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概况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概况及其特点

中国地理概况及其特点
3.中国盆地地貌与旅游经济开发 中国的平原地带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也是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 要地区。
中国盆地众多,分布广泛,如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等。盆地地貌通常为凹陷的 地形,被周围的山脉和丘陵所环绕。这些盆地形成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具有独特的地
气候多样
中国地理概况与独特地貌丰富多样,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多样,导致了独特的自然和地貌特征。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地理的详细数据: 气候多样: 中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各种气候类型。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中国年平均气温在-8℃至32℃之间,年降水量在 2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此外,中国还有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等特殊气候类 型。 地貌多样: 中国地貌的多样性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拥有丰富的地形和地貌类型,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中国的山脉数量众多,其中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 玛峰,海拔8,848米。中国的盆地类型多样,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中国的平原面积广阔,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此外,中国还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黄土 高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
地理 高原
多样性
中国
河流及湖泊分布
1. 黄河:源自青海省,流经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等6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黄河全长约5,464 公里,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河流。 2. 长江:源自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九个省市区,最终注入 东海。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3.淡水湖泊:中国有众多大型淡水湖泊,如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浙江)、饿卜鄂(内蒙古)等。 这些湖泊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丰富了中国的水资源,同时也成为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咸水湖泊:中国的咸水湖泊有西藏的纳木错湖、青海的青海湖、新疆的巴音布鲁克湖等。这些咸水湖泊不但具有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边境河流:中国的边境河流包括黑龙江、珠江、澜沧江等,这些河流不仅是中国的重要水资源,也是中国与邻国 之间的重要纽带,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6.内陆河流:中国的内陆河流有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巴颜喀拉河等。这些内陆河流不但在地理上起到了重要的 连通作用,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地理的详细介绍

中国地理的详细介绍

中国地理的详细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东方大国。

地理环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地理环境多样丰富,山川河流交错,气候多样变化,地理条件极为复杂,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地理环境最为丰富、多样的国家之一。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位置位于东亚,地处北半球的东经73°34'至135°11',北纬18°03'至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西邻阿尔泰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北接蒙古国、俄罗斯。

地域界定上,中国包括内地和海洋两个范畴。

内地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六大地区;海洋面积广阔,辐射范围广泛,东、南、北三面临海,海岸线绵延3.58万公里,拥有11个海港。

二、地势地形中国地大物博,地势变幻,地形多样。

在地势上,中国大致呈现出四大地形形态:青藏高原、广大的内陆盆地、雄伟壮观的大山区、丰富的丘陵和平原区。

青藏高原为世界最大高原,覆盖面积为250万平方公里,绵延2500多公里。

高原地势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内地盆地广泛分布,有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盆地等,盆地总面积约33.7万平方公里。

大山区包括东北山地、大别山区、秦岭巴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山脉众多,呈南北走向,蜿蜒数千里。

丘陵和平原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形成了中国的主要农业区。

三、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中国气候分带特征明显: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次大陆型气候、西北干旱气候。

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地域广泛,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与珠江流域,气候温和湿润。

青藏高原寒冷干燥,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西北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气温变化较大。

四、水系地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湖泊、河流和海洋。

中国地理 知识点

中国地理 知识点

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概况: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第三大面积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它东临黄海和东海,南界南海,西连新疆、西藏、云南,北接蒙古和俄罗斯。

中国的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丘陵和沙漠等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中国的边界线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蒙古、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

这些边界线跨越了高山、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多样化,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地带、华北平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新疆盆地和东北平原等。

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包括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

华北平原位于华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带,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西南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这个地区地势较高,山脉交错,气候多样。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新疆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是亚洲内陆最大的盆地之一。

这个地区拥有广袤的沙漠和戈壁地貌,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能源生产区。

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这个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主要山脉和河流: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其中,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除此之外,还有松花江、黑龙江、珠江等重要河流。

中国的主要山脉包括秦岭、太行山、华山、长白山、黄山和喜马拉雅山等。

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西南边界,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珠穆朗玛峰所在地。

气候和自然资源: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

北方气候干燥,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而南方气候湿润,四季温暖。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等矿产资源。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重要的农业和渔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渔业资源。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小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 ,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1)填图:在右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

(2)濒临的海洋: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D 南 。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我国国土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 自然资源种 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2)我国疆域辽阔 ,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 ,且 国防回旋余地大 ,利于国防安全。

