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故乡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精品课件

细节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小说 的主题。(难点) 3. 认识旧社会农民普通痛苦的根源,珍惜今天
的幸福生活。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 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 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 杂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分类(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闰土的原型
“闰土”的原型是章闰水,他的家在绍兴城外六十里的杜浦村, 村子坐落在曹娥江边,当地的人叫作“海边”,江边有一片平坦的 沙地,种着很多瓜果。章闰水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贫苦的家庭。 父亲在鲁迅家做忙月时,常常把他带了去。章闰水和鲁迅年龄差不 多,二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常在一块儿玩耍,并以“兄弟”相称, 鲁迅总是亲热地叫他“闰水哥”。闰水成了鲁迅最要好的少年朋友, 还给鲁迅讲了很多关于农村的新鲜故事。
重点品析第53-77自然段
7. 闰土脸上“欢喜”和“凄凉”两种不同的神情同时出现是否矛 盾?这里对闰土的描写刻画出闰土怎样的形象? 【答案】不矛盾。闰土见到阔别多年的儿时好友,自然高兴, 所以“欢喜”;但二十多年的世态炎凉,以及贫困、窘迫的生 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所以脸上又现出“凄凉”的神情。表 现了闰土见到儿时朋友的复杂心情。“动着嘴唇”“终于恭敬 起来”说明闰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封建等级观念最终战胜 了少年时的纯真友情。一个满含愁苦、愚钝麻木的中年闰土的 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课件(共40张PPT)

萧索 的荒 村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 公开课 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 公开课 课件
合作探究
描写故乡景色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 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突出故乡的 萧条和衰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 公开课 课件
按时间顺序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故乡》公开课课件
只是不怕“我” 不到半日,便熟识了 告诉我许多稀奇事 分别时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 送“我”贝壳和很好看的羽毛——建立了 淳朴的友谊 热情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故乡》公开课课件 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中年闰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拾》《呐喊》、《彷徨》《华盖集》、
秕 谷 打拱 隔膜
jìn 寒噤
niàn dài 廿年 深黛
wǎng 惘然
zìsuī chán 恣睢 潺 潺
生词
1.阴晦: 阴沉昏暗。 2.聚族而居: 同族各家聚在一起居住。 3.无端: 无缘无故。 4.愕然: 吃惊的样子。 5.嗤笑: 讥笑。 6.惘然: 心里好象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7.展转: 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 通“辗转”。 8.恣睢: 放纵、凶暴。 9.鄙夷: 看不起。 10.如许:这么些。 11.展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12.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外 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故乡》公开课课件 貌 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故乡》公开课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故乡》公开课课件
(2)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件:第9课《故乡》(共49张PPT)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 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自《朝花夕拾》
《社戏》 选自《呐喊》 《阿长与<山海经>》
故乡老屋的厨房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 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这就是先生与闰土初次相见 的厨房
大竹匾和狗气杀
少年闰土用来捕鸟的 “大竹匾”。 杨二嫂从我家拿走的 “狗气杀”。
《故乡》中闰土的原型
闰土这个艺术形象,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章 闰水为原型的。章闰水是贫苦农民,家住 离绍兴城60里的杜浦村,靠近曹娥江边。 闰水的父亲章福庆租种地主几亩土地,还 是个手艺精巧的竹匠,农闲时就上城来做 竹作,也来鲁迅家干活,鲁迅亲切的叫他 “庆叔”。1893年春节期间,闰水由他 父亲带到鲁迅家,鲁迅和他哥弟相称。 1900年鲁迅在南京求学放寒假归来,还 曾带他到大街和风景区游玩。章闰水一生 贫困。1934年大旱,在饥饿和愁苦中死 去。他的孙子章贵,解放后安排在鲁迅纪 念馆工作。
短篇小说《故乡》的素材,是鲁迅1919年12月初从北京 回故乡的见闻,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30年内,特别 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 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19年8月,鲁 迅在北京买下了西直门内公用库八道湾11号的住宅,于11 月21日迁入,结束了长期的会馆生活,12月1日,鲁迅离 开北京南返,于4日抵故乡绍兴,在家停留至当月24日, 与同校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卖掉故宅后,鲁 迅把家中什物"可送的送,可卖的卖“,都处理了,只把 三只书箱寄存在五云门外张栏生家里。4月24日下午,鲁 迅"以舟一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于29日 回到北京。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故乡》课件

