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古琴 阅读答案

中国古琴 阅读答案

中国古琴阅读答案中国古琴阅读答案「篇一」原文叶汉声《中国古琴》高一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传承几千年的中国古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其艺术表现力可见一斑。

深邃、简洁、从容,古琴的表现力让听者为之动容、动情,幽深的情怀直达心底,激荡、回旋。

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因而振幅大,振动时间久,其余音绵长不绝。

余音绵长不绝,可以在演奏中出现古琴所独有的“走手音”,“走手音”使本来是点状的音连成一条圆柔的曲线。

弹拨乐器一般都是点状出音,即每弹一次出一音,因而音与音之间会有明显的间隙,不连贯,在表现音乐的强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表现深邃、悠远和更强烈的震撼力上,有着明显的欠缺。

然而,古琴的“走手音”却恰恰能弥补这样的缺憾,其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从而产生绵延无限的音乐感染力。

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此外,“走手音”还可以使古琴之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由实而虚的张力方向使得琴音超逸而绵延,深远无限。

这与拉弦乐器或吹管乐器所创造出的线状音迹的表现力有着很大不同,古琴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时间有限,强度逐渐减弱,是自然产生的状态。

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减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激发出人们对人生的感情和其他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古琴之所以能营造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

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厚重、低沉、深邃、悠远的感受,并激发听琴者价值、意义上的感悟。

无论从琴歌、琴诗,抑或从琴曲的文学内涵来考量,古琴与文学都有着渊源。

古人喜抚琴吟唱,琴歌以诗为主体,配合琴曲。

琴曲、琴歌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学内涵,或能叙述故事,或能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例如《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都有着深刻而动人的故事背景,反映了主人公高尚的气节、英勇的气概或内心丰富的感情。

泠泠七弦音,雅韵传千年阅读理解

泠泠七弦音,雅韵传千年阅读理解

泠泠七弦音,雅韵传千年1. 泠泠七弦音的起源泠泠七弦音,古琴雅韵传千年。

在我国乐器中,古琴因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音质而备受推崇。

据史料记载,古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是我国古代的七大艺术品之一。

泠泠七弦音的美称也正是由这个传统而来,它源自古琴这件琴类乐器,代表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2. 泠泠七弦音的音律泠泠七弦音所包含的音律丰富多彩,通过七根琴弦传达出的音乐,展现了我国传统音乐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无论是古典曲目还是现代演奏,泠泠七弦音都能以其舒缓悠扬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一种久远的情感连接。

3. 泠泠七弦音的文化意义泠泠七弦音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古琴以其稳重内敛的艺术风格,融合了我国古代哲学、文学和美学的精髓,代表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泠泠七弦音作为我国古代音乐的代表,沉淀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传承着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4. 泠泠七弦音的当代价值在当今社会,泠泠七弦音不仅仅是停留在历史的回忆中,更是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创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许多音乐家和爱好者致力于在古琴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演绎,使泠泠七弦音在当代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古琴的演奏和学习也成为了一种文化认同和精神追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融入其中。

总结回顾泠泠七弦音,不仅仅是一种古代琴音,更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象征。

在千年的岁月中,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代表着我国人对音乐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在当代,泠泠七弦音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我国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一环。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我而言,泠泠七弦音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形式,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妙的音律更是让我为之着迷。

在探究泠泠七弦音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琴音乐所蕴含的智慧与情感。

我相信,泠泠七弦音会继续在时代的长河中闪耀光芒,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音乐精神,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古琴音乐文化与鉴赏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广东工业大学

古琴音乐文化与鉴赏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广东工业大学
古琴音乐文化与鉴赏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
绪论单元测试
1.诗句“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是哪一位诗人写的?()
参考答案:
刘长卿
第一章测试
2.诗句“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是哪一位诗人写的?()
参考答案:
刘长卿
3.现行古琴一般是多少根弦()。
参考答案:
7
4.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出自()。
参考答案:

