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酒德颂》

合集下载

人间日月短壶里乾坤长_刘伶_酒德颂_的文化解读

人间日月短壶里乾坤长_刘伶_酒德颂_的文化解读

人间日月短壶里乾坤长—刘伶《酒德颂》的文化解读——⊙孙向华[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454001]摘要:文章从《酒德颂》入手,解读了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醉意人生,再现了魏晋时期名教与自然之争,政治动荡不安,战争频仍的社会背景下,名士生命危险苦闷而蕴发出的文士文化。

刘伶醉酒是生命的悲哀与觉醒,是个性的解放与自由,是中国酒神精神之所在。

关键词:酒文化觉醒酒神“竹林七贤”之一。

《酒德颂》是他的千古绝唱,这篇有“意气所寄”之誉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淮北市)人,字伯伦,“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物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的《酒德颂》开头就说:席地,纵意所如……”把天当做帐幕,把地当做席子,以太阳为门,以月亮为窗,想象瑰丽,气势恢弘!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张扬的自我意识。

文中他以“大人先生”自喻,将宇宙看做是自己的家,以为一万年不过是转瞬之间而已,他随着自己的意愿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

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止还是行走,都提着酒杯,唯酒是务,不知其余。

不管其他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

别人越批评,自己越要饮酒,喝醉了就睡,醒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

不觉寒暑,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将世上的一切看做是漂流在大河上的浮萍。

饮酒是刘伶人生的至乐,在他的人生境遇里,痛饮美酒就是他所能活出生命意义的唯一事情,在酒中与天地自然“刘伶醉”,等等。

他的交融,与万物浑然一体。

与刘伶有关的典故也都与酒有关,如“刘伶鸡肋”“刘伶荷锸”“刘伶病酒”一生,充满了与酒的传奇经历。

《晋书》《世说新语》等正史有载;民间有传,如“杜康醉刘伶”至今仍脍炙人口。

以至于人们说到刘伶,就想到了饮酒,他几乎成了饮酒者的代名词。

一壶酒,一篇文,奠定了他中国饮酒第一人的地位。

刘伶的人生是酒化了的人生,站在历史的视角审视刘伶的《酒德颂》,观照他的醉意人生,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

刘伶《酒德颂》原文译文赏析

刘伶《酒德颂》原文译文赏析

刘伶《酒德颂》原文|译文|赏析《酒德颂》是魏晋诗人刘伶创作的一篇骈文。

这篇文章虚构了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一是“唯酒是务”的大人形象,一是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他们代表了两种处世态度。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酒德颂》原文魏晋:刘伶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一个大人先生,他把天地开辟以来的漫长时间看做是一朝,他把一万年当做一眨眼工夫,他把天上的日月当做是自己屋子的门窗,他把辽阔的远方当做是自己的庭院。

他放旷不羁,以天为帐幕,以大地为卧席,他自由自在。

停歇时,他便捧着卮子,端着酒杯;走动时,他也提着酒壶,他只以喝酒为要事,又怎肯理会酒以外的事!有尊贵的王孙公子和大带的隐士,他俩听到我这样之后,便议论起我来。

两个人揎起袖子,撩起衣襟要动手,瞪大两眼,咬牙切齿,陈说着世俗礼法,陈说是非,讲个没完。

当他们讲得正起劲时,大人先生却捧起了酒器,把杯中美酒倾入口中,悠闲地摆动胡子,大为不敬地伸着两脚坐地上,他枕着酒母,垫着酒糟,不思不想,陶陶然进入快乐乡。

他无知无觉地大醉,很久才醒酒,静心听时,他听不到雷霆的巨声;用心看时,他连泰山那么大也不看清;寒暑冷热的变化,他感觉不到;利害欲望这些俗情,也不能让他动心。

他俯下身子看世间万事万物,见它们像江汉上的浮萍一般乱七八糟,不值得一顾;公子处士在他身边,他认为自己与他们更像蜾蠃和螟蛉一样。

注释酒德:饮酒的德性。

颂:文体的一种。

大人:古时用以指称圣人或有道德的人。

嗜酒不羁,以酒为名的刘伶

嗜酒不羁,以酒为名的刘伶

28新悦读于平淡晓畅之中透出一股散淡意韵。

而《酒德颂》这篇文章虚构了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唯酒是务”的大人形象,另外一个是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的形象,他们代表了两种处世态度。

