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屈尔佩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1. 皮亚杰(Jean Piaget): 他是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强调儿童的思维是通过适应环境中的刺激不断发展的。
2.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关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冲突和无意识意向。
3.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他是德国哲学家,提出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正面对人类存在的真实性和有限性是重要的。
4. 巴赫金(Lev Vygotsky): 他是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5. 斯金纳(B.F.Skin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6.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7. 罗杰斯(Carl Rogers):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倡导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在积极和有助于成长的环境中能够实现自我实现。
8. 包尔斯(Jerome Bru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环境互动来建构新的知识与理解。
9. 康德(Immanuel Kant): 他是德国哲学家,强调理性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理论。
10. 赫康(Erik Erikson):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关注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身份认同和个人发展。
11. 约翰·迪维(John Dewey): 他是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基于个体实践和经验。
12. 皮亚杰(Alfred Adler):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心理学理论,重视个体的社会意识和目标导向的行为。
重新发现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的演进轨迹与启示

第30卷总第120期’心理学探新PS Y C H O LO G I C A L EX PL O R A l l O N2010焦第6期重新发现屈尔佩.--重心理学思想的演进轨迹与启示陈巍郭本禹(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南京210097)摘要: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旨在调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整合心理学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的尝试。
文章基于对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演进轨迹的具体分析,尝试厘清其与内容心理学体系之间的继承关系与改良缘由,探究其走近意动心理学的理论动因。
最后,从主要贡献和局限两方面来重新发现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的意义与启示。
关键词:屈尔佩;二重心理学;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调和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12010)06—0008—04l引言奥斯瓦尔德屈尔佩(O sw al d K t l l pe,1862—1915)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美学家,作为符茨堡学派(W i l r zbur g Sc h001)的领袖.屈尔佩缔造了二重心理学(dua l psychol ogy)的理论框架与主要观点。
二重心理学思想的产生首先是与内容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的对峙有关。
波林指出,经验心理学家注意于意识的性质,所以不得不承认意动为心理的实质;实验心理学家承认内容,因为内容可以做实验研究。
虽然承认了内容,但他们对自己意识的内省还不能发现意动可作为心理的质料。
经验心理学家批评实验心理学家为方法所蒙蔽;实验心理学家则反驳为偶然的经验观察常不足产生真理,科学必须求助于实验。
t l。
这样,内容与意动的对立就形成了一种矛盾。
二重心理学以无意象思维(i m agel es s t hi nki ng)研究为切入点,旨在调和意动和内容心理学的各自主张,从而在心理学史上首次完成了由内容主义向意动主义靠进的转向。
通过具体分析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的演进轨迹及启示可以帮助理解二重心理学的地位与意义。
心理学各个流派人物简介

此文档整理于百度贴吧落雁戏飞鸿的帖子1.心理学诞生时期的重要实验家,他们的学术定位也许并不是心理学,但是他们为心理学科学方法和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物理即心理——费希纳。
心理物理学创始人,认为身体和心灵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并提出了计算公式:S=K*logR,即感觉量算数级增加,刺激量几何级增加,刺激强度的增加不一定伴随着感觉强度的增加。
名言:身体和灵魂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形式而已。
叩开心理学的大门——赫尔姆霍茨。
赫尔姆霍茨是冯特的导师,德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可以说他已经一只脚踏入了心理学领域,他是生理心理学的创建者,也是既费希纳之后最杰出的心理物理学家。
他提出的感知觉理论至今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名言:在感官的知觉之内,凡是在知觉得意向内,因经验的成分而破灭、而转变为相反之物的,都不能视为感觉。
误打误撞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
俄国生理学家,在对狗的消化液分泌研究中,偶然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并因此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行为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名言: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2.冯特内容流派的思想传承。
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开了一个研究心理内容的先河,而他同时期以及稍晚一些的研究者们秉承这一传统,在对于心理内容的研究中,建构起了理论体系。
心理学界的泰坦——冯特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脱离了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冯特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其独特的地位来源于使用饰演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
名言:从联想到严格的智慧这一步无疑是心理进化中花费时间最长的。
任何低于人的高等动物由于其生理物理组织的一般特性而不可能跨过这极其重要的一步。
心灵元素的舞者——铁钦钠将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发展为“构造心理学”,将人的心理分为感觉、表象和感情三种元素,关心心理的构造,较少研究整体功能。
名言:科学处理的不是价值,而是事实。
在科学里不存在好与坏、有病的或健康的、有用的或无用的。
二重心理学: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分裂与整合

