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吊线 抱箍和夹板施工标准工艺
抱箍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盖梁施工采用无支架工艺(抱箍)施工,具体施工方法如下:1、抱箍制作抱箍采用1.2cm厚钢板制作,由两个半圆形组成,其内径略小于墩柱直径。
耳部支承板采用2cm厚钢板制作,角落处缀板加固。
抱箍通过Φ25螺栓固定在墩柱上,同时可在抱箍和墩柱之间加摩擦片以加大摩擦力。
抱箍制作完成后,固定在墩柱上用千斤顶做抱箍支承力试验,确定螺栓的扭矩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推算出盖梁施工时螺栓的最小扭矩。
杜绝施工时抱箍下,滑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
(抱箍布置详见附图)2、模板加工及安装抱箍安装完成后,在支承板上安装I50工字钢纵梁(根据经验选用,强度及挠度计算书附后)。
纵梁与支承板之间安放钢砂箱,以便于调整纵梁的高度和盖梁完成后底模的拆卸;纵梁之间用拉杆连接形成整体;并在纵梁上铺设20×20cm 方木,方木铺设间矩30cm;然后进行盖梁底模的铺设和侧模的安装。
盖梁的底模和侧模均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与异型钢模板现场组合拼装而成。
底模的调整通过在纵梁与方木之间加塞木楔进行,确保底模大面积平整度及底模与方木的密贴;底模完成后,进行盖梁钢筋笼的吊装,然后安装侧模;侧模用拉杆加固,通过内支承调整模板的线形及大面积平整度,缆风绳定位。
3、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在加工厂进行下料制作,现场绑扎焊接成型,盖梁底模铺设完成后用大吨位吊机吊装到位。
钢筋的保护层用高强度塑料垫块形成,垫块要绑扎牢固,确保保护层厚度。
预埋支座钢筋及其他预埋件的定位要准确。
4、混凝土浇筑待模板及钢筋检测完毕后浇筑砼。
混凝土在拌和场拌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泵送入模。
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浇筑时分层连续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浇筑一次性完成。
振捣时应尽可能避免振捣棒与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相接触,振捣充分,一般以振动到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出现大量气泡,表面摊平且开始泛浆为度,防止漏振、欠振和过振,务必使混凝土表面无蜂窝、麻面,混凝土达到内实外美的标准。
通信工程施工工艺图

