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探讨

合集下载

浅谈机电一体化中电机的控制与保护

浅谈机电一体化中电机的控制与保护

浅谈机电一体化中电机的控制与保护1. 引言1.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电气和电子等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机电一体化中,各个部件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和协调,共同完成某一功能。

这种集成的设计理念使得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效率,同时也方便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在现代工业中,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趋势。

通过机电一体化,工厂和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能耗和人力成本。

电机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机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主要负责驱动机械部件的运动,如传送带、轴承、风扇等。

它通过接收控制信号和电源供电,转化电能为机械能,从而实现设备的运行。

电机的控制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的控制方法和技术,可以确保电机的运行稳定,达到最佳效果。

而良好的保护技术可以保护电机免受过载、短路、过热等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1.2 电机在机电一体化中的重要性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电机作为核心部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关键装置,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电机在机电一体化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机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动力源。

在许多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电机是驱动各种机械设备运行的关键部件。

它通过将电能转换为旋转力矩,驱动各种机械部件运动,完成各种任务。

电机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电机的控制和保护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电机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电机的启停、速度调节、方向控制等功能,从而满足系统对电机运行的各种需求。

电机的保护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电机因过载、过压、欠压等问题而损坏,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机在机电一体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控制和保护对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重视电机在机电一体化中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行和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浅谈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

浅谈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

浅谈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作者:胡建文来源:《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2019年第02期【摘要】我国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是科技发展的典型代表,其中电机控制与保护,关系着机电一体化应用的质量。

基于此,本文从机电一体化电机控制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强化电流电压管控,定期对电机设备进行检修等解决措施,助力我国机电一体化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化管控;定期检修;清理环境前言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其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机电一体化向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前进,将自动化机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结合,实现自身的飞速发展。

对于其中电机控制与保护的问题,我国虽然多有努力但是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工作力度。

1.机电一体化中电机控制与保护存在的问题1.1控制与保护硬件存在短板我国目前所使用的机电一体化的电机保护装置是以电磁电热理论为基础设计的,同时配备有熔断器和电磁继电器等硬件保护措施,利用热继电器的过载保护功能和熔断器的短路进行保护。

在当下的实际应用中,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电机的保护,但是一些零件上存在灵敏度和准确性上的问题,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出现很多的事故。

比如自动机床不能够准确的执行指令导致操作人员受伤等。

此外,在电机控制与保护装置工作室,如果遇到突发事件需要反馈信息时,会出现信息缓冲的情况,这段时间内恰恰是故障的高发时间。

因此,目前的控制与保护硬件不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还会为以后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这需要相关的机电产品在设计时,要有综合性,整体性的考量,保证控制与保护装置的多样性和系统性。

1.2井下机电设备应用存在问题我国井下事故频繁发生,然而井下设备电子化的进程在我国迟迟不见推广,这一问题要考虑井下施工的特殊性,需要将井下机电设备的应用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所以应当被归入机电一体化应用中电机控制与保护的研究范畴,目前的井下机电设备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电机控制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

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

R护
孙 彩丽
( 唐 山开滦 ( 集 团)化 工有 限公 司 , 河 北唐 山
0 6 3 1 0 1 )