在介绍布伦塔诺的文章中曾经介绍过,在冯特的时代,当时的心理学家分为两个阵营。
第一个阵营是以冯特、艾宾浩斯等人为代表人物的内容心理学,主张研究意识的内容。
第二个阵营则是以布伦塔诺、斯顿夫、厄棱费尔、麦农、威塔赛克等人为代表的意动心理学,主张研究意识的活动。
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相互对峙,使心理学陷入僵局。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有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意动与内容的统一,二重心理学应运而生。
二重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符兹堡学派的领袖屈尔佩和麦塞尔。
一、屈尔佩奥斯瓦尔德·屈尔佩,1862-1915,出生于拉脱维亚的格尔兰。
1888年在莱比锡大学任讲师,成为冯特的第二任助手,屈尔佩做冯特的学生和助手有8年之久,他的心理学观点深受冯特的影响。
1894年屈尔佩来到符兹堡大学任教授。
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不能研究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
艾宾浩斯成功的将实验运用到记忆的研究上,收到艾宾浩斯的影响,屈尔佩坚信思维也可以运用实验来研究。
因此,在符兹堡大学期间,他指导、鼓励实验室的学生和同事进行了大量关于思维的实验研究。
研究发现了无意象思维的事实,建立了关于无意象思维的符兹堡学派。
符兹堡学派有很多著名的学者,包括迈尔、奥尔特、马尔比、瓦特、阿赫、彪勒、麦塞尔、泰勒、赛尔兹、考夫卡等。
由于符兹堡学派发现了“意识的态度”“决定倾向”“无意识思维”的事实,屈尔佩的心理学立场逐渐向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靠拢,但是没有完全倒向意动心理学。
屈尔佩把意动改为机能,认为机能和内容都应该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而提出二重心理学的主张。
屈尔佩二重心理学的特点:①意识的内容与活动有着不同的性质,在生活经验中可以区分。
②意识内容的变化与活动的变化可以不同步进行。
③意识内容可以用内省分析,而活动则不能。
④意识内容与活动遵循着各自不同的规律,研究方法也不同。
二、麦塞尔奥古斯特·麦塞尔,1867-1937。
1904年被屈尔佩的哲学和心理学观点所打动,在屈佩尔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
西方心理学史

揭开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提出心理结构三分法,描述接近、相似联想
提出知、意二分法,发现联想三定律,机能主义和联想主义思想的雏形,发表《论灵魂》
原子论心理学思想的发挥者
发现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区别,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重视脑室的作用
第一位进行公开人体解剖的学者,以为脑是心理的器官,重视大脑皮层的功能
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
法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巴黎学派的领导人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心理学中自然科学派的创始人,《脑的反射》(1863)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者,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创建者,《生理心理学原理》(1873—1874)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460—370B.C.)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460—370B.C.)
柏拉图(Plato,427—347B.C.)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384—322B.C.)
伊壁鸠鲁(Epicurus,341—270B.C.)
埃拉西斯特拉塔(Erasistratus,340—257B.C.)
原子论心理学思想的系统化者公元2004来自011001200
1400
1500
格林(Galen,130—200)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
伊本·西拿(Ibn Sina,980—1037)
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主张心理三分法(理解、感情和意志),论证内省法
心理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冯特冯特(1831—1920),德国人,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是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他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
他著书立说,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基础。
他建立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是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巨擎。
3.布伦塔诺布伦塔诺(1838-1917)是意动心理学(或称奥国学派)的创始人。
他反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把经验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的活动。
布伦塔诺提出来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内容向对立的思想,成了后来不满于构造主义“内容心理学”理论的推动力。
4.厄棱费尔厄棱费尔(1859-1932)是奥地利哲学家、心理学家。
他是布伦塔诺、麦农的学生,也是形质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1890年发表了《论形质》的论文,提出了形质的概念,对格式塔心理学影响很大。
5 . 托尔曼托尔曼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自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提出了“中介变量”“认知地图”“符号格式塔”等重要的理论,为弥补早期行为主义研究的不足做出重要贡献。
6.符茨堡学派20世纪初,冯特的弟子屈尔佩来到在符茨堡大学任教授,在他的领导下,符茨堡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的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思维实验研究,如马尔比的判断研究、瓦特的联想研究、彪勒的思考研究。
通过实验,他们发现了无意象思维的事实,从而建立了著名的关于无意想思维的符茨堡学派,从此,屈尔佩的心理学立场逐步由内容心理学转向意动心理学。
9.拓扑心理学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勒温。
勒温受格式塔学派的影响,用拓扑学陈述心理事件在心理生活空间的移动,以及一切可能的目标及达到的途径,采用向量学陈述心理事件的动力关系。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不问面积和距离的大小,而以严格的非数量的方式来表述空间的内在关系。
可见,拓扑心理学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丰富了对人类行为以及心理事件的描述,对心理学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学史

