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负荷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确定计算负荷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

需要系数法的优点是简便,适用于全厂和车间变电所负荷的计算,二项式法适用于机加工车间,有较大容量设备影响的干线和分支干线的负荷计算。

但在确定设备台数较少而设备容量差别悬殊的分支干线的计算负荷时,采用二项式法较之采用需要系数法合理,且计算也较简便。

主要计算公式有:有功功率:P30 = Pe·Kd 无功功率: Q30 = P30 ·tanφ
视在功率: S3O = P30/Cosφ
计算电流: I30 = S30/√3UN
其中:Pe为设备容量,Kd为需要系数,即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为用电设备组的半小时最大负荷与其设备容量的比值。

cosφ为用电设备组的平均功率因数,Un为用电设备组的额定电压。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1.总负荷计算公式:总负荷是指其中一时间段内,所有用电设备的功率需求之和。

总负荷计算公式如下:总负荷=设备1功率+设备2功率+...+设备n功率其中,设备1、设备2...设备n代表不同的用电设备,功率以千瓦(kW)为单位。

2.单位时间内电能需求的计算公式:单位时间内电能需求是指用电设备在一个固定时间段内所需的总电能量。

单位时间内电能需求计算公式如下:电能需求=总负荷×时间其中,总负荷以千瓦(kW)为单位,时间以小时为单位,电能需求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3.设备负荷计算公式:设备负荷是指其中一用电设备在一个固定时间段内所需的电能量。

设备负荷计算公式如下:设备负荷=设备功率×时间其中,设备功率以千瓦(kW)为单位,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设备负荷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4.峰值负荷计算公式:峰值负荷是指其中一时间段内,负荷需求最高的时刻。

峰值负荷计算公式如下:峰值负荷=最大设备负荷1+最大设备负荷2+...+最大设备负荷n其中,最大设备负荷1、最大设备负荷2...最大设备负荷n代表不同设备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最大负荷需求,以千瓦(kW)为单位。

5.用电量计算公式:用电量是指其中一时间段内,电网向用户供应的电能量。

用电量计算公式如下:用电量=电网供应的电能量-系统损耗其中,电网供应的电能量以千瓦时(kWh)为单位,系统损耗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各种用电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如建筑物、工厂、电网等。

通过计算不同设备的负荷需求,可以合理安排电网的供电能力,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根据负荷需求的变化,还可以优化用电设备的配置和运行策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总之,电力负荷计算公式是电力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有效评估用电需求,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一、常用的需要系数负荷计算方法1、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三相):有功计算负荷Pjs=Kx·Pe(Kw);无功计算负荷Qjs=Pjs·tgψ(Kvar);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 Qjs2(KVA);计算电流Ijs=Sjs/√ ̄3·Ux·Cosψ(A)。

式中:Pe---用电设备组额定容量(Kw);Cosψ---电网或供电的功率因数余弦值(见下表);tgψ ---功率因数的正切值(见下表);Ux---标称线电压(Kv)。

Kx---需要系数(见下表)提示:有感抗负荷(电机动力)时的计算电流,即:Ijs=Sjs/√ ̄3·Ux·Cosψ·η(A)η---感抗负荷效率系数,一般取值0.65~0.85。

民用建筑(酒店)主要用电设备需要系数Kx及Cosψ、tgψ的取值表:注:照明负荷中有感抗负荷时,参见照明设计。

2、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计算负荷:⑴、根据设备组的负荷计算确定后,来计算配电干线的负荷,方法如下:总有功计算负荷∑Pjs=K∑·∑(Kx·Pe);总无功计算负荷∑Qjs= K∑·∑(Pjs·tg);总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Qjs)2。

配电干线计算电流∑Ijs=∑Sjs/√ ̄3·Ux·Cosψ(A)。

式中:∑---总矢量之和代号;K∑---同期系数(取值见下表1)。

⑵、变电所变压器容量的计算,根据低压配电干线计算负荷汇总后进行计算,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即:∑Sjs变= K∑·∑Sjs干线(K∑取值范围见下表2)。

变压器容量确定:S变=Sjs×1.26= (KVA)。

(载容率为80﹪计算,百分比系数取1.26,消防负荷可以不计在内)。

变压器容量估算S变= Pjs×K×1.26= Pjs×1.063×1.26= (Kva)。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电力负荷计算是指根据给定的用电设备功率、数量和使用时间,来计算其中一时段的负荷需求。

