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兽教学设计
《炮兽》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

《炮兽》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炮兽》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炮兽》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1.2.2 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1.2.3 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炮兽》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掌握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展示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场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设计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古代战争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课文《炮兽》的背景和内容。
4.2 讲解课文分段讲解课文《炮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讲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4.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4.4 总结要点归纳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以及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方式5.1 作业布置5.2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读后感的质量,综合评价学生对《炮兽》这篇课文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战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战争和军事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正确运用科技,维护世界和平。
第七章:教学反思与改进7.1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炮兽》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

《炮兽》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炮兽》的基本情节、人物特征和文学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分析《炮兽》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炮兽》的故事背景、作者简介和作品特点。
2. 主要人物形象、关系和故事情节。
3.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4. 文学鉴赏方法和阅读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炮兽》的故事背景、作者简介和作品特点。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象征意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
4. 读写结合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学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炮兽》文本。
2. 参考资料:有关《炮兽》的研究论文、评论和背景资料。
3.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和投影胶片。
4. 黑板、粉笔和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炮兽》的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人物分析:分组讨论主要人物形象、关系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
4. 象征意义:分析作品中的象征元素,解读寓意。
5. 文学鉴赏:讲解文学鉴赏方法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6. 创作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文学创作实践。
7.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表扬和鼓励,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有关《炮兽》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创作展示:评估学生在文学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和表达等方面。
4.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分析能力、合作态度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作品:为学生推荐与《炮兽》主题相关或风格相似的其他文学作品,扩大阅读范围。
教学设计6:第3课 炮兽

炮兽【教学目标】1.概括本文的场景,感受“美丑对照原则”在各场景中的应用,体会场景的作用;2.探究小说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教学重难点】1.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烘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服务;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2017年的暑假,有这样一个电影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了国人的脑海中。
它再次激起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振奋了中国人的自信心。
这是什么场景呢?(放《战狼2》图片)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他是军舰上的一名乘客,他是一个乡下人,他是一个穿着农民服装的老头儿……他究竟是谁?他将要带着这艘军舰驶向哪里?他将要为我们呈现怎样震撼的场景呢?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场人兽大战。
二、雨果知多少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行为的西方作家。
他死时,法国致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
2.9岁开始写诗;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上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
3.一生经历坎坷,饱受屈辱,但不向强权屈服,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
4.他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5.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6.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三、《炮兽》情节简介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
他的对手正好是他的侄孙——勇敢善战的共和国远征军司令郭文(另译为“戈万”)。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炮兽》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炮兽》主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炮兽》,使学生了解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炮兽》是一篇讲述自然界中动物生存法则的散文,通过描绘炮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互动,展现了炮兽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
2.2 生字词解析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2.3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炮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互动等内容,深入领会课文所传达的自然界生存法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炮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独特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字典,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基本内容。
3.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揭示的自然界生存法则,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4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炮兽》的课后作业,包括作文、练习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炮兽》课文文本。
5.2 多媒体课件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包括炮兽图片、视频等素材。