(3)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 ,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4)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

(5)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小部分位于热带 ,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 ;南北跨纬度广 ,气候复杂多样 , 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 14 个、隔海 6 个 5.行政区划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其中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 ,2 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我国的疆域和地形海(|地势 :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1 .特征〈|地形 :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2.主要山脉:三、我国的四大高原 、 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 ,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 ,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

对此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 .四大高原人文地理特征000m 以上;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 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 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 脉 ; 雪 山 连 绵 , 冰 川 广 地 ;人口稀少布; 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青藏 高原a 天山—阴山、 昆仑山—b 秦岭、南岭c 大兴安岭—太行山—d 巫山—雪峰山、长白山—e 武夷山、f 台湾山脉g 祁连山、阿尔泰山 h 贺兰山、横断山脉i 喜马拉雅山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弧形山脉地形 位置与范围区自然地理特征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 42.四大盆地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特征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

中国主要重要的地理概况

中国主要重要的地理概况

中国主要重要的地理概况中国地理概况是我们自己国家的知识,毋庸置疑我们是需要掌握的。

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2.领土四至:最北 53 度 N,最南 4 度 N,最东 135 度 E,最西 73 度 E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

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6.中国内海:渤海二、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管辖 300 万平方千米海域三、中国的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

省级 23 个省,5 个自冶区,4 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中国人口和民族一、我国人口概况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3 亿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早地多,开发晚地区少; 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1、大杂居、小聚居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中国地形一、中国地势的特征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黄土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华北平原:地势平坦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以西云高原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气流运动:东西向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夏季阻挡北上暖气流,使山脉西侧气候产生差异2、对河流的影响:流向:使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分水岭:山脉是分水岭,影响流域范围流速和落差:地势阶梯过渡带,形成巨大落差,易形成峡谷急流3、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呈规律的垂直变化,阳坡与阴坡植被有明显差异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平原开发早,利于居住,城镇出现早,生产发达,经济发达山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晚,经济基础薄弱丘陵、盆地地区经济发达高愿地区经济滞后5、我国地震带的分布:东南的台闽、华北太行沿线及津京唐、西南青藏高原及川滇西北的新、甘、宁6、我国火山活动的分布:山西大同(死),长白山,黑龙江五大连池(休眠),台湾大屯和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中(活)7、我国的泥石流分布多发于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中国气候一、中国冬夏气温分布及成因1、冬季气温分布:南北温差大,0 度等温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影响2、夏季气温分布: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温差不大成因:纬度位置,青藏高原地势高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及成因1、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海陆位置,分别考虑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2、时间分配集中在夏秋两季,南方雨季长,年际变化大。

中国地理区域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区域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区域知识点总结一、地理概况中国地理面积广阔,东部沿海地区地势平坦,西部高山连绵。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华北平原、黄河流域、西南山地、西北平原等地理区域。

二、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

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沿海线长,气候温和,沿海港口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1. 辽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重要的沿海工业基地。

辽宁省有丹东、大连等港口,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

2. 河北:位于华北平原南部,环渊海湾,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河北省有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

3. 山东:位于中国大陆东部,东临黄海,地形东西呈“大儒勒蒙山”之势。

山东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山东省有青岛、烟台等港口。

4. 江苏:位于中国东部,东临黄海,是中国东部最发达的经济地区之一,有苏州、南京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5.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苏浙沪地区。

浙江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杭州、宁波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6.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东临台湾海峡,是一个以农业、港口经济、轻工业等为主的省份。

福建省有福州、厦门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7. 广东:位于中国南部沿海,东临南海,地势东高西低。

广东省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地区,有广州、深圳等重要城市和港口。

三、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中国大陆的北方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华北平原包括山西、陕西、河北等省份,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中国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区。

1. 山西: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是一个以农业和煤炭资源丰富而闻名的省份。

山西省有太原、大同等重要城市。

2. 陕西: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北地区,地形以关中平原、秦岭山脉为主,是中国丝绸之路的起点。

陕西省有西安、宝鸡等城市。

3. 河北:河北省位于中国大陆的北部,地处华北平原的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中国的地形
长江概述: 1、发源地、注入海洋
中国的地形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 拉丹东西南侧,向东流经11个省、自治区, 最后注入东海。
2、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示意图
中国的地形
长江干流流经十一个省级行政区
青 海