60.水墨动画电影《山水情》由作曲配音演奏都是由龚一先生完成的。()
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测试
61.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由谁所传()。
参考答案:
秦鹤鸣道人
62.琴曲《长门怨》创作的年代()。
参考答案:
清代
63.《归去来兮辞》的辞作者是()。
参考答案:
五柳先生
64.《长门怨》琴曲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古琴“掐撮三声”、“打圆”、“二上”等技法来实现哀怨之情。()

第三章测试
14.在唐代《渭城曲》基础上改编的古琴曲是()。
参考答案:
《阳关三叠》
15.琴歌演唱中的“乡谈”是指()。
参考答案:
一个汉族地区方言中每个字的四呼开合和四声阴阳的总概念
16.王迪主编的著作有()。
参考答案:
《古曲琴歌集》;《弦歌雅韵》
17.査阜西关于琴歌演唱的八字简诀是()。
参考答案:
正字;全腔;净气;凝神
参考答案:
《泛沧浪》;《潇湘水云》
53.同一地域、同一师承的琴家的风格特点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

54.当代著名琴家吴景略是虞山琴派的代表人。()
参考答案:

第十章测试

阅读古琴回答问题附答案

阅读古琴回答问题附答案

阅读古琴回答问题附答案阅读古琴回答问题附答案古琴① 古琴历史悠久,是汉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

据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把古琴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重要场合。

《诗经》中已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诗句,说明古琴在那时就已比较普及了。

② 古琴形制的基本组成是一个扁长形音箱,它头大尾小,宽六寸,厚二寸,长三尺六寸五,由两块中空的木板粘合而成。

琴面呈拱形凸起,琴底为方形平面。

七根琴弦通过岳山(琴头凸起的部分)架在面板上,一弦外嵌有十三个徽点。

古琴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例如琴面圆形,象征天;琴底方形,象征地。

琴长象征三百六十五天。

形制各部分的命名也用意深远:有的从空间角度命名,使琴各部分的名称对应于天地、山川等自然之物;有的从生命角度命名,古琴就被比作人或凤,有头、项、肩、腰和足。

因此在琴人眼里,一张琴就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世界。

③ 古琴的式样很多,不同式样反映了设计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蕉叶式”顾名思义像一片芭蕉叶,它的琴头别具一格,整体线条圆润,生趣盎然。

“仲尼式”只在琴体的项部和腰部有两个凹进的线条,其简洁流畅、含蓄大方的造型颇能体现儒家中庸内敛的风格。

“落霞式”的两侧呈对称的波浪曲线形,让人联想到无际的天边、灿烂的晚霞。

“正合式”一线直下,从琴首到琴腰没有任何变化,造型朴素大方,颇受琴人喜爱。

④ “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这是说古琴有很强的音乐表现能力。

古琴的木质共鸣箱是由一块整木掏空而成,所以能产生深沉、厚实、古朴的音响。

古琴的有效弦长一般超过110厘米,琴弦振幅大, 振动时间久, 自然能给人余音绕梁之感。

古琴的音色多变,有散音、按音与泛音三种基本音色。

散音响亮,共鸣性强;按音温厚结实;泛音清脆透亮。

乐曲中三种音色常配合使用,使古琴能细腻精微地表现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

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刚烈粗犷的《广陵散》,悠闲舒展的《渔樵问答》,哀婉沉痛的《长门怨》……都能在古琴的乐声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泠泠七弦音,雅韵传千年阅读理解

泠泠七弦音,雅韵传千年阅读理解

泠泠七弦音,雅韵传千年阅读理解【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泠泠七弦音,雅韵传千年二、古琴的历史与文化内涵1.古琴的起源和发展2.古琴与诗词的紧密联系3.古琴的演奏技巧与艺术价值三、古琴的传承与发扬1.古琴的传承现状2.古琴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创新3.古琴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四、总结:泠泠七弦音,雅韵传千年的意义正文一、引言:泠泠七弦音,雅韵传千年泠泠七弦音,雅韵传千年。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它的音色悠扬、深沉,富有哲理与诗意,传承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本文将从古琴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传承与发扬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古琴的历史与文化内涵1.古琴的起源和发展古琴起源于远古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古琴实物是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古琴在唐、宋、明、清等历史时期都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君子之器”。

2.古琴与诗词的紧密联系古琴与诗词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人常以琴鸣相知,以诗词相赠。

