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迁移研究的历史与展望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已具备第一语言(母语)能力的基础上学习、习得其他语言的过程。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通常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以便更好地进行学习。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行为或方法。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的使用对于提高语言能力和语言流利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常常会使用母语习得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

这种使用第一语言学习策略的现象被称为学习策略迁徙。

学习策略迁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包括学习者从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的迁徙,也包括从第二语言到第一语言的迁徙。

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借鉴自己在母语学习中的经验和策略,努力适应第二语言的要求和特点。

这种迁徙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

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往往会使用一些与母语学习相关的学习策略,比如在掌握新的词汇时,会首先寻找与母语中相似的词汇来理解意思;在语法学习中,会借助母语的语法规则来辅助记忆和运用。

这种迁徙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动力。

学习策略迁徙也会带来一些困惑和问题。

学习者过度依赖母语学习策略,可能会忽视第二语言的特点和规则,结果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习者将母语的语法规则错误地应用到第二语言中,造成语法错误。

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时,也可能会出现母语学习策略的干扰,导致学习者难以适应第二语言的要求和规则。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教师应该引导学习者意识到自己使用的学习策略,并帮助他们审视和评估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习者在学习中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在跨语言环境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教师还应该提供一些专门针对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研究背景
研究内容
1. 学习策略迁徙的概念
学习策略迁徙是指学习者在掌握某一语言后,将原来在学习母语时使用的有效学习策略运用到第二语言学习中。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并可以将它们运用到新的语言学习中,从而提高语言的习得效果。

学习策略迁徙可以分为内在迁徙和外在迁徙两种类型。

内在迁徙是指学习者将在某一语言学习中常用的学习策略运用到其他语言学习中,这种迁徙是自主的。

外在迁徙是指教师在教授第二语言时,将某种学习策略引入到教学中来,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这种迁徙是受控的。

学习策略迁徙的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相似性:如果一种语言和学习者母语相似,那么学习者可以较为容易地将原来的学习策略运用到第二语言学习中。

(2)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经验: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经验越丰富,那么他们将会更容易实现学习策略的迁徙。

(1)在教学中引入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归纳法、推理法等,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

(2)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语言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等,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从而促进学习策略的迁徙。

(3)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学习者可以通过了解目标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第二语言,并将原有的学习策略运用到第二语言中。

结论
学习策略迁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运用,并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和跨文化意识,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实现学习策略的迁徙。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引言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一种与母语不同的第二语言时,逐渐形成这种语言的能力和技能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会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学习者在学习不同语言时可能会存在一些策略的迁移现象,即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他们可能会继续使用之前在母语或其他外语学习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

本文将重点探讨学习策略迁徙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研究。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和使用的一种特定的方法或技巧,以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如记忆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等。

不同的学习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

学习策略迁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将之前在母语或其他外语学习中使用的学习策略应用到新的语言学习中的现象。

学习策略迁徙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层面上,包括表层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等。

三、学习策略迁徙的类型学习策略迁徙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正向迁徙和负向迁徙。

正向迁徙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能够充分利用之前在母语或其他外语学习中使用的学习策略,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负向迁徙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由于之前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习惯或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导致其无法适应新的语言学习要求,从而影响语言习得效果。

学习策略迁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往往会抱有一种“母语为依托”的学习心理,即认为母语的学习经验可以直接应用到新的语言学习中。

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可能会面临一些语言学习困难,例如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这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使用熟悉的学习策略来应对这些困难。

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会面临时间和认知资源的有限性,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已经熟悉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而不愿意尝试一些新的学习策略。

为了解决学习策略迁徙的问题,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教育者应该鼓励学习者主动寻找和尝试新的学习策略,以提高他们的语言习得效果。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学习第二语言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在不同阶段的转变和迁徙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关注点。

本文将探索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在不同阶段的转移过程,并探讨迁徙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使学习更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好的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技能,提高第二语言水平。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大致可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两类。

元认知策略主要是指那些帮助学习者激发学习动机和监控学习进展的方法,比如制定学习计划、自我监控和反思等。

而语言学习策略则主要是指帮助学习者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技能的方法,比如词汇记忆、语音练习、阅读技巧和交流技巧等。

研究表明,学习策略的使用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更多地依赖元认知策略,因为他们需要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进展,同时激发学习动机。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需要面对许多新的文化和语言环境,因此,他们必须掌握如何适应和适应这些新环境。

因此,元认知策略对于初学者的语言学习至关重要。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中级阶段,学习者更多地依赖语言学习策略。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语言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学习策略,比如词汇记忆、语音练习、阅读技巧和交流技巧。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学习者需要更加自主和有目的地使用学习策略。

