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14

合集下载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7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7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7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1. 在李嘉图的相对优势论中,机会成本是( )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D.不变2.古典贸易理论是从()角度解释国际贸易起因的。

A、技术差异B、要素禀赋差异C、需求差异D、技术变化3. 率先针对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 )A.斯托尔珀B.萨谬尔逊C.里昂惕夫D.俄林4.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A. 不变;不变B. 下降;提高C. 提高;下降D. 无法确定5. 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6. 国际生产综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 )A.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B.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C.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D.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7.用来表示一国国际收支长期趋势的收支差额是()A.商品贸易差额B.基本收支差额C.经常项目差额D.官方结算差额8.当货币的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时,我们称之为( )A.贴水B.升水C.平价D.差价9. 官方结算顺差等于( )A.官方储备净增额+对外国官方流动负债净增额B.官方储备净增额+对外国官方流动负债净减额C.官方储备净减额+对外国官方流动负债净增额D.官方储备净减额+对外国官方流动负债净减额10.在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中,一个国家的基础货币决定于( )A.国内现金供给B.国内银行准备金C.国际储备D.上述三项之和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若判断正确,在小题后的“×”号。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13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13

安徽财经⼤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13安徽财经⼤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13⼀、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在⼩题后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绪论;第⼀节;第2页)A 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B 国际间的商品和⽣产要素的流动C 国际经济关系D上述都不是2.国际⾦融理论的发展⼀直是围绕着()这⼀⼗分重要的问题⽽展开的。

(绪论;第⼆节)A.外部平衡B.内部平衡C.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D.规模经济3、当⽣产可能性曲线外凸时,机会成本()。

(第⼀章;第⼀节;第13页)A 递增B 不变C 递减D 不变4、贸易利益可以分解为()。

(第⼀章;第三节;第21页)A 消费利益和⾃交换利益B ⽣产利益和⾃专业利益C 消费利益和⽣产利益D 上述都不是5. 对于进⼝配额与等额关税,如果让国内⽣产者来选择,他们会选择哪种措施()(第⼋章第⼀节第⼆节)A. 进⼝配额B. 等额关税C. ⼀样好D. 不确定6、林德从()⽅⾯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的原因。

(第五章;第⼀节;第93页)A ⽣产B 技术C 要素D 需求7.属于国际收⽀账户中服务项⽬的有()。

(第⼗⼆章;第⼆节)A.证券投资B.商品修理C.计算机和信息服务D.⾮货币黄⾦8.购买⼒平价论(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是()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中第⼀次系统阐述的。

(第⼗四章;第⼆节)A.勒纳B.卡塞尔C.凯恩斯D.多恩布什9.假设即期汇率l英镑=2美元,在欧洲市场美元⼀年期的利率为15%,英镑为10%,求⼀年后的远期汇率1英镑等于()美元。

A.2.091B.2C.1.913D.310. 在直接标价法下,⼀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算的本国货币的数额增⼤,说明()币值上升,汇率()。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型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型

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题、判断题、计算题、作图分析题、简述题、论述题
重要内容(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述题、论述题)
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和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及评价
分工所得和交易所得
提供曲线、贸易条件的意义
要素禀赋理论的概念、内容及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有哪些?
保护贸易理论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政策主张、主要观点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的内容和评价
产业内贸易的内容
战略性贸易理论、管理贸易理论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和特点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进口关税的主要种类及其内容
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及其内容
非关税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
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主要的区别
WTO的职能和基本原则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原因
关税同盟理论
资本流动的影响及经济效应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自主性交易、调节性交易
外汇的作用和表示方法
外汇市场的功能和参与者
外汇交易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内容及评价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的内容及评价
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
吸收分析法的内容及评价
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内容
金本位制的内容和铸币平价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逆差的自动调节及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图形分析
23,24,38,110,113,121,122,184,239,245,275
计算题
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有效保护率,套汇,抛补套利,国民收入决定。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题汇总简答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题汇总简答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在既定的贸易条件下,一国进行贸易的意愿将由本国最有产量点和最有消费点决定。

