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研究生课程计划-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自然环境及城市人居环境研究、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实际需要,有志于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高层次专门人才。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于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规划与设计的手法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绘图、制作模型的技能,并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及趋向,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具有与各类规划设计人员合作进行城市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园林及城市景观设计与单项设计等多方面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2.园林设计与理论3.城市规划与理论4.园林建筑设计与理论5.园林工程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延长1年。
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
同时,要求研究生有一定教学实践或专业的生产实践。
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说明(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为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
1. 学位课(18-21学分)(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学分(2)第—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3)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题3学分(4)园林建筑专题3学分(5)高级园林树木学3学分(6)城市设计3学分2. 选修课(10学分)(1)民族园林2学分(2)建筑构造设计2学分(3)园林植物培植与造景2学分(4)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2学分(5)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2学分(6)中外建筑史2学分(7)城市生态专题2学分(8)中西方建筑美学2学分(9)环境雕塑与壁画2学分(10)艺术设计简史2学分(11)景观环境设计2学分(12)风景名胜区规划2学分(13)景观生态学2学分(14)园林工程施工图设计(含竖向设计)2学分(15)古典园林专题2学分(16)园林手绘图表现技法(非园林专业需再跟读本科课程)2学分(17)城市地理学2学分(18)现代花卉发展动态专题2学分(19)地理信息系统2学分(20)现代传播学2学分(21)地形地貌学2学分(22)区域规划2学分(23)设计艺术心理学2学分(25)文献综述1学分研究生可以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也可以选修有关大学本科课程。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贯彻实施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关于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根据MBA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特点,结合我校MBA承办单位商学院——内含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两大块的实际情况,及具有我校特色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人才培养基地的需要,制定了本培养方案。
一、教师1、教师是MBA教育的主体力量,是MBA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担任MBA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应有高尚的人格,探索与开拓精神,认真与负责的态度,合理的知识、年龄和职称结构。
其中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并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或任现职五年以上的讲师的比例不少于90%。
2、MBA任课教师在授课学期的上一学期结束前一周,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交MBA教育中心,由教育MBA中心存档备案并在开学初一周内印发给授课班级。
3、MBA教育中心在MBA任课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前后,组织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考核与奖惩的参考。
中心同时把评估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表和评估结果由MBA中心负责保存,以备研究生院和上级主管部门抽查。
4、教师除担任教学任务外,其中具有硕士生及以上指导资格的教师还需要指导MBA学员的论文。
指导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员论文。
指导论文工作的评估,根据学员按期完成论文答辩程序的情况,论文质量评比与抽查结果及答辩通过人数的比例。
5、所有MBA任课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均为学校和商学院正式下达的教学任务,列入教师工作范围的考核内容二、教学MBA的课程共有四个类型:基础课、核心课、方向选修课与选修课。
1、基础课与核心课(必修课)基础课与核心课共有16门课,33个学分,除管理学为1个学分,商务英语为4个学分外,其余的均为2个学分。
基础课与核心课程为必修课,必修课的学习安排一般是:脱产班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在职班在1年半内完成。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学习
通过设置丰富的课程体系,包括必 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为研究 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积
累。
A
B
C
D
实习实训
引导研究生走进企业、事业单位等实习实 训基地,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术交流
组织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 ,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培养特色
个性化培养
根据研究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 ,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
能力。
学术交流
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促进研究生与国内外专家的学术
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训练
通过开设创新管理、创新思维等课程,培养研究 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鼓励研究生参与实践创新项目,提高其将理论知 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
鼓励研究生选修跨学科课程,拓宽知识面,激发 创新灵感。
质量保障措施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制定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和 指标体系,定期对研究生培 养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引入外部评价
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企业 和行业组织等参与评价,引 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培养质 量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估。
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奖惩机制,对优秀研究 生和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对培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学 院和导师进行约谈和整改。
深入学习各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框架。
各专业的研究方法课程
熟悉各专业的研究方法,掌握相应的研究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各专业的专业实务课程
了解各专业的实际操作和实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选修课程
城市规划硕士(代码:085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40
20
20
20
2.0
2.0
1.0
2.0
2.0
2.0
1.0
1.0
1.0
2.0
1.0
1.0
1.0
1
2
2
1
1
2
1
1
1
2
2
2
3
笔试、论文、设计
6.0
以下为应用型研究生专修课程(>=2学分
********
********
设计与实践
规划管理实践
60
60
3
3
3
2
笔试、论文、设计
