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考生版)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2、关于“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C、能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物理过程D、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3、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力就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核心概念,这主要体现了物理学中的哪种观点?A、落体定律B、惯性定律C、牛顿第二定律D、能量守恒定律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时,下列哪一个知识点是解决电路分析问题的基础?A、电场强度B、欧姆定律C、光的折射定律D、牛顿运动定律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作用在不同性质的物体上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但不一定同时消失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6、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讲解“光的折射”时,以下哪种实验最能直观展示光的折射现象?A、将一束光垂直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B、将一束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C、将一束光垂直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弧面部分D、将一束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弧面部分7、在一个完全弹性碰撞过程中,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小球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碰撞前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碰撞后速度分别变为(v′1)和(v′2)。

若(m1=m2)且(v1=−v2),则碰撞后的速度关系为:•A)(v′1=v1),(v′2=v2)•B)(v′1=v2),(v′2=v1)•C)(v′1=−v2),(v′2=−v1)•D)(v′1=−v1),(v′2=−v2)8、对于一个理想变压器,如果初级线圈匝数(N1)为1000匝,次级线圈匝数(N2)为500匝,当初级电压(V1)为220伏特时,次级电压(V2)是多少?•A) 110伏特•B) 220伏特•C) 440伏特•D) 550伏特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探究能力。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预测试卷二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预测试卷二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预测试卷二[单选题]1.如图所示为某一皮(江南博哥)带传动装置。

主动轮的半径为r1,从动轮的半径为r2。

已知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转速为n,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动轮做顺时针转动B.从动轮做逆时针转动C.从动轮的转速为D.从动轮的转速为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加长]根据传动装置的特点可知:从动轮应做逆时针转动,故选项B 正确,皮带轮边缘上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即:r1·2πn=r2·2πn',所以从动轮的转速为:,选项C.D均不正确。

[单选题]2.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不计重力的甲.乙两个带电粒子.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种类不同B.若甲.乙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则甲粒子所带电荷量较大C.若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量及运动的速率均相等,则甲粒子的质量较大D.该磁场方向一定是垂直纸面向里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由图知,两粒子均沿逆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两粒子均带正电;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两粒子均带负电。

故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种类相同,磁场方向可能垂直纸面[单选题]3.下列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C.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

水的内能不断增加D.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A项错误。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压力.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B项错误。

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内能不断增加,C项正确。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故物体内能的增加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还有可能是外界对其做功,D项错误。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
1 / 1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西方教育的识记与理解。古代西方较为著名的教育有古希腊教育、古罗马教
育等。古希腊教育在古风时代(公元前 8 世纪—公元前 6 世纪)以两种城邦教育制度最为著名:古代 雅典教育和古代斯巴达教育。其中,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和武士, 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故 C 项正确。 A 项:在征服古希腊以后,古罗马的教育系统从一开始的非正式系统,即以家庭教育为主,逐步接受 古希腊的影响,到古罗马共和国晚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并建立起具有古罗马特色的文法学 校、修辞学校等。其中,修辞学校招收 16 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能言善辩的雄 辩家和演说家为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古典时代(公元前 5 世纪—公元前 4 世纪中叶)是希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又以智者和智 者学派的出现为盛。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家致力于培养具有从事政治活动、处理个人和社 会事务的能力的公民,即智者。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 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与古代斯巴达教育相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2015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
学)题解析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的识记。《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
《雄辩家的教育》《演说术原理》《论雄辩术的培养》等,全书共 12 卷,主要探讨有关雄辩术的各 种理论问题。其中第 1、2、3、12 卷等,系统论述了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 教学方法论著。故 D 项正确。 A 项:《理想国》是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主要对他的政治哲学主张进行了详细论述。与题 干不符,排除。 B 项:《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论雄辩家》是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发表于公元前 55 年。在此书中,他谈论了一个 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和应该具有的品格。《论雄辩家》是以对话形式写的,但非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关于光速不變原理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光速在真空中的值为 3 × 10⁸ m/s,不随光的频率和波长而改变。

