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合集下载

关于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分析

关于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分析

关于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分析生态环境地质是地质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地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在当今社会,地质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地质的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关的技术分析。

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是多样性。

地球的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导致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地质特点差异巨大。

在岩石、土壤、水文地质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生态环境地质的研究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是相互关联。

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着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分布和演变。

不同类型的岩石、土壤对植被生长和土壤侵蚀产生不同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则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生态环境地质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系统,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

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是动态性。

地质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出动态变化。

随着地质条件的变化,生态系统也将发生相应的演变。

古地貌演变、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质事件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态环境地质的研究要注重对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分析和监测。

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是脆弱性。

地球的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地质环境脆弱性逐渐加剧,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态环境地质研究要注重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在生态环境地质的研究过程中,科学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技术分析是生态环境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地质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有效地预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演变和环境质量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地质调查与地质评价是生态环境地质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地质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价,可以获取大量的基础资料,为生态环境地质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遥感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

生态地质调查

生态地质调查

生态地质调查引言生态地质调查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分析地质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数据,以揭示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地质调查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态地质调查的概念、重要性以及调查方法和案例。

一、生态地质调查的定义生态地质调查是指对地球表层的生物群落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的系统性调查研究。

它旨在了解生态系统中的地质因素对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生物群落对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生态地质调查将地质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二、生态地质调查的重要性1. 环境保护:生态地质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的状况,找出环境问题的根源,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生态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2. 生态平衡:地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分布和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生态地质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地质条件对生物群落的调控机制,以及生物群落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从而维护生态平衡。

3. 可持续发展:生态地质调查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演变趋势,我们可以为资源利用、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三、生态地质调查的方法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工作。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样分析,可以获取生态系统的关键数据。

野外调查主要包括地质地貌调查、植被调查、动物调查等。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为了验证和深入理解野外观察所得到的结果。

通过针对特定因素的实验设计,我们可以控制其他干扰因素,准确地研究地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数字模拟:数字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和进行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模拟不同地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生态地质调查的案例分析1. 研究地质因素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某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地质因素对湿地植被分布和物种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

详述环境地质调查内容

详述环境地质调查内容

详述环境地质调查内容一、引言环境地质调查是指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系统、全面、综合性的地质调查,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等与环境相关的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地质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二、环境地质调查的重要性和目的环境地质调查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了解地质环境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可以全面了解地质环境的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而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2 防治地质灾害环境地质调查可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为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减少灾害损失。

2.3 建设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环境地质调查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地质资料,保障工程的稳定和长期运行。

2.4 指导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环境地质调查可为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损害。

三、环境地质调查的内容环境地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地理地质调查通过地勘资料、航空遥感图像等,获取研究区域的基本地理地质信息,包括地貌、地势、河流、湖泊等的分布特征。

3.2 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利用调查主要研究土地开发和利用状况,包括农田、建筑用地、森林和湿地等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方式。

3.3 地质构造调查地质构造调查主要了解研究区域的构造特点,包括断裂、褶皱等构造形态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3.4 地下水调查地下水调查是研究地下水资源分布、地下水动态变化和地下水质量状况的基础性工作,对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3.5 土壤调查土壤调查主要研究土壤的类型、质地、肥力和污染状况,为农业生产、土壤修复等提供基础数据。

3.6 环境质量调查环境质量调查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多个方面,通过监测和采样分析,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源。

四、环境地质调查的方法与技术环境地质调查依靠一系列的方法与技术,以获取准确、全面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4.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采样、测量、观测、取表样和调查记录等。

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调查问题的初步探讨

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调查问题的初步探讨

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调查问题的初步探讨任传涛,陈桂虎,郭文科,张 龙(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摘 要: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出现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有必要进行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调查,来解决矿业发展和环境不平衡的问题。

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大规模开采已经出现土地资源被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和诱发地质灾害的问题,恢复和治理地质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因此可以通过危险岩体清除、废石回填、恢复土壤和植被,还原地形地貌,来恢复土地资源;通过绿色矿山治理手段和生态恢复措施,实现东北地区绿色矿业的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绿色使用;利用先进技术和环境监测手段,建立全方面防治系统,防治矿山地质灾害。

通过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现东北地区矿产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0-0185-2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ge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of mines in Northeast China REN Chuan-tao, CHEN Gui-hu, GUO Wen-ke, ZHANG Long(Mudanjiang natural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Mudanjiang 1570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appear, which cause damag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geologic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mines in Northeast China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ining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imbalance. The northeast region is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and various types, but large-scale mining has led to the problems of land resources destruction,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s. It is urgent to restore and harnes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land resources can be restored by removing dangerous rock mass, backfilling waste rock, restoring soil and vegetation, and restoring topography and landform; green mining development and green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green mine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asure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an be established by using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ea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Harm.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industry in Northeast China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Keywords: Northeast China; mine; geology; ecological environment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基地,开发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

