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儿童美术分级标准

儿童美术分级标准

儿童美术分级标准儿童美术教育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教育领域之一。

通过对儿童美术能力的分级培养,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学习需求,促进其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以下是儿童美术分级标准的建议:一、初级阶段(3-4岁)1. 认知能力:能够初步理解绘画的基本概念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2. 绘画技能: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形状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创造力: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意,如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物品等。

4. 学习态度:对绘画产生兴趣,并愿意尝试自己动手创作。

二、中级阶段(5-6岁)1. 认知能力:能够进一步理解绘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色彩搭配、空间构图等。

2. 绘画技能: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出较为丰富的细节和形式。

3. 创造力: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意和改进,如对原有的绘画形象进行变形、重组等。

4. 学习态度:对绘画保持热情,并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式。

三、高级阶段(7-8岁)1. 认知能力:能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原理和技巧,如透视、光影等。

2. 绘画技能: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较为复杂的形象和场景。

3. 创造力: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较大的创意和改进,如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绘画作品。

4. 学习态度:对绘画充满热情,并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式。

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四、特长阶段(9岁以上)1. 认知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绘画原理和技巧,并对艺术作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2. 绘画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较为复杂的形象和场景,并注重细节表现。

3. 创造力: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创意和改进,形成个性化的绘画风格。

4. 学习态度:对绘画充满热情,并愿意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式。

同时,也具备较强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艺术追求和目标。

儿童美术分级标准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能力、绘画技能、创造力和学习态度等因素进行制定。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

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涂鸦阶段(2~4岁):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党群年龄(9~11):理智萌芽的阶段;推理阶段(11~13):拟写实的阶段;青春危机期(13~17):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一) 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 2~4岁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

罗恩费尔认为幼儿刚开始涂鸦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动作,也无创作的意图。

仅仅是享受肌肉运动的满足感,与笔涂在纸上的快感。

但渐渐地,幼儿能发现纸上线条与自己动作存着某种关联,于是继续涂鸦,便渐渐发展出手眼协调、大小肌肉控制等与身心发展有关的涂鸦过程。

涂鸦其可分三阶段:1. 随意涂鸦(disordedscribbling)年龄:2岁左右。

特征:(1)用整只手握笔,摇动手臂画线,尚无法控制动作。

(2)眼睛未必看着画面,眼与手的动作无关。

2. 纵横线涂鸦或称有控制涂鸦(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年龄:2岁半左右。

特征:(1)以重复的动作涂鸦,具有手眼协调的控制能力,常出现反复的纵横线。

(2)已能控制手肘关节。

3. 命名涂鸦(naming ofscribbling)年龄:3~4岁左右。

特征:(1)从单纯涂鸦的动作转为具有想象思考的涂鸦,会赋予涂鸦意义,但形象仍难以辨识。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在美术教学上的体现罗恩菲尔德(V,Lowenfeld)是美国美术教育家,其代表作是1962年出版的《创造性与心理成长》(cre ative And Mental Grouch)。

他认为儿童美术发展经历以下阶段。

1、涂鸦期(2—4岁)是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要经历一个从乱线涂鸦、有控制涂鸦到命名涂鸦的过程。

乱线涂鸦是一种无控制的涂抹,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涂、纵向乱涂和画圈;儿童在涂抹的过程中获得动觉经验;有控制的涂鸦表现为重复性画线或涂抹;命名涂鸦则是将涂鸦所获的图形与某个事物联系起来,并用该事物的名称来给自己的涂鸦之作命名。

2、前图式期(4—7岁)。

此阶段,儿童观察事物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并开始对事物进行象征性描绘,例如用圆圈代表人的头。

儿童所画的图形没有表现出远近、立体感,而且将自己看不到却知道的东西也画出来。

3、图式期(7-9岁)。

儿童在这一阶段的绘画表现为用几何线条的图式来表现视觉对象,图画的内容受个人经验和兴趣的影响。

儿童所画图画有以下特点:突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部位;符号和图式的运用经常发生变动;表现出空间感。

4、写实萌芽阶段(9—1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开始脱离图式,转向对事物进行写实。

图画中具有一定的空间感,表现出一定的透视关系,出现重叠形式,开始运用色彩来进行表现。

5、拟写实阶段(11、12-14、15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从自发的活动过渡到理性的活动。

儿童在绘画时,力图逼真地表现事物,但并不十分逼真和完整。

图画中出现明暗透视,且能根据远近和心境来运用色彩。

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审视成人或者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并且临摹一些艺术晶,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中,已经包括对艺术风格的感受。