讨论。
要 丈章 立足现 实 , 介绍机 电一体化 的具体 涵盖 和相 关 内容 , 针对 电机 的保 护 与控 制 系统 , 进行 深入 的展 开 与
机 电一体化 工作 类型 来分 析 , 融 合 了电力技 术 、 自动控 制技 术 、 电子 技 术 、机械 技术 、接 口技 术 和群 体技 术 等方面 的集 合总 称 。 其 目的是 为了能够 系统 的让 T程 总质量 提高 。
定 程 度 的提 升 。最 后 , 需 要 改进 其 监测 的具体 手段 , 这点 在 具 体 的操 作 过程 之 中就 可 以进 行适 当改进 。只有 进行 数字 的处 理 系统 , 才可 以达 到这样 的检 测效果 , 对 于电机 的控制 与保护 装 置 , 进 行数字 化模 式是未 来 的发展趋 势 。
3 电机保 护控 制 的装置未 来前 景 以及发展 趋势
1 ) 电机的控制、保护装置于现在来说 , 亟待寻找一个新的
突破 。随 着 电机保 护 这 一控 制 理论 的研 究 以及 新技 术 的 不断 发 展, 利 用故 障建 模 和 仿 真计 算 , 适 当 的 引入 相 位量 、突 破 量 、
1 机 电一体 化的相 关 发展
1 ) 机 电一 体化 是 2 0世纪 的 7 0 年 代开 始发 展的 , 这是 其初 期 阶段 , 这 个 时期 的人 们 所 利用 的新技 术就 是 对机 电产品 在性
能上 不 断 的补 充与 完善 , 尤 其是 在 二战 时期 , 机 械 产 品和 电子 技 术都 一 定程 度 的受 到 了战 争 的一 系列 影 响 , 加之 这 些产 品 和 技术 都 在 战后 投入 民用 领 域 , 对 于 当时 战后 经 济复 苏有 着 非常 重要 的促进 作 用 。例 如 南 北 战争 后 期 的美 国 , 在科 技 建设 方 面 就起 到过 一定 的推进作 用 。 2 )因为 通信技 术和 计算 机 的不 断发展 与完 善 , 控制技 术 和 电子技 术 也 在追 逐 中发展 着 自己 , 很 多大 规模 或 者超 大规 模 的 微 型计 算 机 与集成 电 路被 快 速 的 发展且 应 用 到适 合 的领域 , 这 都 为 机 电 的一体 化发 展 打 下 了前 提 基础 。 直到 2 0 世纪的 9 0年 代 后 期为 止 , 机 电一体 化 才 进 入 了一个 全 新 的发 展 时期 , 表 现 在 两 个方 面 ; 一 是机 电一 体 化 的科 学体 系 受 到 了越来 越 多 的专 家和 学 者们 注意 , 也 因此 而形 成 了新 的分 支 ; 二 是光 纤技 术 与 神 经 网络 技 术等 相关 研 究领 域 都 有 了很大 的发展 , 让 机 电一 体

基于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

基于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

自动化控制 • Automatic Control126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电机控制 保护分析近年来,我国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其电机控制与保护路径等方面也均出现了一定的应用问题。

针对该种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希望能够为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应用提供一定帮助。

1 机电一体化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电子技术作为设备研发以及应用的主要技术基础,并且在该技术设备的研发过程中对其使用过程中的控制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以及动力功能进行积极的建设,进而提升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研发深度也在不断的增加,进而成为一种自成体系的新型学科。

该种学科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多功能、高质量以及高可靠性的特点,不仅促进找机械设备与软件设备的合理配置,而且对于生产目标的达成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机电一体化中电机控制与保护存在的问题2.1 控制与保护装置存在问题本文在对机电一体化中电机控制与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研究时,得出其控制与保护装置存在问题的结论,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内容对控制与保护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第一方面,控制与保护装置存在运行薄弱的问题。

在该环节的应用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运行错误到问题。

同时,在该环节的运行过程中其内部基于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文/赵丽系统的错误,也影响着控制与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进而导致正常生产活动的顺利实施。

第二方面,控制与保护装置的零件存在灵敏度不高以及有效性缺失的问题。

该种问题的出现,主要由于零部件本身的缺点而造成。

该种问题的存在,极易导致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应用过程出现运行故障,并在一定条件下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影响企业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

2.2 井下机电设备应用存在问题本文在对机电一体化中电机控制与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讨时,经过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得出其井下机电设备的应用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

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

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

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内容摘要: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一种新型电动执行机构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执行机构各功能元件的选型与设计、阀位及速度控制原理以及各种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该执行机构将阀门、伺服电机、控制器合为一体,采用8031单片机、变频技术实现了阀门的动作速度和位置控制,解决了阀门的精确定位、阀门柔性开关、极限位置判断、电机保护及模拟信号隔离等技术问题。

现场运行情况表明,该电动执行机构具有动作快、保护完善以及便于和计算机通讯等优点,充分利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

关键词:电动机阀门继电器保护机电一体化技术总结第1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1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气;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第2章机电一体化中电动执行机构的硬件设计及工作原理智能执行机构从结构上主要分为控制部分和执行驱动部分。

