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 相互作用 章节复习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第4章 相互作用本章高效整合课件 鲁科版必修

第4章
相互作用
知识网络
力的概念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专题归纳
弹力 1.弹力的方向: 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弹力,其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或被压) 的物体.绳的拉力方向一定沿绳收缩的方向,轻杆的弹力方向则不一定沿杆的方 向. 2.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对于形变情况比较明显的物体(如弹簧),判断有无弹力时可由形变直接判断, 形变不明显的情况通常用下面两种方法判断: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 GA=20 N 的木块 A,已知木块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A=0.4,那么:
(1)使木块 A 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水平拉力 F 拉为多大? (2)如果再在木块 A 上加一块重 GB=10 N 的木块 B, 如图所示.已知 B 与 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B=0.2,那 么当 A、B 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所需的水平拉 力 F′拉为多大?
解析: 以物体 B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和重力作用,根据二 力平衡有 F=GB=40 N.
以物体 A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地面给予的向上的支持力 N 和它自身的重力,应有 F+N=GA,所以地面对物体 A 的支持力 N=GA-F=100 N-40 N=60 N.
又根据胡克定律有 F=kx,即 x=Fk=54000 m=0.08 m=8 cm. 答案: 60 N 8 cm
方法二: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 此方法关键是先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确定合力,然后进行受力分析确定 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 3.对摩擦力的理解 (1)摩擦力总是阻碍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不能理 解为阻碍物体运动.静摩擦力不一定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滑动摩榜力也不一定 发生在运动的物体上.
(2)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摩擦力作用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无 关. (5)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静摩擦力介于 0 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而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稍大,不过通常情况下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其 滑动摩擦力,即 Fmax=f=μN(N 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相互作用
知识网络
力的概念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专题归纳
弹力 1.弹力的方向: 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弹力,其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或被压) 的物体.绳的拉力方向一定沿绳收缩的方向,轻杆的弹力方向则不一定沿杆的方 向. 2.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对于形变情况比较明显的物体(如弹簧),判断有无弹力时可由形变直接判断, 形变不明显的情况通常用下面两种方法判断: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 GA=20 N 的木块 A,已知木块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A=0.4,那么:
(1)使木块 A 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水平拉力 F 拉为多大? (2)如果再在木块 A 上加一块重 GB=10 N 的木块 B, 如图所示.已知 B 与 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B=0.2,那 么当 A、B 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所需的水平拉 力 F′拉为多大?
解析: 以物体 B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和重力作用,根据二 力平衡有 F=GB=40 N.
以物体 A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地面给予的向上的支持力 N 和它自身的重力,应有 F+N=GA,所以地面对物体 A 的支持力 N=GA-F=100 N-40 N=60 N.
又根据胡克定律有 F=kx,即 x=Fk=54000 m=0.08 m=8 cm. 答案: 60 N 8 cm
方法二: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 此方法关键是先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确定合力,然后进行受力分析确定 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 3.对摩擦力的理解 (1)摩擦力总是阻碍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不能理 解为阻碍物体运动.静摩擦力不一定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滑动摩榜力也不一定 发生在运动的物体上.
(2)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摩擦力作用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无 关. (5)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静摩擦力介于 0 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而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稍大,不过通常情况下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其 滑动摩擦力,即 Fmax=f=μN(N 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 第4章 相互作用 4.1