(1)7/2.2钢绞线的连接
Φ1.5铁线5圈
50 100 150 50
夹板 规格为Φ7 50 150 100 50
Φ1.5铁线5圈 (2)7/2.6钢绞线的连接
Φ1.5铁线5圈
夹板 规格为Φ7 50 100 100 50
50 100 100 50
Φ1.5铁线5圈 3
3
Φ1.5铁线5圈
(3)7/3.0钢绞线的连接
10
150 50
50 100
外角吊线加固图
50 100 100 50
吊线终结装置图
50100 100 400
50 100 100
(1)角深在10米以上15米以内时吊线加辅助装置
50 50
铁线 规格为Φ4.0
5050
(2)角深在5米以上10米以内时吊线绑扎
50 100 15050 500
100
拉线 规格为7/2.6
50 100
100 50
夹板 规格为Φ7
Φ1.5铁线5圈
(1)7/2.2钢绞线拉线中把
地锚
寸环 规格为D5
50 Φ1.5铁线5圈
100
150 50
夹板 规格为Φ7
地锚 寸环 规格为D5或D7
(2)7/2.6钢绞线拉线中把
50 100 100 50
夹板 规格为Φ7
Φ1.5铁线5圈
3
(3)7/3.0钢绞线拉线中把
地锚
寸环 规格为D7
夹板 规格为Φ7
电杆
50 100
100
50
(1)7/2.2钢绞线
夹板 规格为Φ7
电杆
50
150
100 50
(2)7/2.6钢绞线
通信光缆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通信光缆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一、杆路工程1、立杆:杆洞深度应符合规定,偏差不超过±5公分。
2、杆路:市区光缆线路杆距为50M,特殊地段允许偏差±15M3、竖立电杆应达到以下标准(1)直线线路电杆的位置应在线路路由的中心线上,左右偏差不超过5公分;(2)角杆杆根应在线路转角点中心内移,水泥杆内移15—20公分,杆梢应在二侧直线上。
(3)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地锚方向倾斜15—20公分。
二、拉线:1、拉线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应采用热镀钢绞线,拉线的扎固方式以设计的材料为准进行实施,拉线要大于吊线一个程式。
2、水泥杆拉线采用包箍,上把采用另缠法7×2.2钢绞线缠两道每道10公分,7×2.6钢绞线缠两道:15公分和10公分,拉线中把缠线15公分,间隔25—30公分再缠10公分。
尾线均为10公分,再缠15圈,缠线全部为3.0热镀锌钢线。
3、拉线抱箍水泥杆顶0.5M,拉距与拉高为1:1,(地锚柄出土到杆)拉线地锚柄为2.1×¢16埋深1.6M,出土长度0.3M,地锚埋设应在开出土斜槽,与拉线上把成直线,地锚出土位置要正确,偏差不超过5公分。
吊板拉线要符合规范要求,墙壁拉线的拉攀距墙角应不小于25公分,距抢墒沿不小于40公分(不允许打在墙顶上)。
落地拉线做好后,应加警示标志。
撑杆底部要加托盘。
4、避雷线,拉线式避雷线应用4.0镀锌钢线,伸出杆顶10公分,用3.0铁线扎4圈固定,经包箍内侧后缠在拉线上。
直接入地式避雷线,经拉线包箍内侧经吊线至杆根与地线棒连接牢固,地线棒须开挖70公分深,然后将地线棒打到底后回土埋实。
避雷线设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吊线接地按设计要求做。
三、架空吊线1、吊线抱箍距杆顶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情况距杆顶不应小于50公分,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25公分,吊线抱箍应在拉线抱箍和撑杆撑点的下方。
2、吊线在电杆上在一个中继段(基站到基站)面向应保持一致。
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标准[详]
![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7d1db8c9ff00bed5b8f31d9c.png)
《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根据通信设备的类型,本规分为程控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接入网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程控交换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一、安装工艺1. 机架设备1.1 机房机架设备位置安装正确,符合安装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
1.2 用吊垂测量,机架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
1.3大列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误差不大于5mm。
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面应在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
1.4 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同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
1.5 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
各种文字和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1.6 机架、列架必须按施工图的抗震要求进行加固。
1.7 告警显示单元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志清楚。
2. 机台和外围终端设备2.1 机台位置应安装正确,台列安装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
2.2终端设备应配备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正确。
3. 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3.1 总配线架底座位置应与成端电缆上线槽或上线孔洞相对应。
跳线环位置应平直整齐。
3.2 总配线架滑梯安装应牢固可靠、滑动平稳,滑梯轨道拼接平正,手闸灵敏。
3.3 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含数字配线架、中间配线架等)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误差应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大于2mm。
3.4 配线架接线板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各种标志完整齐全。
3.5 配线架必须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抗震加固。
3.6 总配线架直列告警装置及总告警装置设备安装齐全。
4. 电缆走道及槽道4.1 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
4.2 安装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走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2)垂直走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
(3)走道吊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
通信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标准(完)

通信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标准(完)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通信设备安装施工提供标准化的工艺指导,以确保设备的安装质量和效果。
在进行安装施工前,请仔细阅读本标准,确保安装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安全要求。
2. 施工前准备2.1 设备确认:施工前应对通信设备进行确认,确保设备类型、数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2.2 工具准备:准备适当的工具和设备,以满足设备安装所需的现场条件。
3. 安装施工步骤3.1 安装位置确认: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确定通信设备的最佳安装位置,并进行标记。
3.2 基础施工:根据设备类型和规格要求,进行必要的基础施工,确保设备能够稳固地安装在地面或支架上。
3.3 电源接入:根据设备的电力需求,进行电源线路接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供电。
3.4 系统连接:根据设备的连接要求,进行各组件之间的连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通信和运行。
3.5 调试测试:在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测试,确保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3.6 安全管理: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事项,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性。
4. 施工后验收4.1 检查和测试:施工完成后,进行设备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的安装质量和功能正常。
4.2 报备和备案:按照相关规定,将施工完成的通信设备安装情况进行报备和备案,确保施工合规。
5.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通信设备安装施工的标准化工艺指导,帮助确保设备安装质量和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本标准进行操作,并注意安全事项。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疑问,请及时与相关负责人或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咨询。
注:本文件仅供参考,请以最新的相关法规和规范为准。
吊线夹板和抱箍的标准

