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知识点讲解——文章中的人称及其作用

合集下载

人称及其作用

人称及其作用

人称类技巧分析: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人称类。

常考题型: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 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现代文阅读中三种人称及其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1)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3)使情景显得更为真切;(4)便于抒发感情和进行心理描写;(5)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6)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2.第二人称:你;你们(1)增加亲切感;(2)直抒胸臆(3)抒情更强烈,更有感染力;3.第三人称:他;她:它们(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2)有比较广阔的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趁热打铁做练习故乡的八月,你那烫金的封面,彩色的插图,你那多彩斑斓、丰厚而充实的文字,曾给我童年带来多少欢欣,多少稚趣,吸附了我多少时光!作者称呼故乡时,使用了第几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二人称。

便于直抒胸臆,如同和故乡对话一样,显得更加亲切。

B.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C.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D.第三人称。

便于直抒胸臆,如同和故乡对话一样,显得更加亲切。

答案A2016~2017学年陕西西安雁塔区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初三上学期期中第12~16题18分较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大刀八大爷余飞鱼八大爷叫八大爷的原因,一说他当过八路军,一说他的刀下共死过八个日本鬼子。

总之,八大爷和他的刀是俺村的传奇。

一天,两个日本兵进村祸害妇女,撞到了八大爷刀上。

一声大吼,八大爷斜提着刀,也没怎么作势,一扬,一个日本鬼子的刺刀尖还没沾上他的衣服,就头一歪,倒了。

人称的作用

人称的作用

第三人称的作用
记叙文中第三人称的作用: 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 如。 缺点:不如第一人称叙述那么亲切自然。
记叙的人称
人称的变化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作者情感的变化, 分析人称时,从表达方式及作者情感两方面切入。
例题:
灯火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 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 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 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 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 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 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例题: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 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 原来一直响着。 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作用?
第二人称的作用
记叙文中第二人称的作用: 1.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 2.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劣势:一般只是在书信中使用,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
例题:
溜索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 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 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 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 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 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 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微阅读之记叙文人称及作用

微阅读之记叙文人称及作用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酒店的洗手间 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 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 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台面上 下都没有。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 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 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7)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 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用。 (8)“姑娘。” (9)“干什么?”那女孩一惊。 (10)“请你帮我个忙好吗?” (11)“什么事?” (12)“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 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刚才我洗脸怕 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
不好。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 心死了。因为今天是我生日。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 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 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 老。”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 上现出一丝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 年轻,她才四十多岁。”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 吧。” (13)“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母亲推开了 里边那扇门。 (14)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 项链说:“您看,是这条吗?” (15)母亲接过来:“就是它。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 你了。” (16)女孩连忙说:“不用,真不用。”停了一下,她又说: “我也祝您生日快乐!”
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 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 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 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 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 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 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 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 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 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 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 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 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现代文阅读中三种人称及其作用

现代文阅读中三种人称及其作用

现代文阅读中三种人称及
其作用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现代文阅读中三种人称及其作用
1.第一人称:我
(1)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3)使情景显得更为真切;
(4)便于抒发感情和进行心理描写;
(5)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
(6)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第三人称:他;她:它们
(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2)有比较广阔的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
3.第二人称:你;你们
(1)增加亲切感;
(2)直抒胸臆
(3)抒情更强烈,更有感染力;。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人称与作用+课件29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人称与作用+课件29张
现代文阅读复习之 人称与作用
学习目标
•回顾课内记叙文的三种人称类型及作用,梳 理答题思路; •结合具体文章,运用答题思路分析人称作用。
人称考察的题型
1.“人我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作析用。(4分)
2.上文选段的心理描写运用了第几人称?请简述这一人人称称的表表达达效效果 果。(3分)
3.文章在人人称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作用用?(4分)
•第三人称:以“他或姓名、名称”来叙述, 是旁观者立场。
人称的作用
例题1——《溜索》
我看到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 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 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 岸,嗖地一下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 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 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 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 一抖地长出去世纪九十年代末,是师姐林江东带我去的。记忆中,欧阳中石 家的房子不大不小,主人不胖不瘦,但是偏矮,且头光秃秃的,这个光秃秃的,一是 没戴帽子,二是头顶没草,溜滑,还记得,老先生当天感冒,鼻子一吸一吸的。师姐 与欧阳先生相熟,请他题写书房匾额,拟的辞是“青华斋”。我报了家门,谅他记不 住,也就在一旁站着,默默看。 ②先生展纸,拈笔,正要动手,有客到,推门就进,旋风一般,带着夸张的笑声。是 中年女客、后面跟着一小伙,抱着大捆书法作品。入室,寒暄,我听明白了,女客是 先生的崇拜者,也是书法爱好者,近来要在某大场合搞展览,先请先生评点评点。说 罢,就指挥小伙把作品展开,也不管先生是否愿意。
⑭又一日,欧阳先生送了我一首自吟:“普普通通一教师,持心若水顺 时宜;蒹葭自任安平素,愧受荣殊敬谢辞。"

记叙文阅读技巧(11)理解人称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技巧(11)理解人称的作用