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活动6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
学制:2.5~3年
课程设置:突出城乡规划实践导向,充分反映城乡规划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求有为期至少半年的实践环节。
8.0
以下为应用型研究生专修课程(>=2学分)
********
********
********
规划设计(Ⅱ)
景观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60
40
40
3.0
2.0
2.0
2
1
1
笔试、论文、设计
C
类
选
修
课
程
********
********
********
********
********
********
城市规划与设计(081303)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与设计(081303)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一)学科简介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造园专业,是我国第一个有关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学科。
1981年设立硕士点,1993年设立博士点,是我国唯一具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
本学科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现已建立了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城市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资源与遗产研究、园林建筑与工程、园林植物应用研究等多个研究方向。
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 12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7人,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占教师总数的 80 %,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 82 %,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有10人担任国际和国内相关学术团体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副秘书长等领导职务,30%的教师有国外留学和进修学习的经历。
教师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高,是目前国内同类学科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师资群体。
(二)培养目标在自然与生态、自然与文化资源管理、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园林建筑、植物应用、工程技术与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具有较为全面和综合的知识结构。
能及时了解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动态与趋向,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掌握风景园林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能力。
具有较为扎实的规划设计基础,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与各类规划设计人员合作进行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及城市景观设计与单项设计等多方面的能力。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研究方向1.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3.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与理论4.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5.城市绿地系统研究6.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四)学制与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2013城市规划专硕研究生专业课表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讲师
1-18周,每1周 1-2节,2区,5-206
讲师
1-18周,每1周 1-2节,2区,5-302
副教授
1-12周,每1周 12-14节,2区,11102
讲师
13-18周,每1周 8-10节,2区,10-302
(星期/节号) 五 六 日
备注
3-14周,每1周 7-9节,2区,5-205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实施与管理课类研究方向选修课学分2总学时36周学时3任课教教师江敬东城市与区域分析专业必修课2363杜宁睿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专业必修课2363彭建东城市遥感原理与应用研究方向必修课2363肖映辉地理信息科学研究方向必修课2363黄正东人居科学理论专业必修课2363周婕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研究方向选修课2363张军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方法信息技术及规划应用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22363633王国恩詹庆明国际设计工作坊研究方向选修课23618张明硕士英语公共必修课2724李艳硕士英语公共必修课2724王趁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363卢勇自然辩证法概论1183陈世锋任课教师职称一二314周每1周79节上课时间星期节号三四314周每1周1214节2区5206副教授副教授314周每1周35节2区11502教授314周每1周35节主教316教授314周每1周79节2区5208副教授314周每1周1214节2区5208教授教授314周每1周1214节2区5205314周每1周35节2区5315讲师118周每1周12节2区5206讲师118周每1周12节2区5302副教授112周每1周1214节2区11102讲师1318周每1周810节2区10302节号五六日备注314周每1周79节2区5205与张军老师一起上第614周在学院机房2区11310双周课程为实践内容不在教室内上课慧李晓峰老师一起上中外合作8月份在校外进行118周每1周34节2区5206118周每1周34节2区5302外进行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业学位,学制2年。本专业只接收建筑学专业的本科生。
参考书目
《高等数学讲义》(上、下册)樊映川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下册)徐循初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备注
专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码
085100
专业名称
建筑学
招生人数
30
研究方向
01建筑设计02城市设计03计算机辅助设计
考试科目
城乡规划学
招生人数
28
研究方向
01城市研究与规划02区域发展与规划03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04城市规划新技术05城市公共安全与防灾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44城市道路与交通④818城市规划原理复试:笔试:快图设计(6小时快图题)加专业英语;面试:英语口语与听力加专业综合。
参考书目
A组:《中国建筑史》(第六版)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四版)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建筑设计教程》鲍家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二版)朱家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版)朱昌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设计资料集》—8(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一版)(GB50352-200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建筑构造设计》(上、下)杨维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建筑物理》(第四版)刘家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B组:初试科目参见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参考书目。C组:初试科目参见物理学院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参考书目。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考研情况和信息介绍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考研情况和信息介绍南京大学是全国重点名校,规划专业实力很强,属于网传新八校,就业也是很受欢迎的。
今年考研的学弟学妹很多都开始复习了,下面先把考研基本情况介绍一下,有考研意向考南大的可以到考研资料联盟跟我交流,后面会继续分享一些考研经验和总结资料,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1、南大城乡规划学/城市规划专业招生专业方向及考试科目。
南京大学规划考研考察的知识面广,初试不考快题,要求考生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
南大规划专业招生分学硕- 083300城乡规划学和专硕- 085300城市规划。