5.3 字典、注释等辅助资料为学生提供字典、注释等辅助学习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炮兽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6.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人教版高二选修课程中的《炮兽》一课,该课程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北方军队中的“炮兽”在战争中的故事。
此教材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对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将选取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其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把握故事情节的要点;(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并了解其性格特点;(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提升其语言综合能力。
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理解小说中不同的情感表达;(2)通过分析小说情节,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意识;(2)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并了解其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2)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导入(1)让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章节,提高其课前预习能力。
(2)通过引入,导入本次课程的关键点,提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感受小说情节。
(二)课堂授课(1)讲解故事情节。
本次课程中将选择小说《炮兽》中的第一章,详细讲解主要情节及其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故事的情感表达。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情节,认识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形象特点、性格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炮兽”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的能力,拓宽视野。
(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了解“炮兽”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增强学生对家乡资源的了解,激发学生自豪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炮兽”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深入了解“炮兽”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实例分析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炮兽”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视频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分组讨论所需资料。
4. 互联网查询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炮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炮兽”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难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4. 实例分析:(1)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炮兽”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语文:《炮兽》教案(新人教《外国小说欣赏》)

《炮兽》教学设计盂县第三中学张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九三年》的故事梗概,能够准确的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本文场景描写的作用,学习并尝试运用场景描写渲染气氛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小说中将军对炮队队长的态度,理解将军赏罚分明的行为。
【教学重点】探究场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渗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帆船模型【教学流程】【教学设想】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归纳法,围绕《炮兽》中的人物形象展开教学.教学过程分为朗读导入、温故知新、教学目标、人物赏析、课内检测和课外探究六大步骤,将内容集中于8张幻灯片中。
本节课旨在鉴赏人物形象,探究场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场景描写的作用,体会雨果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鞠躬,请坐!)一、朗读导入[出示幻灯片一]“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
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没法挽救.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
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
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
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是哪位大家的文字呢?(生:雨果。
)[出示幻灯片二]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炮兽》,进一步去感受人物形象、探究场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板书题目、作者]二、温故知新[出示幻灯片三]上节课我们自主学习了《炮兽》,首先,请同学解读题目,并介绍小说的故事梗概。
(答案略)文学鉴赏的重要原则是“知人论世"。
下面,我们一起回忆作者相关情况。
(答案:雨果,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炮兽》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课文《炮兽》,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炮兽》的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2.2 课文《炮兽》的主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和支持主题的论据。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分享对课文《炮兽》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主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和支持主题的论据。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文阅读测试或问题回答,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2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通过主题讨论的参与情况和写作练习的反馈,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3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的协调情况和合作程度,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炮兽》的文本。
5.2 相关背景资料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切实把握小说的容与题旨。
3、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对刻画人物而言)。
二、过程和方法1、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烘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服务;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雨果对革命和人道主义所做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场景描写分析及训练。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撞城槌chuí一垛墙duò禀赋bǐng褥rù子桅wéi杆驯xùn服颠踬zhì锚máo索胳膊肘zhǒu摇曳yè剐guǎ铁锤chuí瞥piē见飓风jù合拢lǒng痉挛jìngluán一、雨果知多少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行为的西方作家。
他死时,法国致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
2、9岁开始写诗;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上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
3、一生经历坎坷,饱受屈辱,但不向强权屈服,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
4、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5、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6、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从叙事的角度看,小说《炮兽》属于全知视角。