一是正确判定第几人称; 二是熟练掌握各人称本身的作用; 三是从内容上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人称作用(好处)=判定人称+本人称的作用+作 者表达的情感
你若笃定,社会便不浮躁
大自然总会给我们无尽的启迪。比如当我们置身大草原,会心生辽阔,
感觉内心的格局也变大了许多;而置身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亦会 澎湃我心。所以,以自然为师始终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一脉,中国古代 就有一种修身方法——格物致知。
其实我们身边也会有像毛竹一样的人,即使看不到成果,也要拼命努力;或 者即使不被人知道,也要坚持到底。只是,我们都把他们当成了傻子和疯子, 有时候甚至会叹口气,哀其不幸。但英雄起于草莽,他们也许就是等风起的大 鹏,一旦因缘际会,腾空而起,就会到达你所不能企及的高度。创业初期的马 云无人问津,李娜到了29岁才捧起大满贯的奖杯,乔布斯的苹果也不是横空出 世,万事的根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大
概只会惊叹毛竹的拔地而起和参天英姿,却忽略了其脚下的“根深蒂固”。 无处不在的浮躁,让人少了冷静,多了盲目;让人无法停下步伐,却发现不 过只是在同一个地方打转。当沧桑已至,再回首时,蓦然发现自己早在“根” 上就差了许多。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快了就难免浮躁。比如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些平
偶然中听说了一种植物,让人沉思,就是在我国南方寻常可见的毛竹。
据说,开始的几年,毛竹生长得很慢,但会在几年后的一个生长季突然发 生质变,短短几个月就能成材,而且它早已扎得遍地都是的根系,能让周 围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
毛竹朴素的生长机理,呈现出的却是天地之间的大道理。不由想起大学
时一位老教授的赠言:“那些精于世道的挥洒自如,对人生来说只是术, 是在短时间内或者几年之内稍加用心就可以掌握的;唯独真正的人生积淀、 那些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东西却是任何人在短时间内都不可能获得的,那要 用一生去丰富。”

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理解——人称的作用(含答案)部编版

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理解——人称的作用(含答案)部编版

阅读理解——人称的作用人称是指代人或者事物的代词。

文章使用的人称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叙述人称表明了作者写文章的角度。

在现代文阅读中经常考察。

常见题型:1.选文中作者采用了第_____人称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选文运用了人称代词“_____”,有什么表达效果?3.文章的叙述人称由第_____人称变换为第_____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有什么含义)?(一)理清概念在汉语中有三种人称:第一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我们);第二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你们);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二)人称的运用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述,即叙述者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

叙述者叙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

阅读时要注意,“我”并不一定是作者本人,而可能只是文中的一个角色。

这个角色有时指作者自己,如《丁香结》中的“我”就是作者宗璞;有时指作品中的主人公,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的“我”——王葆;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如鲁迅的《孔乙己》的“我”——酒店里的小学徒;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如鲁迅的小说《呐喊》中的“我”(《少年闰土》),贯穿了整本小说。

2.第二人称作品通篇以“你”为视角叙述的作品少之又少,大量的作品只是使用第二人称而不是以第二人称的角度叙事。

文章使用第二人称,如课文《天窗》,文中使用大量的“你”,我们阅读课文时会产生“我会这样吗?”的联想,引人入胜。

另外,写景、状物的文章常常采用第二人称,把景物拟人化,使感情抒发真切自然。

3.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叙述,即叙述者站在第三者的旁观角度,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

采用这种人称叙述,叙述者无所不知,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内心秘密等等,叙述者都了如指掌。

这种叙述角度常见于小说和他传中,古典四大名著、课文《巨人的花园》《青山处处埋忠骨》都采用了这种角度。

人称变化的作用与效果

人称变化的作用与效果

《三打白骨精》故事主干:唐僧误解打死白骨精的悟空
任务1:请你化身当事人孙悟空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
今天我们走到了一片荒野。我遇见了先后化身村姑、老妇人、老头子的白骨精。她一定想偷袭师傅,我想我不能眼看着师傅被那妖怪吃掉,于是连续三棒打死了她。可是师傅却偏偏被表象迷惑,冤枉我打死了好人,还要把我撵走。我觉得又气又悲又冤枉,只好回到了老家花果山。
人称的变化
作者在文中使用“你”“我”“她”三种人称各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读来真的像孙悟空写的日记一样,使人感觉很真实。
————通过第一人称能够直接抒发当事人的感情。
人称的表达作用、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
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缺点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应“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
任务2:请你从刚才的角色中跳出来,以旁观者第三人称来叙述这个故事。
人称的表达作用、效果
能客观的展示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01
缺点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如《皇帝的新装》
02
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是:
任务3:请你以唐僧的口吻,用第二人称给远在花果山的悟空写一封信。
第一章节
你好!许久未见,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这个你曾经拼死保护的师傅。因为白骨精的障眼法我失去了判断力,误解了你的一片好心。为师觉得十分懊悔、自责。希望能得到你的谅解,冰释前嫌,一路西行。 ————第二人称写的这封信让读者觉得自己就像收信者一样,非常亲切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第一人称讲解
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我”有时是作 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 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 工的“我”,经过了虚构 就不是作者本人,大多出 现在小说中;把生活的真 实的“我”记录下来,这 就是作者本人,大多出现 在纪实散文中。
第一人称显得 亲切,自然, 真实,便于抒 情、利于心理 描写;
03
课外阅读知识点讲解
阅读文章中的人称及作用
思 维 导 图 再 现 知 识 点 Nhomakorabea01
概念阐释
01 第一人称是指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 叙述,常用代词“我”“我们”等;
02 第二人称是指与你谈话时在场的别人 的代词,常用代词“你”“你们”等;
03 第三人称是指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 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常用 代词“他”“她”“他们”等。
04
第三人称讲解
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是常见的写作方法。
思维导图再现
感谢聆听
All the graphic lines of the template and its corresponding material can be freely edited, changed and replaced.
汇报人:野百合
第二人称讲解
第二人称
有的文章运用了第二 人称代词,一般多出 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 人称的叙述里,实际 上仍是以第一人称或 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 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 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 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 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 直接抒发感情,便于作 者与文中人物或读者情 感交流,显得亲切感人, 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