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奥数学习方法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一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一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一年级的奥数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数学兴趣和基本数学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1.培养兴趣:在孩子学习数学之前,先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益智玩具和有趣的数学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2.建立数学概念:帮助孩子建立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可以从简单的数学概念开始,如数字顺序、数值大小等,然后逐步引入更复杂的概念,如加减法、形状和空间等。

3.实践操作:让孩子进行实际的数学操作,例如数数物品、使用计算器等。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巩固他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4.创造性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动手解决一些创造性的数学问题。

例如,让孩子尝试找出一天内能吃多少块巧克力,或者通过画图解决一个问题等。

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数学思维: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游戏和谜题来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数独、智力题等。

6.多角度学习: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数学书籍、电子学习资源和数学教育软件等。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数学,拓宽他们的数学思维。

7.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习惯,使他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学习数学。

8.辅导和引导: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适当提供辅导和引导是必要的。

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发现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做出解答和解决。

9.奖励机制:设置一个奖励机制,以激励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当孩子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或取得好成绩时,给予他们一些小礼物或表扬。

10.学以致用:让孩子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购物时让孩子计算商品价格、找零等,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总之,一年级的奥数学习方法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建立数学概念和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同时需要在实践操作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希望以上方法可以帮助一年级的孩子更好地学习奥数。

小学1-6年级奥数难点解析,附34个必考公式

小学1-6年级奥数难点解析,附34个必考公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奥数。

奥数对青少年的脑力锻炼有着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奥数对思维和逻辑进行锻炼,对学生起到的并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数学要深奥些。

今天,搜集整理了1-6年级奥数学习重点和部分例题,相信一定可以帮到各位家长。

一年级奥数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

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

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

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

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培养小学生学习奥数的经典方法

培养小学生学习奥数的经典方法

培养小学生学习奥数的经典方法培养小学生学习奥数的经典常用方法许多家长都希望培养孩子学习奥数,一是增加升学的筹码,二是为了想要开发小孩子的数学的学习能力!欢迎阅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培养小学生学习奥数的经典常用方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奥数培训的可行性方法(一)坚持系统科学的分阶段训练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发展非常重要的启蒙阶段。

根据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思维规律,系统科学设计教法,能最大限度开发少年儿童智力。

1、低年级培训应以兴趣培养为前提。

低年级的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兴趣容易转移,情绪波动大,对教师认同度高,喜欢口头表扬。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奥数培训的题型选择应以动手操作的为主,设计的问题能联系实际的具体事例,培训中要学生明白通过探索可以尝试到成功,并能觉得奥数学习真有用。

例如:认识图形与物体,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数物体,拼图形等让学生认识一些事物的特性或联系,培养一定的空间能力。

这些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能够从—年级开始每周有一节奥数培训课进行思维训练。

如果没条件的学校可以让任课教师,每天数学课后安排一道思维训练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孩子情感上易引导,喜好红花之类的奖励,教师可注意及时表扬和奖励,就能够吸引孩子,培养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思维训练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与喜爱,教师一定要考虑题目的难易适度,让学生易接受。

教学方法上考虑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对比讲解,能够让学生明白易懂,且兴趣大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的概念认识不足,老师要适当地进行知识的反复呈现。

2、中年级培训应以习惯培养为基础。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情绪开始稳定,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建议教师按年级不同进行分级训练,即同一内容可以选择不同难度循环安排教学。

教师可以选择速算和巧算、数字谜及趣味算式、和差倍数应用题、还原问题、逻辑推理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

小学奥数趣味学习《追及问题》典型例题及解答

小学奥数趣味学习《追及问题》典型例题及解答

小学奥数趣味学习《追及问题》典型例题及解答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

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利用线段图分析可以让解题事半功倍。

例题1:某警官发现前方100米处有一匪徒,匪徒正以每秒2米的速度逃跑。

警官赶紧以每秒3米的速度追,()秒后警官可以追上这个匪徒。

解:1、从警官追开始到追上匪徒,这就是一个追及过程。

根据公式: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2、路程差为100米,警官每秒比匪徒多跑3-2=1(米),即速度差为1米/秒。