负荷需求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力系统所需的功率大小。

在电力供需平衡中,准确计算负荷需求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在电力负荷计算中,常用的公式有以下三种:1.电力负荷计算的基本公式是:负荷需求=功率×数量其中,功率是指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单位通常为瓦特(W)或千瓦(kW);数量是指用电设备的个数。

根据实际情况,功率和数量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根据时间变化的。

2.对于多个用电设备功率不同而使用时间相同的情况,可以使用加权平均功率的方法进行计算。

加权平均功率=Σ(功率×使用时间)/Σ使用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操作,功率和使用时间分别表示每个用电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

3.如果不同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不同,则需要将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相应的使用时间进行乘积再求和。

负荷需求=Σ(功率×使用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操作,功率和使用时间分别表示每个用电设备在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使用时间。

范例:假设一个电力系统的其中一时间段内有三个用电设备,分别是洗衣机(1000W)、电冰箱(500W)和电视机(200W)。

洗衣机的使用时间为2小时,电冰箱的使用时间为8小时,电视机的使用时间为4小时。

计算该时间段的负荷需求。

按照公式2的方法,我们可以先计算加权平均功率。

加权平均功率=(1000W×2小时+500W×8小时+200W×4小时)/(2小时+8小时+4小时)=(2000W+4000W+800W)/14小时=6800W/14小时≈485.71W/h按照公式3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使用时间的乘积再求和。

负荷需求=1000W×2小时+500W×8小时+200W×4小时=2000W小时+4000W小时+800W小时=6800W小时上述计算结果都是对应其中一时间段的负荷需求,单位为功率时间(W小时或kWh)。

电力负荷的简单计算方法

电力负荷的简单计算方法

电力负荷的简单计算方法
电力负荷是指电网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所承担的总用电量。

若想计算电力负荷,可以采用以下简单方法:
1. 根据历史数据或预测数据,确定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用电量的峰值和谷值。

2. 计算峰值和谷值之间的平均用电量。

例如,若峰值为100MW,谷值为50MW,则平均用电量为(100+50)/2=75MW。

3. 将平均用电量乘以时间段的长度,即可得到该时间段的电力负荷。

例如,如果某地区在一天中的用电峰值为100MW,谷值为50MW,平均用电量为(100+50)/2=75MW,那么该地区在一天中的电力负荷为75MW*24小时=1800MW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可能因地区、时间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计算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1 -。

电力最大负荷计算公式

电力最大负荷计算公式

电力最大负荷计算公式嘿,说起电力最大负荷计算公式,这可是电力领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知识点呢!咱们先来说说啥是电力最大负荷。

想象一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家家户户都开着空调,工厂里的机器也在全力运转,这时候整个电网所承受的最大用电量,就是电力最大负荷啦。

那电力最大负荷咋计算呢?一般来说,常用的公式是 Pmax = K0 ×Σ(Ki × Pi) 。

这里面,Pmax 就是最大负荷,Ki 是不同用电设备的需要系数,Pi 是各种设备的额定功率,K0 呢,则是同时系数。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有一个小型工厂,里面有 10 台功率都是 10 千瓦的机器。

但不是所有机器都会同时全功率运行,假设需要系数 Ki 是0.8 ,同时系数 K0 是 0.9 。

那计算起来就是:Pmax = 0.9 ×(0.8 × 10 ×10)= 72 千瓦。

这就大概算出这个小工厂的最大负荷啦。

在实际生活中,计算电力最大负荷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我就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情况,一个新建的小区,开发商找我们来计算电力最大负荷,以便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和线路的规格。

我们得详细了解小区里有多少户人家,预估每户的用电设备,比如空调、电视、冰箱等等,还要考虑小区里有没有公共设施,像路灯、电梯啥的。

那可真是一项繁琐又细致的工作,每一个数据都得准确无误,不然就可能会导致供电不足或者浪费资源。

计算电力最大负荷的时候,还得考虑季节因素。

夏天空调用电多,冬天可能电暖设备用电多。

还有,不同时间段的用电情况也不一样,白天工厂用电多,晚上居民用电多。

所以,要综合各种因素,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最大负荷值。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有很多智能电表和监测设备,可以更精确地记录用电数据,这对计算电力最大负荷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即便如此,计算公式还是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些新技术。

总之,电力最大负荷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耐心细致,结合实际情况,还是能算得清楚明白的。