大人纵情任性,沉醉于酒中,睥睨万物,不受羁绊;而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则拘泥礼教,死守礼法,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篇文章以颂酒为名,表达了刘伶超脱世俗、蔑视礼法的鲜明态度。

好酒如命刘伶好酒,世人皆知。

“竹林七贤”都好酒,只是酒量有大小之别,酒品酒德也有高下之分。

其中刘伶,称得上“醉魁”。

刘伶嗜酒如命,狂饮无度。

山涛可以饮酒八斗,换算成今天的单位,一斗是3升,八斗就是48斤酒。

而著名的狂士阮籍,醉酒六十日不醒。

即便如此,这二人都喝不过刘伶,可见刘伶酒量非同一般。

“醉魁”之称货真价实。

刘伶常常喜欢坐着鹿车,拿着一壶酒,让仆人扛着铁锹跟随其后。

并说:“我死了,便把我埋了。

”刘伶醉酒还留有“鸡肋尊拳”的故事,说是有一次,刘伶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哪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

”对方听完,笑了起来,最后把拳头放了下来。

刘伶终生纵酒,狂饮无度,还留下了“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说的是刘伶有一次喝了杜康的酒,回家后昏死,妻子按照他的吩咐将其掩埋,直到三年后,杜康嗜酒不羁,以酒为名的刘伶文/程新兵刘伶,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他曾任建威将军王戎幕府参军,后因无所作为而被罢官。

泰始二年,朝廷再次召刘伶入朝为官,他拒绝出仕,随后选择与酒为伴,逍遥地过完一生。

世人评价刘伶,始终绕不开一个酒字,为酒生,为酒终,这大抵便是刘伶一生的写照。

气质别具刘伶自幼丧父,全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从小就为生计愁,或许是食不果腹,又或是颠沛流离,在苦难中长大的刘伶天生一副小身板。

“竹林七贤”之中,刘伶是出身最差,个子最矮的那一个,身高据称不到一米五。

刘伶天生容貌丑陋,史料和文学作品多是这样描述刘伶:“文人酒痴”“一米四几的汉子”“容貌丑陋”“与世无争”……如果单看这些描述,刘伶是很难与名士挂钩,更别说跻身“竹林七贤”之列。

关于酒的著名书法

关于酒的著名书法

关于酒的著名书法
1、《酒德颂》
魏晋刘伶
【原文】:
酒德颂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

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怳)尔而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2、《饮中八仙歌》
唐代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醉里颂德,酒中人生——刘伶与《酒德颂》

醉里颂德,酒中人生——刘伶与《酒德颂》

醉里颂德,酒中人生——刘伶与《酒德颂》【摘要】当世之人言及酒中之仙,无不遥指醉侯刘伶。

而纵观魏晋之际,饮酒避世之风颇盛,豪饮之士亦多,且竹林七贤皆结缘于酒,而独刘伶名彻千古,何也?非其饮酒不断,夜以继日,亦非其以酒避世,情趣之高,而是其超然生死,惟酒是德,于醉境寻人生之至趣,成自我之大德。

【关键字】刘伶酒德一、七贤与酒国人饮酒之史源远流长,自杜康造酒之始,时至今日,未尝断绝一时。

远古之时饮酒便已成礼数,在《汉书·食货志下》中载有:“酒者,天之美禄。

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祁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至于汉末魏晋之际,酒的神秘色彩虽然浓烈,但已不仅仅是用于祭祀祁福,而走入百姓之家了。

观当时之势,战乱仍频,疾疫流行,人口大量死亡,残酷的现实使人们感到生命苦短,而道家思想又带来对生命的悲观,“忧生”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而由于饮酒可麻痹中枢神经,使人身心放松,逃避现世之扰,尽情发泄内心的喜怒哀乐,于是饮酒便成为魏晋士人解脱忧愁的最好办法。

饮酒之风遂盛,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魏晋酒文化。

在这种社会风气渲染下,出现了不少豪饮之士,如号称“竹林七贤”的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他们都是饮中好手,而因饮酒留下趣事亦丰:阮籍饮酒后常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哭而返”,“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晋书·阮籍传》);嵇康,喜酒,自言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吾愿毕矣”(《晋书·嵇康传》),其醉时“巍峨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篇》);山涛,嗜酒,史载其“饮酒八斗方醉。

