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八章球菌
病原生物学图文ppt课件教程-第八章--球--菌

创伤及外科手术后,植入医用器械如心脏起搏器安装、置换人工心瓣膜、长 期腹膜透析、导管感染、人工关节感染、静脉滴注及脑脊液分流术等亦可造 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目前医院内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感染 已成为瓣膜修复术或胸外科手术中的严重问题。
第一节 葡萄球菌
为年轻妇女急性膀胱炎的主要致病菌,尿道感染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常见的 是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
(2)细菌性心内膜炎:
主要为心瓣膜修复术感染表皮葡萄球菌(特别是安装人工瓣膜者)。
第一节 葡萄球菌
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致病性。
(3)败血症: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 见的是溶血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
4.杀白细胞毒素
大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破坏白细胞素称 (PV),杀白细胞 素只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其作用部位主要在白细胞 的细胞膜,使之穿孔通透性增高,K+丢失。表现为白细胞运 动能力丧失,胞内颗粒排出,细胞死亡。
第一节 葡萄球菌
5.肠毒素
▪ 肠毒素从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约1/3产生肠毒素, 按抗原性和等电点等不同,分为A、B、C1、C2、C3、D 、E、G、H 9个血清型。
▪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 菌落因种不同而呈现金黄色、白色或柠檬色脂溶性色素,
培养基不着色。 ▪ 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有的菌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完
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溶血菌株大多有致病性。
第一节 葡萄球菌
(三)生化反应
▪ 触酶试验阳性。 ▪ 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气。 ▪ 致病株能分解甘露醇。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 - 球菌

球菌G+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G-球菌:奈瑟菌第一节葡萄球菌属一.金黄色葡萄球菌1、颜色和染色:无芽胞,无鞭毛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
培养营养要求不高。
属内不同菌种可产生金黄色、白色、柠檬色等脂溶性色素并使菌落着色。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于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后在菌落周围还可见完全透明溶血环(B溶血)。
3、生化反应:①多数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②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③触酶(过氧化氢酶)阳性,可与链球菌相区分。
4、抗原:⑴葡萄球菌A蛋白(SPA):存在于细胞壁上的表面抗原,可与IgG的Fc段结合,可进行协同凝集,并具有抗吞噬等生物学活性。
⑵荚膜多糖:有利于黏附和抗吞噬。
⑶多糖抗原:具有群特异性,存在于细胞壁。
5、分类:⑴按DNA相关性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⑵按有无凝固酶(血浆凝固酶)分:凝固酶阳性菌、凝固酶阴性菌。
6、抵抗力:①葡萄球菌对外界抵抗力强。
②对碱性染料(龙胆紫)较敏感。
③对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磺胺、氯霉素敏感性较差。
④易产生耐药性,尤其对青霉素。
葡萄球菌中毒性最强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1、致病物质(填空)⑴酶■血浆凝固酶: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包括游离凝血酶和结合凝血酶。
其致病机理:①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和细胞内消化作用。
②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
③引起周围纤维蛋白沉积和凝固使感染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耐热核酸酶:由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耐热,能较强的降解DNA和RNA。
耐热核酸酶是测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纤维蛋白溶酶(葡激酶):激活纤维蛋白酶原使之成为纤维蛋白酶,导致血浆纤维蛋白的溶解,有利于病菌的扩散。
■透明质酸(扩散因子):降解结缔组织的透明质酸。
■脂酶:分解脂肪。
■触酶:分解过氧化氢。
⑵毒素■葡萄球菌溶素:破坏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溶解,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为a溶素。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6-病原性球菌