学习目标
物理 必修1
第4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基础导学 疑难突破 典例精析 易错辨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1.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 2.理解重力的概念及方向,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重心与稳定的关系.
物理 必修1
第4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基础导学 疑难突破 典例精析 易错辨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物理 必修1
第4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基础导学 疑难突破 典例精析 易错辨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三、重心与稳定 1.重心 (1)定义: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作用效果看,可认为各部分所受
重力 作用集中于一点,即为物体的重心. 到的______
(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
形状 . ①物体的______ 质量 分布情况. ②物体的______
基础导学
物理 必修1
第4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基础导学 疑难突破 典例精析 易错辨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一、力的描述 1.力的概念
物体 和______ 物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力是______ 牛顿 ,简称牛,符号 N. (2)单位:力的单位是______ 形状 和___________ 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3)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的______ 大小 ,而且有______ 方向 ,力是______ 矢量 . (4)矢量性:力不但有______
物理 必修1
第4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基础导学 疑难突破 典例精析 易错辨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第4章
相互作用
物理 必修1
第4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基础导学 疑难突破 典例精析 易错辨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新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1《重力与重心》课件 (共25张PPT)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也叫物重,用符号G表示。
2.产生条件: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 地面上和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3.重力的大小:G = mg g=9.8 N/Kg=9.8m/s2
4.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
√X
重力大小的测量工具
【例题】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B.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C.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它受到的重 力越来越大 D.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g,只要m一定, 它受到的重力大小就保持不变
质量分布不均匀
实验法 数学运算法
想一想
重 心 的 位 置 是 否 可 以 改 变 ?
C
C
形状
重心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 质量分布情况
测试双层公交 的可倾斜程度
支持面
1
2
3
俯视图 正视图
播放
不倒翁原理
课后思考题:
当你坐在椅子上时,上半身保持直立 状态,两脚自然地垂直于地面,身体不能往 前倾,保持这种姿势,试试看,你能站起来 吗?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192021/3/192021/3/192021/3/19
谢谢观看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自然界的力现象无处不在
一.力的描述
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3.性质: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独立存在。
相互性;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产生条件: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 地面上和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3.重力的大小:G = mg g=9.8 N/Kg=9.8m/s2
4.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
√X
重力大小的测量工具
【例题】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B.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C.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它受到的重 力越来越大 D.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g,只要m一定, 它受到的重力大小就保持不变
质量分布不均匀
实验法 数学运算法
想一想
重 心 的 位 置 是 否 可 以 改 变 ?
C
C
形状
重心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 质量分布情况
测试双层公交 的可倾斜程度
支持面
1
2
3
俯视图 正视图
播放
不倒翁原理
课后思考题:
当你坐在椅子上时,上半身保持直立 状态,两脚自然地垂直于地面,身体不能往 前倾,保持这种姿势,试试看,你能站起来 吗?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192021/3/192021/3/192021/3/19
谢谢观看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自然界的力现象无处不在
一.力的描述
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3.性质: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独立存在。
相互性;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4章 力与平衡 本章整合

和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选项A正确;将a、b看作一个整体,竖直方
向:F=Ga+Gb,选项D错误;整体水平方向不受力,故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不存
在水平弹力,没有弹力也就没有摩擦力,选项B、C均错误。
答案 A
方法技巧 受力分析时如何防止“多力”或“丢力”?
(1)防止“多力”的有效途径是找出力的施力物体,若某力有施力物体则它实
知识网络体系构建
本章知识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力的合成与分解及其应用,第二
部分是共点力的平衡。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及其应用
合力与分力: 等效替代 关系,合力可以大于、
力的合成
与分解
小于或等于分力
遵守的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合力大小范围: |F1-F2|
≤≤
F1+F2
二、共点力的平衡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VIP礼包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VIP专享精彩活动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优惠活动,活动多多,优惠多多。
VIP专属身份标识当您成为VIP后,您的专有身份标识将被点亮,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P精品版全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鲁科版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4章第1节 重力与重心

第4章 相互作用
第4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目标导航 1.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生活、生产 中测量重力的方法.(重点)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重点) 4.会用悬挂法确定不规则薄板状物体的重心
位置.(难点)
新知初探 • 自学导引
一、力的描述
重力的图示.(g取10 N/kg)
解析:小孩所受重力大小G=mg
=20 kg×10 N/kg=200 N,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选定标度后,可作 出小孩所受力的图示,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重力的理解
学案导引
1.重力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2.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受重力一定相同吗? 3.重力加速度g随纬度、高度怎样变化?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 竖直向下 . 2.重力的测量 弹簧测力计 测出.测量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 静止 ,这样物体对测力计 时物体必须保持 ______ 的拉力才等于物体受到的 ______ 重力 ,体检时常 磅秤 来测量体重. 用______
想一想 1.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物体静止时对弹簧 测力计的拉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说 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同;但力的性质、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
用点都不相同.
三、重心与稳定 1.重心:(1)定义:研究重力对一个物体的作 用效果时,可以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视 为集中作用在某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
作用点 ,叫做物体的重心. ________
(2) 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形状和 质量分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 __________. 几何中心 上. 重心在__________ 2.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的高低会影响物 体的稳定性.重心______, 越低 物体的稳定性越高.
第4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目标导航 1.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生活、生产 中测量重力的方法.(重点)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重点) 4.会用悬挂法确定不规则薄板状物体的重心
位置.(难点)
新知初探 • 自学导引
一、力的描述
重力的图示.(g取10 N/kg)
解析:小孩所受重力大小G=mg
=20 kg×10 N/kg=200 N,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选定标度后,可作 出小孩所受力的图示,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重力的理解
学案导引
1.重力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2.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受重力一定相同吗? 3.重力加速度g随纬度、高度怎样变化?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 竖直向下 . 2.重力的测量 弹簧测力计 测出.测量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 静止 ,这样物体对测力计 时物体必须保持 ______ 的拉力才等于物体受到的 ______ 重力 ,体检时常 磅秤 来测量体重. 用______
想一想 1.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物体静止时对弹簧 测力计的拉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说 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同;但力的性质、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
用点都不相同.
三、重心与稳定 1.重心:(1)定义:研究重力对一个物体的作 用效果时,可以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视 为集中作用在某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
作用点 ,叫做物体的重心. ________
(2) 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形状和 质量分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 __________. 几何中心 上. 重心在__________ 2.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的高低会影响物 体的稳定性.重心______, 越低 物体的稳定性越高.
新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复习课件2

