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规划方案_2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规划方案_2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规划方案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是提升产业空间承载能力、加速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国家对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要求,引导产业园区特色化建设,加速产业要素专业化集聚,推动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木规划。

一、规划目标重点建设定位清晰、特色鲜明、配套完备、绿色生态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加强规划布局、环保管理、生产厂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五个专业化”体系建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国际化发展,加速建设全球顶尖的生命科学创新策源地、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先导区和一体化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引领区。

到2022年,木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共推出可用空间近12500 亩,物业630万平方米,实现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700亿;到2025 年,共计推出可用空间近26000亩,建成1个千亿级园区。

二、规划重点深化落实市产业地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为轴心,以新片区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生命健康融合发展区、现代制药绿色承载区、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集聚区和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为依托,发挥市级特色园区品牌效应,共同构建“1+5+X”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

(一)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产业定位:发挥创新药产业基地的产业空间优势,联动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国际医学园区、保税区等区域的研发和转化,坚持创新研发和高端制造并重,重点发展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转化制造产业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重点任务:持续提升策源能力,建设生物医药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围绕新靶标、新位点、新机制、新分子实体,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积极组织攻关合成生物学、干细胞、个性化诊断、新一代测序技术等前沿颠覆性技术,实施高端生物制品、新型药物设计开发、高端影像设备等产业技术攻关和基础再造工程。

简述工业园区发展和某科技园区的规划案例

简述工业园区发展和某科技园区的规划案例

简述工业园区发展和某科技园区的规划案例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为降低生产成本,更有利于直接进入我国市场,全球大批量的制造业公司向我国转移;同时我国工业地产已逐步发展成熟,工业用地政策为匹配工业性质的发展而逐渐灵活,投资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对我国工业地产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本文基于M1工业用地性质,针对某科技园区项目实践的经验,工业建筑产品的规划及实践进行探索及总结,为工业地产开发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工业园区、M1工业用地性质、建筑产品、规划设计1、工业园区的发展及M1工业用地性质1.1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园作为工业生产和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工业园的发展折射出一种经济现象,也是工业发展核心要求的外在体现。

结合我国大部分工业园,按照园区功能形态的发展变化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代工业园区(1978年~1989年)—劳动密集型生产车间。

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主要以工业厂区为主,生产企业单一,规模小,以低端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为主,产业链短,产业附加值低。

从空间上看主要布置在城市的郊区,建筑形态以单一的生产厂房和员工宿舍为主,仅满足基本生产制造功能的需求,缺少其他功能与形态。

第一代工业园以蛇口工业园为代表。

(2)第二代工业园区(1989年~2000年)—高新技术工业园。

经过10年的工业基础发展,已基本满足国民的日常消费产品需求,产业发展有了新的需求。

同时全球经济高度发展,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吸引许多国际企业入驻,我国引进技术含量高的科技企业,为工业现代化进程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第二代工业园的产业模式和园区功能形态更加丰富,空间规划上除具备生产制造外,出现了科技研发、商务办公的功能。

此阶段建筑形态依旧以生产制造所需的厂房为主体,厂房也逐渐向标准化发展;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研发办公、孵化办公、公寓配套等建筑形态开始呈现。

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

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

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医药工业整体跃升的关键时期。

为加快医药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编制本指南。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一)规模效益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3%提高至3.0%。

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8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68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17.4%和14.5%,始终居工业各行业前列。

在规模效益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量大幅提高,在保供应、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约450亿元,较2010年翻两番。

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下,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十二五”期间210个创新药获批开展临床研究,埃克替尼、阿帕替尼、西达本胺、康柏西普等15个1类创新药获批生产,110多个新化学仿制药上市,中药质量控制与安全性技术水平提升,PET-CT、128排CT等一批大型医疗设备和脑起搏器、人工耳蜗等高端植入介入产品获批上市。

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代表,我国医药创新进一步得到国际认可。

(三)质量管理不断加强。

国家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继续推进,《中国药典》(2015版)发布执行,药品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全产业链各环节质量管理规范不断健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GMP)全面实施。

一批优势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累计600多个原料药品种和60多家制剂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GMP要求。

(四)技术装备大幅升级。

“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万亿元,规模较“十一五”大幅增长,增速居工业各行业前列,促进了医药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整体跃升。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