6、青少年艺术阶段(15—17岁)。

这一阶段儿童对艺术审美的敏感性和批判性都有所增强,多数学生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少数人能摆脱这一困境,向艺术性绘画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的几个阶段

幼儿美术教育的几个阶段

一般1岁半左右,宝宝开始对涂鸦产生兴趣。

到2岁左右开始画出一些不太规则的歪歪扭扭的线段,但时常会把线条画出纸外。

2岁半到3岁开始尝试画出圆圈。

从线到圆,对宝宝来说,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飞跃性发展,这是他们造型意识的开始。

3岁半或4岁宝宝开始给自己画的线条图案取名字,他们常会边画边给涂鸦起名,就像同事家宝宝那样。

对涂鸦命名显示出宝宝从以动觉经验为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认识到了形象与外界之间存在关系。

4岁到5岁的时候,宝宝开始尝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与出色的表现力。

但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成人很难明白。

《儿童绘画有几个发展阶段》1.乱画期(1岁)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

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

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

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

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

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

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

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与惊奇。

2.命名期(2、3岁)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

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

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

把自己的动作与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

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

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

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

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六个阶段

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六个阶段

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六个阶段1、涂鸦期(2-4岁)涂鸦期是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个阶段,具体来说又可以细分为随意涂鸦、纵横线涂鸦(或称有控制涂鸦)、以及命名涂鸦三个小阶段。

2、样式化前阶段(4-7岁)样式化前阶段是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这个阶段对于孩子对环境的接触渐扩大,对世界的探索大于自身身体的操控,儿童开始有意识的作具象表现,能发现现实、思想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因不断的接受新概念,故常改变其绘画概念与形象。

在风格特点上,样式化前阶段的儿童人物绘画以蝌蚪人为主,无空间秩序表现,物体星罗棋布,色彩与画面中形象的关系由儿童喜好决定。

反之,如果这个阶段的儿童仍然停留在涂鸦,即使是有秩序的涂鸦状态,也或许显示其认知发展未达到本时期儿童所能画出的人或房子的象征图像。

因此可能有发展迟缓或某些知觉、情绪和生理的问题,应当进一步的诊断评量。

3、样式化阶段(7-9岁)样式化阶段是有形体概念的形式,这个时期会发展出其本身固定的绘画符号,图标是型态概念的表征,代表儿童对视觉对象的一种明确概念,也是一种象征性的图形。

这个阶段的儿童绘画有明确的人物概念,经常出现人物图示,他们会突出强调一些重要的部分,或者省略掉一些不必要的部分。

在空间表现方面形式多样,会出现基底线(baSe line)和天空线、展开或折迭画法、多视点同存一画面、X光画法、不同时间同存一画面等。

而且在色彩使用方面,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可以发现真实色彩,脱离了主观用色。

4、写实萌芽期(9-11岁)写实萌芽期是儿童绘画发展上具有戏剧化发展的时期,也是伙伴意识萌发的时期。

先前的图示概念已不能满足儿童的表现需要,他们开始从事与外在视觉对象有关联的表现。

这时期的孩子对环境与视觉对象有较多的知觉,在绘画表现上尝试呈现其视觉概念的真实性,具有强调非现实想象的倾向,注意到物体之间的比例问题也渐渐具有抽象思考能力。

图画的形状内容不再那么呆板,且描述较多环境的细节部分。

5、推理阶段(11-13岁)推理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进行抽象思考,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批评意识。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与特

认知发展
想象力与创造力
儿童的认知发展使他们能够进行更丰 富的想象和创造,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就是独特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符号与抽象思维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开始能够理解和 运用抽象符号,能够通过美术作品表 达更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环境影响
家庭氛围
家庭的艺术氛围、父母的引导和鼓励对儿童美术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涂鸦内容多为随意乱画, 没有明确的形象或主题。
涂鸦意义
涂鸦是儿童探索和表达自 我意识的一种方式,也是 他们开始与外界交流的标 志。
象征期(约2-3岁)
绘画形象
儿童开始能够画出一些简 单的图形和符号来代表实 物。
色彩运用
儿童开始对色彩产生兴趣, 使用多种颜色进行绘画。
绘画主题
绘画主题多为日常生活所 见的事物,如动物、植物、 家庭成员等。
03
通过手工制作和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丰富儿童的艺术体验,
培养其综合能力。
鼓励自由表达和探索
尊重儿童的独特性
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 行创作。
鼓励尝试与创新
鼓励儿童尝试新的绘画技巧、构图方式、色彩搭配等,培养其创新 意识和探索精神。
倾听儿童的想法和创意
在创作过程中,倾听儿童的想法和创意,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情 感表达。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与 特点
•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 儿童美术能力的特点 • 儿童美术能力的影响因素 • 儿童美术教育的策略与实践 • 儿童美术能力的评估与引导
01
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
涂鸦期(约1-2岁)
01
02
03
涂鸦动作
儿童开始尝试用笔在纸上 涂鸦,动作不协调,线条 不流畅。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1.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图像能力的形成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尝试着通过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开始涂鸦,但只是尚未具备图像的概念,只是进行简单和随意的线条和色彩的表现。