所以追及的时间为100÷1=100(秒)。

例题2:甲乙二人同时从400米的环形跑道的起跑线出发,甲每秒跑6米,乙每秒跑8米,同向出发。

那么甲乙二人出发后()秒第一次相遇?解:1、由题可知,甲乙同时出发后,乙领先,甲落后,那么两人第一次相遇时,乙从后方追上甲,所以,乙的路程=甲的路程+一周跑道长度,即追及路程为400米。

2、由追及时间=总路程÷速度差可得:经过400÷(8-6)=200(秒)两人第一次相遇。

例题3:小轿车、面包车和大客车的速度分别为60千米/时、48千米/时和42千米/时,小轿车和大客车从甲地、面包车从乙地同时相向出发,面包车遇到小轿车后30分钟又遇到大客车。

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远?解:1、根据题意,将较复杂的综合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单一问题。

首先是小轿车和面包车的相遇问题;其次是面包车和大客车的相遇问题;然后是小轿车与大客车的追及问题。

最后通过小轿车与面包车共行甲、乙两地的一个单程,由相遇问题可求出甲、乙两地距离。

小学奥数趣味学习《差倍问题》典型例题及解答

小学奥数趣味学习《差倍问题》典型例题及解答

小学奥数趣味学习《差倍问题》典型例题及解答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题1:莉莉的科技书比故事书多16本,科技书是故事书3倍,莉莉有科技书()本。

A、8B、12C、16D、24解:1、解决差倍问题,可以画线段图解决,也可以直接套用公式解决。

2、把故事书的本数看作1倍数,科技书的本数就是3倍数,科技书比故事书多16本,所以根据差倍公式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可以求出故事书有16÷2=8本。

3、根据差倍公式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可以求出科技书有8×3=24本。

例题2:甲桶油是乙桶油4倍,如果从甲桶倒出15千克给乙桶,两桶油的重量就相等了,则原来甲桶有油 ____ 千克,乙桶有油 ____ 千克。

解:1、根据题意,从甲桶倒出15千克给乙桶,两桶油的重量就相等了,说明原来甲桶油比乙桶油多15×2=30(千克)。

2、根据差倍公式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可以求出乙桶有油30÷(4-1)=10(千克)。

3、根据差倍公式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可以求出甲桶原有油10×4=40(千克)。

例题3:每件成品需要5个甲零件,2个乙零件。

开始时,甲零件的数量是乙零件数量的2倍,加工了30个成品之后甲零件和乙零件的数量一样多,那么还可以加工 _____ 个成品。

解:1、加工一个成品,甲零件比乙零件多用5-2=3(个),加工30个成品,甲零件比乙零件多用3×30=90(个)。

根据“加工了30个成品之后甲零件和乙零件的数量一样多”说明原来甲零件比乙零件多90个。

2、把乙原来的零件数看成1倍,甲就是这样的2倍,甲比乙多1倍,对应90个,求出乙原来有90÷(2-1)=90(个)3、那么甲原来有90×2=180(个)零件。

四年级暑假奥数学习资料

四年级暑假奥数学习资料
2.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项。
例如:
首项是( ),末项是( ),公差是( )。
2.等差数列的有关公式。
等差数列的项数=(末项-首项)÷ 公差+1
等差数列的末项=首项+(项数-1)× 公差
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 项数÷2
【例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有( )项。
【例2】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数列的第100项是( )。
2007个6 2007个9 2007个9 2007个9 2007个9
第四讲:等差数列㈠
1.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一项与其相邻的前一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叫做公差。
⑸612-375+275+(388+286)⑹756+1478+346-(256+278)-246
第二讲:速算与巧算㈡
【例1】325÷25 30000÷625 22400÷700
【例2】25×125×4×8 25×28
125×56 25×5×128×125
【例3】(360+108)÷36(450-75)÷15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㈠
速算与巧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些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巧算方法主要是根据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对算式适当变形,或改变运算顺序,或凑整,或改写等,从而变成一个易于算出结果的算式,使计算简便。
【例1】9+99+999+9999+99999 0.9+0.99+0.999+0.9999+0.99999

小学奥数趣味学习《最值问题》典型例题及解答

小学奥数趣味学习《最值问题》典型例题及解答

小学奥数趣味学习《最值问题》典型例题及解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路程最近”“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小”等问题,这些寻求极端结果或讨论怎样实现这些极端情形的问题,最终都归结为:在一定范围内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我们称这些问题为最值问题。