(2分)如果两国的需求模式相似,则贸易前国内价格曲线的斜率由各自供给能力决定;如果贸易双方的大小相近、需求模式相似,贸易条件位于两国贸易前价格比的中间。

(2分)否则,贸易条件将靠近需求愿望相对更高的国家,(2分)因此,在大国与小国模型中,小国能够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1分)2.厂商实行长期性倾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长期性倾销是由于获得政府直接或间接的补贴(1分)。

没有获得政府补贴的长期性倾销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出口商品的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即企业面临的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企业出口的变化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2分)(2)出口商品的企业在国内面临的需求弹性比在国外面临的需求弹性小,这意味着该企业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对手比国内市场少。

(2分)(3)出口过对国外商品设置足够搞的贸易壁垒。

这一条件是重要的,否则低于国内价格的出口商品又会回流到出口国。

(2分))4.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或其它贸易壁垒,并且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的进口关税或其它贸易政策措施。

(1分)其动态效应有三:(1)关税同盟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2分)(2)关税同盟的建立可促进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2分)(3)成员国的贸易条件可能会改善,比如其作为整体在世界经济谈判中的地位会有所增强等。

(2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劳动这种公共生产要素的增加会给劳动市场工资带来压力。

失业的劳动力愿意以较低的工资工作,两个生产部门也会在较低的工资下增加劳动投入。

这种改变会使得两个部门的产量都增加,增加的幅度取决于各自的生产函数;劳动的实际收入将下降,而两个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将上升。

2.答: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第 2 页共 25 页试卷(A)国际经济学一、选择题(2x15=3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如果dx、sx、dm和sm分别代表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A.|dx+dm|>1 B.|dx+sx|>1C.|dm+sm|>1 D.|sx+sm|>12. “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

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

C.国家的消费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

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

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入分配的短期影响来看,自由贸易会导致()A.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B.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键入文字[第 3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4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5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6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7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8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9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10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11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12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13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14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15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16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17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18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19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20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21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22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23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24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第 25 页共 25 页]键入文字[。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11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11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11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得分评卷人复核人1.在比较利益模型中,参与贸易的两国商品的国际比价线()A.在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之间D.与两国贸易前的国内比价线相同2.国际贸易对不同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认为商品的进口对一国有利的集团是()A.消费者集团B.生产者集团C.国外消费者集团D.国外政府机构3.重叠需求贸易理论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加以概括和解释,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A.门格尔B.林德C.松巴特D.克鲁格曼4.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5.赫克歇尔—奥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技术水平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D.各国产品质量不同6.征收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来说()A.有利于与进口相竞争的生产者B.不利于与进口相竞争的生产者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不变D.生产者的产品价格将下降7.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对各成员国产生的静态影响包括()A.贸易转移和竞争效应B.贸易创造和大市场效应C.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D.大市场效应和竞争效应8.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商品B.资本C.劳动力D.技术9.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A.8.085B.8.3870C.10.2931D.6.587610.当一国货币贬值后()A.会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B.会恶化该国的贸易条件C.对该国的贸易条件无影响D.对该国的贸易条件的影响不确定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若判断正确,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若判断不正确,则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判断题重商主义者认为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

错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对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和国家来说,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是不变的。

错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国家进行贸易时,大部分贸易收益将流向较小的国家。

对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错与关税不同,配额并没有导致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上涨。

错7、国际收支是国际债务余额的另一种叫法。

错8、如果一家美国汽车销售商同意用日元支付3个月后进口的汽车款,它应该在远期市场通过卖出日元进行套期保值错。

9、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

错10、确定汇率的货币分析法强调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错二、选择题1、大卫·休谟的价格流转学说表明( d )。

d. 贸易余额及由此产生的收入流将引起国内价格上涨,使贸易余额成为暂时性的,而不是永久性的2、如果一个阿根廷工人能生产3蒲式耳:小麦或1辆汽车,而一个巴西工人能生产4蒲式耳小麦或2辆汽车,则( d )。

d. 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3、如果没有发生贸易,一国将通过(d)实现经济独立均衡d.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转换曲线的切点上进行生产和消费4、林德尔需求重叠理论bb.认为制成品最初在母国生产,然后出口到与本国人均GNP相近的国家5、如果大国征收关税(大国模式),则( d )。

d.消费者净损失可能小于贸易条件带来的收益6、关于有效关税率,即有效保护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c.如果进口投入品的名义关税低于工业产成品的名义关税,那么有效关税率高于名义关税率7、下面各项中,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账户贷方的是( d )。