控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PWM波发生器、IPM逆变器、A/D、D/A转换模块、整流模块、输入输出通道、故障检测和报警电路等组成。

执行驱动部分主要包括三相伺报电机和位置传感器。

2.1 系统工作原理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及位置传感器检测到的逆变模块三相输出电流、电压及阀门的位置信号,经A/D转换后送入单片机。

单片机通过8255控制PWM波发生器,产生的PWM波经光电耦合作用于逆变模块IPM,实现电机的变频调速以及阀位控制。

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措施

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措施

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措施机电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技术,并不是新技术之间的简单拼凑与组合,而是涵盖了技术和产品两方面,这也是与其机械电气化之间的根本区别。

机电一体化广泛应用了微电机装置,赋予了现代机械设备自动检测、自动调节与控制等,这有效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本文对在电机控制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以及机电一体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标签:机电一体化;电机控制;保护机电一体化进程下电机的控制与保护日益引起各界需运用电机数控的人士注意,宏观我国的机电一体化电机的控制与保护,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项目。

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发展很快,几乎可以说在国际上也是领先水平,然而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弊端。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机电一体化指的是引进电子技术,将其应用于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上,从而使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新型学科。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点是从系统化的角度出发,为实现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等目标,将群体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进行合理配置与布局,并根据系统功能与优化组织目标加以操作,从而达到理想目标。

机电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技术,并不是新技术之间的简单拼凑与组合,而是涵盖了技术和产品两方面,这也是与其机械电气化之间的根本区别。

机电一体化广泛应用了微电机装置,赋予了现代机械设备自动检测、自动调节与控制等,这有效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1、机电一体化是20世纪的70年代开始发展的,这是其初期阶段,这个时期的人们所利用的新技术就是对机电产品在性能上不断的补充与完善,尤其是在二战时期,机械产品和电子技术都一定程度的受到了战争的一系列影响,加之这些产品和技术都在战后投入民用领域,对于当时战后经济复苏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浅谈机电一体化中电机的控制与保护

浅谈机电一体化中电机的控制与保护

浅谈机电一体化中电机的控制与保护机电一体化是指在一台设备中集成了机械、电气、电子、传感器和控制等多种技术,实现了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的融合。

在机电一体化中,电机的控制与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电机的控制主要包括启动、停止、调速等功能。

一般来说,电机的启动可以通过直接启动、自耦启动、星角启动等方式实现。

直接启动是最简单的方法,直接给电机施加额定电压即可使其启动,但在大功率电机的启动过程中,会对电网和电机产生冲击,影响到电网的稳定运行。

自耦启动和星角启动是通过降低电压来控制电机的启动过程,减小了启动过程中的电流冲击。

调速是电机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电压和频率、改变电枢绕组的接法等方式来实现。

电机的保护主要是为了防止电机出现过载、短路、相序错位等故障,保护电机的安全运行。

过载保护是电机保护的基本功能之一,可以通过在电源回路中加装热继电器、热电偶等设备来实现。

当电机运行过程中出现超载情况时,这些保护装置会及时切断电源,保护电机不受损坏。

短路保护是另一个重要的电机保护功能,可以通过在电源回路中安装熔断器、空气开关等来实现。

当电机运行过程中发生短路,这些保护装置会自动切断电源,避免电机受到过大的电压和电流的损坏。

相序保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机保护功能,可以通过连接相序保护装置来实现。

当电源的相序错误时,相序保护装置会自动切断电源,保护电机不受到损坏。

除了控制和保护功能外,电机的监测也是机电一体化中的重要方面。

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对电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电机运行中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电机的控制与保护是机电一体化中的重要内容。

电机的控制功能可以实现电机的启动、停止、调速等操作,而电机的保护功能可以防止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损坏。

通过合理使用各种控制和保护装置,可以确保电机的安全运行,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基于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的分析

