solo 质量水平 难度f 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认识记忆B1 U L1 容易(0.9) 知道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保持化学性质,分子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理解掌握B2ML2中等(0.6)知道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理解掌握B2ML2中等(0.6)能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理解掌握B2ML2容易(0.7)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solo 质量水平 难度f 能判断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时分子之间的间隔,水蒸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水分子不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模仿应用B3RL3容易(0.7)A .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 .1个氧化汞分子由1个汞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学业质量】6.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 .【答案】C 【学业质量】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solo 质量水平 难度f 能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判断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原子或是分子 理解掌握B2RL3中等(0.6)知道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理解掌握B2ML2中等(0.6)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分析评价B4RL3容易(0.7)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理解掌握B2RL3容易(0.7)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solo 质量水平 难度f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与纯净物理解掌握B2ML2容易(0.8)7.氧化汞粉末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汞和氧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国赛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国赛一等奖

教学设计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前两单元我们已经学习空气、氧气等知识,从宏观认识了一些物质。

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的科学课、初中的生物课、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它们。

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第一,情景教学。

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洒香水的手绢、物质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

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

采用实验探究与漫画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明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三、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化学的研究对象,学习了空气、氧气的有关知识,具备了认识物质微观结构的一定条件。

但是从具体的宏观物质到抽象的微观粒子仍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跨越,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微观粒子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但是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验现象能够分析产生现象的本质,从而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

2、学法四、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一、教课方案思路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首次接触到的细小的粒子,在此以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

我在教课过程中依照新课程标准,联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纳多种教课手段来组织教课。

如演示实验、改良实验、增补分验、设计三维动画等。

我在教课方法上采纳了激趣──怀疑──驱动──反应四步程序教课法。

教课程序:创建问题情形,激趣──提出问题,怀疑──指引研究,驱动──指引剖析。

形成想象──稳固深入,反应沟通。

学习程序:明确问题,产生疑问──察看实验,记录现象──剖析现象,透析实质──借助三维动画,形成想象表象──依据想象,形成看法──理解看法,迁徙运用,表达沟通。

二、教课方案课题教课目的《分子和原子》讲课人学校1.认知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切存在,认识分子、原子的基天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看法,会用分子、原子的看法来解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能力目标:经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实质间互相联系的剖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想能力;3.感情目标:经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说,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经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行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虑问题的方法。

教课重点教课难点分子、原子看法的成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

成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领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一样。

教课方法教案导学、问题导思、实验研究、动画揭露微观的直观教课相联合。

仪器药品酒精、浓氨水、酚酞试液、胶头滴管、洒过香水的绢花、大小烧杯、试管、锥形瓶,分子间隔演示仪等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一、分子的真切存在。

【激趣】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着手实验,在衣服、纸创建情形、激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上、手上等处滴一滴医用酒发兴趣。