2021 •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下午12时20分41秒下午12时20分
•
2、重力的大小
怎么知道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1、公式 G=mg g = 9.8 m / s2
2、弹簧测力计
A、竖直 B、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力的大小
可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 (单位:牛顿 N)
5.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5、力的图示: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作图步骤: 1、选定合适的标度;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由 力的大小和所选标度确定;
弹性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在停止 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 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二)弹力 :
(1)定义: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
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发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
接触力
① 物体间相互接触
② 物体间发生弹性形变
(3)支持力和拉力都属于弹力。
练习1 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2. 绳的拉力:细绳的拉力沿绳子 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
试分析图中细杆或小球A所受的弹 力,并确定其方向。
A A
悬挂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AB
A
水平面上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思考:试分析图中细杆或小球A所受的弹 力,并确定其方向。
A 半球形的碗
A
(3)如图所示,用两根绳子分别把A、 B两个物体挂在天花板上,画出物体 B所受到的弹力.
下午12时20分41秒下午12时20分
•
2、重力的大小
怎么知道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1、公式 G=mg g = 9.8 m / s2
2、弹簧测力计
A、竖直 B、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力的大小
可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 (单位:牛顿 N)
5.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5、力的图示: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作图步骤: 1、选定合适的标度;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由 力的大小和所选标度确定;
弹性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在停止 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 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二)弹力 :
(1)定义: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
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发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
接触力
① 物体间相互接触
② 物体间发生弹性形变
(3)支持力和拉力都属于弹力。
练习1 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2. 绳的拉力:细绳的拉力沿绳子 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
试分析图中细杆或小球A所受的弹 力,并确定其方向。
A A
悬挂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AB
A
水平面上靠在一起 的两小球
思考:试分析图中细杆或小球A所受的弹 力,并确定其方向。
A 半球形的碗
A
(3)如图所示,用两根绳子分别把A、 B两个物体挂在天花板上,画出物体 B所受到的弹力.
新鲁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课时4.1相互作用(共85张PPT)

我国民间有句俗话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成语叫“孤掌难
鸣”,试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其中的道理。
解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每一个力的产生必须同时联系着
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知识链接:力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不管哪种力都离不
开两个物体。
主题 2:重力及其测量(重点探究)
问题:阅读教材中“重力及其测量”标题下的内容,回答下列
上看,可
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重心,重
心的位置与物体的
和
有关,物体的重心不
一定在物体上。
(2)稳定:当重力作用线落到物体的
倾倒。
外时,物体将
①运动状态 ②形变 ③弹簧秤 ④牛顿(或牛) ⑤带有箭头
⑥箭头或箭尾 ⑦作用线 ⑧地球的吸引 ⑨竖直向下 ⑩弹
簧秤
mg
作用效果
形状
质量分布
阅读课本
联系生活实践
科学语言概括
理解
阅读课本
联系生活实践
理解等效代替法
理解
3
基本相互作用
阅读课本
查阅资料
归纳推理
知道
重点难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及重心位置的判定。
教学建议:本节课需安排 1 课时教学。本节首先可从力的概
念入手来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表达比较抽象,是
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可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概念的内在含义。对重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1年11月2021/11/32021/11/32021/11/311/3/2021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1/11/32021/11/3November 3, 2021
鸣”,试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其中的道理。
解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每一个力的产生必须同时联系着
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知识链接:力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不管哪种力都离不
开两个物体。
主题 2:重力及其测量(重点探究)
问题:阅读教材中“重力及其测量”标题下的内容,回答下列
上看,可
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重心,重
心的位置与物体的
和
有关,物体的重心不
一定在物体上。
(2)稳定:当重力作用线落到物体的
倾倒。
外时,物体将
①运动状态 ②形变 ③弹簧秤 ④牛顿(或牛) ⑤带有箭头
⑥箭头或箭尾 ⑦作用线 ⑧地球的吸引 ⑨竖直向下 ⑩弹
簧秤
mg
作用效果
形状
质量分布
阅读课本
联系生活实践
科学语言概括
理解
阅读课本
联系生活实践
理解等效代替法
理解
3
基本相互作用
阅读课本
查阅资料
归纳推理
知道
重点难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及重心位置的判定。
教学建议:本节课需安排 1 课时教学。本节首先可从力的概
念入手来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表达比较抽象,是
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可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概念的内在含义。对重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1年11月2021/11/32021/11/32021/11/311/3/2021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1/11/32021/11/3November 3, 2021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 第4章 相互作用 3 本章高效整合