基于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的分析

基于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的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也随之迈上新的台阶,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俗上的理解,可理解为电子技术运用于传播控制、能源组织、信息生成与流通等,机电一体化虽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电机控制和保护上欠缺,研究探讨机电一体化中的机电控制与保护方法,使机电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保护;电机控制;机电一体化;1.前言在机电一体化的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泛采用,但是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一直受到限制,为了实现电机的节能性、安全性与高效性,探讨电机控制和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2.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存在的缺陷机电一体化的电机控制与保护存在的问题较多,必须在电机设计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保护问题上要做好充分综合性的考虑,使控制、保护以及设计三者一体化,才可把电机控制与保护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处理[1]。

电机控制与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井下机电机设备中的问题,电机控制保护装置运用于井下机电设备中,一般情况下,保护中鼠笼式异步电机与电机控制,这两者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极易引发电机故障,引发的电机故障将影响到整个机电设备当中50%以上的设备,大部分机电设备都无法正常运行;(2)目前在电机控制保护装置,采用熔断器的短路保护技术和热继电器的过载保护功能,来保护电机控制设备,但仅仅采用这两种方法,完全不能使其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之中,必须从其他角度出发,寻求新的措施。

3.电机控制和保护的处理措施探索寻求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措施,可从电机设备的执行机构出发,控制部分与执行驱动部分组成了电机设备的执行机构,其中控制部分又由ipm逆变器、单片机、输入通道和pwm构成,而执行驱动部则是由三相伺服电机和位置传感器两部分组成,零部件若是得到较好处理,即可解决机电一体化存在的种种问题。

3.1.pwm发生器与电压电流的检测强化pwm发生器控制信号的处理与接收能力,不仅是提升智能功率模块的主要方法之一,而且还可保证微处理器的工作质量,使微处理器在工作时具有充足的时间对整个电机设备的运行做控制、检测以及保护[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探讨
发表时间:2018-06-14T09:33:12.70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作者:曾琴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已成为一门新型的自成体系学科。

(杭州杭开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已成为一门新型的自成体系学科。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点是从系统化的角度出发,为了实现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等目标,将群体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布局,并根据系统功能与优化组织目标加以操作,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

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性技术,并不是新技术之间的简单拼凑与结合,它涵盖了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这也是与其机械电气化之间的根本区别。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微电机装置,赋予了现代机械设备自动检测、自动调节与控制等,其有效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组成及工作原理;问题;措施
1、机电一体化中电动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1 电机执行机构的组成
目前较常用的主要是交流电动机,它可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交流电动机两,前一种比较多的用在工业上,而后一种通常用在民用电器上。

从电机的结构上看,主要分为控制部分和执行驱动部分,控制部分主要由三相PWM波发生器、单片机、智能逆变模块、整流模块、A/D、故障检测、输入输出通道等组成;执行驱动部分主要包括三相伺报电机和位置传感器。

1.2 电机的工作原理
电机驱动系统由电流电压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检测,得出逆变模块三相输出电流、电压及阀门的位置信号,然后由A/D转换后送入单片机。

通过控制pwm波发生器的功能,单片机最终实现了电机的运行控制。

从整流电路380V电源获得由逆变器模块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信号。

电动机转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三相对称绕组中通人三相对称电流产生圆形旋转磁场,转子导体切割旋转磁场感应电动势和电流,转子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的作用,从而形成电磁转距,驱使电动机转子转动。

2、电机的控制与保护装置所存有的问题
2.1电机控制保护装置的使用难以达到需求
在现阶段,所使用的电机控制保护装置还不够发达,尚未达到机电一体化应用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的需求。

因为所使用的电机控制保护装置多是凭借电热原理和电磁原理,利用热继电器的过载保护功能和熔断器的短路保护而进行的,由于这种零部件本身的不足,导致机电控制与保护还存在缺陷,因此,在机电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将设计、控制与保护融为一体、综合考虑,使电机控制与保护装置实现多样化和全面化。

2.2电机的控制与保护技术
第一,电动机的设计应考虑到后期保护及其控制。

无论是设计、控制还是保护,都应该做到一体化。

第二,应该提高自身的保护装置具备多样化和全面化的特点,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要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最后,有必要改进具体的监测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加以适当改进。

