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

1. 新陈代谢。

这就像是生物的一个超级技能。

生物得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

比如说咱们人,每天吃进去食物,食物在身体里被消化吸收,这就是把外界的物质变成身体能用的东西啦,然后还会把身体里产生的废物,像尿液、粪便排出去,这就完成了物质的交换。

能量交换也很重要,就像咱们吃饭获得能量才能跑跳玩耍,这就是新陈代谢在起作用,要是没有这个,生物可就“凉凉”啦。

2. 生长发育。

生物就像一个个小魔法师,会慢慢长大。

小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小婴儿能变成大人。

就像你种的小豆芽,刚种下的时候就那么一丁点儿,过几天就噌噌噌地往上长,这就是生长发育。

而且这个过程可复杂啦,有细胞的分裂、分化等好多事儿在背后默默支撑着呢。

3. 繁殖。

生物可不会让自己这一族灭绝,所以就有繁殖这个大招。

植物会开花结果,用种子或者其他方式繁殖后代,像蒲公英的小伞一样的种子,风一吹就到处飘,到新的地方生根发芽。

动物呢,有的下蛋,像鸡妈妈下蛋孵小鸡;有的直接生小宝宝,像小狗狗,这样就能让自己的种类一直延续下去啦。

4. 遗传和变异。

遗传就像是生物的一个传家宝,爸爸妈妈的一些特征会传给孩子。

比如说你可能长得像爸爸的眼睛或者妈妈的鼻子,这就是遗传在捣鬼。

但是呢,变异也会悄悄发生,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孩子跟爸爸妈妈不太一样的地方,这可能就是变异了。

变异有时候还能让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呢,就像长颈鹿的脖子慢慢变长,可能就是变异后被环境选择留下来的。

5. 应激性。

生物对外界刺激可敏感啦。

就像向日葵,它总是向着太阳转,这就是对阳光这个外界刺激的反应。

还有含羞草,你轻轻一碰它,它的叶子就会合起来,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这就是应激性的表现。

这种能力能让生物更好地在环境中生存,躲避危险或者找到有利的条件。

6. 具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就像一个个小积木,组成了生物这个大城堡。

但是有个特殊的家伙——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就像一个小小的、狡猾的捣乱分子。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第一章:生物的五大特征1.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内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进行细胞分裂。

1.2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多样性表现在大小、形状、结构和功能上。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1.3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比如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

1.4 细胞的生物膜和物质运输生物膜是细胞的外膜,通过不同的渗透方式实现物质的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方式。

1.5 细胞的代谢和物质内在调节细胞通过代谢过程吸收能量和物质,同时排出废物。

细胞内部有一套复杂的内在调节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来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第二章:生物的发展和生殖2.1 生物的发育过程生物的发育过程包括生长、分裂、分化和再生。

2.2 生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生物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进行繁殖;无性生殖是生物通过无性生殖细胞的分裂进行繁殖。

2.3 生物的生殖方式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胚胎发育和母体发育等。

2.4 生物的基因和遗传基因是生物种群内传递遗传信息的单位,生物的基因由DNA分子构成。

遗传是生物通过基因传递信息的方式,表现在性状的传递和变异上。

第三章:生物的分类和进化3.1 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根据特征、形态、生理和遗传等方面进行分类。

3.2 生物的分类系统生物的分类系统包括物种、属、科、目、纲、门和界等不同级别。

3.3 生物的进化理论生物的进化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现代综合进化论。

生物的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通过自然选择、性选择和变异等方式实现。

3.4 生物的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和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种群的数量和结构受到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影响。

3.5 生物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生物群落、生境等环境要素。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2.生物的生命现象:①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②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③都能新陈代谢;④生殖、遗传、变异;⑤都有应激性;⑥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2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 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的主要特征:生长. 繁殖. 应激性. 新陈代谢(最基本特征)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人,猫,草等5、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6、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事件:林奈(分类学之父),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7、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8、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除病毒以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单细胞生物如:衣藻、变形虫、细菌和多细胞生物如狗、人等。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9、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质:含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由外到内)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是细胞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并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10、植物细胞: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包含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结构。