许多著名的诗人、文学家都是古琴的演奏者和爱好者,如唐代白居易、宋代苏轼等。

古琴的演奏与诗词的创作相互促进,共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3.古琴的演奏技巧与艺术价值古琴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包括吟、猱、绰、注等。

这些技巧使得古琴音色变化无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琴曲目繁多,其中《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名曲,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三、古琴的传承与发扬1.古琴的传承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琴艺术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虽然仍有一批古琴爱好者和传承人在努力推广古琴,但古琴艺术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已远不如古代。

2.古琴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创新在新时代,古琴艺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一些古琴演奏家开始尝试将古琴与其他乐器相结合,创作出更具现代气息的作品。

此外,古琴教育也在逐步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古琴。

3.古琴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古琴艺术在国际交流中逐渐受到关注。

古琴阅读题附答案

古琴阅读题附答案

古琴阅读题附答案古琴阅读题附答案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至令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琴、棋、书、画“四艺” 中居于首位。

“琴” 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具有了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古人对琴的评价极高,西汉时期便被文人们公认为“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唐人顾况甚至说“众乐.琴之臣妾也” 。

另外,随着“琴者,禁也。

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 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左琴右书” “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 等古琴音乐观念在凝固。

琴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不可替代。

琴成为历代文人具备音乐修养及实践技能必修的一种乐器,也成为他们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最佳体现方式。

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来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与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斫制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

琴体,主要是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 ,然后再周身髹以厚厚的大漆。

弹拨类的弦鸣乐器,是以弹拨极具张力的弦为振动源,再与由面板和底板结合构成的共鸣体产生共振而发音的。

琴的弦位较长,音量不大但余韵悠长,面板、底板浑厚且共鸣箱体积较小,特别是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这样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使共鸣体振动不充分且有传播阻碍,造成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音色特点。

而这些特点,恰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中正平和” “温良敦厚” 及“虚静简淡” 的审美情趣相舍。

可以说.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 尚“雅” 的审美情趣。

古琴的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三大类型。

散音,指左手不按弦,以右手弹弦所发出的空弦音,其特点是浑厚宏亮,共鸣性强,余音悠长。

广东省惠州市2025届高三9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25届高三9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25届高三9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琴是一种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古典乐器。

“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古琴的深远意境。

陶渊明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白居易诗“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都生动地表现了古琴高雅淡泊的审美境界。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

”(东汉班固)在儒家思想中,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

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的古琴,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

儒家认为琴乐能洗涤心灵,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

唐代薛易简在其所著《琴诀》中论述说:“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此琴之善者也。

”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紧密关系。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逍遥无为;道家音乐最理想、最崇高的境界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

庄子将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认为“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提倡音乐应追求自然之趣。

传统的古琴制作采用的是丝弦,声音很小,但夜深人静之时,却能弹出真正的天籁之音。

琴声细腻、微妙,绕梁不绝,令人思绪无限。

弹奏者在弹拨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心灵在琴声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与万物合和,进入“弦外之境”。

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中所渗透的道家哲学。

嵇康《琴赋》把古琴推崇为最适宜君子修身养性的器物,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确是如此。

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雅正平和,无过亦无不及。

2023年惠州市高三语文高考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惠州市高三语文高考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惠州市高三语文高考第一次模拟试卷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琴是一种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古典乐器。

“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古琴的深远意境。

陶渊明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白居易诗“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都生动地表现了古琴高雅淡泊的审美境界。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

”(东汉班固)在儒家思想中,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

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的古琴,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

儒家认为琴乐能洗涤心灵,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

唐代薛易简在其所著《琴诀》中论述说:“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此琴之善者也。

”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紧密关系。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逍遥无为;道家音乐最理想、最崇高的境界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

庄子将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认为“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提倡音乐应追求自然之趣。

传统的古琴制作采用的是丝弦,声音很小,但夜深人静之时,却能弹出真正的天籁之音。

琴声细腻、微妙,绕梁不绝,令人思绪无限。

弹奏者在弹拨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心灵在琴声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与万物合和,进入“弦外之境”。