察看现象。

精。

【发问】你察看到了什么现象?回答:酒精挥发了。

经过生活中的【过渡】你知道这是为何吗?常有现象,启示思维。

【展现】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回答:闻到了花的香引导学生探【发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味,但看不见这类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凡游戏平台
对于普通诉讼时效,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A.1年B.2年C.3年D.5年 番泻叶的功效是A.泻下软坚,清肝杀虫B.泻热通便,消积健胃C.泻下通便,活血化瘀D.泻下通便,清热泻火E.泻下通便,清热回乳 根据《行政复议法》,我国的行政复议采取以()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复议方式。A.口头审查B.会议审查C.独任审查D.书面审查 换热器投用及停用步骤? [不定项选择]下列哪些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A、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地下商店B、设置在多层建筑第四层的网吧C、总建筑面积为7000平方米的多层商场D、150床位的多层病房楼 关于生殖器结核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A.月经稀少B.痛经进行性加重C.不孕D.下腹坠痛E.闭经 检测结果受血清TBG影响的是()</br>对甲状腺病变部位有诊断价值的是()</br>在评价甲状腺功能上价值最大的是()</br>有助于Graves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是()A.TT4、TT3测定B.TSH测定C.FT3、FT4测定D.TRH兴奋试验E.TSH受体抗体测定 对于立井贯通,先用小断面开凿,贯通之后再刷大至设计全断面时,其贯通容许偏差为。A.&plusmn;0.2mB.&plusmn;0.3mC.&plusmn;0.5mD.&plusmn;0.6m 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中有项单项否决。A.30B.31C.32D.33E.34 发包人采购的设备经过试车表明存在严重质量缺陷,需拆除并重新购置,下列关于该事件责任承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包人负责拆除,重新购置,合同工期相应顺延B.发包人负责拆除,承包人重新购置,追加合同价款并顺延合同工期C.承包人负责拆除,发包人重新购置,顺延合同工期但不 高钾血症时出现心律失常,首先采用A.10%葡萄糖酸钙B.5%碳酸氢钠C.10%氯化钾D.10%葡萄糖加胰岛素E.阳离子交换树脂 关于工期索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一延误是可索赔延误B.共同延误是不可索赔延误C.交叉延误可能是可索赔延误D.非关键线路延误是不可索赔延误 最早的工作绩效考评系统出现在。A.经验管理时期B.科学管理时期C.近代管理时期D.现代管理时期 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发热多不伴寒战A.疟疾B.大叶性肺炎C.伤寒D.流行性感冒E.急性肾盂肾炎 女性,24岁。因羊水栓塞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治疗,血压不稳定,尿少。吸氧浓度(FiO)80%时PaO10.6kPa(80mmHg)。为进一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拟加呼气末正压呼吸,但又担心加重循环负担、影响心输出量。因此需要作血流动力学监测,应选择下列哪种方法最有价值A.中 商业银行开展需要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的资格不包括。A.掌握所推介产品的特征B.具备相应的学历水平和工作经验C.具备相关监管部门要求的行业资格D.具备国家理财规划师资格 下列项不属于土地登记代理人的义务。A.按照委托人指示处理代理事务B.维护委托人的权益C.及时告知代理事务进展D.承担代理后果 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下列行为进行检查监督。A.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B.执行有关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C.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D.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E.执行有关人民币管理规定的行为 患者,女,20岁。溺水,救出时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由两人行心肺复苏术。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频率为()A.10~12次/分B.12~16次/分C.18~20次/分D.20~24次/分E.30~40次/分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 国家对部分重点中药材购销实行管理,下列属于第二类的为A.麝香B.杜仲C.牛黄D.甘草E.厚朴 WORD中,对艺术字的处理方式是A、图形方式B、文字方式C、图文混合处理方式D、图文分别处理方式 预防雷诺病发作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色施工导则》对节能措施作出了规定,下面属于该规定是()A.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B.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C.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D.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E.根据当地气候和 医学专家认为,平时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如果想怀孕,最好在停服避孕药个月以后再怀孕。 A、6个月 B、3个月 C、2个月 D、1个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为A.无明显症状B.疼痛是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C.桡骨骨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D.椎体骨折危害最大E.肋骨骨折可引起驼背和身材变矮 水分代谢 男性,26岁。糖尿病病程10年,胰岛素治疗。血糖未监测,时有低血糖症。近3个月眼睑及下肢浮肿,血糖300mg/L,尿蛋白排泄率1801&mu;g/min,WBC0~3/HP,颗粒管型少许,血尿素氮、肌酐正常。诊断考虑()A.胰岛素性水肿B.肾动脉硬化C.肾盂肾炎D.急性肾炎E.糖尿病肾病 JN43-58型焦炉在1、2火道和27、28火道之间未设废气循环孔。A.正确B.错误 栀子的主治病证不包括A.热病心烦B.阴虚燥咳C.躁扰不宁D.血热吐血E.湿热黄疸 恙虫病的特征性体征是A.玫瑰疹B.瘀斑C.皮肤紫红色结节D.焦痂E.红斑 催化剂总藏量 和少白细胞的红细胞相比,全血的特点是。A.可以同型或相容性输注B.可以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患者的携氧能力C.含血小板碎屑较少D.保存损害产物较多E.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几率较少 我国的卫生标准中,每升引用水中不得超过多少个大肠杆菌?A.1B.3C.5D.7 程控交换机各配线器应有装置。A、防火装置B、零线接地C、防雷接地 四大管道 过期妊娠应立即终止妊娠的指标,不正确的是A.胎儿体重&ge;4000g或胎儿生长受限B.12小时内胎动&lt;10次或NST为无反应型,OCT阳性或可疑C.持续尿E/C比值高D.羊水暗区&lt;3cm和(或)羊水粪染E.宫颈条件成熟 严禁在什么处所休息、饮食、乘凉或避风雨? 关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指A.氨基酸的排列顺序B.局部主链的空间构象C.亚基间相对的空间位置D.每一个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E.每一个氨基酸侧链的空间构象 方程表示。A.椭球面B.平面上椭圆C.椭圆柱面D.椭圆柱面在平面上的投影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