只有数字化处理系统才能达到这种检测效果,数字化方式是电机控制保护装置的未来发展趋势。

3、机电一体化应用中电机控制与保护的措施
电机设备是机电一体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机电一体化应用模式的推广中,电机设备的主要执行机构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装而成。

首先是执行驱动部分、其次是控制部分;执行驱动部分主要通过位置传感器、三相伺服电机等相关设备共同组成,而控制部分则是传统的单片机、变频器、输入通道等相关组成设备共同组成。

两者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3.1改善电机控制与保护装置的措施
在机电一体化应用中,电机设备的执行机构主要分为:控制部分与执行驱动部分,其中控制部分主要是由单片机、IPM逆变器、PWM 泼发生器、整流模块、A/D 与 D/A 转换模块、输入通道、输出通道、故障检测与报警电路等组成;执行驱动部分则主要是由三相伺服电机位置传感器等组成在电机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霍尔电流、位置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等将逆变模块的三相输出电流电压与阀门的位置信号等经过A/D 转换后,传输至单片机,通PWM波发生器的控制,产生的 PWM波在光电耦合的作用下,传输至逆变模块IPM,从而实现对于电机设备的变频调速与阀位控制。

3.2准确检测电流与电压
电流与电压的检测是电机控制与保护装置在机电一体化应用中非常中重要的一项操作。

其有利于逆变模块以及电机力矩等故障的正确诊断,然而采用普通的电流与电压传感器是难以实现此目标的,为了能够正确而又迅速地排除故障问题,应该选用IPM输出电压以及霍尔型电流互感器,这样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检测IPM输出三相电流与电压,进而达到最终的目标。

3.3对阀门与速度的控制
在电机控制保护装置的实际应用中,对阀门和速度的控制是不可缺少的。

在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双环控制方案,其中内环是速度环,外环是位置环。

速度环的目的是为实现对于电机实际转速的调节与控制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这个目的是通过使用速度调节器,将PWM波发生器的载波频率进行调节而达到的。

外环的作用是向内环提供相应的速度设定值,这一过程是根据外环的当前位置速度设定,并使用速度给定发生器来实现的。

在机电控制保护装置的阀门与速度控制中,由于大流量阀门执行机构在运行中存在匀速、加速或减速等阶段,而且实际位置与给定位置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阀门与速度控制存在困难,这就需要在对其调节中,要根据阀门与给定阀门的比较,对速度进行调节。

3.4单片机与位置检测电器
从单片机上实现对电机的控制与保护,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单片机通常采用并行接口的方式,来进行控制保护系统的信号处理工作,比如阀门的开启与关闭、接收系统对转矩等,其次,当IPM逆转器发出故障时,可对IPM逆转器发出的故障信号做处理,从这两方面达到对电机的控制欲保护目的。

位置检测电路的作用是为操作提供准确、有效的位置信号,传统的电控制保护装置与现今的电机控制保护装置大有不同,传统的电动控制保护装置的执行机构,大部分使用绕线电位器、差动变压器与导电塑料电位器等装置,效果不理想,现今使用位置传感器,其优势在于稳定性高、精度高、无触点、无线性区限制与不受温度限制,效果较为理想。

4、未来机电一体化电机控制发展和展望
从以上情况来看,不难看出阻碍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问题所在。

只有在机电设备这个重要环节上下工夫,才能解决其问题,其中在涉及到控制部分的专业就有单片机、整流模块、输入、输出、数据转化、报警电路等多个相关的工程学科,就拿其中的单片机来讲,单片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我们生活中的遥控器中到天上的无人侦察的控制,都有单片机的身影,单片机为满足控制机电一体化的要求,就需要专业人员对单片机数据进行编程,然后将固定的应用程序写入单片机芯片中。

其中的一个环节就需要涉及到很多的科学知识,把所有的技术环节分开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这需要许多领域的技术人员共同努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电机控制与保护仍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理论和技术的电机控制保护的研究,在新型电机的控制保护装置中应用了先进的仿真计算与故障建模技术,对电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化的调节,解决电气设备故障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现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及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浅谈机电一体化应用中的电机控制与保护[J].机电信息,2012,5(3):26-28.
[2]王涛.论机电一体化与我国的经济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1,8(15):12-14.
[3]马玉哲.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