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说课稿.doc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 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内容,主要教授学生认识、数数和比较100以内的数。

在教材中,这部分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学习的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也是后续学习加减法、数的组成等更复杂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难点则在于理解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和顺序关系。

形成这些重难点的原因在于,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对数的概念理解需要借助具体实物和多次操作实践。

2. 说学情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

知识基础方面,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学习兴趣和习惯上,学生乐于参与游戏和竞赛活动,但需要教师引导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学习困难预测主要集中在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上,可通过分组合作、实物演示等方式加以解决。

3. 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o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数出并识别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顺序。

o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数技能。

o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

-目标达成:通过实物演示、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的概念,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实现知识目标;通过解决问题和小组讨论提升能力;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情感目标的实现。

4. 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重点是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识别,难点在于理解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和进行准确的数数。

-关系分析:重点与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直接相关,难点则涉及能力目标的实现。

解决重难点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5. 说教法与学法-教法选择:采用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辅助教学,以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说课稿,主要涵盖了100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复习已学的知识,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提高数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等基本知识。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的读写不够熟练,对数的大小比较掌握不够牢固,加减法运算容易出现错误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等基本知识,提高数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

2.教学难点:数的读写不够熟练,对数的大小比较掌握不够牢固,加减法运算容易出现错误等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4.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回顾:让学生自主回忆已学的100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等知识,为复习打下基础。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等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第一篇:《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教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有关数概念的教学,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20各数的认识上进行教学的,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出现的整数认识。

教学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年级上册学习20以内各数的认识;第二阶段是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阶段是二年级下册认识万以内的数。

本单元教材分析: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由“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个小节组成。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2、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这是因为,一方面读数和写数的过程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重要的概念;另一方面它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百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应抓好这个重点内容的教学。

教学时,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例4、例5、例6提供的教学程序,让学生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用算珠表示──数的读、写这样一个过程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说课稿(共3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说课稿(共3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数数数的组成》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本单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几部分内容。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对20以内各数有初步的认识,本学期将数的范围扩展到100以内,100以内数的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数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包括课本33页的主题图,34页至36页的例1—例3以及“做一做”。

其中33页的草原牧羊图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例1是数100以内各数,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100,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

例2是为了突破数数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而设计的。

例3是通过数纽扣个数,使学生领会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这部分内容选取的素材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但品种多样,而且是师生比较容易找到的实物。

学生应用这些实物作为学习数这个概念的载体,使之变得容易理解。

另外,为了使学生掌握数这个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就掌握了这些概念。

本节课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是:1、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数的组)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数的组)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数的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和数的组。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数数和数的组方面的认知基础各异。

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而有的学生可能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数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组合和分解。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数数100以内的大小,理解数的组成。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数的组合和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100以内的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数:教师示范数数100以内的数,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掌握数数的顺序和规律。

3.数的组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组成,通过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解数的组成。

4.数的组合和分解: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方式,掌握数的组合和分解方法。

5.巩固练习:教师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和数的分解。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刚踏入数学学习之路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他们对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数的加减法运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对于100以内数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组成和分解等概念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组成和分解等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100以内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组成和分解等概念。

2.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组成和分解等概念。

2.教学难点:数的组成和数的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组成和分解等概念。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说课稿

教材分析《100以內數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1單元《生活中的數》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且基本上已能數百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旨在讓學生在掌握數序的同時,瞭解數數方法的多樣化及如何按規律選擇合適的方法數數,這也是以後進一步學習百以內寫數、比大小的基礎。

設計思路1.體現數與生活密切聯繫,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

據此,課前安排小調查,課中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分類、數數等,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

2.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課中安排兩次小組合作學習。

第一次8人小組合作分類、數數,在活動中讓學生試著與他人分工、合作。

第二次小組合作學習設計綜合練習——“去公園”,如果說第一次合作學習是教師安排的話,這次合作可屬於學生自發行為,當學生獨自未數清畫面數量時,自發產生小組分工、合作的需要,從而再次數數。