帝欲试之,以酒八斗饮之,密益其酒,涛极本量而止。

”(《晋书》);刘伶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世说新语·任诞》);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为人善乐,好饮酒,放诞。

【名人故事】刘伶简介

【名人故事】刘伶简介

【名人故事】刘伶简介刘伶个人资料中文名:刘伶别名:字伯伦、酒仙、中国品酒第一人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魏晋所处时代:魏晋时期出生地:沛国(治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出生时间:约公元22年逝世时间:公元300年职业:文学家、诗人成就:中国品酒第一人、竹林七贤之一代表作品:《酒德颂》《北邙客舍》刘伶简介刘伶字伯伦(约22年-300年),沛国人(治今安徽宿州),魏晋时期文学家、诗人,西晋著名的名士组合“竹林七贤”之一,靠喝酒独享大名的千古醉人。

父亲刘进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大将。

著作有骈文《酒德颂》、五言律诗《北邙客舍》等。

刘伶身高仅一公尺四十,不仅人矮小,而且容貌极其丑陋。

但是他的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

平常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事一点都不关心,只有和阮籍、嵇康很投机,遇上了便有说有笑,因此也加入了七贤的行列。

刘伶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时,协助治理“领军都督幕府”事务。

但身处统辖千军万马的总指挥部机关,需要给全军做表率的人,他却天天蓬头垢面不讲卫生,衣服也不好好穿,行为还吊儿郎当。

晋朝初年,刘伶入朝,他不趋炎附势,力陈己见,宣扬无为之化的主张,为朝廷所不容,同僚均被擢为高官,唯独他被逐出朝门。

为排泄郁闷,他常借酒消愁,久而久之,嗜酒如命,不能自已。

公元266年(晋武帝泰始二年),朝廷派特使到杜康村请刘伶再次入朝为官。

而刘伶不愿做官,听说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

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其乃一酒疯子。

从此,刘伶彻底与朝廷绝缘。

罢了官以后的刘伶,日日“醉乡路稳宜频到”,终于嗜酒寿终。

刘伶生平评价刘伶,其酒量、酒德、酒疯都堪称一绝,人送绰号“天下第一酒鬼”、“饮坛北斗”。

刘伶墓址关于刘伶墓有几个版本,一说在山东枣庄峄城;一说在江苏淮安楚州区;一说在河北保定徐水;但在安徽利辛一说比较准确。

民国乙丑《涡阳县志》载:“李门集东八里有刘伶墓。

”今利辛县张村镇三里湾村刘土楼,旧称刘伶集,集南有刘伶庙,民国初年庙已拆除,遗有残碑。

古今笑刘伶文言文翻译

古今笑刘伶文言文翻译

古之刘伶,字伯伦,东晋时人,以豪放不羁、饮酒成性而闻名于世。

伶者,乐也,盖言其饮酒之乐,亦寓其人生之乐。

伶之为人,亦刚亦柔,亦庄亦谐,其行其言,皆成千古笑谈。

伶之饮酒,非但为口腹之欲,实亦借酒消愁,以酒寄情。

尝闻其言:“酒者,天之美禄也,吾欲以酒为田,以酒为屋,以酒为庐。

”此言一出,举世皆惊,以为伶之狂放,已达极致。

一日,伶于酒肆中与友人对饮,旁有醉客戏问:“刘伶,尔何饮酒如此之多?”伶笑而不答,举杯高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歌声激昂,引得众人齐声喝彩。

又有好事者,作《酒德颂》以赞伶。

其文曰:“刘伶者,酒中之仙也。

饮而不醉,醉而不乱,虽沉湎其中,而神明自若。

其饮酒也,非为口腹之欲,乃为心性之放。

故能超然物外,悠然自得。

”然伶之饮酒,亦非无度。

尝有客至,伶留之饮酒。

客曰:“吾闻君饮酒无度,不知今日又作何状?”伶笑曰:“吾饮酒,非为度数,乃为心境。

今日之饮,亦非无度,但随心所欲耳。

”言罢,复举杯畅饮。

伶之饮酒,常以竹杖击地,曰:“此地为吾之酒乡,吾欲居于此。

”一时传为笑谈。

又有伶之好友,亦以酒为乐,两人常相携游于山野之间,饮酒赋诗,其乐融融。

然好景不长,伶年事渐高,饮酒之事亦有所收敛。

一日,伶于酒后对友人说:“吾年已老,酒量亦减。

昔日之饮,今日不复矣。

”言罢,泪如雨下。

友人心知伶之意,亦泪眼朦胧。

伶之死,亦成千古之谜。

有云伶因饮酒过度,醉卧而逝。

亦有云伶因心灰意冷,以酒自尽。

无论何说,伶之饮酒生涯,已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伶之饮酒,虽为笑谈,实则亦寓人生哲理。