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核:是细胞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并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⑴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⑵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注意叶绿体和液泡的写法)细胞呼吸作用进行能量转换的场所线粒体;植物光合作用进行能量转换的场所叶绿体⑶液泡内的液体叫细胞液,含有营养成分(如糖和色素,果汁就是一种细胞液)11、细胞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膜内陷,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植物细胞:细胞核一分为二→中间出现新细胞膜、新细胞壁,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人教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人教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人教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人教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细胞、生命活动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细胞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产生、发展和维持的基础。

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是由细胞参与或控制的。

2. 细胞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其中细胞膜包裹着细胞,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细胞核则控制细胞的基因和遗传信息。

3. 细胞分类细胞根据是否有细胞核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多种类型。

二、生命活动1.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分解、吸收、合成和排泄等各种活动。

它是维持生物生命的必要条件之一。

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生命过程,也是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

3. 消化吸收消化吸收是指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身体各部分使用的过程,也是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

4. 生殖和发育生殖和发育是生物体维持物种生存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包括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和发育等多个方面。

三、生态环境1. 生态基本概念生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生态系统、生态能量、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等多个方面。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体与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所形成的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包括生物圈、生物群落和生态位等多个方面。

3. 生态能量生态能量是指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过程,包括食物链、能量流和能量转化等多个方面。

4.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方法,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人类健康和幸福的一项重要工作。

综上所述,人教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知识点涵盖了细胞、生命活动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 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环境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对生物都有影响。

-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都与环境相适应。

-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的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如蚯蚓松土、植物防风固沙等。

4. 生态系统。

-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 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显微镜的使用。

- 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等。

- 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是大自然中最为繁多和复杂的一类物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对于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生物知识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那么,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哪些生物知识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1. 生物的特征:生物是指能呼吸、能吸收营养、能排泄废物、能移动的有机体。

生物具有自我繁殖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2. 生物的组成:生物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

真核细胞内部有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等。

3. 细胞的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和物质交换的通道,细胞壁则是细胞外覆盖的一层结构,细胞质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质,细胞核则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

4.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营养摄取、运动、分裂、传递遗传信息等功能。

5.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用于身体细胞的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分裂过程。

6.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种族延续的基础,生物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

进化是生物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包括物种起源、演化和辐射等。

7. 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根据形状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弯曲菌等。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分为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

有益细菌可以帮助生态环境分解有机物质,有害细菌则会引起传染病。

8. 植物的特点:植物是多细胞的生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具有细胞壁,可以进行有丝分裂等。

植物分为维管植物和非维管植物两大类。

9. 动物的特点:动物是多细胞的生物,需要摄取有机物作为能量来源,具有运动能力和感觉能力。

动物根据脊椎是否有骨骼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0.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根据生物的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

现行生物分类包括纲、目、科、属和种五个分类阶级。

(第一单元)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大猫生小猫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1、直接用肉眼,有时还需要测量。

2、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3、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1、调查的方法(1)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2)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3)调查范围很大时,要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4)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5)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统计。

2、方法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5)归类(6)整理二、生物归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归类: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归类: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biosphere)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ecological factor) 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3、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4、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①实验思路②设置相同点③设置对照(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6、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6、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7、植物体的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8、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9、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0、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1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而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12、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大多在水中。

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食用或工业、医药使用。

制造的有机物是鱼的饵料。

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2.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

植株高大。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古代的蕨类植物成为煤炭。

种子植物
4、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5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6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7、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

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子)和双子叶植物(梅)。

8、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9、.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有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

(自下而上)
10、花的结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里有胚珠)、雄蕊(花药,花丝)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
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开花→结果→衰老→死亡
1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昆虫传粉(虫媒花)、风传粉(风媒花)、人工授粉
12、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1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完成后:凋落(花瓣、雄蕊、花柱、)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

(子房——果实;胚珠——种子;受精卵——胚;子房壁——果皮)
14、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植物运输物质的途径
导管:从下往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从上往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15、叶片的结构
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带动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②可降低植物体【尤其是叶片】的温度,防止灼伤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16、气孔:气孔一天的变化(水、风的影响);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组成;从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

17、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叶绿体利用光能)
18、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19、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
20、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