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三第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上述材料说明,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 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 (2)材料一中,人们利用喜鹊、马蜂、青蛙消灭害虫的事例,说明正 确认识和利用事物的联系,就能因势利导,利用事物的联系为人类造福。 (3)材料二中,“滥伐森林,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事例说明, 人们如果忽视客观事物的联系,就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给人类造成巨 大损失。 (4)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人们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就要 受到惩罚,材料中所说的破坏植被造成的恶果就是如此。
3、联系的多样性
(1)原理内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现象联系
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
什么没有看见引力?”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 整体部分联系……
如:计算机网络 人工下雨
人工化雪
网络的普及在信息交流上缩短了国与国之 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们带来信息交流 的极大便利,诺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 球村。这说明: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事物与事物之间
联 系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相互作用
思考: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
1、联系的普遍性
(1) 原理内容 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 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 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要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专题复习——联系观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
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
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真题研析
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 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 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
方式认识事物
B
■真题研析
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
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
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
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 )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
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 联系的
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 多样性
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把握客观条 件与主观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
与偶然联系等
条件、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
方法论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①整体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 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 整体与 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 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 部分的 化影响部分。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 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

高考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一、考纲解读(一)考点提示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发展的概念;5.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6.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二)复习建议考查重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关注热点: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如何看待我国各项改革步入深水期二、知识清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参考答案:① 制约 ②意志 ③条件 ④主导地位 ⑤决定 ⑥最优目标 ⑦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⑧有序性 ⑨综合 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①____和相互作用 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②____为转移 多样性: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③____为转移特点 世界是 普遍 联系的 相互区别:整体居于④____,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 于整体 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⑤____作用;整体的功能 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坚持整体 与部分的 统一 树立全局观念,实现 整体的⑥______; 重视部分的作用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⑦____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⑧____;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用⑨____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掌握系 统优化 的方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参考答案:①人的认识 ②新事物 ③旧事物 ④生命力⑤性质 ⑥必要准备 ⑦量的积累 ⑧质变三、考点聚焦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提升作业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能够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不能凭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①观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③观点错误;材料中物联网将各种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④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物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由于每个人周围的设备可以达到一千至五千个,所以物联网可能要包含500兆至1 000兆个物体,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找出它们的具体位置。
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寻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各种应用。
2.(2015·武汉模拟)“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把丝绸之路从传统线形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逐步建设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为各国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
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②有机整合各个要素,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④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单元15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点 联系及其特征

视野拓展
单元基本结构:
孤立
总特征: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
静止
形 而 上 学
对 立
唯 物 辩 证 法
实质和核心: 矛盾规律 根本要求: 创新
(第九课) (第十课)
片面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世界是怎么样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矛盾的。
世界观: 联系是多样的
方法论: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 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考点精讲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观
决定
方法论 反对错误倾向
世界上的
这就要求人们想 我们不能只重视那
事物千差 万别,事 物的联系
决 定
问题、办事情时 注意分析和把握 事物存在和发展
些直接的、表面的 和眼前的联系,而 忽视那些间接的、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及其特征
➢ 1.考点精讲 ➢ 2.易错剖析 ➢ 3.命题探究 ➢ 4.视野拓展
➢1.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一, 什么是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
关系。
事物与事物之间
相互影响
外部联系
相互依赖
联
系
相互制约
内部联系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
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决定
这就要求人们 想问题、办事 情时必须坚持 联系的观点, 同时要对事物 的联系进行具 体分析把握。
反对否认或无 视联系的客观 性,割裂事物 之间的联系, 反对用孤立的 观点来看问题。
考点精讲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点
1. 哎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呢!就像我们的身体,各个器官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相互协作才能让我们健康地生活呀!比如说,心脏要是出了问题,那全身都会受到影响呢,这不是很好地体现了联系吗!
2. 嘿,联系还是具有客观性的哟!可不是我们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的呢!就好像四季的更替,那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呀!不管你喜不喜欢,春夏秋冬就是会按部就班地来呀!真神奇是不是!
3. 哇塞,联系还有多样性呢!就跟我们交朋友一样,有好朋友、普通朋友,各种不同类型的联系呢!比如学习和娱乐,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很不一样呢,但又都对我们很重要呀!
4. 你看呀,整体和部分也是相互联系的哟!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是一部分,但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发挥出整体的强大力量呢!这不就像一场足球比赛,每个队员都要各司其职,才能赢得比赛呀!
5. 诶哟,系统的联系也很重要呢!想想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大系统,各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呀!就像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得协调好了才行呀,不然会出大问题咯!
6. 哈哈,人们还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呢!就像我们发明了电话,让远距离的沟通变得超方便呀!这多厉害呀!
总之,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真的太有趣太重要啦!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知道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要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呀!。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必背知识点唯物辩证法必背知识点: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②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重内部的有序性和结构的优化。
唯物辩证法必背知识点: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史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唯物辩证法必背知识点:矛盾观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①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0、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含义: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联系的普遍性:①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
②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①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②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①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②方法论:A、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B、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②二者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①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离不了部分,部分离不开了整体②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指导意义:①树立全局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
系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
(1)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特征:
①联系的普遍性
A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普遍的。
B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注意: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②联系的客观性
A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D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A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条件的。
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B要求:
a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既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和偶然的联系,又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和必然的联系,全面分析各种联系。
b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c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
量上看它是多。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
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对我们有何意义/要求?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4.系统
(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③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系统优化的方法对我们的要求: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