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已经掌握了第二语言的主要语言技能,并且需要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他们需要自主和有目的地选择和应用恰当的学习策略,以加快语言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除了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类型的学习策略外,迁徙对第二语言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

迁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策略从一种语言迁移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迁徙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出更广泛的语言技能。

从历时角度回顾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理论的发展

从历时角度回顾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理论的发展
J概 s f D ' m

20 2月 09年
从历时 角度回顾二语 习得过程中的语 言迁移理论 的发 展
刘云佳 魏 敏
160 ) 30 0 】 在二语 习得研究领域 中, 摘 对语言迁移的认识经历 了一个从 片面逐渐走 向全面、 从肤 浅逐 渐走 向深刻的过程 。而对 语言迁
移全面 完 认 并且同时 、 整的 识, 从虏时的 度加以 角 分析, 对理解 二语习 本质 关重要的 得的 是至 。
【 关键词】 历 时角度 ; 二语 习得 ; 语言迁移; 外语教 学
语言迁 移自上世纪五十年代 以来一直是第二语言 习得 和语言教学 中 过程中使用第一语 言和所掌握的其它语 言的知 识的过程 。这一 阶段 的有 的重要课题 。同时随着研究的不 断深入 和扩展 , 步确立 了其在第 二语 关著作通常将语言迁移观 和认 知观相 结合 , 逐 特别是 将语 言迁 移观 和发展 但许 多人 言习得中的地位 。半个多世纪 以来 研究者从 语言 , 心理 以及社会 等角度 观相结合 。尽 管在这 阶段仍有人 坚持认 为语言 迁移无关 重 要 , 对语言迁 移现象进行过深入 的探讨和研究 , 对语 言迁 移理 论 的发展 做 出 则认 为这是一个在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时必须考虑 的重要现 象。随着第二 了贡献。通过对迁移现象的认识 、 理解 和把 握 , 为外语教学提 供根据和启 语 言研究 的数据 不断增 多 , 究人 员再 次把注 意力集 中到语 言迁 移上 。 研 示。 于是 , 言迁移恢复 了它在语言习得研究 中的重要地位 。 语
1 .语 言迁 移 理 论 的 研 究 及 发 展 阶段
2 .语 言迁移 现象对外语教 学的启 示:
在 国外 , 语言迁移成 为应用语言学 、 第二语 言习得和语言教学 领域 中 第一 , 加强对 比分析 , 进行有 的放矢 的教学 。研 究表 明 , 学习 的迁 移 的重要研究课题至少 已有一百年 的历史 。从历 史背 景来看 , 语言迁 移研 并不是 自动发生的 , 只有当两种 学习材料或 对象在 客观 上具有 某些共 同 点时 , 才具备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所 以, 在教 学 中不论是 汉语对英语 的 究大致经历了三个 阶段 : 还是新 旧知识 问的负迁 移 , 都是 由它们彼此之间 的某些相 似之处 () 1 早期 的行为主义观点 。在 五十和六 十年代 , 语言迁移 理论 在第二 负迁移 , 比较英语与汉 语的异 同, 揭示 语言习得的研究和教学 中 占据 着十分 重要 的地位。早在 15 9 7年 , oet 引起 的。因此教师要采用 对比分析 的方 法 , R br 找 再采 取相 应 的措 L d 在研究跨文化语言学 时指 出: 学习者往往将祖 国的语言 和文化 中的 新 旧知识之间的联 系与 区别 , 出学生 学 习中 的难 点 , ao “ 结构 、 词义和词 序迁移到外 国的语 言和文化 中去。 Ld ” a o的这一论述 和他 施 , 排除负迁移的干扰 , 高教学质量。 以提 的有关著作在第二语言 习得 的研 究领 域里 曾经 产生 过极 大 的影 响。当 第二 , 培养学生 的语感 。构成语 感的 因素很多 , 词汇是 其 中之一 , 还 时。 语言学家把语言迁移现象视为语言习得 的一种 主要 障碍 , 认为第二语 有语音 、 语法、 句子 的衔接与连贯等都会影 响语 感的形成 。语 感是一种直 教师 只有通过交 际活动 的任务 , 励学生在实践 中练 鼓 言学习者的错误和学习上的难点是 可以通过母语 和 目的语的 比较来 预料 觉思维而非逻辑的 , 例如听力课 的听说练 习, 写作前 阶段的 b i t m n 。课文教 学时 , rno i a sr g 让 的。在这一 时期 , 比分 析 假说 ( A ) 第 二 语 言 教学 中影 响 甚 大。 习 , 对 CH 在 背诵精 彩的段 落。