吊线夹板和抱箍的标准
吊线夹板和抱箍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吊线抱箍距电杆顶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距杆顶不应大于
60cm,在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25cm。
2. 吊线抱箍(夹板)在各电杆上的位置宜与地面等距,坡度变化不宜超过杆距的%,由于地形限制也不得超过杆距的5%。
当吊线坡度变更为杆距的5%至10%时,应加装俯角或仰角辅助装置。
3. 杆路上架设第一条吊线时,应设在杆路的车行道反侧或建筑物一侧。
4. 吊线的程式的选择:吊线程式可按架设地区的负荷区别、光缆荷重、标准杆距等因素经计算确定,一般宜选用7/和7/规格的镀锌钢绞线。
5. 夹板线槽升微置于上方;直线杆夹板唇口应向电杆或支持物,角杆的夹板唇口应背向吊线的合力方向。
固定吊线夹板的穿钉螺母应在夹板侧,螺母外露的丝扣应不小于1cm,不大于5cm。
6. 一般情况下用绞盘收紧比较简单易行;吊线装在水泥电杆角杆的合力侧时,需加装吊线辅助装置;吊线的原始垂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吊线在终端杆及角深大于15m的角杆上,应做终结。
相邻杆档的吊线负荷不等或在30
档以上的线路终端杆前应做泄力假终结。
上述是关于吊线夹板和抱箍的标准,供您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通信工程吊线施工规范(3篇)

第1篇一、施工准备1. 施工前,应熟悉施工图纸,明确施工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3. 施工材料、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检验合格。
4.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二、施工工艺1. 吊线定位(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吊线位置,并在现场进行标记。
(2)使用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工具,对吊线位置进行精确测量。
(3)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吊线固定点,并做好标记。
2. 吊线架设(1)根据吊线位置,选择合适的吊线材料,如钢绞线、铝绞线等。
(2)在吊线固定点,安装吊线架,确保吊线架稳固可靠。
(3)将吊线材料穿过吊线架,调整吊线长度,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4)在吊线两端安装接线盒,做好防水、防潮处理。
3. 吊线连接(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压接等。
(2)连接前,对连接部位进行清理,确保连接质量。
(3)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连接操作,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4)连接完成后,进行测试,确保连接质量符合要求。
4. 吊线固定(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如绑扎、螺栓固定等。
(2)在吊线固定点,安装固定装置,确保吊线固定稳固。
(3)对固定装置进行调试,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4)检查吊线固定点,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三、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人员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及时清理施工垃圾。
4.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5. 施工完成后,应对吊线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验收1.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自检,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 自检合格后,向相关部门申请验收。
3.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本规范适用于通信工程吊线施工,具体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2篇一、概述通信工程吊线施工是指利用吊线将通信设备或器材固定在指定位置,确保设备或器材稳定、安全运行的过程。
通信线路施工技术标准

按设计要求使用,连接损耗应<0.2db
15
光缆传输指标测试
(1)单盘光缆光纤衰减测试
该项指标,整治中抽测25%,并做好记录
(2)光纤接头损耗测试
该项指标,整治中抽测25%,并做好记录
(3)光纤线路衰减测试
该项指标,整治中抽测25%,并做好记录
(4)光缆的全程长度
整治项目必须测试,用标签机打印粘贴面板图
(4)光缆的标志
按区公司要求,光缆应挂吊牌
14
光缆纤芯接续
(1)光缆接头纤芯熔接
必须使用熔接,纤芯接续损耗衰减≤0.06~0.12db传输要求,每芯有记录
(2)光缆尾纤纤芯接续
必须使用熔接,纤芯接续损耗衰减≤0.06~0.12db传输要求,每芯有记录
(3)光缆尾纤连接与布放
符合设备安装要求,布放方式和原有一致
16
分纤箱设备
(1)分纤箱安装在电杆上
盒体上端面距吊线为0.8米
(2)分纤箱安装在室内楼层
盒体下端底面距地面为1.2米
(3)分纤箱安装在室外墙上
盒体下端底面距地面为2.8--3.2M
(4)分纤箱安装在室外墙上
有引上光缆用2.5M钢管保护
(5)分纤箱安装在室内楼层
有引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缆用1米PVC管保护
(6)分纤箱编号与线序
(17)交接箱接地体情况
暂定按接地棒法制作、接地连线不少于6m㎡
(18)各接入光交箱的光缆全程段长
使用OTDR测试,标签机打印粘贴在面板图上
18
局内成端光缆段安装
(1)进局主干光缆的要求
采用非延燃型护套缆或采用其他阻燃措施。
(2)进局主干的布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