环境地质调查内容

环境地质调查内容

环境地质调查内容一、前言环境地质调查是指为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环境状况,评价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等目的,对该地区进行系统、全面、深入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内容1.地质背景地质背景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岩石类型、构造特征、沉积历史等基本情况。

通过对地质背景的了解,可以揭示该区域内自然灾害(如山洪、滑坡等)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的水文条件和岩土水力学特征。

通过对水文地质环境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内各种水体(如河流、湖泊、渗漏水等)在数量上和品质上的情况,并为该区域内的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土壤环境土壤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土壤性质、组成结构以及与植被之间的关系等情况。

通过对土壤环境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内土壤的肥力、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情况,并为该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地下水的分布、运动方向和水质特征等情况。

通过对地下水环境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可行性,并为该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各种矿产(如金、银、铜、铁、锰等)分布情况和储量。

通过对矿产资源的调查,可以了解该区域内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可行性,并为该区域内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6.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岩土工程建设所需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岩土力学特性、岩土结构稳定性等。

通过对工程地质环境的调查,可以为该区域内的岩土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方法1.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指调查人员到实地进行对目标区域进行实地观察和采样的方法。

现场勘查可以直接了解该区域内的岩石、土壤、水体等情况,是环境地质调查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2.实验分析实验分析是指通过对采集回来的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分析,了解其成分、结构和性质等情况。

探寻生态系统运行与演化的秘密——生态地质调查思路及方法解读

探寻生态系统运行与演化的秘密——生态地质调查思路及方法解读
第三,生态功能区划考虑生态地质条件的制约与影响 不够,缺乏科学的生态地质单元指导和精细生态地质作用 过程调查成果的支撑。
第四,以往所形成的各类调查数据库缺少地上地下一 体化的多门类全要素数据组织管理平台和多专业要素的大 数据分析,不能满足目前不同尺度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 护与系统修复的切实需求。
> 湿地追云的传说 08
生态地质调查的总体部署是分全国—重 点地区—典型地段 3 个层次开展生态地质调 查工作,注重 3 个层面工作的相互衔接,调 查分析不同尺度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空 间的分布变化,成土母岩、地质构造、水文 地质要素、土壤 、地形地貌等生态地质条件, 以及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地质问题分布状 况,划分全国及重点地区生态地质单元,开 展生态地质分区评价,综合分析生态地质条 件与生态空间分布变化的特征及其内在关系。
生态地质调查的问题意 识与追问之思
> 生态地质系统示意图
我国对区域地质、土壤与森
06
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 调查研究。几十年来,相继完成了覆盖全国与部分 地区的 1:20 万、1:25 万与 1:5 万系列比例尺的区域 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 全国开展了 2 次土壤普查、9 次森林资源调查、2 次 草地资源调查、2 次湿地资源调查、2 次土地利用详 查、1 次地理国情普查,以及多尺度自然地理、农业、 林业、国土的综合区划与生态功能划分。近年来, 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实施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农 业地质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全国自然资 源遥感综合调查等项目,以及借鉴俄罗斯生态地质 调查工作经验,完成了“1:25 万铁岭市幅生态地质 调查”和“大巴山地区 1:5 万生态地质调查”试点, 构建了地质调查与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之间的桥梁。 可以说,以往的地质调查、土壤调查、生态调查的 丰硕成果,为开展全国生态地质调查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但在当今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 通过总结以往相关工作成果,我们认为还存在以下 4 方面问题:

环境地质调查

环境地质调查

环境地质调查篇一: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调查试点和研究总结阶段,其技术要求也正在编写之中。

本要求暂时供1:250000和1:50000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时参考。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而进行的一项新的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是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基础性地质调查。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学、土壤学、地貌学、生态学及其它有关地球科学的方法、理论,调查人类和生物群体赖以生存的岩石圈、地下水圈和地表水圈。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岩石、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植被群落及其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环境下发生变化的地球动力作用、地球化学作用和其它现代地质作用等。

1.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1)基本查明测区内的基础地质、水资源(包含地下水和地表水)、土地资源、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等的存在状态、性质与特征;(2)综合评价测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影响;(3)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等。

2.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1)充分收集测区内已有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地球化学、遥感、气象水文、土壤、资源开发、生态等方面的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进行调研、野外踏勘等工作,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写项目设计书。

(2)进行野外调查工作,主要包括:(A)基础地质调查,以收集已有资料为主,补充必要的野外调查;(B)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C)水文地质(包括地表水)、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地质灾害)调查;(D)土地资源调查;(E)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F)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调查;(G)其它有关的调查工作,包括放射性生态调查、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引起的环境效应等。