二十年后:“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 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 外貌描写 老、丑 而瘦 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 是贵人眼高„„”
语言描写
势利
(2)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和二十年后的杨二嫂的对比。
“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 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 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 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 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 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 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 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诲 ������������ì 教诲
4.成语辨析
一望无际
求同
一马平川
一望无际 一马平川两词都有 辽阔无边的意思。
“一望无际”重于辽阔;不仅适用于土地、田野;也 适用于天空、海洋、森林、沙漠等;范围较广。例 句:一望无际的大海,瓦蓝瓦蓝的颜色,有时候风平 浪静,像恬静的少女;有时候巨浪滔天,如同吃人的恶 辨异 魔。 “一马平川”重于“平坦”;只适用于平原、田地 。例句:敌人围得甚紧,村外又是一马平川,敌人展 开重火力,我们几次冲锋都被敌人压回来了。
2.多音字
x������à 吓唬
吓 ������â 恐吓 ������������ě 咧 ������������ē 咧嘴 骂骂咧咧
扫
������ǎ������
�����������
扫除
扫帚
3.形近字
愕 â 腭 â 惊愕 腭裂 抵 ������ǐ 大抵 低 ������ī 低处 碌 ������ù 忙碌 禄 ������ù 福禄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习题精选精练优秀课件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 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 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 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⑪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 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16.根据下面对话,请你以九(1)班王华的名义写一份申请 书。
刘婷:听说学校准备开展“走进鲁迅”的读书交流会呢! 王华:真的呀,我可喜欢鲁迅了,我可以参加吗? 刘婷:可以啊,但是要自己写申请书给校团委呢。 王华:对呀,那我马上给李老师写张借条吧!
申请书 学校团委会:
我是九年级(1)班的学生王华,喜欢阅读,更想和喜欢阅读的同 学一起交流、学习。团委会组建读书会为同学们搭建了交流、学习 的平台。因此,我特申请参加“走近鲁迅”读书会。请批准。
“高墙”一词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喻指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因为“我”对故乡的期望与故乡的现实相去甚远,而且“我”与故 乡的人们有较大的隔膜,所以“我”觉得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
9.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因为“我”希望后辈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宏儿和水生不再像 “我”和闰土一样因为阶级观念而产生隔膜),可是封建阶级观念根 深蒂固,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实现自己的愿望实在是太难了,所以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 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 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 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 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 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 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第9课《故乡》习题精选新

9 故 乡【语言基础练习】1、请你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汉字注音。
⑴阴晦.( ) ⑵断茎.( ) ⑶祭祀.( ) ⑷竹匾.( ) ⑸秕.( )谷 ⑹獾.( )猪 ⑺胯.( )下 ⑻潮汛.( ) 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
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3、下列几句话中加点的“辛苦”的含义相同吗?如果不同,请分别指出来。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认真品味下列句子,在下面的表格里说说它们分别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⑴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⑵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
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⑶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句子序号 ⑴ ⑵ ⑶人物性格5、杨肖的叔叔下岗在家,虽几次求职,但多未能如愿,心情十分低落,请你代李华从《故乡》一文中摘抄一段箴言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品析】阅读课文《故乡》(节选),完成6——9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故乡》精品课件 (共37张PPT)

讲授新课
文章题目为故乡,想一想,本文共写了几个故乡,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课文的内容,应用哪个字较为恰 当?请简单说说理由。
回忆中的故乡 现实的故乡 理想中的故乡
变
文章正是通过故乡景物、人物等 的变化来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
探究:“物非人非事事休”的故乡 变化
(1)走进旧景,感受“物非” 文章中哪些地方形象的写出了故乡的衰 败?写这些有怎样的用意?
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 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打了一个寒噤: 闰土居然叫我“老爷”使 “我”感到惊异,少年时的纯真友情,完全被 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所代替。 厚障壁:比喻因等级观念而产生的深深的 思想隔阂。
3、“……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 懂事……”
事: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 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 人与人平等相待就不成规矩,可见受封建 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之深。不仅经济生活上 困苦不堪,精神上也被严重摧残。
3. 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
讲授新课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 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1918年5月, 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 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 《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 集《呐喊》。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 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 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 精神的发扬人。
第九课 故乡
导入新课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 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故乡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1)

9 故乡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阴晦.(huì)髀.间(bì)模.样(mó)潮汛.(xùn)B.秕.谷(bǐ)颧.骨(guán)恐吓.(hè)恣.睢(zì)C.瓦楞.(léng)惘.然(wǎng)鄙.夷(bǐ)獾.猪(huān)D.愕.然(è)嗤.笑(cī)黛.色(dài)伶仃.(dīng)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愕然凄凉亲戚装琼B.脾气圆规姿势皱纹C.惘然脊睢竹匾罩住D.阴晦嘴唇回旋蓬隙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无缘无故)B.“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惊慌恐惧)C.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D.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凶暴)4.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 )(3)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4)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 )(5)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 ( ) 5.判断下列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
(1)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 ) (2)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 )(3)“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
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4)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
( ) 6.下列关于《故乡》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的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文是一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