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总复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③徭役繁重。
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
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整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整理时间线:BC221统一六国1.统一原因:(1)实力雄厚(商鞅变法)(2)民心所向(3)广纳人才(4)正确谋略(远交近攻、先弱后强、两翼中间)(5)旺盛战力(“奖励军功”,军功爵制)(6)领导才能秦中央:政事、监察、军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典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地方●郡县制:郡--县(道)--乡--里--亭意义:○1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2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从根本上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避免国家分裂Array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影响:(1)对秦○1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国家统一巩固和民族形成○2激化阶级矛盾(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军事:●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征服百越(岭南),增设闽中、南海、桂林和象郡●统一西南夷影响:(1)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2)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文化:(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2)焚书坑儒经济:(1)统一货币和度量衡(2)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功:(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
过:(1)摧残了文化(2)实施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3)沉重的徭役和赋税。
时间线: 630 西北各族首领尊唐太宗为共同大首领--天可汗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频繁。
1.政治(1)选官不拘一格(2)求贤若渴,用人扬长避短(3)完善三省六部制2.经济(1)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2)“存百姓”的思想3.法律(1)慎用刑罚(2)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3)反思隋朝4.文化(1)文德治国,崇儒尊孔(2)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5.民族关系总体政策:“战而后和”(1)东突厥:设立羁縻府州(唐朝对民族地方的间接统治)(2)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进行直接行政管理(3)西北各族:册封后嗣(尊唐太宗为天可汗)(4)吐蕃:和亲6.对外关系总体政策:友好开放,兼收并蓄(1)政治:设置外交机构鸿胪寺(隶属礼部)(推动朝鲜社会发展、日本封建化进程大化改新)(2)经济:鼓励中外贸易,使唐朝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3)文化:推动文化交流和宗教宽容(玄奘、佛经翻译),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圣地1.开创了大唐的盛世局面,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2.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3.开放的对外政策,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历史人民复习配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考点68 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一、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1.理论贡献(1)1842年春,马克思被聘为《莱茵报》的主要撰稿人,从此利用《莱茵报》发表多篇文章,矛头直指反动的政治制度.(2)1845—1846年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
(3)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将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4)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1867年发表《资本论》,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
2.革命实践(1)积极投入到1848年的欧洲革命,动员工人参加起义.(2)领导第一国际。
(3)巴黎公社成立后,提供各种帮助。
(4)第一国际解散后,恩格斯继续领导工人运动。
3.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1.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主义出现,列宁主义诞生。
2.迎接新的革命高潮:1905年革命后,创办《真理报》,并先后发表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哲学笔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四月提纲》《国家与革命》等重要文章,及时地对革命进行指导。
3.领导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4.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同德国签署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领导苏俄军民取得反对外来干涉和国内战争的胜利;为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成功地进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探索。
(三)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1.参与创建共产党:1920年,创建了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探索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和军队建设道路:国民革命失败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对军队建设作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贡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k

中外历史⼈物评说复习提纲k选修四《中外历史⼈物评说》复习资料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中国的第⼀个皇帝秦始皇【知识结构】⼀、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1、统⼀条件:(1)春秋战国,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民族、地区联系加强。
(社会基础) 客观条件(2)⼈民苦于长期战乱,渴望统⼀。
(⼈民需要)(3)秦国变法彻底,实⼒最强。
(秦的实⼒)主观条件:(4)秦王赢政具有雄才⼤略:增强了军队战⽃⼒,⼴泛吸引各国⼈才,制定正确的统⼀战略。
(个⼈适应潮流)2、统⼀策略:先弱后强,扫除两翼,最后灭齐。
特点:各个击破3、过程:前230年,灭韩…离间计灭赵…⽔淹灭魏…强攻灭楚…灭燕…前221年,灭齐,完成统⼀⼤业。
4、评价: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贡献,从此统⼀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建⽴集权统⼀国家2、秦朝疆域:以陕西咸阳(西安)为都城,最东、最北的⼀郡是辽东郡,最西的⼀郡是陇西郡,最南的⼀郡是象郡。
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严格控制思想⽂化。
2、长期征战(征越、伐匈、戍边)⼤兴⼟⽊(筑长城、建阿房宫、修秦始皇陵),兵役、徭役、赋税繁重。
3、实⾏暴政,严刑酷法,穷奢极欲。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功:1、秦始皇统⼀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贡献,从此统⼀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系列措施,建⽴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和政权巩固;他扩⼤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过:1、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思想⽂化专制;2、迷信法家,制定了严酷的刑法;3、长期征战,⼤兴⼟⽊,兵役、徭役、赋税繁重,激化了阶级⽭盾。