教师还 可将 语篇分 析法 F e(9 2 等认为“ r s 15 ) i 应对学生 的目的语进行科学分 析 , 与其母语 的相应 学生模仿课 文录音反复 朗读 , 并 从篇章 的衔接与连贯人 手 , 让学生从整体上 部分 作仔细 的比较 , 在此基础 上编出的教材才是最有 效的。 H r s 15 ) 引人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 , ” ai 91 r( 还提出了“ 迁移语法” t nf rnm r 。这是一 种生成框架 中的翻译型 把握课文 , (r s rgal a) a e 了解英语篇章在表情 达意 、 达信息 方面 的特点 , 传 有助 于英语 模式 。他认为“ 在一种纯粹 的语 言结构 比较 中, 许多结 构及其派生结构没 语感的形成 。 有对应成份 。但在翻译的基础上 , 我们几乎 可 以在 一种语 言 中找到另一 第三, 设计多种练习 。英语 课是一 门实践 性很 强的课 程。学 习过程 培养其语感 , 使其掌握英语 种语 言的任何平行结构。 在教学方 法上 , 比分 析假说 ( A ) ” 对 C H 和语言迁 中教 师要想 对学生进 行有效的言语实践训练 , 就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 听、 、 、 的训 练。对 学生 说 读 写 移理论 的影响更为直 接。 由于这些理 论是 以 Si e 的行 为主 义心理学 知识技 能, k nr n 易发生负迁移的知识点 , 应通 过反复操 练 , 强其 对正确 知识 更 加 作为基础 的, 语言学习被看作 是一 套强化控 制条件 下 的刺激——反 应的 易混淆 、 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 , 有效 地防止 负迁移 的发生 。 机械行为 , 因此 , 学生被看作 是学 习过程 中的被动参 加者 , 只有靠教 师大 的印象 , 量 的句型操练和巩固练习 , 学生 才能掌握所 学 的语 言。 由于这一理 论的 第 四, 教师要有计划 、 目的、 有 分层 次地、 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对 中西文 化差异 的敏感性。中西文化差异表 现在思 维方式 上 , 思维方 式又通 过 而 影响 , 在六十年代 , 听法和 听说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颇 为盛行 。 视 具体来说从 选词到句 子结构再 到篇章 层次 结构 等无不存 在 () 2 语法理论和认知语言研究观点 。从六十年代末到七 十年代 , 占 语言来体现 , 曾 对 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受到挑 战。乔姆 斯基批判 了斯 金纳等人 差异 。教师可采用对 比分析和归类 总结 的方法 , 单词 的用法 及含 义进 汉语 选词 较具体 , 而英 语则 抽象概括 ; 的英语 单词一 词 有 的行为主义观点 , 提出“ 语言习得机制” 假说和普遍语法 ( G) U 理论。 由此 行 比较 。例如 , 而有 的多个单词与汉 语某个词 相对应 , 要注意 准确 把握词 义 , 择 选 引发的第二语 言习得研究强烈反抗早期 的语 言迁移研究观点 。持反 对观 多义 , 点的学者通过 实验发现 , 习者往往 在母语与 目的语 表面相 似的地方 更 正确 的一个。在句子结构方 面, 学 汉语重 意合 , 而英语重形合 ; 汉语较 主观 , 易犯错误。普遍语法研究者 的进 一步研 究表 明, 某些第 二语 言错误是 包 英语较客观 , 多有被 动句或 物作主语 的句子 ; 语是 主题 句 , 明确 的主 汉 无 而英语 是主述位 句 , 明确的 主语。篇章模 式方 面 , 语是 螺旋形 结 有 汉 括操母 语者和第二语言学 习者在 内的所 有语 言学习 者所共有 的 , 而且 许 语 , 英语多为线形结 构, 因结果十分 清楚 , 原 而汉语有 时却 给人 一种迂 回 多错 误同儿童 习得第 一语 言所犯 错误相 似。C r r o e 的研 究具有 代表性 。 构 , d 不知所云之感 。总的来说 , 英语是 分析 型的理性 语 言 , 汉语 是综 合 他受母语 习得 中错误分析的启发 , 出“ 提 错误分 析”( r r ayi) Er l s 观点 , 曲折 , o An s 倡导对 学习者 的错误进行系统性 分析 , 使第 一语 言习得 研究 与第二语 言 型的直感语言。文化差异所表现出 的这些语 言特 征不可 能一 下全部让 学 应该有 目的 , 有层次地进行 , 坚持 阶段性教学 原则 , 针对 中学生 的 习得研究结合起来。其后 , 在以认 知主义为基础 的研究 中 , 研究者们拓展 生了解 , 出新 的视角 。有些学者提出 , 习困难并不 总是 由两种 语言 的结构相 异 特点有的放矢。 学 第五 , 跳出“ 区” 坚持“ 误 , 以我为 主” 的思路。关于中国学生掌握一门 所致 , 误主要 归咎于学 习者 的交际策略 , 错 而不是第一语 言中误选 的结构 口头 的或书 面的) 论时 间持续 不 迁移 。Cre 19 ) o r 9 3 在其题 为《 d ( 母语 的作用 》 A R l f eM t r o — 外国语 的界定标准问题 。在实际交际中( ( o r h o e Tu eot h 然 这大 概就 可 g e 论文 中指出 , u) 负迁移或 干扰确实存在 , 除了语音其 它方 面没有得 到 多久都能把 自己的意思 自 流畅而且 准确无误 地表 达 出来 , 但 掌�

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综述(全文)

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综述(全文)

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综述(全文) 【摘要】语言迁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梳理语言迁移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论述了不同的语言学家的观点。

对当前语言迁移理论研究中的的可迁移性,迁移方向以及概念迁移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语言迁移二语习得可迁移性迁移方向概念迁移一、语言迁移语言迁移又被称为“语际影响”或“跨语言影响”,后来美国语言学家Odlin在其1989年出版的学术专著《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中如是解释:迁移是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或可能尚未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或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OdlinT,1989,p27)。

在2000年,这一理论被Cummins扩充到不仅是母语本身的迁移,还包括对旧知识的迁移。

之后在2008年,被简洁的定义为“一个人关于一种语言的只是对他另一种语言的知识或使用产生的影响”。

(JarvisS&PavlenkoA,2008,p1)二、语言迁移理论的发展语言迁移理论在20世纪40至60年代兴起,始于美国的众多语言学家的讨论,他们认为母语最大限度地影响了第二语言习得。

在发展初期,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和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紧密相连,共同成为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

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随着错误分析的深入,学习者所犯的错误被看作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并非语言迁移的作用,许多语言学家著书立说批评了语言迁移之说,迁移理论的研究进入低谷。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十年间,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母语影响成为外语学习者构建过渡语的有利条件。

此时,迁移成为语言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策略,一个复杂且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认知过程,人们从心理、语言及社会的视角去全面探讨迁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地位被迅速承认,并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理论。

Ellis在1994年提出:“一个关于迁移的理论很可能就是一个关于外语习得的一般理论,因为母语的作用很难与影响外语发展的其他因素分割开来”。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学习某个非母语的语言时,个体通过接触和使用这门语言来逐渐掌握其语言能力的过程。

而学习策略迁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某个学习策略从一种学习情境或任务迁移到另一种学习情境或任务的能力。

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策略迁徙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第二语言。

学习者在学习一个新的语言时,可以通过运用已有的学习策略,如记忆、归纳、联想等,来促进语言的习得。

这种迁移过程可以加快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掌握程度,并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迁徙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当学习者意识到不同学习情境下的学习策略有不同效果,并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学习策略时,他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情境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学习策略。

这样,学习者就更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第二语言,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还促进了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理解和解释。

从学习者在不同学习情境中迁移学习策略的表现可以揭示他们在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挑战。

这些研究结果能够为教师和教育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使他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语言教学活动,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

学习策略迁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诸多因素的交互影响,如学习者自身的认知和情感特点、学习任务的难度和类型等。

研究者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对其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以便揭示学习策略迁徙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学习策略迁徙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和效果上,对学习策略迁徙的过程和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

未来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学习策略迁徙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干预来促进学习策略迁徙的发展。

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迁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迁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迁移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迁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迁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习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将对迁移理论进行简要回顾,明确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定义和分类。

随后,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包括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方法的运用以及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通过实验研究,本文旨在揭示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迁移作用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为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同时,本文还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探讨迁移作用在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的机制和策略,以期为提高第二外语元音习得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迁移,简单来说,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先前学到的知识、技能或策略应用到新的学习环境中。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迁移现象尤其明显,尤其是在元音习得方面。

元音作为语言的基础元素之一,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其准确习得和掌握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第二外语元音习得中的迁移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母语对第二外语元音习得的影响、不同语言背景下元音迁移的特点以及迁移对第二外语元音习得的影响机制等方面。

母语迁移被认为是影响第二外语元音习得的关键因素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母语元音系统会对学习者第二外语元音的习得产生正向或负向迁移。

例如,某些元音在母语和第二外语中发音相似,学习者可能会将这些元音的发音习惯迁移到第二外语中,从而促进第二外语元音的习得。

相反,如果母语和第二外语的元音系统差异较大,学习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产生负向迁移。