B.光速是所有物体都不能超过的速度极限。

C.光速在不均匀介质中是恒定的。

D.光速是时空的最基本的物理常量。

2、下列关于量子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子能量是连续的。

B.电子的能级是连续的。

C.电子的自旋是量子化的。

D.原子核的半径是量子化的。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牛顿力学三个基本定律?A. 惯性定律B. 加速度定律C.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D. 运动合成与分解定律4、物理学中用于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是什么?A. 向心力B. 向心加速度C. 向心运动D. 向心距离5、在演示过程中,观察到水发生了温度稳定现象,此现象表明:A. 水的吸收热量B. 水的释放热量C. 水的蒸发D. 水的凝固6、根据气体的状态方程PV=nR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改变容积,气体温度不变,则气体压强也不变B. 改变温度,气体压强不变,则气体体积变大C. 改变温度,气体压强不变,则加气体分子个数D. 改变气体分子个数,气体压强不变,则气体体积变大7、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逐渐停下来C.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需要力D. 物体的运动状态无需力就能改变8、关于光的传播和反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光线沿直线传播,当遇到反射面时发生反射B. 光在反射过程中遵循“光路可逆”原则C.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0,000公里D.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的极限值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题题目:简述牛顿第二定律,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一规律。

2015年上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

2015年上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A.演说家B.智者C.军人和武士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6.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生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与评价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传授知识B.发展能力C.培养个性D.形成品德1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情感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11.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12.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増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1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

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

(A)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B)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C)弹簧长度减去一半(D)弹簧长度减去3/42 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示。

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 A、V B、V C。

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

(A)V A=V B>V C(B)V A=V B<V C(C)V A<V B<V C(D)V A>V B>V C4 一个92238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82206Pb原子核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 )。

(A)6次(B)10次(C)22次(D)32次5 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处(d<R),固定一点电荷+q,用导线把球壳接地,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O处的电势为( )。

6 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和N分别钉有两铁钉,M和N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上距M点的P点系上一质量为m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段正好水平。

则为( )。

7 如图6所示,纸平面内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相切于O点,半圆形区域内分别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长为2R的导体杆OA绕过O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匀速旋转,t=0时,OA恰好位于两半圆的公切线上。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题(3)(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题(3)(教师版)
D、负点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D点的电势能
【答案】D 【解析】由静电感应可知,金属板MN带负电荷,负电荷在C、E两点的场强水平向左,但点电荷在C、E两点的电场方向不 同.故这两点合场强的方向不同,故选项A错误:点电荷和感应电荷在B点场强相加,方向水平向左,在D点的场强相减,水平 向右,故B点场强大于D点场强,选项B错误;由于点电荷左侧MN的电势为0,点电荷右侧无限远电势为0,左侧电势下降较 快。故B点电势较低,选项C错误;B点电势较低,负点电荷在B点电势能较大,故选项D正确。
6、在研究衍射时,可按光源和所研究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将衍射分为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两类,其中不是菲涅耳衍 射的是( )。 A、光源和所考察的点到障碍物为有限远 B、光源和所考察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为无限远 C、光源到障碍物有限远,所考查点到障碍物无限远 D、光源到障碍物无限远,所考查点到障碍物有限远
【答案】
【解析】(I)错误是小球在与地面的碰撞过程中会有机械能损失,故补偿的能量中应包含这部分损失,该学生的计算结果偏小。
原因可能是学生对物理过程没有分析清楚.忽略了与地面接触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正确解法是要使小球回到原高度,可提高它
下降的高度.即要使小球回到H (2)师:大家看下小球的运动过程是什么?
【答案】B
【解析】菲涅尔衍射的特点是光源和接收屏或其中之一与衍射屏的距离为有限远。
7、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竖直放置,环上套有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小球A和B。A、B之间用一长为/2R的轻杆相连。 开始时A在圆环的最高点,现将A、B静止释放,则( )。 A、B球从开始运动至到达圆环最低点的过程中.杆对B球所做的总功不为零 B、A球运动到圆环的最低点时.速度为零 C、B球可以运动到圆环的最高点
教师:很好,这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 问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2015年上半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2015年上半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2015年上半年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总题数:8,分数:40.00)1.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l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

