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临床路径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高血压临床路径

高血压临床路径

高血压临床路径【正文】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压长期超过正常范围。

本临床路径旨在提供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指南,以规范化和优化患者的医疗护理。

二、诊断1.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的定义:成人静息时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 高血压的分类: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的初步评估- 病史采集:包括症状、既往疾病、家族史等。

- 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脏、肾脏等方面的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指标、尿常规等。

3.确诊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评估血压的24小时变化情况。

- 靶器官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三、治疗1.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控:低盐食物、健康饮食习惯等。

-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减轻体重等。

- 运动治疗:适量的有氧运动。

2.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利尿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

-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进行药物的调整和组合。

四、管理与随访1.目标血压控制- 平均血压控制目标:收缩压<130 mmHg和/或舒张压<80 mmHg。

- 高危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收缩压<120 mmHg和/或舒张压<70 mmHg。

2.随访与复查- 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确定随访的时间间隔。

- 监测项目:包括血压、肾功能、血脂等指标的监测。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患者饮食指南、药物治疗方案等。

详细附件内容请参考相关附件文件。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原发性高血压:指无明显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大多数。

2.继发性高血压:指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少数。

高血压临床路径

高血压临床路径

高血压临床路径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高血压病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无并发症者(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高血压水平分级(1)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高血压病(疾病编码ICD10:),3级高血压或须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2.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压药的选择应考虑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 治疗目标:(1)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2)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3)年轻人或同时患有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

高血压临床路径

高血压临床路径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原发性高血压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 11)(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 1.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特殊高血压(1). 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明显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明显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

患者可以有血压明显升高造成的症状如头痛、胸闷、鼻出血和烦躁不安等。

(2). 难治性高血压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时,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

3.高血压水平分级(1).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4.简化的高血压危险分层(1). 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情况①. 危险因素指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BMI≥28kg/m2);②. 靶器官损害指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增厚或斑块、肾功能受损;③. 临床疾患指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高血压3级临床路径

高血压3级临床路径

高血压3级临床路径高血压3级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极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高血压3级的治疗效果,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症的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对高血压3级临床路径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高血压3级是指患者的收缩压超过180mmHg或舒张压超过110mmHg,且已经持续一段时间。

这种病症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并发症,如中风、心脏病、肾脏病等。

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高血压3级至关重要。

高血压3级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遗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例如,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这种病症;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也会导致高血压;此外,环境因素如长期精神压力也会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3级临床路径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诊断阶段:医生会通过血压测量、身体检查和病史询问等手段来诊断高血压3级。

2、治疗阶段:一旦确诊为高血压3级,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降压药、抗血小板药、利尿剂等。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减少盐的摄入、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

在某些情况下,手术治疗也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3、随访阶段: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高血压3级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从医生的建议: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2、定期测量血压:患者应该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并及时告知医生。

3、调整生活习惯: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健康、适当运动、减少压力等,以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4、积极治疗并发症:如果高血压3级导致了其他并发症,如中风、心脏病等,患者应该积极治疗这些并发症,以避免病情恶化。

总之,高血压3级临床路径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诊断和治疗高血压3级。

在治疗方法上,综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是治疗高血压3级的主要手段。

1、高血压门诊临床路径

1、高血压门诊临床路径

1、高血压门诊治疗临床路径高血压门诊临床路径一、高血压门诊诊疗流程(一)适用对象(ICD-I10.X02):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1、2级(低危、中危组)合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1、既往住院病史。

2、一周内连续非同日三次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如果三次测坐位血压都高于或等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3、CT或MRI排除脑梗、出血、占位等。

(三)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

(四)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

2、需要住院或并发症需要处理的在门诊无法治疗。

(五)门诊检查项目。

与疾病相关的检查项目:血脂,颅内多普勒血流图。

必须的姜茶项目:心电图,血糖,肝功能,肾功能。

(六)治疗常规1、改善生活行为:(1)减轻体重尽量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5。

(2)减少钠盐的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6g为宜。

(3)戒烟、限制饮酒。

(4)增加运动。

2、药物降压:(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

(2)β-阻滞剂:β阻滞剂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静息时心率较快(>80次/分)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时,常用的有美托洛尔。

(3)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可用于各种程度高血压,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压或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时。

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禁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时禁用速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优先选择使用长效制剂,例如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每日1次;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福达)20mg,每日1次;氨氯地平5-10mg,每日1次;拉西地平4-6mg,每日1次;维拉帕米缓释片120-240mg,每日1次。