医学微生物习题第8章病原性球菌一、名词解释1.SPA 2.血浆凝固酶 3..M蛋白 4.链道酶 5.链激酶二、填空题1.化脓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如、、和革兰阴性球菌如、、等.2. 试验阳性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标志.3.病原性球菌中能引起毒素性食物中毒的是 .4.葡萄球菌所致疾病主要有侵袭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两大类 ,其中毒素性疾病主要包括、、、 .5.按溶血现象链球菌可分为、、三大类.6.在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球菌时常做、试验.7.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8.脑膜炎球菌的致病因素有、、 .9.脑膜炎球菌的形态呈 ,在患者脑脊中多位于内,革兰染色 .10.检查流脑患者或疑是流脑患者可采取、、等标本,带菌者检查主要采取进行微生物学检查.11.脑膜炎球菌抵抗力极弱,对、、等均高度敏感.12.亚急性细菌型心内膜炎的病原体是 .13.在不形成芽包的细菌中, 抵抗力最强的是 .14.链球菌感染易于扩散 ,其原因是该菌能产生 ; 浓汁稀薄是因为该菌产生所致.15.淋球菌主要以方式传播, 引起 .16.能产生自溶酶的球菌有、 .17.SPA的生物学活性是: 可与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1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及两大类感染.19.A群溶血型链球菌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及 .20.甲行溶血型链球菌是及部位的正常菌群.21.胆汁溶菌试验可用来鉴别菌与菌.22.肺炎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 ,可引起 .23.奈氏菌属包括菌和菌.24.脑膜炎球菌初次分离培养时需在提供气体的配养基中生长 .25. 菌及菌不能耐受低温。
三 .单选题1.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耐盐性强B.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C.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变比较局限D.不易产生耐药性 ,抵抗力强E.革兰阳性菌2.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A.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B.产生溶血素C.分解甘露醇D.产生耐热核酸酶E.胆汁溶解试验阳性3.葡萄球菌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素是A.杀白细胞素B.溶血毒素C.肠毒素D.血浆凝固酶E.红疹毒素4.SPA在致病中的作用是A.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因其有抗原性C.是一种毒素D.能破坏吞噬细胞E.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5.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是A.营养要求高 ,必须在血平板上才能生长B.均能产生金黄色色素C.分解菊糖产酸D.耐盐性强, 可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E.专性需氧6.关于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链球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B.感染容易扩散C.可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D.产生多种外毒素 ,故可用类毒素预防E.对青霉素敏感7.用于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原理是A.溶血反应B.凝集反应C.凝集溶解反应D.血凝抑制反应E.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8.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A.内毒素B.外毒素C.荚膜D.菌毛E.侵袭性酶9.关于淋球菌 ,下列错误的是A.Gˉ肾性双球菌 B人是本菌唯一宿主 C.通过性接触传播 D.新生儿可经产道传播E.女性感染个者比男性严重10.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A.产褥热B.风湿热C.猩红热D.波状热E.以上都不是11.自鼻咽拭子中分离出一株细菌 ,其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 ,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最可能是哪中细菌A.乙性溶血型链球菌B.甲型溶血型链球菌C.绿脓杆菌D.副溶血性弧菌E.肺炎链球菌12.下列哪种细菌感染一般不侵入血流A.葡萄球菌B.淋球菌C.脑膜炎球菌D.伤寒杆菌E.链球菌13.可与IgGFc段结合的细菌表面蛋白是A.M蛋白;B.Vi抗原;C.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D.炭疽杆菌荚膜多糖抗原;E.大肠杆菌K抗原14.能产生SPA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B.乙性溶血型链球菌C.白喉杆菌D.百日咳杆菌E.肉毒梭菌15.目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以达A.50%B.50%~60%C.70%~80%D.80%以上E.90%以上16.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微生物是A.回归热螺旋体B.衣原体C.产气荚膜梭菌D.肺炎球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17.可增强链球菌扩散能力的致病物质是A.DNA酶B.红疹毒素C.M蛋白D.多糖蛋白E.透明质酸荚膜18.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链球菌分20个群 ,对人致病的90%属于A.A群B.B群C.C群D.D群E.E群19.亚急性新内膜炎是一种()A.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B.衣原体引起的感染;C.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0.治疗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的抗生素是()A.链霉素;B.青霉素;C.灭滴灵;D.红霉素E.克林霉素四、问答题1.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8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概述:遗传(heredity or inheritanc® 和变异(variation)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即生物的亲代将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子代的行为或功能。
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
基因型(ge no type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型(phe no type)某一生物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