图像能力的发展阶段(3-4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通过各种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图。

他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像来描绘他们看见的事物,例如画出车、树等。

他们还可以通过图像的组合来表达复杂的事物和场景。

美术表现能力的综合阶段(4-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美感和审美标准。

他们开始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技巧来进行绘画创作,并且能够进行一定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2.儿童美术能力的特点(1)感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通过观察、辨别和区分事物的特征,逐渐形成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他们能够观察到事物的外形、颜色、纹理等特征,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

(2)想象和构思的能力:学前儿童的想象和构思能力是美术创作的基础。

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创造出新的形象和场景,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出来。

他们的创作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3)表现能力的特点:学前儿童在美术创作中,表现能力主要表现在对线条、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运用上。

他们能够通过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来表达事物的形态,能够通过透视和立体的表现来构建空间的感觉。

(4)语言表达与绘画表达的结合:学前儿童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语言和绘画来进行的。

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语言来解释和描述自己绘画作品中的内容。

(5)情感表达与审美情趣培养: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能够借助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同时,通过赏析和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以上是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的简要介绍。

儿童在学前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儿童的能力发展特点,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美术教学活动,帮助儿童全面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学前儿童期是美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绘画、剪纸、捏塑等艺术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美术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图像理解阶段和图像表现阶段。

探索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对于绘画的材料和用具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通过触摸、尝试、操作来了解这些工具的特点和功能。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主要通过抓、握、挥洒来达到目的。

他们的创作主题多与自身经验和兴趣相关,如画爸爸妈妈、动物、车辆等。

儿童的创作主要是图形性的,通过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达出主题。

对于儿童来说,绘画是一种感性的活动,他们对结果并不关注,重要的是过程中的乐趣和探索。

图像理解阶段(4-5岁)图像表现阶段(6-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美术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他们能够通过绘画来表达复杂的主题和情感,用图像来传达自己的思想。

儿童开始学习使用阴影和透视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空间关系。

他们对于色彩的运用也具有较高水平,能够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儿童在这个阶段也会通过观察大师作品来学习和模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此外,学前儿童期的美术能力发展还具有以下特点:1.本能性和自主性:学前儿童的美术创作是本能性的行为,他们会通过直觉和感性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艺术活动中,他们能够自主选择主题、材料和表现方式。

2.多样性和独创性: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多样而独特,他们还没有被现实和成人的观念所束缚,能够敏锐地表达自己的个性。

3.喜欢合作和分享:学前儿童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乐于与他人合作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意。

他们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来获得更多艺术启发和资源。

4.寓教于乐: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不仅是娱乐和表达的方式,还是寓教于乐的途径。

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儿童能够学习到形状、颜色、纹理等基本概念,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总之,学前儿童的美术能力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图像理解阶段和图像表现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

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涂鸦阶段(2~4岁):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
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
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
党群年龄(9~11):理智萌芽的阶段;
推理阶段(11~13):拟写实的阶段;
青春危机期(13~17):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一) 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 2~4岁
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

罗恩费尔认为幼儿刚开始涂鸦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动作,也无创作的意图。

仅仅是享受肌肉运动的满足感,与笔涂在纸上的快感。

但渐渐地,幼儿能发
现纸上线条与自己动作存着某种关联,于是继续涂鸦,便渐渐发展出手眼协调、大小肌肉控制等与身心发展有关的涂鸦过程。

涂鸦其可分三阶段:
1. 随意涂鸦(disordedscribbling)
年龄:2岁左右。

特征:(1)用整只手握笔,摇动手臂画线,尚无法控制动作。

(2)眼睛未必看着画面,眼与手的动作无关。

2. 纵横线涂鸦或称有控制涂鸦(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
年龄:2岁半左右。

特征:
(1)以重复的动作涂鸦,具有手眼协调的控制能力,常出现反复的纵横线。

(2)已能控制手肘关节。

3. 命名涂鸦(naming ofscribbling)
年龄:3~4岁左右。

特征:
(1)从单纯涂鸦的动作转为具有想象思考的涂鸦,会赋予涂鸦意义,但形象仍难以辨识。

(2)会发现图与背景的关系,但仍未能表现空间。

(3)会为涂鸦命名及用不同色彩来区别不同意义的涂鸦。

(二) 前图式期(preschematic stage)4~7岁
对环境的接触渐扩大,对世界的探索大于自身身体的操控,儿童开始有意识的作具象表现,能发现现实、思想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因不断的接受新概念,故
常改变其绘画概念与形象。

