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讲义:第1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 标 准素 养 解 读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从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角度,评价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地位及影响。
3.从中外关联角度认识明清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差异。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不少士人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要波澜。
2.思想(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认为人皆有私,要顺“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1)特点: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思想①本体论: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认识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伦理学: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1)特点: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2)思想①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②认为臣对君的关系是平等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③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1)特点:倡导“经世致用”。
(2)思想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第5课_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_上课

李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两(阴阳二气) ; 王夫之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气(理在气中) ;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材料一:“君主以天下利皆归于己,以天下之 害尽归于人” ——《原君》 材料二: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奉我一人之淫乐。 ——《原君》 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原君》
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 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 不得为人乎?”李贽其核心思想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二)明末清初思想家
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指出君主是 “天下之大害”。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 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认为“工商皆本”的思想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1)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2)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 系,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3)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
春秋,产生 →战国,发展 →秦,遭到打击
→汉武帝时,成为正统 →宋明,新的发展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1)明清进步思潮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 家思想的范畴。 (2)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 批判传统,倡导 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个性解放、平等、 (3)他们试图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使儒 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发展儒学。 民主的务实精神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 经世致用
• 含义: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 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 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思考:“经世致用”思想继承了儒家思想 的什么特点? (敬鬼神而远之)积极入世,关注现实
•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思想有何影响?(课本)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解读: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 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 儒学思想的发展;认同明清时期儒学 思想中的“提倡个性” 这一价值观念。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请阅读教材P19序言及课本第一段 ,从 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历史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民族矛盾 尖锐,制统治日趋腐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并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王夫之是怎样批判 程朱理学的,完成下列表格。 程朱理学 王夫之
世界本原 方法论
道在气先
理在气中
格物致知 考察客观事物 唯心主义先验论 得到正确认识 私欲之中, 天理与人 存天理, 天理所寓 欲的关系 灭人欲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黄宗羲(1610 – 1695),浙 黄宗羲 江余姚人。曾参加抗清斗争。后长 期隐居。他的著作有《明夷待访 录》、《明儒学案》等。 《明夷 待访录》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 想,长期列为禁书。他的思想对垂 死的封建制度是个有力的冲击,对 我国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 过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17世纪中后期,有人称它为
宋明 明清
“理”“天 理”
危机
复兴、重新确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 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 立正统 受批判 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 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
5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李贽的思想主张
史料一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①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 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 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 史料二 余自幼读圣教,②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 可尊。所谓矮子观场,③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李贽《续焚书》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1)史料一表明李贽提出了对“理”的新认识。①说明李贽认为 “人伦物理”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2)史料二是李贽对儒学的新认识。②③说明李贽认为儒家思想 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1)根据史料一分析李贽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反映了什么实质 问题? 提示 主张:穿衣吃饭即为“人伦物理”,“理”就在人们日常 生活中。问题: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增强。 (2)史料二中作者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认识:儒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说 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1)概括史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 什么? 提示 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 下为主,君为客”。 (2)针对史料二中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其理 由是什么? 提示 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 (3) 史 料 三 中 王 夫 之 实 际 上 是 否 定 了 当 时 政 治 制 度 的 哪 些 方 面? 提示 家天下、世袭制。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新

学习目标
1、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 的社会历史背景。 2、识记并理解概括明清时期四 个进步思想家的进步主张。 3、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 的四个思想家的思想。
高考导航
高考对本课的要求多从儒家思想 发展演变的角度切入。学习时应 准确记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理解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并 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
结论:___________ 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思 _____ 考标准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思想主张 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 说的权威。
李 贽
材料三: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 人伦物理”(人之常情),追求物质 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天赋)。 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 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顺应 自己的喜好,发挥自己的特长)。 结论:_____________ 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李
贽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迫害致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 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 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处,并不 材料二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 是学来了孔子的教诲后才本事。如果 尝有是非耳”。 ------《焚书 》 (每个人要有本领)都必须从孔子那里 学习,那么在很古老的时代并没有孔子, 都是以孔子认为的对错为对错,所 那个时代的人难道不是人吗? 以从来没有对不对的。
王
Hale Waihona Puke 夫之黄宗
羲
顾 炎 武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历史背景 明末社会危机此起彼伏,明王朝内 外交困、危机四伏,一些士大夫努力寻 求改革社会的方案。他们猛烈抨击君主 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 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 的,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班级: 姓名: 学号:编者:钟丽梅审核:孟娇、梁桂秋时间:12\9\ 11 编号:005【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课内探究案一.背景⑴政治: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强化1.传统社会因素⑵思想:僵化的程朱理学和八股取士⑶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⑷学术: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⑴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2.新社会因素出现⑵风俗:拜金逐利风气⑶阶级:市民工商阶层兴起因此,适应新生产关系.新生产方式的客观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新的进步思潮,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注:由于社会条件限制,进步思潮却没有从根本上占据主导地位,也没有推动社会转型)二.“异端”思想家李贽“叛经离道”的李贽主张政治否定孔孟权威鞭挞程朱理学伦理认为人皆有私批判“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男女平等批判“三纲.五常”哲学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否定“天理”存在1.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2.在李贽的思想体系中,世界的本原是A.阴阳二气B.道C.理D.天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三.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观点阐释王夫之具有唯物思想“理在气中”“天下唯器(气)”理是客观规律(意识)气是物质世界世界是物质的认识论:形指感觉器官神指心理活动物指客观活动伦理:认为天理在人欲之中,承认人的情感.私利.物质符合天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抨击君主专制;否定“家天下”君臣关系:否定“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一是:二是:“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法治”取代“人治”《》《》《原君》是《明夷待访录》中一篇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 1.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2.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A.程朱理学已经不合时宜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C.商品经济的发展D.土地高度集中,社会贫富不均5.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A、程朱理学已经不合时宜B.君主专制制度C.商品经济的发展D.风起云涌的人民起义6.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四.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2.根值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这些反映的是什么思想?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 之旨、当世之务者,一 切不为”,(《亭林文 集》卷四) 顾炎武曾经写过的论文 : 《钱粮论》、《郡县论》 、《生员论》、《军制论 》、《形势论》、《田功 论》、《钱法论》