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为推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2020年)》和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展的试行意见》(成府发〔2008〕13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分析(一)产业现状。

1.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高新技术和重点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2007年,国内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6928亿元,同比增长25.09%;现代生物医药企业超过500家,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科研、开发机构达200多家,涉足生物工程制药的上市公司共有160多家;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肿瘤新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注射液等20多种重大创新药物已实现产业化。

北京、上海、石家庄、长春、广州、深圳、长沙等地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

注:生物产业包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服务等五大领域;医药产业包含化学药品、中医药、医药器械等制造业。

本《规划》只涉及生物产业中的生物医药领域和医药制造业。

2.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生物医药已发展成为我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58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是国内重要的医药生产和流通基地,在国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表1 近年成都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情况简表(1)发展区域日趋集中。

按照成都工业布局发展规划,结合制药企业GMP改造和我市东郊工业结构调整,制药企业逐步向工业集中发展区聚集,形成了成都高新区、双流县、金牛区、温江区、彭州市等重点区域。

重点区域的医药企业数量已占全市6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76.57%,呈现产业聚集雏形。

图1 成都市各区(市)县规模以上医药企业数量(单位:个)图2 成都市各区(市)县规模以上医药企业产值比(2)优势企业快速成长。

武汉东湖生物医药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

武汉东湖生物医药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
公共绿地、 公园, 提高公共环境使用效率。
3 9
建 筑结 构 规划
药园 区,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 积极结合 电子信息技术, 使武汉成为全国 医药行业的领军 。使得武汉成为华中地 区乃至全国的医药研发 、生产基
地。
生物技术产业与信息技术 、 新材料并称 当代世界三大高新技术产业 。
美 国麻省生物科 技园 (a s c ue t it c n Ig ee r h P r) M s a h st s B o eh o o y R sa c ak 、
武汉及周边地区的产业调整, 并充当地区经济发展的孵化器的作用。在这 样的契机下 , 武汉生物医药产业园必将促进武汉生物医药产业腾飞发展 。
要素的探讨 , 提供一些思路, 供同仁参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任务与 目标
三、 问题与对策
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两项重要因素是城市环境和产业环境 。城市的发 展要靠发达的产业 , 而产业的发展则要靠增强环境的吸引力, 如缘树 、 公 园、 没有污染的水与空气、 优美的环境、 有序的城市规划等。环境好 了, 引 进 的人才、 工业多了 , 城市 的规模发展了 , 城市的竞争力 自然而然就会提
武汉东湖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 的现代生物医
摘要 : 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是世界范围 内正在兴起的高新技术产业 . 生物 医药产 业园区是其发展与集中布局 的典型载体 。本 文通 过对武汉 东湖生物 医药产业 园规 划设计 。 研究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产 业园规划建设模式。 其研究结论对我国生物技术 产业发展和布局具有重 要借鉴意义。 关■调 : 生物 医药 ; 产业环境 : 城市环境 : 规划设计 生态设计 ; 零能耗

工业园区策划书3篇

工业园区策划书3篇

工业园区策划书3篇篇一工业园区策划书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工业园区的建设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策划书旨在规划和设计一个具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和服务,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

二、园区定位与目标1. 定位:打造成为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园区。

突出产业特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注重生态环保,建设绿色、智能的工业园区。

2. 目标:在短期内吸引一批优质企业入驻,实现园区的初步发展。

中期内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提升园区的经济实力。

长期内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园区规划1. 地理位置:选择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的区域,便于企业的物流运输和人员往来。

考虑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如供电、供水、通讯等。

2. 功能分区:规划包括生产制造区、研发创新区、物流仓储区、商务办公区、生活服务区等功能区域。

合理布局各功能区,确保相互协调和互补。

3.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的道路、桥梁、给排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环保设施,确保园区的环境质量。

建设标准化厂房、研发中心、办公楼等配套设施,满足企业的生产和办公需求。

四、产业发展策略1. 招商引资:制定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入驻园区。

建立专业的招商团队,开展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

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合作,拓展招商渠道。

2. 产业培育: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 产业升级: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服务体系建设1. 政务服务:设立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行政审批和服务。

湖北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湖北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湖北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1规划背景河西工业园,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河西岸,是“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的园中园,由“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园区开发建设工作。

蕲春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蕲春经济开发区)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园区规划控制面积60平方公里,总体布局城东工业园、赤东工业园、河西工业园、彭思化工园。