一般情况下也可使用硝苯地平或尼群地平普通片10mg,每日2-3次;慎用硝苯地平速效胶囊。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并发心脏功能不全、肾脏损害有蛋白尿的患者。

妊娠和肾动脉狭窄、肾功能衰竭(血肌酐>265μmol/L或3mg/dL)患者禁用。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一、概述: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特发性高血压或原发性肾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确的原因导致的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

本文档旨在提供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路径,以作为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和管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的参考。

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病史采集:a.主诉和病史特点:患者主要就诊原因和症状表现。

b.相关疾病史:患者过去是否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史。

c.家族史:一级亲属是否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史。

d.是否存在危险因素:肥胖、高盐饮食、高胆固醇饮食等。

e.并发症:是否伴有靶器官损害。

2.体格检查:a.血压测量:正常血压范围为90/60 mmHg至120/80 mmHg,高于这个范围可判定为高血压。

b.心肺听诊:检查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异常表现。

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a.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b.尿常规:检测尿蛋白、尿糖、尿白细胞等指标。

c.肾功能:测定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d.血脂测定: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e.糖代谢指标: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2.影像学检查:a.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像学检查。

b.脑部CT/MRI:检查脑血管情况,排除脑血管意外。

c.腹部B超:检查肾脏结构和功能,排除肾血管异常。

四、诊断标准:1.血压分类:a.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Hg,舒张压<80 mmHg。

b.高血压分期:- 高血压1级:收缩压为130-139 mmHg,舒张压为80-89 mmHg。

- 高血压2级:收缩压为140-159 mmHg,舒张压为90-99 mmHg。

- 高血压3级: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100 mmHg。

2.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标准:a.常规血压检查:至少连续两次的血压测量结果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

b.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通过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13.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

13.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

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一、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ICD-10: 110. x00)o(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18)及2018ESC/ESH相关指南。

1.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o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2.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见表Do表1血压分类水平和定义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 正常高值血压120-139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3级高血压(重度)318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140和<80 和(或)80-89 和(或)90-99 和(或)100-109 和(或)N110 和V903.寻找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按心血管风险分层(见表2):表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4.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ICD-10: 110. x00)o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血生化(钾、钠、钙、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肌酢);估算的肌酎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或口服糖耐量试验(当空腹血糖>6. Immol 时测定)、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定(糖尿病患者必查项目)、尿蛋白定量(用于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24小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眼底、胸片、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以及踝臂血压指数(ABI)等、肾和肾动脉CT或超声。

高血压临床路径

高血压临床路径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一、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xx1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内科学(第八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及欧洲动脉高血压管理指(ESH/ESC)。

1.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规范的血压测定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见表1)。

表1 血压分类水平和定义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 和<80 正常高值血压120-139 和(或)80-89 高血压≥140 和(或)≥90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和(或)90-99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和(或)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 和(或)≥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和<90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3.寻找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按心血管风险分层(见表2):表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靶器官损害指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增厚或斑块、肾功能受损;临床疾患指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4.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xx11),3级高血压或需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高血压病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无并发症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标准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高血压水平分级
(1)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 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血压病(疾病编码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3级高血压或须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2.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压药的选择应考虑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 治疗目标:(1)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2)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3)年轻人或同时患有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

如能耐受,以上全部患者的血压水平还可进一步降低,建议尽可能降至120/80mmHg以下。

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逐渐实现收缩压达标。

2.治疗方案:(1)根据患者心血管总体危险程度和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2)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立即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3)药物治疗:①钙拮抗剂:长效制剂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短效制剂硝苯地片、尼群地平。

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贝那普利。

③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

④利尿剂(噻嗪类):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氨苯蝶啶、吲达帕胺。

⑤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

⑥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

⑦固定复方制剂:复方利血平口服常释剂型、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口服常释剂型、珍菊降压片。

新型复方制剂: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

(六)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七)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基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常规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尿酸、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

(3)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踝肱动脉指数、24小时动态血压、眼底检查。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NT-proBNP脑钠素、心肌酶三联、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钾。

(2)头颅CT、肾脏、肾上腺、颈动脉和肾动脉超声、CT、MRI。

(八)出院标准
1.血压达标。

2.症状改善。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血压难以控制,考虑难治性高血压。

2.考虑继发性高血压,需进转院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3.治疗过程出现并发症,需要转科或延长住院时间。

二、高血压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无并发症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