《天下郡国利病书》
经世致用思想
经世致用:一种治学方法,宋代后逐渐形 成。提倡研究学问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 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影响:p21
——《焚书· 何心隐论》
除却穿衣吃饭,无(人)伦物(理)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 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 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焚书· 答邓石阳》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 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明代宋应 星《天工 开物》中 所绘的大 型织机
明末李自成起义
1380年2月17日(明洪武十三 年正月十一日),朱元璋借 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废除 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将中书 省和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 ,相对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 地位,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 帝负责。相权、君权合一, 加强了中共集权。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
• • •
过程与方法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在批判中发展,内容较深奥,理解的难度系数较高。本节课主要采用 情境设计、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和自主性。
•
• • •
情感态度价值
1、教育学生要克服教条主义,学会独立思考。 2、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3、通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一、背景 1.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 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 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不少士人试图摆脱“ 四书五经 ” 的 束 缚 , 他 们 冲 破 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一潭死水的思 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重波澜。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二、主张 1.大加鞭挞 程朱理学 ,认为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 一的思考标准。
2.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以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了“ 存天理,灭人欲 ” 的理论基础。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如何评价李贽的“异端”思想? 精讲: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 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李贽的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 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其哲 学思想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其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仍坚 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答案: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 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 君贤相”(或“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 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答案: D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 蒙色彩(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课程标准:学思想的发展。
2011年高考大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具体理解如下)历史史实:阅读理解概念:经世致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理解记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
历史解释:结合政治、经济模块相关知识,分析李贽思想形成的社会因素,综合评价其思想主张;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形成的社会因素,综合评价其思想主张。
发展性选择:分析黄宗羲思想中的民主、民本因素,探讨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变迁。
分析经世致用的历史、现实价值。
分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多元解读,感悟其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
1、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政治日益腐败(2)、经济上: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农业、手工业、商业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3)、文化上: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肯定人欲,主张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批判专制制度,出现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
2、核心概念(1)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2)时间概念:①明朝:1368——1644 ②清朝:1636——1912。
★:【历史史实阐述】(基础决定高度)一、异端”思想家李贽(一)李贽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分析李贽的思想主张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1、“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并非生于三纲五常天理)……3、提出“万物皆生于”,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
摇撼了“”的理论基础。
(二)、思想特点:特点:将矛头直指和整个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三)、代表著作:【及时巩固】:1.(2011·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一)、王夫之1、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①、王夫之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思想体系。
②、他从哲学的根本问题人手,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由此颠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③、他还认为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伦理思想:他还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王夫之《黄书·大正》)。
(3)、政治思想:(4)、经济思想2、思想被收集在、代表作则是《读通鉴论》。
【及时巩固】:2、(2011·南京高三调研)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D.“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二)、黄宗羲1、根据材料分析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他公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还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下为主,君为客。
”“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1)、政治主张“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盖皆本也。
”(2)、经济上主张(3)、思想主张:治天下犹曳大木然。
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4)、提出了种种限制的理论和设想。
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他主张“是非决于学校”,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内阁,另设监察和咨询机关即“学校”。
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
2、代表著作3、评价: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及时巩固】:3、(2011·北京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三)、顾炎武根据材料分析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1、思想主张(1)、具有强烈的民族思想——,后人归纳他的思想为“”。
他认为:“只是改朝换代的事,保国也只是统治阶级的事;而“”则是民族、文化、道德的沦丧,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事,“保天下”则需要包括平民百姓都要有关心的。
后人将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后人有着强烈的激励作用。
(2)、在学风上:顾炎武主张“”,强烈反对八股取士、文化专制造成的不切实际的学风。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3)在政治方面,顾炎武反对2、代表著作【及时巩固】:4、(2011·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以下不符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主张的是()A.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B.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四)、明末清初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新在哪里?【及时巩固】:5.(2011·海南单科·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解释的多元性)1、结合政治、经济模块相关知识,分析李贽思想形成的社会因素,综合评价其思想主张;2、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形成的社会因素,综合评价其思想主张。
★:三、发展性选择:分析黄宗羲思想中的民主、民本因素,探讨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变迁。
1、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见《名师大讲坛P147》)★:衔接高考一、选择题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T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2.(2010·海南单科·7)“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3.(2008·宁夏文综·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4.(2008·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5.(2011·北京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6.(2011·辽宁铁岭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7.(2011·广东省六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8、(2011·山东济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A.封建王朝的更替B.国家危难和整个民族的沦亡C.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国家分裂9.(2011·山东济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经世致用”D.“工商皆本”10.(2011·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期中考)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1.(2011·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期中考)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正确评价是()A.都是片面的B.都是进步思想C.其局限性决定他们的思想都未能对历史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D.由于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代表,其主张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12.(2011·安徽名校高三第一次考试)2010年9月为纪念某历史人物,《光明日报》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