6.霍尔1883年在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87年创办了美国第一种心理学刊物——《美国心理学杂志》。霍尔对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提出了复演说。在研究方法上,广泛使用了问卷法。【P159-160】
西方心理学史复习资料
绪论
1.1879年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为分野把心理学的历史划分为两大时期: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实验心理学建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艾宾浩斯:“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该句的精辟之处在此。)【P2】
10.10.卡特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教授。【P172】
11.11.桑代克首先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动物心理,动物的学习是一种尝试与错误的过程,也就是选择了联结的过程,他明确提出:“学习即联结,心理即人的联结系统。” 【P175】
12.12.桑代克根据动物的实验,提出了三条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P176-177】
6.6.詹姆士是美国心理学的一代宗师,是美国心理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家和最后一个哲学心理学家。【P143】
第五章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
1.铁钦纳认为物理学的研究不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而心理学的研究依赖于研究者的经验。【P146】
2.铁钦纳坚持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P148】
3.铁钦纳的内省法。【P149】
13.13.武德沃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部活动,包括了意识和行为两方面。武德沃斯心理学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将心理动力观引入心理学。【P178】
心理学理论总论考研名词解释(15)

二重心理学(dual psychology):西方心理学流派之一。
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
由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和布伦坦诺的意动心理学调和而成。
创建人为屈尔佩和麦塞尔,他们同时提出把意动(与“机能”同义)和内容都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
认为内容和意动虽各自独立、变化,但都有强度和性质的共同属性,只是内容是内在的经验,可以分析,意动是心灵的动作,不能分析;但意动指向内容,附加于内容,二者调和统一,都应研究。
构造心理学(structural psychology):与“机能心理学”相对。
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流行于德、美两国。
是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别。
代表人物为冯特和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元素及其结构关系。
主张用实验控制下的内省法研究意识的内容和结构。
把意识分解为三种元素:感觉、表象和情感。
认为各种复杂的意识都是由这三种基本元素构成的。
机能心理学(functional psychology):亦称“机能主义”。
与“构造心理学”相对。
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是美国心理学的主流。
有广狭两义。
广义指美国机能心理学,主要包括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等。
狭义指芝加哥学派。
代表人物为杜威、安吉尔和卡尔。
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
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意识的机能。
强调意识在人类有机体的需要与环境之间所起的重要作用,认知和行为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和工具。
重视心理学的实际运用,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适应行为、行为动机、个别差异和学习机制等方面。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机能心理学的一种。
即狭义的“机能心理学”。
因以芝加哥大学的三个机能主义心理学家杜威、安吉尔和卡尔为代表,故名。
哥伦比亚学派(Columbia school):机能心理学的一种。
以哥伦比亚大学的三个机能主义心理学家J.M.卡特尔、桑戴克和伍德沃思为代表,故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屈尔佩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屈尔佩”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屈尔佩
【生卒】:1862—1915【介绍】:德国心理学家。
生于德国拉脱维亚的坎兰德。
1881年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历史,因受冯特影响,一度转向哲学与实验心理学。
后赴柏林大学学习半年历史,又到哥廷根大学师从G.E.缪勒学习心理学。
1886年返回莱比锡大学,翌年以论文《感悟学说》获哲学博士学位。
后任该校讲师及冯特的实验室助手。
1894-1909年任符兹堡大学教授,1896年为该校创建心理学实验室。
1909年任波恩大学教授。
1913年任慕尼黑大学教授。
在任教于符兹堡大学前,其观点与冯特基本一致,同属内容心理学。
转入符兹堡大学后,深信既然艾宾浩斯可用实验研究高级心理过程——记忆,则必然也可用实验研究思
维。
领导建立关于无意象思维的符兹堡学派,发现思维者的意识中存在一种非感觉、非意象的元素,其心理学思想渐向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靠拢。
为调和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提出二重心理学,主张内容与机能(即意动)同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且二者在经验中可以互相分离。
提出区分机能与内容的标准是:(1)二者在生活经验中是不同的;(2)有时内容变化而机能不变,有时机能变化而内容不变;(3)从分析的角度看,内容在意识内可以进行分析,但机能不易被分析;(4)内容和机能各有其自身的规律。
这些主张违背内容与意动不可分的原则。
着有《心理学大纲》(1893)、《心理学讲演录》(K.彪勒整理,192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