学硕和专硕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都相同,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56城市规划基础、④447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具体招生方向和考试科目看下表。
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初试考试科目 备注083300 城乡规划学(学硕)085300 城市规划(专硕)01 城市研究与规划02 区域发展与规划03 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04 城市规划新技术05 城市公共安全与防灾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56城市规划基础 ④447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学制3年。
学硕招生26,专硕招生32。
复试笔试3605 规划与设计 (6小时快题)2、考试大纲重点和参考书目。
101政治和201英语是全国统考,这里就不细说了,请自行参考全国考纲。
356城市规划基础:主要考城市规划原理和城市建设史。
考试题型一般为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考试形式为笔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满分150分。
主要参考书目:(不等于考试范围)《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学校指定) 《城乡规划原理》张京祥 (推荐)《城市规划原理》全国城市规划职业制度管理委员会 (参考补充)《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史》 庄德林、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史纲》张京祥(参考补充)。
447城市规划相关知识:主要考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地理学和区域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地质专业(070704)研究生培养方案海洋地质学是研究海洋环境的演化历史、海洋资源的形成过程以及海洋在地球系统演化中作用的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和资源环境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能力、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朴实的作风与较深的文化素质修养的研究与教育专家。
1.硕士学位:掌握海洋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野外工作及实验技术,了解海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2.博士学位:系统地掌握海洋地质学及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野外工作能力和实验室分析操作技术,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向
根据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本校的优势、师资队伍与技术设备条件,南京大学海洋地质学主要研究方向和博士培养方向包括三个方面。
海洋沉积动力过程研究:海洋环境中的沉积物侵蚀、输运、堆积过程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海洋沉积动力学的方法(如悬沙数值模型方法、经验公式法、示踪沉积物法、沉积学和地貌学信息法、现场观测方法等)、海底界面物质交换过程、陆架沉积和地下水的地质环境演化信息、海岸带长时间尺度地表过程及数值模拟。
海洋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海洋中物质的来源、运移、沉淀和演化,海洋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地球化学行为,海水与洋壳玄武岩的相互作用、海洋铁锰沉积物地球化学、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及海洋环境污染历史、堆积速率的监测技术、河口海岸物质的来源与循环、以及海洋沉积记录中的古气候古海面古环境变化(过去全球变化)。
海岸带环境演化与管理研究:第四纪以来的海岸沉积环境演化机制、人类活动(工程建设等)的影响、海岸地区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与评价体系、海岸带管理技术,结合各类海岸工程建设,直接为海岸带开发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三、招生对象
地球科学及相邻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及硕士毕业生,如地理学、地质学、大气
科学、土壤学、水文与水利科学、海洋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相关的工程学科,亦可选自政府及企业部门具有相关领域从事规划、工程与管理的人员,拟深造的在职人员,年龄限度可放宽至40岁。
四、学习年限
硕士:两年半
博士:三年(在职人员最长不超过七年)
硕博连续:最短为四年,最长不超过六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秋 2学分
2.自然辩证法春 2学分
3.硕士英语秋 4学分B类:
1.现代自然地理秋 3学分
2.规划理论与实践春 3学分 3.地理信息系统春 3学分C类:
1.海洋沉积动力学(逢单年份)春 3学分
2.海洋地质学进展春 3学分
3.海洋生物地球化学(逢双年份)秋 3学分
4.海洋野外调查方法秋3学分D类:
1.河口及浅海动力学(逢双年份)春 2学分
2.环境地质学(逢单年份)春 2学分
3.海岸工程学(逢单年份)秋 2学分
4.海洋沉积学导论秋 2学分
5.可持续发展概论(逢单年份)秋 2学分
6.海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制图(逢双年份)春2学分
7.年代学(逢双年
份)秋 2学分
8.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逢单年份)春2学分
9.微体古生物秋 2学分
(A类课须全选,B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段专业主干课) (二)博士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博士英语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进展
海岸海洋环境
自然地理学进展
六、教学与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着重启发式教学,培养研究生独立钻研与分析能力,注重在科学研究课题的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能力。
考核方式:
1.学位课程结束后有严格的综合考试,综合考试合格者,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工作;
2.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研究基础上,撰写学术论文或工作报告,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
3.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完成相关的野外研究、室内实验及教学工作。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通过科学研究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培养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学位论文选题:应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与先进性并与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在国家重大建设工作中发挥作用。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与导师的科研方面结合、为导师科研的组成部分,需选择该领域国际前沿课题,难度较大,其成果对科学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事业有较重要的推动作用;
2.学位论文的答辩:本专业将按南京大学对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总体要求,严格论文的评阅和答辩程序。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反映本学科发展前沿,反映博士生已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门科学技术,应是研究生本人的原始研究成果,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较高的创新性;硕士学位论文应报道研究生本人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八、质量监测
1.检验本专业毕业博士生、硕士生在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国家企业中实际工作能力,是否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检验专业研究方向设置在国内、国际科技界的需求及所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的市场价值;
2.对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各培养环节及时监测,按时达到对博士生、硕士生必需达到的量化指标(完成必需的学位前论文等)及时调整,使在校期间严格按培养目标进行;
3.对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进行追踪调查,导师将在一定时期内对博士生、硕士生作继续帮助、指导,使毕业生在学术上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