饮酒者,非为醉生梦死,乃为借酒明志,以酒寄情。

刘伶之饮酒,虽成千古笑谈,但其豪放不羁、率性而为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今之人,亦多饮酒。

然饮酒之道,已非古时之豪放。

今日之饮酒,多是为了应酬,为了交际,而非为了寄情。

故今日之饮酒,亦难得刘伶当年之风采。

刘伶《酒德颂》原文和译文

刘伶《酒德颂》原文和译文

刘伶《酒德颂》原⽂和译⽂刘伶《酒德颂》原⽂和译⽂ 刘伶(约221年-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魏晋时期⽂学家、诗⼈,"⽵林七贤"之⼀。

下⾯我们⼀起来阅读刘伶《酒德颂》原⽂和译⽂。

欢迎⼤家阅读! 原⽂: 有⼤⼈先⽣者,以天地为⼀朝,万朝为须臾,⽇⽉为扃牖,⼋荒为庭衢。

⾏⽆辙迹,居⽆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

⽌则操卮执觚,动则挈(⽊盍ke)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缙绅处⼠,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乃奋袂攮襟,怒⽬切齿,陈说礼法,是⾮锋起。

先⽣于是⽅捧罂承槽,衔杯漱醪。

奋髯箕踞,枕麴借糟,⽆思⽆虑,其乐陶陶。

兀然⽽醉,豁尔⽽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译⽂: 有⼀个德⾏⾼尚的⽼先⽣,把天地开辟作为⼀天,把万年作为须臾之间。

把⽇⽉作为门窗,把天地⼋荒作为庭道。

⾏⾛没有⼀定轨迹,居住⽆⼀定房屋。

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放纵⼼意,随遇⽽安。

⽆论动静都随⾝携带饮酒器具。

只是沉湎于杯酒,不知道其他的。

有显贵公⼦和仕宦处⼠,听到我的'名声。

议论着我的⾏为。

于是便敛起袖⼦,绾起⾐襟,张⽬怒视,咬⽛切齿。

陈说礼仪法度,事事⾮⾮⼀起产⽣。

先⽣在这时候正捧着酒瓮,抱着酒槽,衔着酒杯,喝着浊酒。

拨弄着胡须,伸腿箕踞⽽坐。

枕着酒曲,垫着酒糟。

⽆思⽆虑,其乐陶陶。

昏昏沉沉第地喝醉,⼜猛然清醒过来。

安静地听,听不到雷霆之声。

仔细地看,看不见泰⼭的形体。

感觉不到寒暑近⾝。

利欲动⼼。

俯瞰万物,犹如萍之浮于江海,随波逐流,不值⼀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德颂》刘伶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

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尔而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注释]
1.本作踑踞,通.
2.刘伶,字伯伦,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人.竹林七贤之一.
3.扃:(jiōng)
4.牖:(yǒu)
5.衢:(qú)
6.觚:(gū)
7.榼:(kē)
8.醪:(láo)
9.麴:(qū)
10.蜾蠃:(guǒ luó)
11.挈:(qiè)
12.攮:(nǎng)
13.罂:(yīng)
14.髯:(rán)
15.兀:(wù)
16.螟:(míng)
17.蛉:(líng)
[作者介绍]
刘伶为魏晋时期文坛领袖“竹林七贤”之一,其流世传文数量虽不及阮籍、嵇康二人,但其《酒德颂》为千古绝唱,况且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传说妇孺皆知,刘伶当之无愧为中国历代的“酒圣”。

【古文论今,韵味无穷】
精炼的语言,就是指用小量的文字就能表达出深层的意思。

古文是中国文学的骨髓,文字的运用在古文中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在古文中的语言是相当的精炼的。

就让我们一同去品评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