常用的用电负荷计算

常用的用电负荷计算

常用的用电负荷计算用电负荷计算是指根据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电力系统的负荷大小。

用电负荷计算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帮助决策者合理规划电力供应,合理配置设备和资源,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下面是常用的用电负荷计算方法。

一、负荷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有功负荷计算:有功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转换为有用功率的负荷,一般用千瓦(kW)来表示。

有功负荷计算是计算用电设备产生的有功负荷大小,并根据负荷曲线来确定负荷的用电特性和变化规律。

2.无功负荷计算:无功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产生的无功功率,一般用千乏(kVAR)来表示。

无功负荷计算是计算用电设备产生的无功负荷大小,并根据无功功率因数来确定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消耗。

3.总负荷计算:总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的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之和。

总负荷计算是计算电力系统中的总负荷大小,并根据总负荷曲线来确定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和供需关系。

负荷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平均负荷法、最大负荷法、相对负荷法和计划负荷法等。

其中,平均负荷法是根据平均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负荷;最大负荷法是根据最大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负荷;相对负荷法是根据相对负荷百分比和标准负荷来计算负荷;计划负荷法是根据计划负荷和使用时间来计算负荷。

二、用电负荷计算的步骤1.确定负荷计算的对象:首先要确定负荷计算的对象,即需要计算负荷的电力设备或电力系统。

2.获取负荷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获取负荷数据,包括设备的功率、使用时间、有功功率因数、负荷曲线等。

3.计算有功负荷:根据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计算有功负荷的大小。

有功负荷的计算公式为P=Pt/T,其中P为有功负荷,Pt为设备的功率,T为使用时间。

4.计算无功负荷:根据设备的功率和功率因数,计算无功负荷的大小。

无功负荷的计算公式为Q=S*sin(θ),其中Q为无功负荷,S为设备的视在功率,θ为功率因数的角度。

5.计算总负荷:根据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计算总负荷的大小。

电力负荷无功功率计算公式

电力负荷无功功率计算公式

电力负荷无功功率计算公式在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是指电路中的电容器和电感器所消耗的功率。

无功功率的存在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因此对无功功率进行准确的计算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力负荷无功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电力负荷无功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Q = V I sin(φ)。

其中,Q为无功功率,V为电压,I为电流,φ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在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计算通常是针对交流电路进行的。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会导致电路中产生无功功率。

因此,了解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对于计算无功功率非常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通常是通过电力仪表或电力监控系统进行测量和监测的。

但是,如果需要手动计算无功功率,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下面将详细介绍无功功率计算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首先是电压(V),电压是电路中的电势差,通常以伏特(V)为单位。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需要考虑电压的幅值和相位角。

电压的幅值可以通过电压表或电压计进行测量,而相位角则可以通过示波器或相位表进行测量。

其次是电流(I),电流是电路中的电荷流动,通常以安培(A)为单位。

与电压类似,电流也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需要考虑电流的幅值和相位角。

电流的幅值可以通过电流表或电流计进行测量,而相位角则可以通过示波器或相位表进行测量。

最后是相位差(φ),相位差是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度差。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会导致电路中产生无功功率。

相位差可以通过示波器或相位表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计算电压和电流的相位角度差来获得。

通过以上参数的测量和计算,就可以得到电力负荷的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的计算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节能降耗非常重要。

因此,掌握无功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是非常有益的。

除了计算无功功率,还可以通过控制电路中的电容器和电感器来调节无功功率的大小。

通过合理的无功功率控制,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减少能源消耗和电力损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负荷及计算
(electrical load and load calculation)
用电设备在运行时消耗的功率及其计算。

电力负荷包括基本负荷和冲击负荷。

基本负荷是生产过程中比较平稳、幅值变化不大的电力负荷,冲击负荷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幅值变化大的突加、突减负荷。

冲击负荷的负荷曲线有较规则的,如带钢连轧机的负荷曲线,也有不规则的,如炼钢电弧炉的负荷曲线。

在开展设计时,根据用电设备容量(或耗电量)和工作制度进行负荷计算。

冶金工厂电力负荷特点主要为:(1)生产规模大,单体设备容量和总用电量都比较大。

在中国,一个年产量为300万t的钢铁联合企业,用电最大负荷在250Mw左右,一个年产量为10万t的铝厂,用电最大负荷在230Mw左右。

吨钢耗电量在450~650kw.h 之间,吨铝耗电量在15000~17000kw•h之间。

150t超高功率炼钢电弧炉变压器容量为90MVA,大型电解整流变压器容量为58MVA。

(2)冶金工厂是连续生产部门,供电不能间断,一般采用多电源供电。

(3)大功率炼钢电弧炉、大型轧钢机主传动晶闸管变流装置,电diarl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功和无功冲击负荷,引起电网周波变化、电压波动、电压闪变及波形畸变,均须采取抑制措施。

