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课堂PPT)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12讲:晚清政治史(一):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共29张PPT)-经典通用

作抵押。
。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 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 织。
知识梳理
一、两次鸦片战争(1840-1860)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续上表)
影响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政治上:一系列不同等条约的签订,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受到严重破坏,政策被打 破,朝贡体制受到冲击。 经济上: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走 向解体。 文化上: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开明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 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政治上: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破坏,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外 交体制发生重大变化,设立专门的机构——总理衙门负责外交事 务。 经济上: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旨在推动王朝中兴 的洋务运动。 文化上:中体西用思潮兴起。
2021/10/10
9
概念阐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不能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4.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 日本当时已经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使政府和人民团结一体。而中国,政体依旧是封建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② 中国方面权责不明确,指挥不统一,没有动员起全国的力量; ③ 清廷和北洋水师领导层的腐败; ④ 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失误,固守“以夷制夷”的旧策略。
2020届高考通史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49张ppt)

续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 家进一步巩固 和封建社会由
盛而衰
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 明废丞相 科举制 元一省两院 设内阁 行省制 清设军机处
总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定义: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 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国 体与政体的总和 )。 2.分类: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 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 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3.分期:两大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 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
一.夏、商、西周朝的更替
1.夏朝的建立及灭亡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 阳城(今河南登封),统治区域为今河南西部 和山西南部。
(2)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夏桀统治残暴, 被商所灭。
2.商朝的兴衰
(1)建立:公元前1600年由汤建立,定都亳(今河南 郑州)。商朝中期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周围还有一些属国。
②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 意识相违背。 其他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 唯上是从的作风等 。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Βιβλιοθήκη 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时空坐标
知识拓展1:历史分期问题
1、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元谋人——
夏朝建立前)
黄帝 炎帝
尧、舜 禹 “禅让制” “公天下”
2、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朝—春秋)
统一多民族国 家进一步巩固 和封建社会由
盛而衰
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 明废丞相 科举制 元一省两院 设内阁 行省制 清设军机处
总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定义: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 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国 体与政体的总和 )。 2.分类: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 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 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3.分期:两大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 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
一.夏、商、西周朝的更替
1.夏朝的建立及灭亡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 阳城(今河南登封),统治区域为今河南西部 和山西南部。
(2)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夏桀统治残暴, 被商所灭。
2.商朝的兴衰
(1)建立:公元前1600年由汤建立,定都亳(今河南 郑州)。商朝中期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周围还有一些属国。
②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 意识相违背。 其他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 唯上是从的作风等 。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Βιβλιοθήκη 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时空坐标
知识拓展1:历史分期问题
1、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元谋人——
夏朝建立前)
黄帝 炎帝
尧、舜 禹 “禅让制” “公天下”
2、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朝—春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ppt课件

文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 , 化 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三次思想解放 上 运动影响下,欧洲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11
专题六 世界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的西方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12
政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 治 洲大陆扩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 上 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 经 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将人类历史 济 分别推进到 “ 蒸汽时代 ” 和 “ 电气时代 ”, 世界市场最终形 上 成 文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 在两次 化 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 上
文 古希腊出现了人文精神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 , 化 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上
9
专题五
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14-18世纪的西方世界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10
政 在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 治 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 上 提条件 经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欧洲封建制度迅 济 速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 上 成并得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 文 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是诗歌的繁盛时期。 化 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外传; 上 理学有了较大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突 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5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1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A)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高三历史通史复习(秦汉至魏晋)课件

“天下苦秦”:秦国的暴政和速亡
秦之时,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铸金人, 发适戍。入刍稿,头会箕赋,输于少府。丁壮丈夫, 西至临洮、狄道,东至会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 北至飞狐、阳原。道路死人以沟量。
——《淮南子 · 汜论训》
当时全国人口约为一千多万,而当兵 服役的人超过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 分之一以上。秦朝又推行严刑峻法, 把数十万人民变成国家的囚徒。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释制度(图示)
2.特点:地方→中央→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3.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的作用: 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统一国家形成(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
4.制度变化的特点
改姓易号——朝代的更替
机构的调整——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积极:维护、巩固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 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利于经济发展;促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汉初王国问题
西汉二百余年,以武帝期 为界,前后之历史状态差 异极大。汉初之六十余年 间,其历史状态具有相当 的独特性,而此种独特性, 又在很大程度上是战国末 年以及秦楚汉间历史特征 的延伸。 后战国时代、马上天下
——李开元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2.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目的、作用) (1)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2)建立中朝制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二、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一)两汉中央集权的巩固 (二)两汉的社会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农具改进(犁壁)和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2)兴建水利工程(白渠等)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东汉时出现青瓷 (2)商业:实行盐铁官营,全面控制工商业 (3)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丝绸远销。获 “丝路”称号
高三历史通史复习简版 ppt课件