假如这个阶段的儿童仍然停留在涂鸦,即使是有秩序的涂鸦状态,也或许显示其认知发展未达到本时期儿童所能画出的人或房子的象征图像,因此可能有发展迟缓或某些知觉、情绪和生理的问题,应当进一步的诊断评量。

特征:
(1)人物绘画以蝌蚪人为主。

(2)无空间秩序表现,物体星罗棋布。

(3)色彩与画面中形象的关系由儿童喜好决定。

(三) 图示期(schematic stage)7~9岁
此时期会发展出其本身固定的绘画符号,可称为图标或基模(陆雅青,2005,页91;Anderson,1992;陈朝平、黄壬来,1995,页92)。

图标是型态概念的表征,代表儿童对视觉对象的一种明确概念,也是一种象征性的图形。

若无特别的经验或刺激,此图示将会不断地出现2~3年。

特征:
(1)有明确的人物概念,经常出现人物图示。

若要强调某特殊经验或特征时会以夸张、变形重要的部分或省略不必要的部分儿与原图示不同。

(2)空间表现则有多样化的表现,出现基底线(baSe line)和天空线、展开或折迭画法、多视点同存一画面、X光画法、不同时间同存一画面等。

(3)能发现真实色彩,脱离主观用色。

(四) 写实萌芽期或群党期(stage of drawing realism or gang age)9~11岁
此阶段是儿童绘画发展上具有戏剧化发展的时期,也是伙伴意识萌发的时期。

先前的图示概念已不能满足儿童的表现需要(陆雅青,1993),开始从事与外在视觉对象有关联的表现。

对环境与视觉对象有较多的知觉,在绘画表现上尝试呈现其视觉概念的真实性,亦是强调非现实想象的倾向,注意到物体之间的比例问题也渐渐具有抽象思考能力。

图画的形状内容不再那么呆板,且描述较多环境的细节部分。

由于生理发育情况已渐成熟,群党期的儿童以能掌握较细腻的绘画动作,如软性毛笔的运用或是水分的控制。

其特征有:
(1)人物部分:图示消失,而以写实的线条代替。

会强调衣服与性别的不同特征,描绘出更多的细节如衣服的皱折。

较少有夸张或省略的表现方式。

(2)空间:舍弃基底线,对于图示期空间之画法会批评为不合理。

开始会使用重迭画法表示物体之前后关系,有物体近大远小的单一透视概念。

(3)色彩:改变固有色概念,转变到能应用丰富的色调。

但尚不能表现视觉对象的光影变化。

群党期的儿童特别容易改变她/他以前所惯用的色彩样式,也较愿意接受新的感情刺激。

(五) 拟似写实时期(pseudorealistic stage )11~13岁
能作抽象思考,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批评意识。

也由于批判性自决能力增强,虽想如实表现,但未能充分作写实的表现,而渐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形。

开始重视制作的结果而非创作的过程。

依据儿童知觉反应的不同,在绘画表现上出现「视觉型」与「触觉型」。

前者注重视觉刺激,关心色彩、光影的变化及透视的空间;后者则强调主观经验、情绪特性或身体感觉的表现,有如表现主义者。


并非以此将儿童画特性一分为二,大部分儿童仍是介于两者之间,而表现较倾向「视觉型」或「触觉型」作画。

其特征有:
(1)人物表现:视觉型---注意衣服皱折、身体的光影变化、正确比例与动态。

触觉型---注意自身感兴趣的部分,作夸张的表现,不考虑正确比例。

(2)空间:
视觉型---以较理性、客观的态度处理出画面的远近、三度空间、光影等。

触觉型---依主观感情作画与处理空间问题。

(3)色彩:
视觉型---会注意到色彩会因光影与距离影响而产生变化。

触觉型---依自身对色彩的情绪反应主观用色。

(六) 决定期(period of decision)13~17岁
此时期儿童已成长为青少年,需面临身体、心智与情绪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罗恩费尔亦称此时期是青少年创作活动的危机时期。

此时期的青少年已能作有意识的表现,对自己的作品持续增加批判意识。

创造性表现遇到瓶颈,很多儿童甚至会失去绘画的兴趣。

儿童绘画能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即使是相同的年龄不同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发展。

对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有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阶段看法,以下整理H. Read, Helga. Eng, Piaget,Eisner, Lowenfeld, Gardner, Parsons等学者之重要观点如下表,以了解儿童绘画发展历程。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