数量关系:一般是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题思路和方法:枚举法,综合法,分析法,公式法,图表法例题1:七个小朋友共折纸花100朵,每个小朋友折的朵数都不相同,其中折的最多的小朋友折了18朵,则折的最少的小朋友至少折了多少朵?解:1、要想最少的尽可能少,那么其他人就要尽可能多。

2、因为求折的最少的小朋友至少折了多少朵,那么其他六位小朋友应折的尽可能多,折的朵数应分别为18、17、16、15、14、13,则折的最少的小朋友至少折了100-18-17-16-15-14-13=7(朵)。

例题2:有22根长都是1厘米的小棒,乐乐用这些小棒围成长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小是多少方厘米?解:1、题目已知的是周长求面积,可以利用列表的方法解决。

2、周长是22厘米,则长与宽的和是22÷2=11(厘米),我们将可能的情况列表呈现出来。

3、所以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30平方厘米,最小是10平方厘米。

例题3:有一个73人的旅游团,其中男47人,女26人,住到一个旅馆里。

旅馆里有可住11人,7人,4人的三种房间,经过服务员的安排,这个旅游团的男、女分别住在不同的房间里,而且每个房间都按原定人数住满了旅游团的成员。

服务员最少用了多少个房间?解:1、要使房间用的少,则尽量先用11人间,但是也要考虑每个房间都要住满和性别差异,所以男女分开计算。

2、因为3×11+7×2=47(人),所以男的住了3个11人的房间,2个7人的房间。

又因为11×2+4=26(人),所以女的住了2个11人的房间,1个4人的房间,则服务员最少用了3+2+2+1=8(个)房间。

学习奥数的基本方法一

学习奥数的基本方法一

第1讲列表尝试法5、100个人吃92个馒头,大人一人吃2个,小孩两人吃1个,恰好吃完.问大人、小孩各多少人?第2讲画图凑数法教学目标1、掌握学习奥数的基本方法-—画图凑数法。

2、应用画图凑数法解决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形成用凑数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重点1、掌握学习奥数的基本方法——画图凑数法。

2、应用画图凑数法解决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难点掌握学习奥数的基本方法——画图凑数法。

教学内容【内容概述】解决数学问题,直观地更表达更能分析条件问题及数量关系。

有些数学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容易看出来,可是只要画个图就能显示清楚了。

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画图来将问题条件一一表达出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典型问题—1】鸡兔同笼例1、一只鸡有一个头2只脚,一只兔有一个头4只脚。

如果一个笼子里关着的鸡和兔共有10个头和26只脚,你知道笼子里有几只鸡、有几只兔吗?分析:每只动物都有一个头,每个动物至少有2条腿,将头和腿一一画出后,会发现还剩余腿.因为鸡只有2条,所以多余的腿是兔腿,再给兔子画上。

解:这是古代的民间趣题,叫“鸡兔同笼”问题。

见图15-1(1)、(2)、(3).1、先画10个头,代表10只动物2、再在每个头下画上两条腿,数一数,共有20条腿,题中给出的腿数是26,还多了26—20=6条腿。

3、给一些鸡添上两条腿,叫它变成兔。

边添腿边数,凑够26条腿.每把一只鸡添上两条腿,它就变成了兔,显然添6条腿就变出来3只兔。

这样就得出答案,笼中有3只兔和7只鸡.小结:①如果“头数”不能决定是什么动物,我们用“腿数”来决定.②鸡和兔都是小动物,我们把小动物看成一类。

③当腿数“配制”画上去后,就可以看出哪些不是鸡了.练习1:鸡、兔同笼,有15个头,40只脚,问有鸡、兔各多少只?练习2:笼中有兔又有鸡,数数腿三十整,数数脑袋一十一,几只兔子几只鸡?【典型问题—2】车辆同棚例2、一辆自行车有2个轮子,一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车棚里放着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数数车轮共有26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奥数学习方法及练习题
小学生奥数学习方法
这方法其实很普遍也很简单,但恰恰是很多同学不容易做到的,记笔记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把老师的精华记录下来方便复习,二是练习学生的书写能力,三是可以让学生养成边听边写的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学习小窍门二:错题本
很多孩子都马虎,但有些马虎其实是同学对知识点理解不清晰造成的,这类的题目一定要记录下来。