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中所渗透的道家哲学。

嵇康《琴赋》把古琴推崇为最适宜君子修身养性的器物,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确是如此。

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雅正平和,无过亦无不及。

弹奏之人在古朴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琴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

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艺术
吴钊
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因琴相知、因人绝弦的千古美谈,讴歌了超越现实存在的心灵沟通,在被后世传诵数千年的岁月中,每每会激起“天下谁人能识君”的深深感叹。

古琴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构成了华夏民族音乐审美的核心,经过两千载岁月浸润而臻于完善,已成为再现中华传统艺术风貌、重拾传统文化记忆、传承民族文化血脉的重要精神遗产。

古琴艺术与中国其他传统器乐艺术形式相比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律学、乐学、斫琴工艺、演奏技巧、传承方式以及哲学、文学、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具有突出的高雅文化特点。

相比于传统乐器,古琴琴体形制特殊,制作工艺精致,兼具视觉审美与实用器物的双重价值。

历代琴人将古琴每一处结构、每一分尺度都视作自然与生命的浓缩或延展。

在传世名琴的琴腹、琴底等处,多见类似画作之上的题款、刻印,无论是作为寄情寓志,还是作为操弄之后的闲暇把玩,都体现出琴人对古琴所特有的、非一般乐器所能比拟的文化情感。

现存的传统古琴曲目约有三千余首,在标题之下多有提示性的解题。

从思想内涵来看,基本可以归在儒、释、道三家以及清谈玄学的范畴之内,其表现形式多借写景、叙事完单抒情。

与其他传统音乐多用工尺谱标记音高与节奏的方式不同,古琴谱记载的M弹奏时的定调、弦序、徽位以及左右手指法、奏法,而不记节拍节奏。

现藏于日本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乐谱,其用汉字——详细描述的记谱方式像是一份加密文件,缺少古琴这一“密码本”,是无法从中读出鲁乐的。

繁琐的记谱在唐代得以简化,减字谱沿用至今已逾千年,具有简便易学与记录音位、手法详尽的优点。

也正是由于琴谱是一种只记录音高和弹奏手法的指位谱,因而这一古琴秘笈须通过师徒之间的口耳相传才能完整地传承旋律。

琴谱不记节拍节奏的特点,也使得据谱演奏古琴充满创造性与灵活性,这一特殊的过程被称为“打谱”,是传承古琴音乐的重要方式。

两千年来,琴人通过“打谱”的方式,不断地在古老的琴乐艺术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充分体现了琴人在处理“口传心授”与“依谱寻声”、流派传统与琴人个性等关系方面的经验与智慧,使得传统乐曲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独有的传承方式使古琴艺术既保持了原有的风姿,又展示出容纳百川的情怀,使得这条开放的前进的河流,承载了数以千年的积淀,缓缓流至今日。

古琴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格,无论是清微淡远,还是中正平和,传达出由感官愉悦到情感愉悦以至培养情操的不同审美诉求。

作为文人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弹琴有助于找到静雅与畅达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独特的情感追求,琴人将艺术、人生、理想等情感内涵融入指端,以求得知音与共鸣。

(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古琴艺术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格,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产。

B.在古琴的琴腹、琴底等处,常见体现琴人特有的文化情感的题款、刻印。

C.古琴琴谱不记节拍节奏,难以直接视唱,只有依托古琴,才能读出音乐。

D.琴人在演奏古琴时之所以能够“打谱”,是因为古琴琴谱是一种指位谱。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知音的故事有力地论证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文人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B.文章从多个方面将古琴艺术和传统器乐艺术作了比较,阐述了古琴艺术的特点。

C.文章以“文字谱”《碣石调•幽兰》为例,论述了古琴琴谱记谱方式的独特性。

D.对于古琴琴谱,文章先交代记载内容,再从旋律传承和演奏两个层面加以分析。

17.古琴艺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哪些情感追求?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

(6分)
阅读答案:
15.(3分)B(应为“传世名琴气)
16.(3分)A(“知音的故事”是用来引出论题,不是用于论证的。


17.(6分)①追求知音与共鸣;②追求高雅情致;③追求自然与生命的永恒;④追求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⑤追求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艺术品格。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