3.促進學生主動、個性化地學習。

數數中請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自認為最快的方法進行,對於方法不作統一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在數格子時,請學生當小老師,講自己巧數的方法,其他學生可對其隨時發問,瞭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體現教學過程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地學習,實現個性化發展。

教學目標1.通過小組調查、數數活動,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2.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百以內的數,知道10個10是100。

3.通過選擇合適的數數方法,初步培養觀察能力與合作意識。

教學流程一、彙報調查結果。

請學生課前調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著數,說一句含有生活中的一個實際數字的話。

教師詢問調查結果。

學生彙報調查情況。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對100以內的數有一個初步感知。

】二、開展分類、數數活動。

1.創設智慧老人和大家做遊戲的情境。

2.講清活動(遊戲)要求:(1)8人一組在組長帶領下將盒中東西分成四類,由組長分配好哪兩人分哪一類。

(2)兩人合作用最快或最喜歡的方法一起數清各類東西的數量。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 写数》说课稿(共二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 写数》说课稿(共二篇)

人教数学一年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数及数的组成的基础了进行的,读数和写数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

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意义来进行,它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及100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用算珠表示——数的读、写这样一个过程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点)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三、说教法和学法1、本课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时,教师借助教具、实物等的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要学会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像、操作等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教的过程要与学生学的过程统一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读数、写数的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教具准备】:计数器、小棒、铅笔板块一、情景导入1.从一数到一百,可以怎样数?(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从一数到一百的不同数法)①一个一个地数:1、2、3、4、5、 (100)②五个五个地数:5、10、15、20、 (100)③十个十个地数:10、20、30、40、 (100)④两个两个地数:2、4、6、8、10、12、 (100)2.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

四十八六十九二十七八十八3.想一想,写一写。

(1)3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8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

板块二、学习新课老师买了一些铅笔作为奖品,要奖会动脑筋的爱举手的小朋友,大家能帮老师一起来数数吗?1、出示2捆铅笔(每捆10支)和4支铅笔。

问:①我手上拿了几支铅笔?为什么?②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说说你拨珠的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3—34页上的内容及练习八1—2题。

2、教材地位和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程前,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

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

这一课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有关数学的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数100以内的各数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数的意识。

思想目标:让学生在数物体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理解一个两
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学重点:
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二、教法和学法
1、动手操作学习。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
这里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注意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他们对100以内数看似
了解。

但是却概念模糊,所以在导入时从复习20以内数入手,让学生1个1个、2个2个、5个5个以及倒着数20以内的数。

这也是为后面数100以内数及数的顺序做了铺垫。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比20大的多的数,(出示主题图)猜猜可能是多少?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

从而揭示课题,刚才大家说的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0以内那些数,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数数。

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能空口数到100甚至100以上。

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

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高低,以及有无好的数数品质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左右的物品,并培养好的数数品质。

我为每位同学准备了数量在100左右的物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贴近生活,使数数能力得到提升。

在数之前向学生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数的时候要记住怎么数
的,有多少个,而且数时要认真,不要掉在地上,这样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数100。

这一环节以学生操作学具为主,要求就进一步提高了。

物品选择正好要数出100,还要让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并在操作中发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一知识点。

通过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让学生经历数1到100的过程,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3、数数。

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十的形成,学会数100以内的数。

通过操作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以竞赛形式练习数数,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使知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猜数游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游戏中部分学生不断提醒同伴“猜的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另一部分学生在帮助下所猜出的数不断接近目标数直
到猜中。

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4、数的组成。

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20以内各数的认识。

在基础上迁移到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动手数出35个、42个学具,并思考怎么样摆能让别人很容易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抽象成小棒图。

(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像,抽象出数的组成,这三个环节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

5、说生活中的数
100以内的数生活中有很多,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如此贴近,知识来源与生活,服务与生活。

四、总结本课收获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小棒图
10个十是一百三十五、3个十和5个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