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

A.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B.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C.弹簧长度减去一半D.弹簧长度减去3/4 √2.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解析:太阳光折射后形成的七种单色光折射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紫光、蓝光、青光、绿光、黄光、橙光、红光,图中a、b、c、d四条光线偏折程度逐渐减小,折射率逐渐减小,B选项正确。

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示。

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A、VB、VC。

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

A.VA=VB>VCB.VA=VB<VCC.VA<VB<VCD.VA>VB>VC解析:截图20160811150605.jpgA.6次√B.10次C.22次D.32次解析:5. 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处(dA.0解析:解析:球壳不接地时,内层感应出等量异种电荷-q(不均匀分布,因为内部电场线疏密不均匀),QQ截图20160811151048.jpg6.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和N分别钉有两铁钉,M和N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两者的高度差为ι0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上距M点ι/2的P点系上一质量为m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段正好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知识,杆中的电动势在右边磁场区域,从0开始随着时间增大,离开磁场后变为0;进入左边区域后,方向变为负向,电动势 从0开始随着时间增大,离开磁场后变为0,可知C正确,故选C。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5/8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8、【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选修1—1模块涉及电磁现象和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等内容。A选项
任务:
(1)简述玻意耳定律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完成“气体的等温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 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24分)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正确。
二、计算题
9、【答案】
【解析】【参考答案】
(2)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的启发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例如教师
可以这样提问:
①如果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那么它会做什么类型的运动呢? ②平抛运动中.物体的末速度方向可能与竖直速度方向相同吗? ③那么本题中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上的速度最后变成零了是为什么呢?
丁同学:可地球不会没有引力呀! 李老师:我们可以假设呀!讨论物理问题是可以假设的,不要在课堂捣乱,其他同学还有什 么意见吗? (同学们纷纷翻开物理教材看了起来。课堂很安静) 李老师:大家还有问题吗? (没有同学回应)
李老师:看来大家已经把初中学的物理知识还给你们的老师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
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我们在初中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知道 了吗?下面大家看看书上的实验.
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少小球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哪些因素影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 因素对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7
任务:
(1)说明教材所述“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少小球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实验:如图8.1-1,注射器下端的开口有橡胶塞,它和柱塞一起把一段空气柱封闭在玻璃管中。这段空气柱是我们研究的对 象,实验过程中它的质量不会变化。实验中如果空气柱体积的变化不太快.它的温度大致等于环境温度,也不会有明显变化。 1.实验数据的收集 空气柱的压强p可以从仪器上方的指针读出,空气柱的长度L可以在玻璃管侧面的刻度 尺上读出.空气柱的长度L与横截面积S的乘积就是它的体积V。
A、A B、B C、C D、D
7、如图6所示,纸平面内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相切于0点,半圆形区域内分别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一长为2R的导体杆0A绕过0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匀速旋转,t=0时,0A恰好位于两半圆的公切线上。若 选取从0指向A的方向为电动势的正方向,下列描述导体杆中感应电动势占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材料:
图示为某高中物理教材“库仑定律”一节的“探究影响电荷问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演示
实验。 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O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图1.2-1中P1、P2、P3等位
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2/8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2)已知图8中的θ=π/3,oa=ob=0.04m,求等腰梯形导线框abcd中的感应电动势,并指出感应电流的方向。(10分)
三、案例分析题
10、案例: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用手把活塞向下压或向上拉,读出体积与压强的几组数据。