江 苏
西藏自治区





重庆

上海
西
湖 南 云 南
我国笫二大 我国最大 黄土分布世界最广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世界最高 地面坦荡
多大山
中国的地形
相对高度较小
多雪山、冰川
地势西高东低 石灰岩广布 地面崎岖,有许多“坝子
中国的高原
中国的地形
青 藏 高 原
海拔较高,气温和气压偏低
多为草原、碎石堆和雪山的景观。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 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荒漠
第一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山、高原为主: 中国的地形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
我国 第二阶梯 地势 1000—2000 三级 米 阶梯
高原、盆地为主: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第三阶梯

中国的地形
注意一下有哪些支流?
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内蒙古河口 中国的地形 以北为上游,河口至河南孟津之间为中游,旧孟津以下为下 游。 河口
旧孟津
中游主要流经哪两个省区?下游主要流经哪两个省区?
中国的地形
• 黄河的贡献: • 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并在干 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 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 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然而直至新中国成立以 前,黄河上还未出现一座水坝,滚滚河水白白流 入大海。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 源实行梯级开发,并已陆续建成了刘家峡、三门 峡、龙羊峡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为 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电 能和灌溉之利。

中国地理(主要山脉和水系)

中国地理(主要山脉和水系)

中国地理(主要山脉和水系)(洪家中学赵进生整理)中国地形与地势(山脉):一、中国的地形概况:1.地形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1)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地形以高原为主,两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2)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以北,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有三大高原和三大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3)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有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等。

(4)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3.多种多样的地形: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1/3,高原占26%,盆地占19%,丘陵占10%,平原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12%。

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4.地形地势对我国的影响:(1)地势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另外,我国的河流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2)地形的影响: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二、中国的主要山脉:1.主要山脉的走向:(1)东西走向: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 (3)孤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地理概况[主干知识整合][命题方向分析]从知识考查上看,对人文地理的考查是重点,命题内容主要涉及工业、农业、交通、旅游、城市等内容,自然地理知识主要作为地理要素分析和判断依据。

从能力要求上看,客观题考查主要体现综合性,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结合;主观题考查主要侧重区域性,主要考查考生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重要考点拓展]考点一、中国地形相关问题1主要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山脉空间定位示意图。

利用主要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定位,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地形空间格局从而实现区域微观定位是解题的基础环节。

如下页图所示(粗线表示山脉):图示说明:(1)高原:I为內蒙古高原;Ⅱ为黄土高原;Ⅲ为青藏高原;Ⅳ为云貴高原。

(2)平原:A为松嫩平原;B为辽河平原;为三江平原;D为华北平原;E为长江申下游平原;F为珠江三角洲。

(3)丘陵:①为山东丘陵;②为东南沿海丘陵;③为辽东丘陵;④为两广丘陵。

(4)盆地:a为准噶尔盆地;b为塔里木盆地;为吐鲁番盆地;d为柴迭木盆地;为四川盆地。

2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气候等的影响。

从位置看,我国既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又有跨越经度多的特点。

从地势看,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从地形类型看,具有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从地形分布看,具有东部多平原与丘陵、西部多高原和山地的特点。

这样的位置与地形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植被、土壤、人类活动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增强了气候的大陆性,使我国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产生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得季风气候显著;增大了热量的南北差异和水分的东西差异,形成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使气候更为复杂多样;便于海洋上暖湿气体深入,形成降水,也使气流遇地形抬升,造成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导致高原气候区的形成和气候垂直差异性的产生;阻碍气流运行,使夏季湿润气体难以深入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加大西北内陆区的干旱程度;减弱了冬季南下冷空气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2)对河流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多向东流人大海;山脉成为分水岭,影响到河流的流域范围;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高大山地终年积雪,为河流提供了丰富的补给水源。

(3)对植被、土壤的影响:造成土壤和植被存在山脉阴、阳坡的差异;植被和土壤的水平及垂直差异。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既能带来便利的海运,便于与海外各国交往,又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这也使我国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造成东耕西牧的农业生产差异,东密西疏的交通网差异和人口分布差异。

考点二、中国气候问题1中国气温分布及成因分析。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原因是: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得到太阳光热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校原因是: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低,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南北光热差异校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总体最低的地方。