d.日本索尼公司从美国微软公司购买计算机软件8、德国马克的美元价格下跌的原因是( a )。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 (1)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 (1)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5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正确得分评卷人复核人1.属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是()A.幼稚工业理论 B.规模经济理论C.相互需求贸易理论 D.绝对技术差异论2.赫克歇尔—奥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技术水平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D.各国产品质量不同3.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4.最佳关税就是( )A.禁止性关税 B.零关税C.禁止性关税之上的某一水平的关税D.在禁止关税和零关税之间的某一水平的关税5.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6.根据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货币贬值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贸易收支()A.改善B.恶化C.不发生变化D.变化不确定7.国际收支中的调整项目是指()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官方结算项目D.错误和遗漏8.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中,进出口需求弹性应满足()A.进口需求弹性为正,出口需求弹性为正B.进口需求弹性为正,出口需求弹性为负C.进口需求弹性为负,出口需求弹性为正D.进口需求弹性为负,出口需求弹性为负9.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 )A.进出口B.利息收支C.直接投资D.特别提款权变动10..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8.3870B.8.085C.10.2931D.6.5876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若判断正确,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若判断不正确,则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14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正确1.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会()。

A. 保持不变B. 增加C. 减少D. 无法确定2.最早提出生产要素禀赋的相对优势将导致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是()。

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大卫·休谟D. 伊莱·赫克歇尔3.根据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当某一商品相对价格上升时()。

A. 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将下降B. 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将下降C. 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将提高D. 以上都不对4.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说明( )。

A. 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B. 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参与国际贸易C. 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D. 国际市场将引导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商品5.不属于...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有()。

A.重叠需求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6.最优关税就是( )。

A.禁止性关税 B.零关税C.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率 D.最有利于增长政府收入的关税率7.对于大国而言,征收进口从价关税以后()。

A. 国内替代进口品的生产将减少B. 进口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将下跌C. 国外出口厂商的生产者剩余将增加D. 不会产生消费者扭曲8.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将使()。

A. 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进口B. 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出口C. 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进口D. 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出口9.吸收分析法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是()。

A. 经常项目处于或近似于平衡B. 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C. 所有的商品价格、货币工资和利率都保持不变D. 收入保持不变10.根据货币分析法,在固定汇率制下,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在短期内如果要抵消国际收支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就应该()。

A.减少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降低货币乘数mB.减少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增加货币乘数mC.增加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增加货币乘数mD.增加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降低货币乘数m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若判断正确,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若判断不正确,则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

1. 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2. 在国际收支的收入分析法中,无须考虑本国进口对外国收入的影响。

()3. 人力资本是解释“列昂惕夫之谜”的重要因素。

()4. 成本差距是判断幼稚产业的一项重要标准。

()5. 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更具有隐蔽性和非歧视性。

()6. 有关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中,国内的吸收或需求水平指的是(C+I+G)+(X-M),即消费加投资加政府支出加净出口。

()7. 重叠需求理论主要来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行为。

()8. 规模经济模型的理论背景是一个包括众多的生产差别性产品企业的垄断竞争市场。

()9. 大国实施从价关税将提高进口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但会降低进口品的国内市场价格。

()10. 非卡特尔厂商的供给弹性较大,则卡特尔对价格的操纵能力就比较强。

()三、名词解释(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 要素禀赋2. 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3. 动态规模经济4. 国际收支四、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 生产要素禀赋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2. 重叠需求理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3. 为什么说进口配额容易滋生腐败现象?4. 汇率标价法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假设某一行业(X1)需要另两个行业(X2和X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投入产出系数分别为a21=0.2,a31=0.5,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分别用t1、t2和t3表示,试计算在下列情况下X1的有效保护率。

(1)t1=30%,t2=20%,t3=10%;(2)t1=30%,t2=20%,t3=40%;(3)t1=30%,t2=50%,t3=10%;六、应用分析题(1小题,共10分)发展中国家既欢迎跨国公司,但同时又谴责它们。

(1)说明发展中国家欢迎跨国公司的理由。

(2)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问题?七、论述题(在以下两小题中任选一题,每题12分,共12分,如果两题都回答,只以第1. 试述国际投资中的市场内部化理论及其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意义。