2.实验数据处理 很容易发现,空气柱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空气柱的压强是否跟体积成反比呢?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检验这个猜想。 以压强p为纵坐标,以体积倒数1/V为横坐标,把以上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如果图象中的各点位于过原点的同一条直线 上,就说明压强跟体积的倒数成正比,即压强的确与体积成反如果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再尝试其他关系。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其带电量为q,以初速度v0从A点竖直向上射入真空中的匀强电场中。若电场方向水平 向右,粒子通过电场中的B点时,速率vB=2v0,方向与电场方向一致。试求A、B两点的电势差。
问题:
(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10分)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分)
D、弹簧长度减去3/4 2、雨后.太阳光入射到大气中的水滴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2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 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考生版)
试卷题量:12题 试卷总分:150分 试卷限时:120分钟 测评/引用码:6c72kbD
一、单项选择题
1、李老师用弹簧和物块做成如图l所示的弹簧振子演示振动图象。课前准备实验时,李老师觉得该弹簧振子振动频率过小,想 让振子的频率增大一倍,为此他将( )。 A、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两倍的物块 B、换一个质量为原质量一半的物块 C、弹簧长度减去一半
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顺理成章地意识到粒子除了受到电场力外还会受到重力作用,从而掌握相关知识。
三、案例分析题
10、【答案】
【解析】【参考答案】
(2)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的启发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例如教师
可以这样提问:
①如果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那么它会做什么类型的运动呢? ②平抛运动中.物体的末速度方向可能与竖直速度方向相同吗? ③那么本题中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上的速度最后变成零了是为什么呢?
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A→B→C变化过程,其压强随温度变化的p-t图如图3所 示。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体积分别为VA、VB、VC。则通过图象可以判断( )。
A、VA=VB>VC B、VA=VB<VC C、VA<VB<VC D、VA>VB>VC
4、. A、6次 B、10次 C、22次 D、32次 5、如图4所示,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处(d< R),固定一点电荷+q,用导线把球壳接地,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心0处的电势为( )。
4/8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答案】D。
2、【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太阳光折射后形成的七种单色光折射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紫光、蓝光、青光、绿光、黄光、橙光、 红光,图中a、b、c、d四条光线偏折程度逐渐减小,折射率逐渐减小,B选项正确。 3、【答案】D
11、案例 李老师在进行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教学时.将踢足球的图片投影到了屏幕上(如图9)。
李老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大家看屏幕上踢球的图片,你们能用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踢
球前、后足球的运动状态,并得出物理结论吗? (同学们相互交流了起来) 甲同学:踢球前足球不动,踢球后足球就飞了起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3.阅渎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气体实验定律”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
了解气体实验定律,知道理想气体模型。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理解气体压强和气体实验 定律。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气体的等温变化”一节中关于“探究气体等温变化规律”
内容如下:
问题:
(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15分) (2)针对该课堂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 活动等)。(15分)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3/8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四、教学设计题
1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试卷链接:/t/6c72kbD.html
1/8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A、A B、B C、C D、D 6、如图5所示,墙上有两点M和N分别钉有两铁钉,M和N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ι0一条不可伸长的 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M点的铁钉上,另一端跨过N点的光滑铁钉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上距M点ι/2的P点系上一质量为 m2的重物,平衡后绳的MP段正好水平。则m1/m2为( )。
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顺理成章地意识到粒子除了受到电场力外还会受到重力作用,从而掌握相关知识。
11、【答案】
【解析】【参考答案】
(1)课堂伊始教师运用了恰当的教学策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具有一个民主、相互争论、各抒己见的学习
氛围.为学生成功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①教师的提问行为方面 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的问题较单一,并且提问目标不明确,提出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启发性 不足,造成问而不答的课堂冷场现象,违背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 ②教师的评价行为方面 在丙同学出现错误的物理思维的时候,教师没有进行及时的修正;当丁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情理之中的疑问的时候,该教师 不仅没有针对学生的疑问给出有效的反馈信息,帮助丙和丁两位同学学习到正确的知识,而且打击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行为. 违背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