电力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冶金工厂电力负荷按用电设备对供电可靠性的不同要求,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级负荷。

突然停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者,或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

如炼铁高炉的泥炮机、开口机、热风炉助燃风机、鼓风机站、水泵站;炼钢转炉吹氧管升降机构、烟罩升降机构、炉体倾动机构;大型连续轧钢机;铝电解装置;焦炉推焦车、消火车、拦焦车、煤气加压站和氧气站等的电力负荷。

(2)二级负荷。

突然停电将产生大量废品、引起大量减产、企业内运输停顿等,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

如高炉上料系统、转炉上料系统、电炉电极升降机构、倾动机构、电磁搅拌机、连铸机、轧钢机和金属制品生产系统等的电力负荷。

(3)三级负荷。

所有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

如机械修理设施、电气修理设施等的电力负荷。

各级电力负荷的供电要求,一般不低于以下所列:1)一级负荷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对特殊重要的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点供电(见供电电源)2)二级负荷由两回线路供电,该两回线路应尽可能引自不同的变压器和母线段。

3)三级负荷按实际需要容量供电。

负荷计算冶金工厂电力负荷分为最大负荷、尖峰负荷和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

最大负荷是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

最大负荷分别乘以适当系数,便可求得尖峰负荷和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

它们又分别作为选择供配电设备、计算电压降、选择保护装置、计算电能消耗和选择补偿装置的依据。

在进行负荷计算时,要根据供配电系统由最下级分支馈线逐级向总变电所推算。

在生产车间内专门用于检修的电焊机或备用设备可不参与计算。

要将不同工作制下的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换算为统一的计算功率。

(1)长期工作制电动机的设备容量(P)等于其铭牌上的额定功率(Pe)。

(2)反复短时工作制电动机(如起重机、轧钢车间辅助机械的电动机)的设备容量是指换算到统一负载持续率(Fc)下的额定功率。

当采用需要系数法或二项式法计算时,要统一换算到Fc=25%时的额定功率。

(3)电焊机及电焊变压器的设备容量应统一换算到Fc=100%时的额定功率(kW)。

(4)电炉变压器的设备容量是指额定功率因数下的有功功率。

(5)照明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是指灯头标出的功率;对于荧光灯及高压水银灯等还应计入镇流器的损耗功率,即灯管的额定功率分别增加20%及8%。

最大负荷计算的方法主要有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和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1)需要系数(Kx)法。

此法适合于长期工作制用电设备占多数的情况下,计算负荷之用。

同类工作制的单组用电设备按下式计算:
不同工作制的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为最大负荷班内30min平均负荷中最大有功功率,kW;Q为最大负荷班内30min平均负荷中最大无功功率,kV•A;S为最大负荷班内30min平均负荷中最大视在功率,kV•A;尸。

为用电设备组中,所有单个用电设备容量之和,kW;Kx为按用电设备分类的平均需要系数;tanφ为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函数;Kξy Kξw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最大同时系数。

(2)二项式法。

此法适合于反复短时工作制用电设备占多数的情况下计算负荷之用。

同类工作制的单组用电设备按下式计算:
不同工作制的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nx为用电设备组中nx(长期工作制的为5台,反复短时工作制和短时工作制的为3台)台最大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之和,kW;c、b为二项式系数;(CPnx)max为从各用电设备组中选出的最大值,kW;tanφx为与(CPnx)max相应的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函数。

(3)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此法适合于初步设计及前期阶段计算负荷之用。

式中Km为最大系数,是最大负荷与最大负荷班平均负荷之比;n为年电能利用率,是年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之比;ω为单位产品耗电量,kW•h/t;M为产品年产量,t;Tn为年工作小时数,h。

求得各车间负荷后,企业的总负荷按下式求得:
式中ξP为企业各车间计算负荷有功功率的总和,kW;。

tanφp 为企业平均功率因数的正切函数,按补偿后的功率因数cosφp=0.9~0.92考虑;Kξ为最大负荷同时系数,取0.9~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