• 思想文化:西方思想进一步传播;
•
新文化运动
ppt课件
7
•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 1 中共创建时期(1919---1923)
• 政治: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
中共诞生(中共一大)
• 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
•
民族资本主义萎 缩
• 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
ppt课件
•
美国取得经济特权;
•
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 思想: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
ppt课件
11
• 1 资本主义兴起(14----16世纪)
• 经济:新航路开辟;
•
早期殖民扩张
• 政治:教权专制到君主专制
• 思想:文艺复兴;
•
宗教改革
ppt课件
12
• 2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7----18世纪) • 经济:荷兰英国法国殖民扩张
ppt课件
1
一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前771年) 1政治: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2经济:井田制 3思想文化:青铜文化;甲骨文 二 封建社会(前770---1840) 1 形成:春秋战国 ①政治:分裂割据
②经济:铁犁牛耕导致封建土地所有 制确立
③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ppt课件
2
• 2 确立:秦汉 •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 经济:小农经济:重农抑商 • 思想文化: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 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美,法资产阶级 革命)
• 思想:启蒙运动
ppt课件
13
• 3 资本主义迅猛发展(18世纪中期---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 经济:工业革命 •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古代史复习(先秦)课件

通史通史与断代史相对,指记述由远古到现代各时
代历史的史书,以时间为主线,连贯地叙述各 个时代的一种记史方式。 包括该时代的经济、政治、思文等多方面内容
整体思路: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创立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1、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
农业:生耕产 作工 方具 式::商例石周不器时大锄期仍耕青以铜石农、具木出、现 骨器但为使主用比 生产方式:(千耦耒其耜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
青铜冶铸: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 手工业:瓷器:商朝代主时要”期用;出商途现代:原青兵始铜器瓷铸、器造礼技器艺臻于成熟
受封者的义务: 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
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世袭爵位,管理封地内的土地和人民;有设置
受封者的权利: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的独立性,在自己
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评价:
积极: 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局限性: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事实上导致了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选D。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中央集权的力
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品肯定“精
美,质量上乘”,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
【典型例题】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
群,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
使用了失蜡法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
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 推测出( )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释读能力。我国 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鼎盛是在商周时期,排除A项; 材料中反映的楚国墓群,应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青 铜器在当时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D项不符 合史实,故答案为C。
代历史的史书,以时间为主线,连贯地叙述各 个时代的一种记史方式。 包括该时代的经济、政治、思文等多方面内容
整体思路: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创立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1、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
农业:生耕产 作工 方具 式::商例石周不器时大锄期仍耕青以铜石农、具木出、现 骨器但为使主用比 生产方式:(千耦耒其耜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
青铜冶铸: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 手工业:瓷器:商朝代主时要”期用;出商途现代:原青兵始铜器瓷铸、器造礼技器艺臻于成熟
受封者的义务: 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
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世袭爵位,管理封地内的土地和人民;有设置
受封者的权利: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的独立性,在自己
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评价:
积极: 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局限性: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事实上导致了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选D。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中央集权的力
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品肯定“精
美,质量上乘”,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
【典型例题】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
群,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
使用了失蜡法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
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 推测出( )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释读能力。我国 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鼎盛是在商周时期,排除A项; 材料中反映的楚国墓群,应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青 铜器在当时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D项不符 合史实,故答案为C。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古代史部分秦汉通用课件