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和货币论对货币贬值影响国际收支的效果均有论述,阐明各派观点并作简要评论。

《国际经济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B2.D3.C4.D5.B6.C7.B8.D9.D 10.C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若判断正确,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若判断不正确,则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

1.√2.×3.√4.√5.×6.×7.×8.√9.× 10.×三、名词解释(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 要素禀赋:要素禀赋,也称为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是针对国家而言的,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分)它有两种定义方法:(1)用实物单位定义;(2)用要素相对价格(relative factor-price)定义。

(1分)要素禀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所以要素禀赋差异指的是相对要素禀赋差异。

(1分)2.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是关税同盟静态效应的一种衡量形式。

(1分)所谓贸易创造,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所带来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福利的增加。

(2分)当关税同盟中一个国家的某些产品被进口产品所替代时,就会产生贸易规模扩大现象,并使同盟内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员国福利增加,因为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生产更强。

(2分)3.动态规模经济:动态规模经济是规模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最主要的动态规模经济源于知识的积累。

(1分)动态规模经济效应可以用学习曲线或进步比率表达出来,显示了成本随着累积产量而非当前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情形。

(3分)源于知识积累的动态规模经济与源于当前产量的静态规模经济有一定差异。

(1分)4. 国际收支:狭义地讲,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往来所发生的货币收付总和,称为国际收支,即是指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总和(1分);广义上讲,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一月)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分)它反映:(1)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收益等交易行为。

(2)该国所持有的黄金、特别提款权的变化,以及与他国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

(3)凡不需偿还的单方转移项目和相应的科目,用于会计上必须用来平衡的尚未抵销的交易。

(2分)四、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源于贸易国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即即各国要素存量比率不同。

(2分)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应出口相对丰富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2分)也就是说,不同国家之间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产品相对价格差异是由要素价格差异决定的。

要素价格差异由要素供求决定的。

如果收入分配、消费偏好、生产技术水平相同,则要素价格差异主要取决于要素供给,而要素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

因此,要素禀赋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3分)2. 重叠需求理论也称为需求相似理论(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 ),它认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的相似性越大,两国之间存在的潜在贸易就越大。

(2分)由于人均收入与商品需求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需求的收入弹性),因而,需求的相似性也可以用人均收入水平的相似性来代替。

(2分)所以,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的相似性越大,从而两国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分)3. 在使用“固定的受惠”和“资源使用申请程序”分配进口配额时,不同于“竞争性拍卖”,会造成了配额租金由政府手中转移到进口商手中。

(3分)同时,进口配额本身又有一定的垄断性,获得配额的进口商将可能提高市场价格,形成垄断收益。

(3分)所以,进口商可能利用一切手段贿赂政府官员以获取进口配额,这在经济学上称为寻租行为,因为它能给进口商带来垄断利润。

(1分)4. 常见的汇率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元标价法。

(1分)1.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1个、100个、10000个、或100000个单位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如我国人民币市场汇率为:月初USDl=CN ¥8.4,月末USDl=CN ¥8.8;(2分)2.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如伦敦外汇市场汇率为:月初GBPl=DEM2.3,月末GBPl=DEM2.2;(2分)3. 美元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美元折成若干数量的各国货币来表示各国货币汇率的方法,如德国外汇市场USDl=JPY112。

五、计算题(1小题,共10分)解:∑∑∑∑====--=⨯--=2121111%30%1001i i i i i n i in i ii a t a a t a T ERP%70)5.02.0(1%)105.0%202.0(%301=+-⨯+⨯-=ERP %20)5.02.0(1%)405.0%202.0(%302=+-⨯+⨯-=ERP%50)5.02.0(1%)105.0%502.0(%303=+-⨯+⨯-=ERP 六、应用分析题(1小题,共10分)(1)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活动因为以下的理由而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可以填补技术、企业精神、熟练劳动力间的差距;可以填补国内储蓄的供给与国内投资机会之间的差距;提供外汇;付给土地、厂房的租金和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供就业机会。

(5分)(2)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跨国公司活动的理由也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于西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的合适性的质疑。

这些技术通常适用于资本丰富、劳动力缺乏的发达国家,而不适合较穷的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

这些技术可能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