饰变( modification)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8.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8.1.1三个经典实验1. 经典转化实验:1928年F.Griffith以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化(transformation)实验。
1944年O.T.Avery等人进一步研究得出DNA是遗传因子。
S strun A2. 噬菌体感染实验:1952年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32P标记病毒的DNA,用35S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证实了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1956年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与TMV 近源的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olmes ribgrass mosaic virus,HRV)所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8.2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genome是指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
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haploid);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diploid )。
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
由于现在发现许多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是指细胞中基因以及非基因的DNA序列的总称,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DNA序列。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八章 球菌

2. 检查程序
脓液、咽拭子、穿刺液 尿液、痰液
脑脊液
血液
粪便、呕吐 物
直接涂片染色
初报
分离培养 (血平板)
色 血浆凝固酶 耐热核酸酶 其他鉴定试验
取可疑菌落
鉴定试验
药敏试验
报告
34
3. 检查方法 • 直接涂片镜检
适用于:正常情况下无菌的标本(如脑脊液) 伴有炎症细胞的其他体液标本、脓液等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 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26
27
福建泉州“医院保温箱烤死婴儿”事件
2013年,7月18日,有网友爆料在福建泉州一家医院内的女 婴在恒温箱内烤死的事件,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据悉,一名刚刚出生12天的女婴在恒温箱内死亡,其家属称 孩子是被活活烤死,孩子的背部和腿部均有严重的溃烂,并且 全身焦黑惨不忍睹。死婴的家属找医院要说法,院方出面解释 称,恒温箱的最高温度在37度,根本不可能将初生的婴儿烤死 ,因此也不能百分百的确定女婴的死与恒温箱有直接关系。
A群链球菌引起的疾病约 占人类链球菌感染的90%
淋巴管炎、 (1)化脓性感染 蜂窝组织炎、
扁桃体炎等。
病灶界限不清,脓汁稀薄
(2)中毒性疾病 猩红热
(3)超敏反应性疾病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59
3.免疫性
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主要是抗 M蛋白抗体。
型别间无交叉免疫,故常发生反复感染 。
2007年11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对耐甲氧西 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例监测与控制方案》的通知
2010年,MRSA在医院内感染的分离率已高达60% 以上。
1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致病物质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多种侵袭性酶与外毒素。 ① 侵袭性酶 :凝固酶; ② 外毒素: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③ 表面结构或蛋白:如粘附素、荚膜、肽聚糖和 SPA等。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章 球菌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章球菌第八章球菌球菌(coccus)是细菌中的一个大类。
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病原性球菌(pathogenic coccus)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为化脓性球菌(pyogenic coccus)。
根据革兰染色性的不同,分成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类。
前者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后者有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的细菌是一群革兰阳性球菌,常堆聚成葡萄串状。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例如空气、水、土壤、物品以及人和动物的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物寄生菌。
有些人的皮肤和鼻咽部可带有致病菌株,一般鼻咽部带菌率为20%~50%,医务人员的带菌率可高达70%以上,是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葡萄球菌能引起皮肤粘膜、多种组织器官的化脓性炎症,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
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高达90%以上,由该菌所致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仍占居首位。
葡萄球菌有的菌株还可引起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等疾病。
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球形或略呈椭圆形。
直径0.5~1.5m,平均0.8m。
典型的葡萄球菌排列呈葡萄串状,此因在繁殖时向多个平面不规则分裂所致。
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形态,一般常呈典型排列;在脓汁或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者,常为双球或短链状。