可能性:⑤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国力跃居诸侯之首。⑥嬴政雄才大略。
2)情况:
(1)前230-前221年灭韩赵魏楚燕齐 ; (2)前218年修灵渠,征服岭南越族,设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3)前214年-前213年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长城、“直道”。 (4)通“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3)意义: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有利于商业发展。但暴政又破坏了 经济发展。
量 度
衡
一、秦朝:
(二)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商业发展。 但暴政又破坏了经济发展。
(三)文化:
1、统一文字;
1)内容:“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 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 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民间盛行隶书。 2)作用:方便国家颁布政令,落实法律制度;有利于 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
2014届高三历史
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二部分
秦 汉(前 221—220)
【课本内容】 必修1 专题一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三课 (相关内容)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3 专题一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必修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中朝外朝制度
皇帝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二、西汉: BC202年—9年(长安-陕西西安)
(一)政治:
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行制
度。 2)监察体制:刺史制度
2)情况:
(1)前230-前221年灭韩赵魏楚燕齐 ; (2)前218年修灵渠,征服岭南越族,设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3)前214年-前213年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长城、“直道”。 (4)通“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3)意义: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有利于商业发展。但暴政又破坏了 经济发展。
量 度
衡
一、秦朝:
(二)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商业发展。 但暴政又破坏了经济发展。
(三)文化:
1、统一文字;
1)内容:“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 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 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民间盛行隶书。 2)作用:方便国家颁布政令,落实法律制度;有利于 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
2014届高三历史
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二部分
秦 汉(前 221—220)
【课本内容】 必修1 专题一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三课 (相关内容)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3 专题一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必修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中朝外朝制度
皇帝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二、西汉: BC202年—9年(长安-陕西西安)
(一)政治:
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行制
度。 2)监察体制:刺史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经济史考点梳理
3.影响 1)促进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双重作用 破坏性:灾难、破坏、附庸 建设性:冲击落后、传播先进 3)进步加强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10
能力提升
结合所学知识,请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 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
材料二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二,概 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 政愿望的增强;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7
思考与探究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 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 程度。
交流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 明清时期的中国 历史机遇
11
评分标准: 一: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 二: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 基本正确 ;条理较清晰 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 ;史实不够准确 ; 条理不清
写作思路示例: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丰富的商品和便捷的交通工具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 的交流,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 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 发展的历史机遇。
场基本形成 ;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5
思考与探究
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 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 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 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 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权力结构: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宰相为内阁首脑,对皇帝负责
议会拥有立法权,法律必须得到皇帝批准
影响:资本主义迅68年明治维新
17
思维提升 近代西欧社会转型可归纳为三个社会机制的逐 渐形成与发展,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 市场的流通机制、经济活动的法律保障机制。
12
课堂练习
(2010年江苏卷)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 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 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
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3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三个社会机制的理解。
18
思维提升 社会财富积累机制:
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原始积累的成功
产品与要素市场的流通机制: 体现自由主义的生产与流通一体化
经济活动的法律保障机制: 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民主制度
19
(2011年江苏卷)
课堂练习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 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 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6
思考与探究
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 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 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 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 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 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2
经济史
考试说明
18C中后期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3
经济史考点梳理
4
经济史考点梳理
一、工业革命
含义
以机器化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条件
资本、市场、原料、劳动力、技术、制度
动力
市场需求
领域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
影响
蒸汽时代到来;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
级;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市
课堂练习
(2009年广东卷)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
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
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A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14
政治史
考试说明
1832
1861
1868
1871
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
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
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
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
1
【概念阐释】世界近代史阶段划分
1.整体时间:
工场手工业时期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4、15C
18C中后期
19C中期
20C初
从生产力角度也被称为蒸汽时代。从18世纪中后期到19 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相继在欧美主要国 家取代封建势力获得政权。同时,这些国家开始或完成工 业革命,资本主义最终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8
经济史考点梳理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 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竭力拓展市场,殖民 扩张(商品输出) 新交通运输工具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根源) 2.时间: 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主导(世界工厂)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 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 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 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 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
英国议 会改革
俄国农奴 制改革
日本明治 维新
德国统一和帝国 建立;君主立宪 政体的确立及影 响
15
政治史考点梳理
16
政治史考点梳理
英国
德国
俄国 日本
概况
1832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步发展提供保障
1871年,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君主立宪确立的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
经济史考点梳理
3.影响 1)促进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双重作用 破坏性:灾难、破坏、附庸 建设性:冲击落后、传播先进 3)进步加强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10
能力提升
结合所学知识,请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 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
材料二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二,概 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 政愿望的增强;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7
思考与探究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 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 程度。
交流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 明清时期的中国 历史机遇
11
评分标准: 一: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 二: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 基本正确 ;条理较清晰 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 ;史实不够准确 ; 条理不清
写作思路示例: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丰富的商品和便捷的交通工具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 的交流,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 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 发展的历史机遇。
场基本形成 ;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5
思考与探究
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 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 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 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 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权力结构: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宰相为内阁首脑,对皇帝负责
议会拥有立法权,法律必须得到皇帝批准
影响:资本主义迅68年明治维新
17
思维提升 近代西欧社会转型可归纳为三个社会机制的逐 渐形成与发展,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 市场的流通机制、经济活动的法律保障机制。
12
课堂练习
(2010年江苏卷)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 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 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
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3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三个社会机制的理解。
18
思维提升 社会财富积累机制:
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原始积累的成功
产品与要素市场的流通机制: 体现自由主义的生产与流通一体化
经济活动的法律保障机制: 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民主制度
19
(2011年江苏卷)
课堂练习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 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 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6
思考与探究
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 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 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 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 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 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2
经济史
考试说明
18C中后期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3
经济史考点梳理
4
经济史考点梳理
一、工业革命
含义
以机器化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条件
资本、市场、原料、劳动力、技术、制度
动力
市场需求
领域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
影响
蒸汽时代到来;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
级;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市
课堂练习
(2009年广东卷)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
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
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A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14
政治史
考试说明
1832
1861
1868
1871
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
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
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
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
1
【概念阐释】世界近代史阶段划分
1.整体时间:
工场手工业时期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4、15C
18C中后期
19C中期
20C初
从生产力角度也被称为蒸汽时代。从18世纪中后期到19 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相继在欧美主要国 家取代封建势力获得政权。同时,这些国家开始或完成工 业革命,资本主义最终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8
经济史考点梳理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 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竭力拓展市场,殖民 扩张(商品输出) 新交通运输工具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根源) 2.时间: 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主导(世界工厂)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 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 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 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 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
英国议 会改革
俄国农奴 制改革
日本明治 维新
德国统一和帝国 建立;君主立宪 政体的确立及影 响
15
政治史考点梳理
16
政治史考点梳理
英国
德国
俄国 日本
概况
1832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步发展提供保障
1871年,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君主立宪确立的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