吐鲁番由于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沙漠广布,吸热快,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2降水分布及成因分析。

(1)空间分布地区差异: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成因:海陆位置的影响(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带来水汽的影响,降水多;西北距海远,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季风的影响(东南季风主要影响到我国东部西南季风只影响到我国南部及中部)。

#p#分页标题#e#(2)时间分布:特点: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5~9月份的夏、秋两季,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左右;南方雨季开始得早,结束得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小不等,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成因: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有关;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有关。

3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①表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都较大;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组合好。

②成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盛行。

③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的种植范围大大向北扩展;雨热季节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大风、严寒、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等。

(2)气候复杂多样:①表现: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②成因:跨纬度广;东西距海洋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

③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考点三、中国河流问题1河流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河流特征描述一般分为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描述内容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地形区等。

河流水文特征侧重描述:年径流量;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2河流水能开发条件分析。

河流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地段水能丰富,水能资源的开发还需有能修筑水坝的峡谷地形,有能蓄水的库区地形(宽谷盆地)。

3河流航运价值分析。

(1)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水流平缓;降水丰沛均匀,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河道深且宽阔,航运条件好;(2)社会条件: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运输需求量大,航运价值大。

注竞: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纬度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流域内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运输量小的河流航运价值不大。

4大江大河综合治理问题:论文联盟.Ll.考点四、中国分区地理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中国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进行综合命题,命题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涉及主要内容有:①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地势、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及农业生产方式比较。

②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貌、气候、植被、土壤及农业生产方式比较。

③三大经济带的主要特征及区域差异比较等。

论文联盟.Ll.[原创试题赏析]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观察到该校园的树影一年中有两次如图1所示的现象。

读图回答1~2题。

1该学校位于()A北京市B福州市海口市D昆明市2该学校学生观察到这两次图示现象出现的大致日期和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A5月5日12:00和8月10日11:00B5月5日12:40和8月l日12:406月10日12:00和7月5日12:00D6月10日12:40和7月5日12:40图2所示区域为我国某河流流域面积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可能位于()#p#分页标题#e#A天山北麓B阴山北麓贺兰山西麓D祁连山南麓4在绿洲的边缘区域(I)和内部区域(Ⅱ)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I-土地沙化严重、Ⅱ-土壤盐渍化严重BI-水土流失严重、Ⅱ-土壤盐渍化严重I-土地沙化严重、Ⅱ-水土流失严重DI-土壤盐渍化严重、Ⅱ-土地沙化严重材料一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束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二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如图3)。

根据材料回答5~7题。

5图3中①、②、③、④分别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D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6下列关于材料一的解释正确的是()①一年五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气候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A①②B③④②③D①④7下列关于青藏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B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扩大放牧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是干旱、霜冻、风沙D。

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下表为我国甲、乙、丙三城市的部分资料。

据此回答8~11题。

8下面四幅日照和降水变化图中,比较符合甲城市特征的是()9甲、乙、丙三城市的1月份乎均气温分别是()A3.6℃5.6℃-2.3tB5.6℃-2.3%3.6℃3.6℃-2.3℃5.6℃D-2.3℃5.6℃3.6℃10甲、乙、丙三城市年均降水量分别是()A453997614007BⅡ40079764539/11/11976l40074539D4539l400797611甲、乙、丙三城市所在农业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以水田为主以水田为主以牧草地为主B以水田为主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以牧草地为主D。

以牧草地为主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图4为我国某山地南北坡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一Ⅱ3题。

12结合图中信息,可以推断()A甲处的古地理环境是温暖的浅海B乙处多气孔构造丙处可能有化石存在D该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地堑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该山地以北可以看到一道道岭来,一道道川②该山地以北可以欣赏到丝路花雨,大漠敦煌③该山地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该山地以南可以欣赏到大河奔流,麦浪轻翻的美景#p#分页标题#e#A①②B②③③④D①③环渤海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山东、辽宁的部分区域,该区域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经济向北推进的又一经济发展中心。

(资料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20093)读图表回答14-15题。

141998--2007年间,环渤海区域()-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年变化率约为47%②水域面积变化最大年变化-率约为863%③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因居民点及工矿建设用地的建设占用④耕地快速减少时期正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建设快速增长时期⑤水域面积变化主要是由于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所致A②③④B①③⑤②④⑤D购④15,从该区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未利用地面积增大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