园区已开发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主体框架全面拉开,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园区配套设施齐全,承载功能完善,日益成为产业、资本转移的优选区域。

河西工业园规划范围为南至康管路,西至西环路,东至蕲河,北至蕲春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870.76万m2。

工业园区规划定位为:“国家级传统中医文化和高科技中医产业园;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综合型现代化新城”。

(1)国家级传统中医文化和高科技中医产业园:依托薪春独特的药草资源以及李时珍故里的医药文化资源,积极挖掘和发扬中医文化,包括针灸、刮痧、推拿等一系列中医的医疗养生文化。

以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促进传统医学的科学化发展和现代技术的文化回归。

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历史性结合,坚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通过有效的规划引导和规范的市场运作,建设一个高效率、人性化、生态化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全面提升园区产业集群化水平、科技研发能力以及综合服务功能,打造薪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集中展示区、国家级医药新区的发展载体、未来城市经济最强有力的支撑点,将园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中医药生产、流通、研发基地和创新服务基地。

(2)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综合型现代化新城: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享赋,充分利用沿江岸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特色资源加工型产业,遵循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彰显“山、水、城、林”的水绿薪春的城市特质,将河西工业园建设成为蝴北跨江联动开发示范园区,薪春县产业新城区、生态宜居城市,塑造一座独具特色、焕然一新的城市新区景象。

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与运营

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与运营

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与运营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工业园区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项目,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业园区的出现,其规划建设和运营成为了一大重点和难点,许多园区在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对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运营的讨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运营【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引言21世纪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科学技术大爆炸的时代。

科学技术和创新成为促进发展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资源也成为制约国家和地区进步的基础因素,积累科学技术资源,提高科学技术资源配置效率是迈向强国的必由之路。

目前,新技术革命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证明,技术进步是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也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路径选择。

1科技产业创新意义1.1从微观的企业层面看,促进消费升级从宏观的国家层面来看,产业发展要使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一国为了应对外部竞争,同时更好地发展本国产业,政府会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并且国家层面的产业升级也将促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如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提供了产业发展资金,其出效应也促进了先进技术、创新知识的转移。

长江经济带地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之一。

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产业升级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对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东、中、西部地区都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1.2产业升级对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带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要注重地区发展差异,因地制宜选择区域产业升级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

具体而言,经济带东段地区不仅要继续促进宏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要促进产业内部价值链提升,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积极促进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以更好地发挥产业升级对科技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工业科技园区发展规

医药工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
医药工业科技园区规划
1、园区概况
1.1园区名称:XX医药工业科技园区
1.2所属行业:医药
1.3园区所在地:XX生态农业开发区
1.4建设单位: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5园区简介:XX医药工业科技园区是XX生态农业开发区根据我省建设医药强省的战略目标,按照我市建设“北药之城”的定位,依托HL丰富的北药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而辟建的一个功能园区。

规划占地面积200公顷,由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整个园区的规划建设、“七通一平”以及环境的绿化、美化等工作,以吸引和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前景好的龙头制药企业为重点、竭力为新建
医药企业创造良好的基础建设条件,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

截止目前,园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规划区内已全部达到“七通一平”,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已有雪都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制药、金鹅生物制药等8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总投资近2.1亿元,年产值达到3.4亿元,生产药品剂型11种,药品品种37个。

同时,正在与十几家制药集团洽谈合作事宜。

2、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医药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投入高产出型“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16.6,已成为全球医药十大新兴市场之一。

黑龙江省北药资源丰富,2000年末已步入医药大省行列,医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7位,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力量。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用药消费的增长、新疾病带来医药的新需求以及医药生产的多元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医药产业发展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近年来,HL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业产业发展,将医药产业列为今后HL发展的主导产业,出台了税收、土地、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力推进。

依托HL丰
富的北药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我市辟建医药工作科技园区,打造医药发展平台,不仅符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导向,符合我省提出的建设全国医药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而且可以迅速形成块状经济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3、园区建设的相对优势
我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发展医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1野生药材富集。

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102科、215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鹿茸、熊胆、豹骨等9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北五味、刺五加等76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地榆、升麻等120多种。

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12.5万吨,周边市县药材年蕴藏量在30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

3.2种植历史悠久。

HL种植中药材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平贝等十几个品种。

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