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元音迁移特点也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研究者们发现,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元音习得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迁移模式。

例如,英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元音时,可能会受到英语元音系统的影响,产生特定的迁移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周俊良语言迁移现象一直都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这期间对语言迁移研究颇有贡献的学者包括马赛修斯、詹姆斯、艾利斯, 乔姆斯基等人,他们都对迁移现象做了自己的诠释与分析。

英国语言学家艾利斯最早对迁移作出定义,在他看来,“迁移”是“对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的一种假设。

”随后,詹姆斯在他1980年出版的《对比分析》一书中用第一语言(l1)以及第二语言(l2)分别置换了艾利斯所定义的“任务a”和“任务b”。

但对语言迁移贡献最大的当属美国语言学家奥得林(odlin),在他1989年出版的《语言迁移》一书中,他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把语言迁移定义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借助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

”在奥得林的描述中,语言迁移不仅是是一个过程,也一个结果。

当把迁移看成是学习的结果时,可把它分为语言正迁移与负迁移。

语言正迁移是指学习者的已有语言知识有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而负迁移则指学习者固有语言知识阻碍第二语言的学习。

本文通过回顾历史上对母语迁移研究的两个比较重要阶段的成果,希望给未来研究这个领域的人们提供参考。

一、对比分析时期对语言迁移的研究在对比分析时期,由于受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成败的关键是学习者原有的语言知识结构,因此,那时在语言迁移方面的研究受到特别多的关注。

顾名思义,比较和分析母语与目标语两者之间的异同就是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便可以明白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和母语是如何迁移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涌入大量的移民,双语现象(bilingualism)研究便成了那时语言学界的热点之一。

其中美国语言学家尤里埃尔·瓦恩里希最先提出了语言迁移现象的成因,他认为语言迁移是由双语环境中语言间的接触所造成的,不管发生接触语言有多大异同,如要分析和研究这些接触语言之间的相互干扰,首先得详尽描述他们在语法、词汇和音素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异同。

之后另一位美国语言学家查尔斯·弗莱斯提出了著名的对比分析假设模式,在他看来,在外语教学课堂背景下,对目标语的学习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学习者的母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的初学阶段的必然特征就是母语的结构和语言形式会经常地不知不觉地迁移到他们外语学习中去。

继查尔斯·弗莱斯之后,中介语时期的语言迁移研究达到了鼎盛,之后对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在不同语种间大规模的进行着,比如法语——英语的研究,汉语——英语的研究等等。

二、中介语时期对语言迁移的研究随着学习理论方面的发展,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被认知语言观的语言习得理论所压倒,语言习得不再被人们认为是学习者的母语迁移或先前语言知识的结果,因此,语言学界逐渐冷落在语言迁移问题反面的研究。

在中介语时期,主要有两种语言习得理论,一种是用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对语言习得现象进行解释,称之为语言学的语言习得观。

这种观点认为,普遍语法的构成是人们大脑中固有的语言属性,而语言习得的首要依据是人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语言习得观是第二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就如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一样,语言知识学习是学习者的认知活动。

中介语(interlingua)的概念最初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于1969年提出,定义为学习者所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

根据塞林格的理解,中介语既不同于目标语,也不同于母语,因此母语迁移并不突出。

针对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提出的二语习得中各种语言特征会迁移到目标语中去的观点,塞林格指出:“这样的说法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学习者的母语的任何特征不是迁移到目标语中,而是迁移到学习者的中介语中。

”中介语假设理论模式在二语习得领域确立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研究取代对比分析。

错误分析概念最初是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彼德·科德在其1967年发表的题为《学习者的错误的意义》的论文中提出,文中指出错误分析着重研究学习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进而分析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以及中介语发展特征,这对后来的语言迁移问题的研究具有很深的指导意义。

三、对语言迁移研究的思考尽管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二语习得领域的许多学者对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语言迁移理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并未否认母语迁移现象。

学习心理科学的迁移理论重在研究学习者的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作用,而
研究在学习第二语言中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所发挥的作用的则是语言迁移,因此,母语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的作用是语言迁移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

在研究语言迁移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仅局限于关注某个迁移现象的表面特征和个别规则,应将迁移看成是某一深沉次规则的表现。

这要求我们从宏观角度观察母语迁移现象,我们可以从母语对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整体影响着手,可以从熟练掌握一门语言所需的时间来判断。

同时这也要求我们学会动态分析母语迁移现象,多进行一些历时性的研究,例如语言学家丹尼斯在1991年所做的一个长期追踪研究,通过观察二语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上母语对而与习得整体影响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