介绍浪漫主义(见教参)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诗意统一。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搜集民间传说、民歌、民谣,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追求异国情调,对比,夸,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知识储备: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
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二、容主旨和人物。
1、问题引入。
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是炮队队长?还是那个神秘的老头(将军)?或者是炮兽?说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
2、相关容介绍。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国进行疯狂反扑。
他的对手正好是他的侄,勇敢善战的国远征军司令郭文(另译为“戈万”)。
而郭文背后,又有一个既富理想主义精神,又铁面无私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是国派来监督“过于仁慈”的郭文的。
在最后的决战中,凶狠残暴的叛军头子朗德纳克大败,从暗道逃跑,可是当三个小孩被困火海时,他却在刹那间良心闪现,返身回救,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当了俘虏,被判死刑。
郭文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便私自放走了他。
这样,郭文就触犯了革命的法律。
当郭文被送上断头台而人头落地时,判他死刑的公安委员代表、他的老师西莫尔登也在痛苦中开枪自杀了。
通过这一情节,雨果展开了对革命和人道主义的思考,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思想,把人道主义看成是永恒的、最高的原则。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
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发革命叛乱。
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
然而,他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
小说中那个被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
由于肩负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长布瓦斯贝特洛一人知道,作者也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
小说节选部分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
他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和性格。
在《炮兽》一节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很好地烘托出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了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
三、整体感悟,切分场景(一)场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1、例引路:那整队骑兵,长刀高举,旌旗和喇叭迎风吹荡,每个师成了一纵队,行动一致,有如一人,准确得象那种无坚不摧的铜羊头,从佳盟坡上冲下去,深入尸骸枕藉的险地,消失在烟雾中,继又越过烟雾,出现在山谷的彼端,始终密集,相互靠拢,前后紧接,穿过那乌云一般向他们扑来的开花弹,冲向圣约翰山高地边沿上峻急泥泞的斜坡。
他们由下上驰,严整、勇猛、沉着,在枪炮声偶尔间断的那一刹那间,我们便可以听见那支大军的踏地声。
他们既是两个师,便列了两个纵队,华迪贰师居右,德洛尔师居左。
远远望去,好象两条钢筋铁骨的巨蟒爬向那高地的山脊,有如神兽穿越战云。
……那一大队人马仿佛变成了一个怪物,并且只有一条心。
每个分队都蜿蜒伸缩,有如蠕形动物的环节。
我们可以随时从浓烟的缝隙中发现他们。
无数的铁盔,吼声,白刃,马尻在炮声和鼓乐声中的奔腾,声势猛烈而秩序井然,显在上层的便是龙鳞般的胸甲。
([法]雨果《悲惨世界》)2、场景的特点:通过绘画雕塑(瞬间、画面凝固)、小说(文字、画面连缀)、电影(视听、画面连缀)特点的比较了解:绘画、雕塑是典型画面的凝固;电影是由画面来直接讲述故事的;小说是用文字来讲述故事的。
电影中故事的延续靠的是画面的连缀,小说中故事的发展靠的是一个个场景的接续。
所以,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3、场景描写与环境描写的区别场景描写(场面、风景)由一个又一个场景连缀而成;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是某一段时间社会生活的横截面,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三个因素组成。
如,晚餐、宴会、战斗等。
(二)进入文本:初步体验,切分场景阅读小说,《炮兽》大致可切分为几个场景(如果你是导演,这场戏你认为应该分成那几个场景来拍摄?并给这几个场景你一个分标题)《炮兽》可以分为三个连续的场景:场景一:惊心动魄的炮兽肆虐。
(从开头到“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场景二:紧激烈的人兽大战。
(从“突然间”到“把舵索的……青铜脖子上”)场景三:跌宕起伏的赏功罚罪。
(从“斗争结束了”到结尾)四、场景例赏1、小说第三段,雨果运用了哪些方法把“炮兽肆虐”这一场面描写得惊心动魄?围绕“炮兽肆虐”展开的丰富的联想,极力渲染炮兽的凶猛,威力无穷。
首先,作者将滑脱的大炮在船上滚来滚去的情景用一连串的动词具体地描绘出来;其次,通过联想、想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来形容它的狂和威猛。
2、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
再也没有比这种无生物的愤怒更无情的了。
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
在文学作品中,词语往往根据不同语境具有不同含义和表达作用,试就上面加点词进行简要分析。
“报复”一词,将人的感情加到炮上,形象而传神地写出大炮正以巨大的力量毁坏着船只。
分析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及其作用。
作者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和排比来形容炮兽的狂和威猛,将这个没有生命的冰冷武器写得既有猛兽的凶狠,又有冥冥中不可知晓的灵性和能量。
大炮被写活了,它越是凶暴,越是残忍,就越显得人的无能和懦弱。
五、课后思考《炮兽》的故事发生在《九三年》的开头,《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出全书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
讨论:《炮兽》这一场景为突出朗德纳克侯爵作了哪些精心设计?(可以从情节、手法等方面思考)板书设计: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以爱制恶场景:炮兽肆虐惊心动魄人炮大战紧激烈赏功罚罪跌宕起伏第二课时一、对照名句,探究场景创作的方法——美丑对照雨果创作主“美丑对照原则”他认为:“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
”他的创作主“美丑对照原则”对照法是他在创作中最喜欢采取的方法。
在这篇课文的场景描写中他是如何运用他的对照法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场景一:1、炮兽的庞大、凶猛、威力无穷与人的渺小、怯懦、无能(全景)。
课文相关容:炮兽——(可适当探讨小说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炮兽”的恐怖)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拟人)。
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
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比喻、排比)。
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逃避,冲过,使人无法捉摸,粉碎障碍物,把人当作苍蝇似的压死。
人——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大炮被抛向前,一直朝人群冲过去,头一下子就压死了四个人,然后被船身向左右倾斜的力量拉回来,再推出去,又把第五个可怜的人碾成两半,再向左舷的船壁冲过去,撞坏了一门大炮……炮舱里一转眼间人都跑光了。
2、“勇士”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聚焦)课文相关容:1、船长布瓦斯贝特洛和大副利·维厄维勒虽然是两个勇士,也在楼梯顶上停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脸色发青,犹豫不决,向中甲板里面望。
(有一个人用胳膊肘儿推开他们,走了下去。
)2、布瓦斯贝特洛对利·维厄维勒说:“你相信上帝吗,骑士?”利·维厄维勒回答:“信的。
不信。
有时信。
”“在遇到风暴的时候呢?”“信的。
像现在这种时候也信。
”“的确,现在只有上帝能够救我们了”布瓦斯贝特洛说。
3、(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在楼梯底像一尊石像一样站着。
他用严峻的眼光望着这种破坏的情况。
他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法向炮舱里挪动一步。
)在这一场景里,炮兽越是凶猛,庞大,威力无穷越显得人的怯懦、渺小、无能,人越是怯懦、渺小、无能就越能显出炮队队长的勇敢,困苦越大,就越能显出人的力量的强大,这样的对照,为炮队队长的出场作了有力铺垫。
面对“炮兽”巨大的破坏能力,大家心似乎都充满了恐怖,连“勇士”都犹豫不决,只有老人沉着冷静。
这一对照暗示了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物所具有的临危不乱的优秀品格,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神秘的人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