关于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分析

关于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分析

关于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分析生态环境地质是指研究地球表层环境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科学领域,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和实践措施。

具有以下基本特点:首先,生态环境地质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

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态群落,地质因素是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地质研究的是地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次,生态环境地质对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这个背景下,生态环境地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再次,生态环境地质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生态环境地质不仅涉及地质学、生态学,还涉及生物学、环境科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最后,生态环境地质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生态环境地质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实践学科,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在技术方面,生态环境地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质调查技术。

地质调查是生态环境地质的基础,通过地形地貌、地下水、地质构造、岩层成分等方面的调查,为生态环境地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其次,土壤与水质分析技术。

土壤和水质是生态环境地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采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包括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分析等方法。

再次,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技术是生态环境地质的重要手段,包括远程遥感监测、传感器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

最后,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技术是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性最强的技术之一,通过生物修复、植被恢复等技术手段,可实现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促进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

总之,生态环境地质科学研究和相应的应用技术,为探索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就是近年发展起来得一项新得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调查试点与研究总结阶段,其技术要求也正在编写之中。

本要求暂时供1:250000与1:50000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时参考。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就是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为区域经济得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而进行得一项新得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就是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得基础性地质调查。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就是在区域地质调查与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得基础上,采用地质学、土壤学、地貌学、生态学及其它有关地球科学得方法、理论,调查人类与生物群体赖以生存得岩石圈、地下水圈与地表水圈。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得主要对象就是岩石、土壤、地下水与地表水、植被群落及其在自然与人类活动环境下发生变化得地球动力作用、地球化学作用与其它现代地质作用等。

1.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得主要任务
(1)基本查明测区内得基础地质、水资源(包含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地资源、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等得存在状态、性质与特征;
(2)综合评价测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与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得影响;
(3)在综合评价得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得措施、建议等。

2.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得主要工作内容
(1)充分收集测区内已有得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地球化学、遥感、气象水文、土壤、资源开发、生态等方面得资料与综合研究成果,进行调研、野外踏勘等工作,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得基础上编写项目设计书。

(2)进行野外调查工作,主要包括:(A)基础地质调查,以收集已有资料为主,补充必要得野外调查;(B)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C)水文地质(包括地表水)、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地质灾害)调查;(D)土地资源调查;(E)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F)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调查;(G)其它有关得调查工作,包括放射性生态调查、旅游资源与矿产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引起得环境效应等。

(3)样品采集、实验测试、室内综合研究及数字图库得建立。

在以上调查研究得基础上,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新方法技术,动态评价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地质环境得变化及发展趋势、评价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可能产生得影响、评价测区内得生态地质环境容量与质量现状,提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得措施与建议等。

调查成果要以数字与纸介质两种形式表示,数字成果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修订得《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与《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以及其它相关标准。

要建立空间生态环境地质图库。

3.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1)要明确并突出“3S”技术在调查中得应用。

要明确测区内可利用得航、卫片类别、精度,明确所使用得解译手段、数据采集记录手段、GPS仪器类型、测量精度、GIS平台类别等。

收集得历史资料与本次调查获得得资料要进入空间数据库。

要真正做到“3S”技术得有机结合。

(2)要突出反映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对象得动态性。

开展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得主要目得之一就就是要调查评价区域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得发展变化规律。

动态性包括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得区域性动态(生态水位、资源得质与量)变化、地面沉降量变化、土地盐碱化、土地沙漠化、土地沼泽化、土地贫瘠化与石漠化,微地貌得变化等。

这些动态变化要用GIS可视化表示。

(3)要突出揭示生态区域变化与地质环境变化之间得内在关系。

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出切实可行得方案。

(4)空间数据库平台为Arc/Info。

(5)参照执行得主要技术标准就是:
DZ/T0001-91《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DZ/T158-95《1:5000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
ZB/TD10004-89《1:50000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GB/T14158-93《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规范》
DZ/T0151-95《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一、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得主要任务就是
(一)基本查明测区内得基础地质、水资源(包含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地资源、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等得存在状态、性质与特征;
(二)综合评价测区生态地质坏境质量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与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得影响;
(三)在综合评价得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得措施、建议等。

二、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得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充分收集测区内已有得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地球化学、遥感、气象水文、土壤、资源开发、生态等方面得资料与综合研究成果,进行调研、野外踏勘等工作,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得基础上编写项目设计书:(二)野外调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基础地质调查,以收集已有资料为主,补充必要得野外调查;
2、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
3、水文地质(包括地表水)、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地质灾害)调查;
4、土地资源调查;
5、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
6、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调查;
7、其它有关得调查工作,包括放射性生态调查、旅游资源与矿产资源状况及其开
发引起得环境效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