匀变速直线运动特例——自由落体运动
物理 必修1
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单元评估
物理 必修1
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单元评估
物理 必修1
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单元评估
物理 必修1
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单元评估
物理 必修1
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单元评估
巧用推论 Δs=sn+1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 量,即 sn+1-sn=aT2,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
-sn=aT2 解题 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 Δs=aT2 求解.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而言的.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 巧选参考系解题 动常以地面为参考系,有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也可巧妙地选 用其他物体作参考系,甚至在分析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为 了求解简捷,还需灵活地转换参考系.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单元评估
常用方法
规律、特点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速度、位移关系式,均是矢量式,使用时注 意方向性.一般以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 一般公式法 与正方向相反者为负. 1 s v = 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 v =2(v0+v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 平均速度法 运动.
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归纳
物理 必修1
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单元评估
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技巧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在高中阶段遇到的一种比较多的运动形式,在历年的高考 题中经常出现,掌握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常用方 法总结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N,10N,10N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把物体受到的力全部画出来
❖方法: 整体法:把运动状态相同的几个物体当成一 个整体,不考虑内力 隔离法 :把某个物体单独拿出来进行受力分 析
❖ 重为500 N的人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牵引重200 N的 物体,当绳与水平面成60°角时,物体静止不动,不计滑 轮与绳的摩擦,画出物体和人受到的力
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 摩擦力,给物体一水平推力F,g取10N/kg,则: ❖ 推力F为5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多大 ❖ 推力F为12N是,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多大? ❖ 物体运动过程中突然撤去推力,此时地面对物体?
的摩擦力为多大?
牛刀小试
❖关于重力、重心、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是几 何中心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自由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它受 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牛刀小试
❖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 B.在接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有弹力产生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桌子形变后要恢复原 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 D.木块对桌子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
牛刀小试
❖两弹簧秤平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乙的一端 系于墙上,两弹簧秤挂钩相连,当在甲的 一端挂钩上用4N的水平拉力拉甲时,甲乙 两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 B)
A.4N,0N B.4N,4N C.0N,4N D.2N,2N
牛刀小试
在弹性限度内,一根弹簧受到50N的压力, 长度由70cm变为50cm,求弹簧弹性限度
巩固旧知
❖(3)摩擦力是被动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 不一定有摩擦力的作用.
❖①滑动摩擦力是否存在可根据摩擦力的产 生条件作出判断.
❖②判断静摩擦力是否存在常用假设法(假 设接触面光滑,若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则 接触面间存在摩擦力)
牛刀小试
❖ 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在地球上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 运动状态无关,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 B.在地球各处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 C.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同一物体所 受重力 D.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 从赤道移到南极而变化
相互作用章节复习
❖三种性质力的比较 1.重力 产生原因:地球的吸引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体之间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大小:由弹性形变的大小决定,弹簧弹力F =kx 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巩固旧知
3.摩擦力 产生原因:接触物体间互相挤压并发生相对 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 大小:静摩擦力与引起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f=μN,由μ和N共同 决定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 向相反
巩固旧知
联系:重力的大小有时等于弹力的大小,但 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摩擦力,一定 有弹力,但有弹力,并不一定有摩擦力
巩固旧知
❖三种性质力是否存在的判断 (1)在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2)弹力是被动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 定有弹力作用. ①对有明显形变的情况,可由弹力的产生条 件直接判断,如弹簧发生形变,弹簧就会产 生弹力. ②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通常用假设法判断.
T
T
F
f G
G
小物块相对于木板向下匀速滑行,木板和斜 面相对地面静止,画出木块和木板受到的力
65.观念的新旧,意味着能否接受新生事物。 16.笨鸟先飞早入林,功夫不负苦心人。 108.现在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32.你父母养了你那么多年的恩情没个几百万是还不清的。 113.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47.再烦:也别忘记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 86.因为你穷。因为你丑。这都是你读书的理由。 24.好运不会总是降临在自己身上,努力,是唯一能站住脚跟的依靠! 51.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66.你总是这样,一边焦虑不安的担心未来,一边又大大方方的浪费生命,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3.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要面对生活,充满希望。 77.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72.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69.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33.今朝勤学苦,明朝跃龙门。 94.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 83.越努力,越幸运,若是不幸运,就一定是不够努力。 12.学问勤中得。 6.超前才能超众,多思才能多知。
250N/m
牛刀小试
❖关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C)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存在B.相对 运动的物体之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存在 C.只有相互挤压和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 粗糙物体之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D.只有相互挤压和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才有摩 擦力的作用
牛刀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