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胞,体外培养时一般不形成荚膜。
易被常用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染色为阳性。
当衰老、死亡或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后的菌体常转为革兰阴性。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基础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含有血液或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为繁茂。
兼性厌氧或需氧。
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最适pH为7.4。
在肉汤培养基中经37℃孵育24h,呈均匀混浊生长,管底稍有沉淀。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孵育24~48h后,形成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的菌落。
直径在2mm左右。
菌落因种不同而出现金黄色、白色或柠檬色等色素。
球菌(医学微生物学)

同学们应重点掌握:1.葡萄球菌属 2.链球菌属 3.肺炎链球菌 4.脑膜炎奈瑟菌 5.淋病奈瑟菌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称为化脓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奈瑟球菌属。
1.葡萄球菌属(1)形态、染⾊和分类为⾰兰染⾊阳性球菌,⽆鞭⽑,⽆芽胞,不形成荚膜。
根据⾊素及⽣化反应等不同,葡萄球菌可分为⾦黄⾊葡萄球菌(⾦葡菌)、表⽪葡萄球菌和腐⽣葡萄球菌三种。
⾦葡菌为⾎浆凝固酶阳性菌,表⽪、腐⽣葡萄球菌为⾎浆凝固酶阴性菌,其中⾦葡菌多为致病菌。
(2)致病物质的种类①⾎浆凝固酶:以能否产⽣此酶作为鉴定菌株致病性的指标。
②葡萄球菌溶⾎素:能破坏多种细胞,故⼜称为溶细胞毒素。
③杀⽩细胞素:可损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④肠毒素:直接或间接刺激呕吐中枢,引起以呕吐为主的⾷物中毒。
⑤表⽪溶解毒素:裂解表⽪组织的棘状颗粒层,使表⽪与真⽪脱离。
⑥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可抑制内毒素脱毒,使⽑细⾎管通透性增加,引起低⾎压性休克。
⑦葡萄球菌表⾯蛋⽩A(SPA):可与IgG抗体的Fc段⾮特异性结合,竞争性抑制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
(3)所致疾病①化脓性炎症:伤⼝化脓性感染、中⽿炎、肺炎、脓胸、脑膜炎、⼼内膜炎等。
②毒素性疾病:⾷物中毒、烫伤样⽪肤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③葡萄球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由于长期使⽤⼴谱抗⽣素引起的⼀种菌群失调症。
(4)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初步诊断应符合以下特征:①镜检符合葡萄球菌的形态学特征;②菌落⾊素为⾦黄⾊,并有透明溶⾎环;③⽢露醇发酵阳性;④⾎浆凝固酶阳性;⑤耐热核酸酶检测阳性。
在专业实验室进⾏肠毒素的鉴定。
2.链球菌属(1)形态、染⾊和分类⾰兰染⾊阳性,⽆芽胞,⽆鞭⽑,幼龄菌可有透明质酸形成的荚膜。
根据溶⾎现象不同可分为甲型溶⾎性链球菌(称α溶⾎),⼄型溶⾎性链球菌(称β溶⾎)和丙型溶⾎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溶⾎环)三⼤类。
根据多糖抗原的不同,将⼄型溶⾎性链球菌分为20个群(A~H,K~V)。
医学微生物学球菌ppt课件

17
分类:
A:游离凝固酶,分泌至菌体外 凝固酶原物质
协同因子
凝固酶样物质
纤维旦白原 (液态)
纤维旦白 (固态)
血浆凝固
B:结合凝固酶/凝聚因子,结合于菌体表面不释放,
利于细菌凝集。
18
致病机理:
A:使周围血液/血浆中的纤维旦白沉积于菌体表
面,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或胞内消化作用;
B:集聚在细菌四周,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
质的破坏;
C:细菌不易扩散,使感染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意义:
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19
葡萄球菌溶素(staphylolysin)
损伤细胞膜的毒素,主要是溶素;
对多种哺乳动物RBC有溶血作用,对白细胞、血小
板、肝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均有 损伤作用; 溶素是一种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经甲醛 液脱毒后可制成类毒素; 作用机制为毒素分子插入细胞膜疏水区,破坏膜的 完整性导致细胞溶解。
22
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
由质粒编码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水解宿主表皮粒 层的细胞内桥—桥粒。在新生儿、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 的成人中可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表现为弥漫 性红斑和水疱形成,继以表皮上层大片脱落,受损部位 的炎症反应轻微。
23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少数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菌,能引起机体化脓性 炎症。 根据革兰染色不同分两类: G+ 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4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5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G+、球形、葡萄串状排列、无鞭毛和芽 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等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4
(staphylococcus)
5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及染色: G+、球形、葡萄串状排列、 无鞭毛和芽胞。
6
中等大,突起, 2. 培有养色特素性,S型菌落。 易培养:普通平板中生长良好、血平板生 长更佳; 产色素:金黄色、白色、柠檬色(脂溶性 )
14
MRSA=超级细菌?