是⼀个惟我独尊、穷奢极欲、专制暴虐的暴君,他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知识点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主观条件: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 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对秦朝: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对后世: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评价秦始皇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推行暴政,导致阶级矛盾的计划,加速秦朝的灭亡,总之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贞观之治原因:主观:①吸取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②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个人作用;客观: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创造条件;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表现:A 制度建设①政治上发展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②文化上进一步发展隋代的科举制;③经济上延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上延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B B 重用人才①选拔人才:唯才是举,不避亲仇人才:唯才是举,不避亲仇,,办学科举,广开才路。
②使用人才:知人善任,各取所长(房玄龄,杜如晦);一视同仁,民族平等;广开言路,兼听博采;纳谏如流,奖罚分明。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功绩(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⑴统一六国:①背景:A.战国时期七雄并立。
亲政后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统一是大势所趋。
B.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统一的基本条件。
C.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统一是民心所向。
D.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统一的社会基础。
②方略:秦王嬴政的宏才大略,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先弱后强的统一方略。
③过程: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赵、魏,强攻灭楚,最后灭燕、齐。
④结果: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
⑵建立集权统一国家: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②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南方四郡管辖。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渠道。
2、作用和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秦始皇的暴政:①焚书坑儒:A.接受了法家(李斯)的思想;B.实质:是加强思想控制;C.评价: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②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
4、评价:“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①功: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②过:他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请问:唐太宗是否出身布衣?是开国皇帝吗?其帝位是通过宗法制继承的吗?1、功绩:(知人善任、开明开放)(1)出现“贞观之治”局面Ⅰ原因①治国思想:深明隋亡教训,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要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要点※知识要点:一、秦始皇——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4.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5.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
(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以上措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促进历史进步。
说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们应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迷信法家,刑法严酷,滥用民力,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暴君。
正是由于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二、唐太宗——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③法律上:慎用刑法。
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和控制。
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的开放政策和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以上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我评价“功大过小”。
三、康熙帝——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1.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快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
(浙江选考Ⅰ)2021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2中外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课

-32-
考点一
考点二
2.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c) (1)甘地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印度的民族解放事业,被尊为“圣 雄〞“印度之魂〞。 (2)甘地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他一生屡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和自尊心,为唤醒印度民众的抗争意识,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 印度独立做出了出色的奉献。 (3)甘地创立的非暴力理论和他的自我牺牲精神与信念,是印度 人民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4)局限性:甘地采用非暴力手段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资产 阶级的局限性;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梦想;崇尚印度传统文明,反对 工业文明,是历史的倒退。
第2讲 中外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的出色人物
-2-
-3-
考点一
考点二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出色人物 一、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b) (1)经济: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兴起并开展起来。新兴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济实力增强,强烈要求获取政治权利。 (2)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开 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集中的议会同王权的矛盾日益激化。 (3)导火线:17世纪30年代末,苏格兰人民起爆发。 (4)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重开议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开场。
事件
①围攻波士顿是华盛顿率领大陆军进行的首次军事行动,
是北美人民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1776 年
②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 立
③取得特伦顿战役和普林斯顿战役的传奇性胜利,鼓舞士 气
1777 年 指挥 萨拉托加 战役,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1 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 命政党;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 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