还有的是出题者故意设计的陷阱,这也可以记录下来,定时复习,久了之后很多马虎自然而然地就避免了。

学习小窍门三:学习小组
定期地和小组成员分享好试题,好方法,好技巧,好经验,即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又可以在交朋友的过程学习到新的东西,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协调能力。

学习小窍门四:题目分类本
和错题本一样,专门记录自己做过的试题,分类指的是将自己做过的试题分为几大类,一类是极其简单,自己一看就会的。

一类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找到突破口的,还有一类就是难度很大,需要综合运用很多知识并进行推理才能解答的,后两类都应该是我们的记录重点。

在对试题分类的过程中同学自然地就增强了对试题的进一步理解。

学习小窍门五:旧题新解
不定时的翻翻原来做过的试题,但是重点是思考有没有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这样不断地增加思考有利于形成学生思考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多角度考察问题的思路,并随时利用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小学生奥数学练习题一
问:每个缸平均装多少糠?
2、鸡狗四十九,一百条腿地上走。

问:多少只鸡?多少只狗?
3、一百和尚一百馍,大和尚一个吃仨,小和尚仨吃一个。

问:几个大和尚?几个小和尚?
4、黄瓜一担,孩子一院,每人一根黄瓜,一个孩子没有黄瓜,两个孩子一根黄瓜,剩余一根黄瓜。

问:几根黄瓜?几个孩子?
5、一百牲口一百瓦,骡驮仨,马驮俩,三个毛驴驮一个瓦。

问:骡、马、驴各多少匹?
6、两个老
婆去上坟,同哭一个墓中人,一个哭她女儿的女婿,一个哭她女儿的女婿的老丈人。

问:这两个老婆是什么关系?
7、他舅你来了,搬个凳子快坐下,咱姐你姐夫,同去看咱妈。

你从那
路来,为何没见她?
问:主人和来客是什么关系?
8、一艘小船,只能承载5个人。

四个警察带着两个坏蛋上船后,船却没有沉。

问:这是什么原因?
9、一艘轮船停在港口,水面离甲板的高度只有一米,海水第一个小时上涨0.2米,第二个小时下降0.1米。

第三个小时又上涨0.2米,第四个小时再下降0.1米,以此类推。

问:几个小时水面能和甲板涨平?
10、侦察员要到河对岸执行任务,从桥的一头到另一头需用5分钟。

对面桥头敌人的哨兵看的很紧,只要看见桥上有人,就会马上叫他回去,绝对不会让他继续向前走。

侦察员必须利用敌哨兵换岗的间隙走过河去。

而敌哨兵换岗的间隙仅有3分钟。

侦察员不但顺利的过了河,而且圆满完成了任务。

问:侦察员是怎么过去河的?
小学生奥数练习题二
2、一个小朋友折一架飞机需要3分钟,现在有5个小朋友,按同样的速度,同时折5个同样的纸飞机,需要几分钟?
3、在一个箱子里面,乱七八糟的放着4只红色袜子和4只白色袜子。

现在小红把手伸进去摸,请问至少摸几只就能保证拿到相同颜色的袜子?
4、小动物们排队做早操,第一排有1个小动物,然后每排每次增加2
个小动物,一共排了8排,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
5、8个小男孩在一起要比谁的力气大,各人都说自己力气。

这时过来一位老先生,说:"不要吵了,我们用淘汰制,两个人一组掰手腕,每场比赛淘汰一人,最后决出冠军,也就是力气的人。

"大家一致赞成。

老先生又说:"那这样一共要赛多少场呢?你们算一算,算好了,我来当裁判。

"小朋友,你能算出来吗?
6、小强和小明各有10个苹果,小明给了小强2个,那么小强比小明多多少个苹果?
7、学校开运动会,一年级同学站成一排,昊昊往左数了数,自己左面有10个人;往右数了数,自己右面有8个人。

老师问昊昊这排有多少人?聪明的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8、一只井底的蜗牛,黑天可以爬2米,晚上下滑1米,已知井深5米,蜗牛多久可以爬到井外?
9、有25本书,分成6份。

如果每份至少一本,且每份的本数都不相同,有多少种分法?
10、一个书架摆着两层书,第一层有12本书,第二层有20本书,怎样摆才能使两层上的书同样多呢?
分类精心精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所有文档经过整理后分类挑选加工,下载后可重新编辑,正文所有带XX或是空格类下载后可自行代入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