2007年11月:JAMA刊登美国政府调查报告,被称 为“超级病菌” MRSA正在美国国内蔓延,每年预计 有超过9万人感染这一病菌,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 决感染性疾患第1位,年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病
1978年,医务人员在上海抽检了200株金黄色葡萄球 菌,分离出的MRSA还不到5%。
7
表皮葡萄球菌 (白色)腐生葡萄球菌 Nhomakorabea(柠檬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
8
表皮葡萄球菌无 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透明溶血环。
9
3. 抗原构造
capsule
peptidoglycan teichoic acid
SPA
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A protein, SPA):细 胞壁表面的一种单链多肽,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 第八章球菌
主要内容
➢SPA的定义及生物学功能; ➢链球菌的分型,甲型链球菌及肺炎 ➢ 链球菌的鉴别要点; ➢抗O试验的原理及用途; ➢脑膜炎球菌和淋病奈瑟菌的微生物 ➢ 学检查。
2
球菌(coccus):个体形状呈球形或椭圆 形的一大类细菌。
G+及G-球菌
3
化脓性球菌 (pyogenic coccus) 少数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菌,能引
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25
26
福建泉州“医院保温箱烤死婴儿”事件
2013年,7月18日,有网友爆料在福建泉州一家医院内的女 婴在恒温箱内烤死的事件,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据悉,一名刚刚出生12天的女婴在恒温箱内死亡,其家属称 孩子是被活活烤死,孩子的背部和腿部均有严重的溃烂,并且 全身焦黑惨不忍睹。死婴的家属找医院要说法,院方出面解释 称,恒温箱的最高温度在37度,根本不可能将初生的婴儿烤死, 因此也不能百分百的确定女婴的死及恒温箱有直接关系。
意义: 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
19
葡萄球菌溶素(staphylolysin)
损伤细胞膜的毒素,主要是 溶素; 对多种哺乳动物RBC有溶血作用,对白细胞、血小
板、肝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均有 损伤作用; 溶素是一种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经甲醛 液脱毒后可制成类毒素; 作用机制为毒素分子插入细胞膜疏水区,破坏膜的 完整性导致细胞溶解。
协同因子
凝固酶原物质
凝固酶样物质
纤维旦白原 (液态)
纤维旦白 (固态)
血浆凝固
B:结合凝固酶/凝聚因子,结合于菌体表面不释放, 利于细菌凝集。
18
致病机理: A:使周围血液/血浆中的纤维旦白沉积于菌体表面, 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或胞内消化作用; B:集聚在细菌四周,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 的破坏; C:细菌不易扩散,使感染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 多器官系统功能紊乱 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k syndrome, TSS)。
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急性高热、低血压、 猩红热样皮疹伴脱屑,严 重者发生休克。
24
2.所致疾病
感染类型 侵袭性
毒素性 SSSS
所致疾病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 易产生耐药性,特别对青霉素G的耐药菌株 高达90%以上。
♥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逐渐增 多,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已成为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13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长期住院、反复使用各种广谱抗菌药物、烧伤或 有伤口的病人及及MRSA定植或感染的病人接触都 是造成院内MRSA流行的危险因素。MRSA定植或 感染的人员及院内环境污染是引起院内流行的主要 来源。
2007年11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对耐甲氧西 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例监测及控制方案》的通知
2010年,MRSA在医院内感染的分离率已高达60% 以上。
15
二、致病性及免疫性
1. 致病物质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多种侵袭性酶及外毒素。
① 侵袭性酶 :凝固酶;
② 外毒素: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
22
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 由质粒编码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水解宿主
表皮粒层的细胞内桥—桥粒。在新生儿、幼儿和 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中可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和水疱形成,继以表 皮上层大片脱落,受损部位的炎症反应轻微。
23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由噬菌体I群感染和产生。引起机体发热,
10
SPA的应用:协同凝集试验
SPA及IgG分子 的Fc段结合
抗原
葡萄球菌聚集在一起 出现凝集现象
11
4. 分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据色素、生化反应 表皮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
腐生葡萄球菌(S. saprophyticus)
12
5. 抵抗力
♥ 无芽胞菌中抵抗力最强,耐干燥,对石炭酸 、龙胆紫等敏感。
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1(TSST-1);
③ 表面结构或蛋白:如粘附素、荚膜、肽聚糖
和SPA等。
16
凝固酶(coagulase) 使含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 酶类。耐热,100℃,30min或高压灭菌后 仍保持部分活性;但易被旦白酶破坏。
17
分类:
A:游离凝固酶,分泌至菌体外
20
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
只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及细胞膜受体结合,使细胞膜发生构型变化,膜
通透性增高,细胞浆内的颗粒排除,细胞死亡; 在抵抗宿主吞噬细胞,增强病菌侵袭力方面有意
义。
21
肠毒素(enterotoxin)
• 约50%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 • 耐热,抗胃肠液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 产毒菌株污染牛奶、肉类等食物,经10h便产 生大量肠毒素; • 作用机制:毒素及肠道神经细胞受体作用,刺 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 即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